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时下有教师“下水作文”,即老师与学生写同样命题、同样材料的作文。教师的下水作文写好了,对学生是受益不浅的。然而,这里我要说的是既然有“下水作文”,何不也来个“下水背诵”呢(教师与学生一起背,我们姑且祢之为“下水背诵”)。讲到背诵,在有些老师看来好像是学生的事,与教师无关,老师又不需要考了,背有何用?笔者以为教师背诵课文至少有以下好处:  相似文献   

2.
所谓“下水作文”就是在学生写作时,语文老师给学生就该作文命题写的范文。它可出现在学生作文前、作文中、作文后。长期以来,中小学作文教学提倡语文老师写“下水作文”,许多语文老师也确实写了不少下水作文。那么写“下水作文”的利弊得失是什么?它反映了什么教育思...  相似文献   

3.
提倡教师“下水背诵”○王家永时下有教师“下水作文”,即老师与学生写同样命题、同样材料的作文。教师的下水作文写好了,对学生是受益不浅的。然而,这里我要说的是既然有“下水作文”,何不也来个“下水背诵”呢(教师与学生一起背,我们姑且称之为“下水背诵”)。讲...  相似文献   

4.
徐雪明 《学子》2012,(4):36-37
众多语文教学前辈呼唤教师要“潜水”作文。当下的作文教学“革命者”管建刚对写“下水文”情有独钟。他说,学生崇拜老师的写作,作文教学那就成功了一大半,一个老师常写“下水文”,必然会有很多切身的作文经验,这样有利于习作教学。“下水文”是习作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份资源,它弥散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是儿童写作兴趣激发、  相似文献   

5.
陈国磊 《现代语文》2013,(9):139-140
何谓“下水作文”?把写作比作游泳,要教会别人游泳,教者自己必须会游泳;教者会游泳,也不能只站在岸上指挥,要教运动员游泳,教练必先下水示范,“下水作文”也由此引申过来,表示老师与同学一样,也在写作文。老师就是教练,光有理论不行,还得亲自实践,因此,语文教师应常写“下水作文。一次作文指导课上,笔者正口若悬河地指导学生写作文:“应该这样写,那样写,首尾呼应,衔接过渡,要注重细节描写,要有悬念波折,感情要真挚……”忽然,  相似文献   

6.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04、2、19登了一篇文章,《下水作文利与弊》,作者万继允总结说:“下水作文是定势思维作文的一种体现”,“下水作文弊大于利,实在不可取”。我个人认为下水作文利大于弊,万先生对“下水作文”的看法有失偏颇一、能“下水作文”者,实属完善的语文教师目前语文老师中眼高手低者不少,只说不写者不少,提倡“下水作文”,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意义,“下水”而能作文,是身教重于言教、理论联系实际的好作风。朱自清就是一位既能讲又能写的圣手,沈从文是“下水作文”的前辈,教学时要议论来一段,要对话写一遍,这比空口说白话形象…  相似文献   

7.
鲁玲华 《学子》2013,(1):26-27
最近,武汉某报刊登了《写作文一背作文一默写作文》一文,作者谈了“下水作文”的三大弊病:其一,“逼迫学生就范”,让他们“千方百计地模仿”老师的“下水之作”。其二,这种模仿“熄灭了学生的思维火花”。其三,“于老师也无补”,“下水作文”既害了学生,也害了教师自己。该作者如此看待“下水作文”,可能源于认识上的三个误区:其一,认...  相似文献   

8.
离学生更近些──下水作文的几点体会湖南省株洲市二中张坚固中学时我就爱作文,尤其爱听作文讲评课。后来才懂得,老师的讲评其实是他自己的再创作,但记忆最深的是老师自身的一次下水作文,写的是师生同去下乡秋收的一段生活感受。老师的文章自然比我们高,可我正是从那...  相似文献   

9.
刘付云 《文教资料》2007,(13):146-147
20世纪60年代叶圣陶先生就首倡“教师‘下水’”,“经常动笔,勤写多作”,现如今许多老师却忽视了。我有感于作文教学中出现的困惑,重拾起下水理论,赋予它新的生命,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利用下水作文的教育功能,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借下水作文创设的氛围,穿插创作理论的教学;通过下水作文的示范和剖析,教给学生写作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下水",是指导学生作文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但许多老师对于"下水"的技巧却知之甚少,因此不能在作文教学中自知地"下水".文章作者在多年的习作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所谓“下水作文”就是把写作比作游泳,要教会别人游泳,教者自己必须会游泳;教者会游泳,也不能光站在岸上指挥,必须一同下水。要教运动员游泳,教练必先下水示范,“下水作文”也由此引申过来。表示老师与同学一样,也在写作文。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老先生很早就提倡教师"下水"指导作文,他说:"语文教师教学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就能更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一个语文老师应该经常"下水"写点文章,既有助于自身专业成长,又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作文进步。而多媒体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广泛的运用,有效地帮助了教师展示"下水"作文,能合理运用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广泛地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促进学生的观察、积累、表达、想象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有效地提  相似文献   

13.
今天来的茶客,想探讨“下水作文”,这本不是一个新话题,而且在本掌柜看来,也不应该有什么争议:老师写“下水作文”难道有什么不好吗?本掌柜小时候就最喜欢读老师写的文章——当然,那年月,我读的老师的文章多半是以大字报形式贴出来的“认罪”、“检查”之类。但即便是那种文字,也让我感到亲切。在孩子的心里,老师写的文字总是最有“可读性”的。但今天的茶客居然就此争论了起来。这是好事。因为争论,我们对这个问题便有了重新的思考,且思考得会更深入更全面。所以本茶馆“惟恐天下不乱”,最喜欢思想者们“吵架”了。现在,让我们听听这一群茶客围绕“下水作文”又“吵”出了些什么。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中,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老师长期不写作文,只是下达“写作”任务,作文课堂难以真正成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本期刊登《老师“下水作文”走进心灵共同创造》一文或许能解答我们心中的困惑。  相似文献   

15.
崔峦先生说:“教师‘下水’,这是最切实的指导。教师要求学生写的作文,最好自己先写一写。写与不写大不一样。”的确,下水作文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启迪学生的写作思维,提高作文教学效率,还能提升教师的写作水平。一、“下水知冷暖”老师不写下水文,怎知学生写作的困难。许多老师在写“下水文”时也是抓耳挠腮,不知如何下笔。其实你的“难”也是学生的痛苦啊!写一写同一主题的文章,你就知道指导学生习作时该如何审题、如何取材、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见老师经常动动笔,或是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确实,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明白教师写"下水"文,言传身教,可避免空洞抽象的指导,效果更佳。那么,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如何把握"下水"这一方  相似文献   

17.
对于语文教师写下水文,其实存在“两个世界”。语文教育大家无一例外地倡导教师多下水。譬如叶圣陶先生说,“教的人熟谙水性,跳下水去游几阵给学的人看,对学的人好处更多”;刘国正先生说,“你要教会学生写文章,自己要先乐于和善于写文章,教起来才能左右逢源”;于永正老师认为,“写‘下水文’就是最好的作文备课”;王栋生老师发文,“不下水,何以知深浅”。但衡诸一线教学,几乎没见过一所学校,哪怕是闻名遐迩的名校,将教师写下水文当作作文备课的基本要求——学生写作文,教师必须陪着下水;教师不下水,作文教学就不合格。  相似文献   

18.
针对小学生对作文无从着手,教师对作文教学迷茫的情况,我就自己对作文教学的一些感悟,以下水作文为载体,从时段随机化、形式多样化、语言儿童化三方面对如何利用下水作文进行作文指导阐述自己的观点. 如果你是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那么你一定是一位出色的作文指导能手,因为语文教学离不开作文教学,就像音乐教师要唱歌给学生听,美术老师要画出画供学生参照一样,你也应该写出一手好文章,这是分内之事.《教师法》中有这样明确的规定:老师应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我认为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们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写作的好手.要使学生"昭昭",我们老师自己怎么可以"昏昏"呢?俗话说得好:身教重于言教.新课标实施以来,我们不仅是课堂的策划者、组织者,也是课堂的参与者.教师要上好一堂作文课,首先要做到胸有成竹,从作文的审题、立意、构思等方面进行布局,而最好的办法就是下水试一试深浅,亲身感受一番,带学生一程,让学生产生共鸣.这样不但能把握作文课的主动权,也能让学生把你当做朋友,成为他们的学习伙伴,使他们爱上作文,敢于作文,并体味到作文成功带来的快乐.那么,我们该如何运用下水作文呢?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要学会游泳,就必须下水;要教运动员游泳,教练就必先下水示范。“下水作文”也由此引申而来。下水作文有人称之为同题作文,同话题、同标题、同主题、同题材,似乎都可称为“同题”。又有人争论说,同题作文并非下水作文云云。无论说法有何不同,所指范围有何差异,我看实质都是一致的,那就是说,语文老师必须“下水”,亲自写文章,给学生提供示范或参考,启迪学生的思维和联想,以便学生完成写作任务和提高写作水平。这本来是一件极好的值得提倡的事情,却由于种种原因,曾经引起过广泛的争议,本该提倡的也就不那么提倡了。  相似文献   

20.
姜琴 《广西教育》2010,(28):55-55
作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谋求作文教学的高效几乎是所有语文教师共同的心愿。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做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更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写作的进步。经常动动笔,用比喻的说法就是‘下水’。”实践证明,教师常写“下水文”,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