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自国家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推行以来,整本书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整本书阅读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教师应该逐步将整本书阅读的理念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本文主要从创设整本书阅读氛围、进行整本书阅读推荐、推广整本书阅读方法等方面对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指导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2.
韦丹 《阅读》2014,(8):2-4
<正>关于阅读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九年义务教育期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相似文献   

3.
胥敬峰 《阅读》2023,(79):15-17
“双减”背景下,“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如何让学生学会整本书阅读,值得每一位一线教师深入思考。整本书阅读相较于单篇的文本而言,信息量更大,内涵更丰富,文本呈现起来也更复杂。而小学阶段正是激发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至关重要的时期,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精心推荐、用心指导,让学生掌握整本书阅读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4.
房洁 《阅读》2012,(12):51
淮安市季桥镇中心小学以"推进学生阅读构建书香校园"为特色项目,让师生"有书读,有空读,读起来"。通过读书交流会、经典诵读、讲故事、征文、演讲、星级评比等主题活动,推进学生阅读。2011年,该项目被淮安区教育局评为"十大特色亮点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5.
王孙洁 《阅读》2023,(39):13-15
科普作品的整本书阅读已纳入新课标。科普作品整本书导读课需要教师从学生阅读需求出发,运用多种阅读策略,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科学知识,发展科学思维,提升科学素养。文章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中的《灰尘的旅行》导读课为例,浅谈科普作品的整本书阅读导读策略。  相似文献   

6.
冯践知 《阅读》2023,(71):16-19
以“学习召唤力”为导向的整本书阅读指导,旨在吸引学生自觉“卷”入阅读,最大程度地激活内驱、保持续航、收获成长,通过多维渗透,提前体验,让推荐书籍更具“召唤力”;通过多重阅读,任务驱动,让阅读过程更具“召唤力”;通过多元策略,活动导引,让交流分享更具“召唤力”;通过多极融合,读评一体,让评价反馈更具“召唤力”。  相似文献   

7.
新的《语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足以说明读的作用。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形式的多样化,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往往也不能取得良好效果。为了提高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以读为主线,同时结合其它多种训练活动。  相似文献   

8.
林流英 《阅读》2023,(79):22-24
开展《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是提升学生阅读素养、塑造学生良好行为品质的重要阅读实践活动之一。教师可以尝试以点带面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可以通过以辩促思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深度;还可以利用以演促悟的活动形式,深化学生的阅读理解;也要引导学生加强读写运用,从而促进他们的阅读生长。  相似文献   

9.
杨树亚 《阅读》2009,(4):20-21
把一篇文章读短、读长、读厚,应该是我们阅读时要追求的三重境界.做到这点.读书才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0.
单敏  朱延桂 《阅读》2023,(7):8-10
整本书阅读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设计,重点在于“角度”,按照由浅入深的层次推进,初期以整本书内容为主,逐渐转向以阅读策略为主,最后指向阅读素养提升,构建整本书阅读经验,形成合适的整本书阅读方法,逐步提升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1.
王乃峰 《阅读》2023,(15):40-42
《一百条裙子》“整本书阅读”的导读课教学,可以以文中主要人物为切入口,引导学生阅读文本,走进人物内心,引发思考,启迪心智,从而激发阅读兴趣,引向深入阅读。  相似文献   

12.
许燕平 《阅读》2023,(95):36-38
整本书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合理运用“阅读之眼”:以“飞鸟之眼”通览,以“蜻蜓之眼”慢品,以“蚂蚁之眼”细读。这三只眼睛可以让学生学会站在“高处”通览整本书,培养阅读思维的整体性;形成多角度看问题的意识,培养阅读思维的全面性;反复精读关键情节,培养阅读思维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13.
正余 《阅读》2011,(11):1
"阅读是一种心灵的享受。"海门市正余中心小学以"阅读,让生活更精彩"为主线,开展经典阅读、美文颂读、班级读书会、教师读书会、儿童文学作家报告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师生共同沐浴经典的光辉,接受文化的熏陶,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与幸福。活  相似文献   

14.
<正>扬州市邗江区陈俊学校秉承"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的理念,倡导学生读课外书,读名著,读经典,组织一系列活动,积极营造"书香校园",倾力打造"读书做人"特色,让孩子们在阅读中和"孔孟"对话,与"李杜"共语,从书籍中汲取营养,用书香滋养心灵。  相似文献   

15.
调查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师范类中文专业学生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量很不尽如人意;学生喜欢的中国现当代作品类型呈多元化趋势,鲁迅、老舍等经典作品依然在学生阅读中占较高比重;阅读缺乏深度,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评判标准有问题,而且这一情况并未随着年级的升高而见好转;大部分学生没有读书计划和良好的读书习惯.中文专业师范生未来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专业阅读状况的不乐观应该引起社会、学校、教师等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周素娟 《阅读》2014,(24):33-35
<正>提到数学学习,大家首先想到做题。对一个数学成绩不好的孩子来说,他受到的"待遇"恐怕也是补课和做练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主要有两大块,一是基于教材的课内阅读,二是课外延伸阅读。对学生而言,其接触最多的数学文本就是教材。因此,数学阅读首先要从"读课本"做起,逐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能力。近年来,笔者在自己任教的班级进行数学阅读教学的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说"是在"读""写"基础上的外在表达,"阅读说话课"以读引导写,又以写通往说,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纲,以各种情境下"听说读写"的学生活动为主线,在"说"的环节主要设置了"一分钟讲话"和"阅读汇报课"两种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合作探究、交流分享,契合新课标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是一种卓有成效的新型阅读课型.  相似文献   

18.
杨春 《阅读》2012,(6):1
在我们平日的读书活动中,常有同学一本书拿到手,很快就能读完。但是,当你问他书中的一些问题时,他则不知所以然了。快速地把书读完,只是阅读能力强的一种表现。快速阅读,往往理解不深,记得也不牢,收获就不大。难怪有的同学发出这样的慨叹:"我书读了那么多,可作文水平就是上不去,为什么多读书没有用呢?"  相似文献   

19.
张元元 《阅读》2023,(47):31-32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应以培养和发展学生阅读能力为主要任务,不仅要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应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阅读内容,通过多样化的方式,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薛伊帆 《阅读》2007,(6):24-25
我从小就喜欢看书,尤其是上小学后,每天至少读一小时的书,已成了我的习惯。每当看书看得入神的时候,废寝忘食也就成了常事。读书,可以从中体会到无数种滋味。有些滋味,甚至可以说是"说不清,又道不尽。"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概括我对读书的感受,那就是:我阅读,我快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