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行政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隶属于公共管理学科的两个专业。针对这两个专业现有课程设置的雷同现象和学生就业的替代性问题,可从学科文化的学理诉求、学生的个人发展以及社会发展对专业技能的需要等维度,对公共管理学科的专业课课程进行重塑。  相似文献   

2.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要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全球公共治理潮流,适应新时代科技革新要求和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综合人才的需要。以新文科建设背景为出发点,解释公共管理学科发展轨迹,分析梳理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逻辑框架并展望学科发展和实践路径。立足当前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公共管理发展的现实境遇,探寻其核心价值导向,构建学科发展空间,拓宽学科建设结构层次,努力构建交叉融合的学科建设体系,积极促进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的独特性、综合性、应用性。  相似文献   

3.
正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培养公务员与管理干部及研究公共政策和公共事务管理的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主要为国家培养现代公共管理人才,加强公共政策与管理的深入研究,以促进国家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在改革开放后恢复了行政管理学科。但长期以来,行政管理学科都隶属于政治学门类。1998年教育部制定的新学科目录中,将公共管理从政治学提升出来,列为管理类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这标志着公共管理及行政管  相似文献   

4.
公共管理作为现代管理科学四大分支之一,对新时代的中国和未来的世界经济而言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和广阔前途的学科,但我国大部分高等农林院校的公共管理人才培养工作一直未受到应有的关注。本研究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分析农林院校公共管理学科的现状及发展瓶颈,探索在保持地方农林院校特色的背景下,如何从整合学科组织、提炼学科方向、推动科研教学创新、加强政产学研多部门联合四个方面加强公共管理学科建设,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创新型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5.
公共管理学科作为一门研究公共组织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它主要是未公共部门有效处理公共事物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我国公共管理学科教学的发展要顺应大数据时代的潮流,跟上数据科学发展的趋势。基于大数据的时代背景,分析大数据时代对公共管理学科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提出应把握大数据带来的机遇,以促进我国公共管理学科教学实现数据化转型与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6.
论公共管理学科和财政学科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管理学和经济学相分离,特别是公共管理作为一级学科或二级类列入研究生和本科生专业目录之后,划在经济学门类下的财政学科,应当循着“一体两翼”的思路建设和发展,将财政学科建筑在经济学和管理学———或者应用经济学和公共管理学———互相融合的基础上。同时,划在管理学门类下的公共管理学科,应当以公共财政作为学科建设主线并以此整合各个方面的公共管理活动。无论财政学科,还是公共管理学科,都应当根据变化了的形势,走学科之间互相融合或综合的建设和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于公共管理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重要历史意义。同时,中国式现代化对公共管理学科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尝试构建以方向维度、主体维度、价值维度和发展维度四维一体的公共管理未来发展面向,来消解学科发展面对学科本土化和国际化的困境。兼顾世界语境下学科发展同时,更多地为中国式现代化服务,这也是学科价值归属的最终之地。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高质量发展,才能构建基于国情的现代化公共管理,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学科的智力支撑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8.
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改革对于高校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公共管理学科创造性人才的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明确公共管理学科案例教学的作用和意义入手,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下二级学科建设现存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剖析国外公共管理学科特征与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现状发现,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在学科划分、学科设置、学科建制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下二级学科设置缺乏科学规划,学科结构不完整,缺乏公共知识平台,教研机构建制混乱,人才培养质量受到影响.建议对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下二级学科设置进行重构,可突破一级学科边界,增设或合并二级学科,设置三级学科与研究方向等;构建公共管理学二级学科公共研究平台,构建学科社会建制,形成学术共同体,有机整合专业知识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管理的活动学科。随着社会发展形态的不断变革,公共管理作为一门新的管理学科,相继在各国政府与社会的治理中应运而生。现代公共管理学在我国综合治理的具体运用中也出现了管理性质、管理范围、管理内容和管理方式的新变化。本文在公共管理学原有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对适应时代发展的现代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性质与发展方式做出了初步的分析,旨在更好地促进我国现代公共管理学更好地完成转型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破壤式”发展,中国的行政学研究已经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与此同时,其在发展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也异常严峻,以至于连学科本身的定位都成为了颇具争议的话题。中国的行政学研究大致可以有前后相继的六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其不同特征且对后期的发展影响很大。唯有充分认识到这些特征,才能洞悉我国公共行政学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中国行政学的发展既需要肯定成绩,更需要正视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相似文献   

12.
土地科学是研究包括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和管理在内的人类土地利用活动规律及自然、社会、经济、技术因素影响土地利用过程的机制的科学,它具有综合性、动态性、社会性、区域性、应用性等特点。土地科学学科体系可从其研究对象、研究层次和研究领域三个方面构建为一个三维立体体系。  相似文献   

13.
关于教育管理学发展现状的三维审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管理学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学科、学术和理念的发展。其学科发展的现实表征为性质归属转移、对象范围拓展、结构体系类化、研究方法更新。其学术发展的前沿课题有批判反思与教育管理的元研究、实践与问题取向的教育管理探索、教育效能与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管理与教育管理创新、教育政策分析与教育管理评论、校长专业化与学校组织文化的自我诊断、学校经营及其与社区的关系、以德治教与校本管理。其理念发展的实际走向是科学和人文交融、权利和责任对称、竞争与合作俱存、传承与创新结合、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管理互动。  相似文献   

14.
论行政分权与行政主体范式之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公共行政的发展,我国有大量的行政性公司、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甚至企业组织都在履行部分行政管理职能,传统的以国家行政为主的行政主体范式遭遇挑战。为回应这一挑战,就必须对行政主体多元化现象进行研究,发展行政主体理论,丰富行政主体内涵,并以此为基点重构行政行为、行政权力、行政诉讼理论,构建行政主体新范式,推动行政法学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校是一个特殊的学术组织,其内部管理表现出组织结构上的二重性,即传统的管理科层结构与教师决策结构。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在本质上表现为管理权力与专业权力的博弈与平衡。要促进我国高校学科建设的健康与发展,就必须在管理机构、管理制度、运行机制与管理文化等方面做出创新。  相似文献   

16.
学科定位问题关系到学科的生存和发展,科学的学科定位可以为学科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育法学作为教育管理类的主要基础课程,是一门新兴学科,在我国发展的历史并不长。本文从教育法学的学科性质、研究范畴、任务和学科构建的体系等方面进行分析,试图说明教育法学的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回顾了行政主体理论的现状、困境、缺陷 ,以及当前我国行政法治的要求 ,认为对行政主体理论做出适当调整势在必行 ,并大胆设想对行政主体再界定 :分解为行政主体和行政权行使主体。  相似文献   

18.
从高等院校实验教学改革方面分析了加入WTO后,教育改革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结合所在学校在实验教学管理、实验教学手段、实验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改革措施。详细介绍了推行跨专业课外实验选修制度的实施情况和取得的成绩,为高等院校打破"学科壁垒",加强统筹建设和学科管理,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开创了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朱九思同志在原华中理工大学(时名华中工学院)领导岗位上的32年中,对学校建设与发展众多极为重要的方面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高等学校肩负培育人才、创新文化、服务社会与交流学术四项任务,朱九思同志在学校的学科建设、科研与教学的关系、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的关系、国际学术交流、师资队伍建设、管理队伍建设以及校园环境建设等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办高等学校应抓的四个方面:一是要有一个正确的办学思想;二是要建设好师资队伍和干部队伍;三是要妥善解决学校管理的体制与机制问题;四是要有宏观的战略思维。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社会转型驱动下的教育转型时期的到来,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的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主题。在这一背景下,通过转变教育研究方式,全面提升教育科研工作质量和水平显得格外重要。本文在分析当今教育发展方式发生的重大转变对教育科研提出了更高要求的背景和条件基础之上,以“加强精品课题建设,转变教育研究方式”为抓手.从教育研究方式的转变、精品课题的建设、全省教育科研管理和激励制度的完善三个方面详细阐释了全面提升教育科研工作质量和水平的途径,为教育决策提出了很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