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下面是两位教师设计的两节“工程问题”新授课片段 ,对比两种教学设计 ,颇有感触。设计一〕出示 :1 一项工程5天完成 ,平均每天完成几分之几?2 一项工程每天完成 14,几天可以完成全工程?师 :这两题的数量关系式各是怎样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师 :这里是把工作总量看作什么?生 :看作单位“1”。出示例10 :一条公路长30千米。甲队单独修要10天 ,乙队单独修要15天。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列式计算。教师把题中的“30千米”改成“45千米”后让学生解答。师 :你发现了什么?生 :两次完成的天数都是6天…  相似文献   

2.
师 :同学们 ,现在我们来小结一下 ,工程应用题都有哪些特点?生1 :把工作量看作单位“1” ;生2:工作效率与工作时间互为倒数。师 :谁能举例子说说。生1 :运一批货物 ,甲车独运要10小时 ,把这批货物看作单位“1” ,那么 ,平均每小时运这批货物的 110;生2 :打一份稿件需要3天 ,把这份稿件看作“1” ,平均每天打这份稿件的 13;生3 :加工一批零件 ,徒弟单独做 ,每小时完成这批零件的 18,加工完这批零件要8小时。师 :解答工程问题时 ,要用到哪个数量关系?生 :工作总量除以工效的和等于合作时间。师 :同学们学得很好 ,现在运…  相似文献   

3.
在工程问题中,我们通常把工作总量看做“1”,把工作效率看做“几分之一”。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是: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解工程问题常见错误,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分不清“工作时间”与“工作效率”例1一件工作,单独做,甲要1/5小时,乙要1/6小时。甲、乙二人合做,几小  相似文献   

4.
工程问题也叫工作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在这种复合的分数应用题里反映的还是整数应用题中学过的数量关系,但学生在学习时仍不易理解它的解法,往往感到辣手,其症结所在是没有把总工程看作“1”,导致无从下手。因此,在教学工程问题时,首先要讲清工程问题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数量关系,即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关系,但是带有分数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课例简析】分数“工程问题”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有较广泛的应用。工程问题,由于工作总量在题目里没有说明,比较抽象,学生难于掌握。因此在导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结合分数“工程问题”的特点,引导学生把工作总量看作“1”,运用列表法,用化抽象为具体的方式进行导学。  相似文献   

6.
教材中解答工程问题时,通常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把几个工程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所用的时间分别转化为各自的工作效率(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教材中解答工程问题时,通常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把几个工程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所用的时间分别转化为各自的工作效率(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康建荣 《云南教育》2003,(25):45-46
一、案例例题:一项工程,甲单独完成要6小时,乙单独完成要8小时。现在由甲、乙两队合做需要几小时完成?教学时老师先作复习铺垫,让学生解答:一条路长240米,甲工程队独修要6天完成;乙工程队独修要8天完成。现在由两个工程队合修,需要几天完成?先让学生审题,然后列分步式解答,而后再列出综合算式求出结果。接着又复习了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最后,教师出示例题,让学生齐读,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并用彩色粉笔作了标识。要求学生把例题与铺垫练习题作比较,找出异同。师、生进行了如下的谈话。师:例题中工作总量知道吗?生:不知道!师:我们动脑筋想…  相似文献   

9.
教师出示题:工厂生产一批产品,甲工人独做 10小时可以完成,乙工人独做 15小时可以完成。如果两人同时合做,多少小时可以完成 ?  练习反馈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列式计算: 1÷ (+ )=6(小时 ),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出现错误。于是,老师再次进行启发。  师:式子 1÷ (+ )的各部分表示什么意思 ?  生 1:把一批产品总量看作单位“ 1”,甲 1小时完成这批产品的,乙 1小时完成这批产品的,甲、乙合作 1小时完成这批产品的 (+ ),用工作总量“ 1”除以甲、乙工作效率的和 (+ )得到甲、乙合做需要的时间。   教师满意地点头。…  相似文献   

10.
工程问题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应用题,传统解法是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根据“工作总量÷工效=工作时间”这一基本关系式用算术法列式解答的.其解题方法单一,解题思路窄,且容易产生机械模仿,死套公式的现象.如何改进工程问题的教学?根据“新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应把工程问题纳入分数应用题教学的整体结构之中,使工程问题和分数以及分数乘法的意义联系起来,通过工程问题的教学深化分数乘法知识,使分数的基础知识成为分析工程问题数量关系和选择算法的依据.利用代数初步知识教学工程问题,即引导学生根据工作总量、工效、工作时间三者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不同的方程来解答.这种新的教学设想以唯物辨证法为指导,符合新大纲的要求,体现了现代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在应用题教学中,加强一题发展、一题多变的训练,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培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 例加工一批零件,师傅单独做需6小时才能完成,徒弟单独做需12小时才能完成,师徒二人合做几小时可以完成? 这是一道典型的工程问题,学生很容易找到数量关系,列出算式:1÷(1/6 1/12)。在此题的基础上,我不断变化条件和问题,逐步加深难度,提高学生的解题能  相似文献   

12.
工程问题是一类典型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中 ,工程问题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知道具体的工作总量 ,求其他量的工程问题 ,另一类是具体工作总量未知 ,把其看作单位“1”的工程问题 ,学生在解答前一类应用题时较容易 ,在解答后一类工程问题应用题时 ,就感到非常困难。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类应用题 ,我是这样做的。一、课堂教学一开始 ,我出示了这样一个应用题 :服装厂要加工4 80 0套西服。 (1)平均每天完成 30 0套 ,需要几天完成 ?(2 )如果由甲分厂加工要 8天完成 ,平均每天完成这批服装的几分之几 ?(3)如果由乙分厂加工需要 12天…  相似文献   

13.
教师在讲评例题时,要触类旁通,对原有例题、习题进行变式,即对原题条件、问题等进行变换,就能起到举一反三和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一工程类的一道题目进行的变式练习探究:例题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那么两人合作多少小时完成?分析本题是一个典型的工程类应用题(一)工程问题中三个基本量是:1.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2.这三个基本量的关系是:工作量=工作时间x工作效率,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3.工作总量通常看作单位"1"(二)相等关系:  相似文献   

14.
工程问题的特点是题中不出现工作总量的具体数值,解题时要把工作总量看作“1”,再根据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和工作总量三者的关系列式解答。如果就例题进行一般性的讲解,学生往往只会解答与例题类似的题  相似文献   

15.
一、在疑惑处等待,给学生解惑的机会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惑与问题,而对待学习中的困惑与问题,教师应学会耐心地等待,给学生去交流、去探究、去解决的机会,让学生弄清原因,明白其中的道理.如一位教师教学“工程问题”这节课时,先出示:“一段公路长600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完成?”先让学生根据工效、时间、工作总量间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600÷ (600÷ 10+600÷ 15)=6(天),说明算理之后引导学生猜想:如果这段公路长1200米,那么修完是多少天呢?12天.  相似文献   

16.
工程问题是指研究有关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量三者之间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它包括整数工程问题和分数工程问题两种.我们这里研究的是后一种.作为分数应用题的工程问题,其解答方法与整数工程问题基本相同,只不过往往需把工作总量看作“1”.但有些分数工程问题数量关系不明显,必须用特殊的思路来解答.下面略举几例:例1 一件工程,甲独做12天完成,乙独做4天完成.若甲先做若干天后,由乙接着单独做余下的工程,直至完成全部工程,这样前后一共用了6天.甲先做了几天?分析:本题可采用假设法来解答.假设前后一共用的这6天全由乙做,则乙完成的工作量为,(1/4)×6=3/2,这样比工作总量多了(3/2)-1=(1/2).这是由于把这6天中甲做的算作乙做的.现在以甲代替乙1天,工作量可减少(1/4)-(1/12)=(1/6),故甲必须代替乙(1/2)÷(1/6)=3(天),即甲先做了3天.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典型应用题——工程问题的数学中,工作总量常常不给具体的数量,解题时,一般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把工作效率看成几分之一,利用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的基本关系,根据题意解答.但是单位“1”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我们在教学的不一定把工作总量看成“1”.如在单位时间内,甲的工作量与乙的工作量相比,可选择乙的工作量为“1”,若乙的工作量与甲相比,则可把甲的工作量看成“1”.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通过一系列例题,对工程问题作一个小结,供教师指导学生复习或组织课外活动时参考。 一、工程问题的特点 例1 某工人4小时生产20个零件,平均每小时生产几个? 20÷4=5(个) 答:平均每小时生产5个。 例2 某工人4小时生产完一批零件,平均每小时生产这批零件的多少? 因为题目中没有告诉这批零件的个数,我们把它看作整体“1”,所以  相似文献   

19.
工程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题多问,使学生弄清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一题多问,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深刻认识和理解工程问题,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掌握这一类问题变化的实质,而且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如: 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完成需要8小时,乙队单独完成需要10小时,丙队单独完成需要12小时。 问:(1)甲、乙、丙三队合做,1小时能完成工程的几分之几?  相似文献   

20.
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和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学习工程问题的基础。工程问题的特点是,题目中没有直接告诉工程的具体数量,而是把工作总量抽象为“1”,工作效率则是以分数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