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佤族节庆文化根植于独特的地域文化生态区—阿佤山区,是佤山文化的代表,现今依然固定持久地保持着“原生文化样态”的特征。佤族节庆文化活动与原始宗教观念、神灵祭祀融为一体,表现出泛灵化寓意的奇特性,叉表现出奇异的地域民情风俗,浸透着原始古朴的豪放和率真。  相似文献   

2.
魔巴制度是千百年来在佤族社会中形成的一种宗教文化现象,是存在于佤族文化中心区域并具有佤文化特质的一种宗教、文化和社会制度.在20世纪后期剧烈的社会变化中,魔巴制度不仅表现出极强的文化适应性,而且其宗教、政治、文化的核心作用依然得以保留.从某种意义上说,魔巴制度决定了佤族传统文化的命运.  相似文献   

3.
佤族原始宗教与伦理道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佤族的原始宗教与其传统的伦理道德有着密切关系,伦理道德中的不少内容都是由原始宗教中的信仰、禁忌所构成,伦理道德的维系和传承也大多由原始宗教中的神秘力量来控制。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今天,处理好佤族原始宗教与建设现代伦理道德的关系,对弘扬佤族优秀的传统道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二十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佤族原始宗教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研究主要体现在佤族原始宗教内容、原始宗教与佤族文化关系的研究等方面。缺乏理论深度的论著,缺少民族杂居区佤族原始宗教信仰情况的个案研究,以及外来宗教和原始宗教并存状态下的佤族宗教信仰现状的研究,今后应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5.
中国云南西盟佤族自治县之岳宋和马散属于“阿佤山”中心区。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围绕佤族原始宗教和民俗,价值观和民间信仰,以“魔巴”为中心,论述全球化背景下佤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变迁情况,揭示魔巴文化变迁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6.
“黄佤”族群长期与傣族、汉族杂居,经过长期的文化涵化,“黄佤”在语言、风俗习惯、民间信仰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不同于其它佤族支系的文化。但“黄佤”文化涵化过程中,民族认同与其传统文化决定着涵化的方向.涵化只改变了“黄佤”文化的表象,未改变其对佤族的认同。涵化作用下“黄佤”族群形成。  相似文献   

7.
“黄佤”族群长期与傣族、汉族杂居,经过长期的文化涵化,“黄佤”在语言、风俗习惯、民间信仰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不同于其它佤族支系的文化。但“黄佤”文化涵化过程中,民族认同与其传统文化决定着涵化的方向.涵化只改变了“黄佤”文化的表象,未改变其对佤族的认同。涵化作用下“黄佤”族群形成。  相似文献   

8.
佤族是中国云南省西南部的一个民族,是西南地区历史悠久、勤劳勇敢的民族。佤族属于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主要聚居于澜沧江以西和怒江以东的怒山山脉南段。本文以汉文史籍的记载为中心,来探讨历史上汉文语境中所见的佤族历史与宗教,从而客观地反映出历史上汉文化语境中的佤族。  相似文献   

9.
佤族有着丰厚的原始宗教化。狗崇拜展示了佤族原始宗教化的一个侧面,从而帮助人们加深了解和认识佤族化。对之进行扬弃,有利于社会主义两个明建设。  相似文献   

10.
对生殖崇拜问题的研究,历来受到民族学、人类学、宗教学、历史学等不同学科的关注,生殖崇拜是人类普遍具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综合的文化现象,佤族是云南省独有少数民族之一,生殖崇拜对于佤族先民不仅是一种繁衍的需要,更是一种生存的需要,在佤族地区,源远流长的生殖崇拜信仰观念及其物化形式,至今仍然可以找到明显可见的遗迹,在佤族的原始宗教、原始神话、原始美术、原始舞蹈及至今日的民族习惯中随处可见生殖崇拜的痕迹。  相似文献   

11.
拉祜族的原始宗教与其传统的习惯法有着密切的关系,习惯法的产生和发展深受原始宗教的影响,习惯法的不少内容都是由原始宗教中的信仰、禁忌所构成的,习惯法又强化原始宗教意识,维系原始宗教结构,促进原始宗教功效。在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世纪,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原始宗教与习惯法的互动,弘扬和提升有益的积极的内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原始宗教是维系原始文化的精神纽带,是原始文化的思想内容,原始文化是原始宗教的表现形式。原始文化艺术渗透在原始宗教中。  相似文献   

13.
《楚辞》、《诗经》同为诗歌,但它们的艺术性质却有着极大的区别:《楚辞》重在抒情,不带任何功利目的性,是审美的艺术;《诗经》要在讽谏,实为政治的工具,是应用性诗歌。它们不同的艺术性质的形成,与南北原始宗教不同的经验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中原原始宗教在进入阶级社会后,便立即成为统治阶级的政治工具,而不在娱神;并在“政治中心”价值观的作用下形成了一种实用的传统艺术观。而楚国的原始宗教在春秋战国时期却依然保持着原始宗教的原始色彩,不带任何政治功利目的性。因而,从民间原始宗教脱胎而来的楚国诗歌,依然继承着原始宗教艺术的抒情传统,只不过是在更多的时候将宗教情感转变成了审美情感。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50年代,大马散佤族仍信仰着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在所住的干栏式茅草房的建盖过程及房屋的内外部结构中,都充满着浓郁的原始宗教色彩。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新建的干栏式石棉瓦房中,只保留了"鬼门、鬼火塘"等原始宗教的有形痕迹。到了2004年建盖的四墙落地式砖瓦房中,原始宗教的有形痕迹就基本找不到了。这些有形的宗教文化的变化,说明原始宗教对大马散佤族的影响已经大大减弱。但有形的部分消失了,并不等于无形的影响也随之消失。从村民对待拆除住房的态度来看,无形的"鬼神"观念对他们的影响还是很深的。  相似文献   

15.
腊尔山苗族巴岱原始宗教信仰是以血缘地缘为基础形成的,因而具有极强的民族性、地域性、分散性和狭隘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容易形成一种文化趋同心理,又易被社会某些不法势力所诱导,给地方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因而我们要科学理性地看待巴岱原始宗教,探寻适合民族地区原始宗教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自古至今 ,我们使用的陶器形制大同小异 ,考察其中的要素 ,则以圆和球体为造型的基本出发点。陶器产生在地老天荒的原始社会 ,原始宗教在这一时期的文化产品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样看来 ,圆和球体必定有其神异之处 ,否则它何以在几千年甚至上万年的岁月中始终对陶器的制造发挥着决定性的影响呢 ?只有从原始宗教的角度去考察、去探索 ,并联系到生殖崇拜、母神和女始祖崇拜的原始宗教思想 ,才可能去破解这一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内蒙古地区、东北和西北地区的各少数民族的原始信仰,基本上属于萨满教。信仰山、水、火、日月星辰等自然物,也崇拜灵魂、祖先和困腾。我国古代南方众多的少数民族,他们各有自己的原始信仰和祭祀活动、宗教仪式。我国少数民族的原始宗教和反映原始宗教的宗教节日、习俗、巫术、占卜以及禁忌等原始文化,由于国内各民族间的相互影响、交流、吸收和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原始宗教和文化。  相似文献   

18.
原始社会存在道德教育。原始社会的道德教育形式主要有:原始宗教、神话与传说、巫术与禁忌。这些道德教育形式告诉原始初民"应当怎么做"和"如何做才是对的",因而一定程度上可视为早期人类所采取的调整人与人关系和人与社会关系的最初的道德范畴体系。原始社会中的道德教育植根于原始初民的生活实践,并为原始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9.
原始宗教生活是魔幻现实主义表现的主要内容之一。魔幻现实主义作家注重于对生死轮回的原始宗教信仰的描写与挖掘,并以此作为表现民族文化的实质性的内涵,实现民族文化的艺术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