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闻莺 《新闻世界》2010,(11):223-224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要培养具有跨媒体的传播策划力、准精深的资讯整合力、多媒体的信息传播操作力的人才,就要走一条学校教育与传媒业界培养相融合、新闻教育专业与其他相关专业相融合、新闻教育与媒介教育相融合的"融合型"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李彦峰 《采.写.编》2021,(10):103-104
在新文科理念下,新闻学专业要实现转型发展,首先就要转变发展理念,着力在"新"上做文章.其次,在专业教育方面,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思想素质、文化传播能力,在专业教育的内容方面,重视与其他文科之间、与理工科之间的融合.  相似文献   

3.
新闻传播实践与人才培养,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也是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支撑性条件。本文从中国式现代化与新闻传播教育关系的三个维度出发,分析新闻传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机制、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优化进路,并反思站在新征程的起点,如何处理好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学术研究与新闻实践、专业守正与创新创意的融合关系,为我国新闻传播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新世纪的钟声,世界经济形势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搞好今后的经济报道,必须高瞻远瞩,统揽全局。江泽民总书记曾引用古文告诫我们说,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的经济新闻,依然是新世纪新闻报道的一个中心课题;市场依然是经济新闻的聚焦点。经济新闻的内容、形式要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经济形态的变化而发展而变化。 一、准确把握新世纪经济发展的大势 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  相似文献   

5.
粟战 《新闻知识》2021,(2):71-74
新一轮科技创新浪潮的强势推动,对新闻传播从业者的多元化思维培养、模式创新场景应用、新技术技能实践和专业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作为新闻人才培养的摇篮,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应与时俱进,善于把创新技术融入课堂实践与情景教学中,优化新闻传播人才的融合能力培养体系,探索新闻传播人才的职业素养教育新模式.本文从通识教育的专业...  相似文献   

6.
吕丽峰 《传媒》2019,(4):82-84
针对新闻传播专业双创教育现状与问题,以及双创教育对新闻传播专业教育提出的要求,本文从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四方面入手,探讨如何借力双创教育推动新闻传播类专业转型。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快速进步,给媒体行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媒体行业正处在转折时期,媒介融合就成了当前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新闻传播事业要想适应媒介融合时期的发展就必须要着重培养融媒型新闻传播人才。当前,我国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正处于一个发展变革时期。媒介融合时代对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融合新闻传播,就要提高新闻传播人才的创新意识与实践精神。要强化新闻传播人才的新闻教育基本理念,努力弘扬人文精神,新闻传播人才要面向世界,开拓视野,要探索新闻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构建新模式努力培养新型新闻传播人才。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考察并反思我国新闻传播教育及传媒实践的现状,指出新闻传播教育的过度意识形态化,专业设置标准降低,一元化的学术评价制度,专业教育视野过窄,课程体系存在结构性缺陷等问题,不仅桎梏了新闻传播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也影响了我国传媒竞争力的提升.而着眼于媒介化社会的发展趋势,强化新闻传播的服务意识,协同创制新闻传播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促进学界与业界的深度融合,把媒介融合内容纳入课程教育体系,培养超出职业能力的理想与目标,不失为创新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可能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9.
庞雷 《新闻前哨》2022,(2):32-33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是整个新闻信息传播体系的关键,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其工作观念、工作模式以及工作手段均将发生新变化,更需要从服务观念、心理素质、编辑能力、协调能力、捕捉能力等方面寻求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进而推进广播电视新闻的创新与发展.基于此,本文将对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如何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革新带来了传媒业态的巨变,对新闻传播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为媒体输送应用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成了社会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教育的新要求.明确应用、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内涵,并通过完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新闻传播专业课程设置、完善新闻传播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方法,构建应用、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体系,对高校培养出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蔡惠福  顾黎 《现代传播》2013,35(1):29-33
新闻传播学术研究必须把着力点转移到对中国新闻传播的发展经验、发展方向、发展道路的反思总结上来,努力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闻传播学术话语体系,为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为此,要摆脱"学徒状态",在学习研究西方新闻传播理论时,保持高度的自抉意识和驾驭能力,以超越西方、建构自己的话语体系为目的,防止在引进借鉴中"西化"自己,失掉自我;要"向现实本身去寻找思想",沉到中国新闻传播的历史和现实深处,立足自己的实践形成自己的理论;要在创立新观点、新概念、新范畴上用力,实现新闻传播话语体系的自主建构;要走出核心价值多样的迷惘,以主流价值统摄推进新闻传播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2.
新闻传播学术研究必须把着力点转移到对中国新闻传播的发展经验、发展方向、发展道路的反思总结上来,努力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闻传播学术话语体系,为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为此,要摆脱“学徒状态”,在学习研究西方新闻传播理论时,保持高度的自抉意识和驾驭能力,以超越西方、建构自己的话语体系为目的,防止在引进借鉴中“西化”自己,失掉自我;要“向现实本身去寻找思想”,沉到中国新闻传播的历史和现实深处,立足自己的实践形成自己的理论;要在创立新观点、新概念、新范畴上用力,实现新闻传播话语体系的自主建构;要走出核心价值多样的迷惘,以主流价值统摄推进新闻传播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3.
魏旭  张晴  荆彦婷 《今传媒》2024,(1):131-134
在数字新闻及智能传播时代,媒介生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相应地,传统新闻学专业的教育教学模式也要随之变革,特别是要思考如何更好地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课程思政效能。《新闻学理论》作为新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可以被视为课程思政路径创新的探索样本。对此,本文对《新闻学理论》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存问题、《新闻学理论》课程思政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路径和《新闻学理论》课程思政资源开发及保障体系建设路径进行了分析,并指出高校通过将乡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将实习实践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以及利用“翻转课堂”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等方式,有助于创新《新闻学理论》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同时提出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整体性与新闻专业课程体系相结合,持续推动教学改革,有助于新时代中国特色新闻学专业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胶东在线网站报道制作的网络专题《接力寻美温暖中国》获得第22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该专题的选题、策划和报道模式,非常符合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讲话中强调的"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的精神。该网络专题堪称新闻报道领域多种媒体合作的新尝试,其跨媒体传播报道对象的运用,在新闻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选题精准及时,聚焦道德输送社会正能量  相似文献   

15.
高发照 《青年记者》2012,(23):26-27
教育新闻写作首先要揭示教育领域新趋势并提出新问题;其次,教育新闻的写作语言带有浓厚的"专业性"、"科学性"与"知识性"的特征.这些特点决定了教育新闻与人文精神传播之间有着密切联系,要想更好地促进人文精神的传播,就要在教育新闻的写作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16.
饶伟 《东南传播》2016,(12):146-148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媒介形态与传播环境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新闻工作面临的形势、条件也已发生了深刻变化。当下及未来的新闻教育实践中需要探索符合时代需求,满足社会需要,具有专业特长的新闻传播人才。但是我们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过程中,部分大学生形成了在单一专业基础上构造的单向、线型、平面、封闭、低功能的知识结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本文试通过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实践,积极探索知行合一的新闻传播实践教学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更加强调与经济社会的联结与互嵌、更加关注传媒技术的突破与迭代、更加重视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移动互联时代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的新挑战。为了造就具有"新质"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新闻传播教育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战略定位,跨媒体以因应媒介形态的颠覆重构,跨学科以构建多元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跨文化以确立新闻传播的全球视野。其次,要围绕战略定位制定合理的战术选择。向教改要出路以明确培养目标,制定人才标准,优化学分配置,强化创新实践;向课程要质量关键是考察需求、结构、内容、条件、实施等要素的协调驱动;向学科要支撑旨在谋求方向引领、科研反哺和平台聚合;向社会要资源重点是拓展补短板的智力资源、课程资源、实训资源。  相似文献   

18.
新闻传播学是新文科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新闻传播学科建设必须坚持质量为王、固本强基、多元交叉、知识融合、融入主流的原则,塑造根植新闻传播学的知识体系。重交叉、深融合、铸特色、入主流是新闻传播学科的未来,而故步自封、盲目交叉、唱衰学科是新闻传播学科建设必须警惕的误区。建构“大学科”与“大融合”的思维方式,创新学科交叉、知识融合的新闻传播教育模式,才能形成多元、交叉、创新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格局。  相似文献   

19.
蔡雯 《青年记者》2016,(1):59-61
新闻传播活动的“新常态”给新闻传播教育带来的变化 新闻传播教育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最早的新闻学院是为培养新闻媒体从业者(报人)而创办的,新闻媒体对其从业人员的专业要求是新闻院系设置专业和课程的重要依据.虽然新闻教育中很早就重视通识教育,很多新闻院系以较大比例的学分让学生掌握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多个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但其最终的目标指向还是培养职业化的新闻与传播工作者.所以从历史传统来看,新闻传播教育的使命是培养新闻专业人才,以推进大众传播的发展来促进人类的信息交流,促进人类社会的民主和进步.  相似文献   

20.
中国高校影视教育发展战略(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系统论研究角度对中国高等院校影视传播教育发展战略进行了研究。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院校影视传播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历史性进步,但是,发展中尚存诸多问题。制约中国高等院校影视传播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影视传播教育观念尚有很大局限。影视传播教育尚未形成学科群的支撑;影视教育尚无完整的体系建构;影视传播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急需更新。本文认为:高等院校影视传播教育发展战略要在宏现─—观念;中观─—体系;微观─—操作三个共时态层面上予以全面建构。要尽快确立高等院校影视传播教育的时代观念、文化(艺术)观念、素质观念、学科观念;要在三个一级学科(艺术学、新闻传播学、文学)学科群的支撑下,形成以“素质教育体系”、“相近教育体系”、“专业教育体系”三方面构成的完整而又有层次的影视教育运作体系;与此同时,要将拓展影视传播教育内容和更新影视传播教育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放到突出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