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即使是在中国这样的乒乓球超级大国里,亲眼在体育馆里看过中国国家队的高手们过招的人也只是极少数,至于看过世乒赛乃至奥运会乒乓球比赛的人就少之又少。但是中国的乒乓球消息似乎从来就没有耽搁过,总能够在第一时间直达乒乓球爱好者。 在乒乓球的诸多传播方式中,广播和报纸是最早并肩作战的两家,然后电视也加入进来,并成为人们得到乒乓球信息最直观最迅速的渠道,然后是网络,人们在这里不仅获取信息,还要抒发自已对于乒乓球的感情。当然,还有我们,《乒乓世界》杂志。 这是一个多媒体的世界,让我们来看看大家都是怎么工作的吧。  相似文献   

2.
(这篇通讯是我在《中国体育报》工作期间采写成的,发表在1995年2,底,见报原文长达7000多字。从1986年开始报道乒乓球项目,我亲眼目睹了中国男队从辉煌到低谷,又从低谷中跃上世界之巅的艰难历程。蔡振华率领男队将士卧薪尝胆的日子里,我很多次被他们感动。平日里看在眼中、记在心里的点点滴滴汇成了这个长篇通讯,赶在第43届世乒赛前发表了。蔡振华获得中国体育电视奖历史上第一位最佳教练员奖之后。我翻出了这篇文章。作为一名体育记者,接触乒乓球界16年,我始终觉得天津世乒赛和研之前的几年是最值得记录的。蔡振华的人格魅力、胆略智慧在危难之时彰显。有些人可能在7年前的《中国体育报》上看过全文了,这次我节选了这篇文章的大部分,让所有喜爱乒乓球的人与中国乒乓球队的将士们一起重温一下那段日子。)  相似文献   

3.
《乒乓世界》2012,(3):78-79
每隔几天,某个电影或某个电视剧盛大的新闻发布会就会闯入你的视野,有时候人也就盲目了,不知道闲下来的时候先看哪一部。也许你看过很多电影,爱情的、亲情的、科幻的、喜剧的,但喜欢乒乓球的你,看过几部有关乒乓球的影视作品呢?本期让我们来细数那些有关乒乓球的影视作品的海外篇。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中国女子乒乓球运动自20世纪60年代登上世界竞技乒乓球运动的顶峰后,其间尽管也有一些波折,但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国乒乓人的不懈努力和顽强拼搏,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始终保持着世界竞技乒乓球运动的领先地位。中国乒乓球女队曾经取得过"八连冠"的佳绩,培养了众多的优秀乒乓球人才,积累  相似文献   

5.
瓦尔德内尔的自传到上期为止已经连载完毕。而老瓦的乒乓球生涯还在继续,他在乒乓球的世界里是一个成功的人。  相似文献   

6.
在2000年岁末,在北京不太寒冷的冬天,在只有20平米的编辑部办公室里,我们三个60年代出生的女编辑──夏娃,晏学宁,陈洁,为了21世纪的第1期《乒乓世界》,疲惫而兴奋地忙碌着。在20世纪,乒乓球从英国走向世界,变成了中国的“国球”。在20世纪的最后40年里,乒乓球为中国缔造了一百多个世界冠军。在20世纪的最后一次奥运盛会上,孔令辉和瓦尔德内尔在令人屏气凝神的一个小时里,将乒乓球技术和魅力发挥到了极致。在20世纪的最后一刻,乒乓球增大了两个毫米。很难用语言描述我们此刻的心情。在中国,所有球类项目…  相似文献   

7.
《乒乓世界》2004,(10):i011-i011
在中国,乒乓球被誉为“国球”,其辉煌的战绩镑就了无数传奇,也曾带给中国人太多的骄傲与感动。在民间乒乓球运动开展得也是相当普及,从城市到乡村,从企业到学校,跳跃在绿色球台上的小小银球总能给那些热爱着它的人们带来  相似文献   

8.
周欣 《游泳》2012,(2):78-79
在中国的奥运冠军里,独自一个人在英国学习超过2年的人,除了乒乓球女皇邓亚萍,大概就是悉尼奥运会跳水冠军李娜了。  相似文献   

9.
张娴 《乒乓世界》2006,(2):I0016-I0016
他们,在中国久赋盛名的最高学府里学习、生活和打球。他们,是无数人眼中的佼佼者.尽管身上有腾飞的梦想,但仍然为银球痴狂;他们,代表着大部分高校乒乓球协会的状态,代表着无数八十年代热爱乒乓球的一批青年人的状态.更代表着高学历高学识高文化的知识分子打乒乓球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乒乓世界》2009,(4):10-10
如果说有哪个中国的体育项目在举国体制之下受益最大的话,那一定是乒乓球了。但是乒乓球并没有因此而成为人们想象中清规戒律密布的王国,身处其中的人感受起来,乒乓球的圈子更像是一个家庭。在乒乓球成为国球之后的大多数时间里,这个家庭的家长都是徐寅生。他行使一个家长的职责,但更多的时候却像一个长兄,中国的乒乓球圈子也因此保持着家庭的和谐气氛,而不是向家长制那边滑动。  相似文献   

11.
1995年之前,中国乒乓球的字典里没有“商业”这个词。1995年之前,中国乒乓球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惟一来源是政府投入,从人才的培养选拔到队伍的组建,国家无微不至地承担着园丁和保姆的职责。1995年之前的乒乓球比赛大都由政府拨款,被称为“专业比赛”或者“正式比赛”。寻常的1995年对于中国乒乓球有着不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陈国瑞 《乒乓世界》2007,(5):I0018-I0018
株洲机务段的退休职工,陈国瑞老先生在寄给本刊主编徐寅生的来信中,介绍了他多年来通过乒乓球运动与病魔作斗争的经历看过陈老先生的信,徐主编亲自批示。打乒乓球锻炼身体与病魔作斗争值得学习当看到信中陈老先生提到的独特的对付弧圈球的方法.徐主编还风趣地表示,如果能有机会愿意亲自领教一下利用乒乓球运动锻炼身体,与病痛作斗争在我们广大读者身边还有很多.徐主编希望通过这封采信.让更多的人投入到乒乓健身的活动中来,同时也希望您能把发生在您自己身上或者身边的关于乒乓球的故事告诉我们,让更多的乒乓球爱好者一同分享下面就让我们通过这封洋溢着战斗精神的信,一同走进陈老先生那充满乒乓情缘的世界。  相似文献   

13.
分一杯羹     
卢燕 《体育博览》2013,(7):90-95
伦敦奥运会结束之后,就有乒乓球即将退出奥运会比赛项目的传闻。虽然这个传闻,最终被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乒乓球不会在2020年奥运会之前被逐"的保证所击破。但这足以让中国乒乓球人紧张了起来,曾经引以为荣"争霸世界"的局势,如今已成为中国乒乓球的致命一击。  相似文献   

14.
一九九五年,或许可以作为一个标志性的时间载入中国乒乓球史册,那一年中国男队打了翻身仗,孔令辉和刘国梁联袂开创黄金一代,中国乒乓球再次站在顶峰,当年只有十几岁甚至几岁的这批现役国手们,或在现场或在电视前感受了那份澎湃激情,然后怀揣着各自的梦想在乒乓球的路上坚定地走着。十年之前,他们对于“国家体委训练局”大院充满憧憬,十年之后,他们坐在散落一地乒乓球的球馆里回忆着他们的1995年。  相似文献   

15.
叶婉 《乒乓世界》2014,(8):126-127
巴西世界杯结束后,真球迷、伪球迷们都不用为再熬夜看球松了一口气。而在乒乓球的世界里,却很少有真球迷和伪球迷之分,也许是因为作为国球的乒乓球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或者是乒乓球于中国人来说,早已深入人心、融入所有球迷的生活中了。  相似文献   

16.
自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容国团首夺男子单打世界冠军以后,中国乒乓球运动开始了近30年的兴盛史。其间,女子队员也大放异彩。其兴盛之程度,令各国望而兴叹,无计可施。就连发明了“弧圈球”秘密武器的日本人也只是昙花一现,未能阻遏中国优势之洪流。乒乓球成了中国的“国球”,简直到了随便组织几个人就可包天下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龙文 《乒乓世界》2002,(6):24-26
乒乓球运动,可以说和中国有缘。新中国成立后,百废俱兴,正赶上乒乓球由胶皮拍向海绵拍进化的时候,所以新中国的乒乓球运动就直接进入了海绵拍时代。就如同今日之手提电话一样。第二个契机,就是国际乒联不受政治干预的宗旨,使得我们不必受“两个中国”的困扰,乒乓球成了我们二十多年中唯一可以参加世界锦标赛的体育项目。  相似文献   

18.
百希达寄语     
《乒乓世界》2008,(2):139-139
河北石家庄的王超:新的一年里.许下几个愿望:希望乒乓球项目越来越强大.有更多的国家热爱乒乓球:希望《乒乓世界》成为国际性杂志.在全世界各个城市都能买到.希望我们的乒超联赛办成和美国NBA一样.让全世界人都来中国看乒乓球联赛让全世界的媒体关注乒超联赛.直播乒超联赛。最后真诚地祝福中国乒乓球队的所有教练员.运动员.队医和在幕后为中国乒乓球做出贡献的人士.春节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相似文献   

19.
中国体育博物馆馆藏文物──圣·勃莱德杯圣·勃莱德杯──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个人项目冠军奖杯。这座以法国人圣·勃莱德的名字命名的银质奖杯象征着乒乓球运动男子个人项目的最高荣誉。在中国乒乓球运动史上,曾经有6个人在这座奖杯上刻下过名字。他们是:容国团,1...  相似文献   

20.
《乒乓世界》2010,(2):2-2
乒乓球是什么时候进入中国的?广为流传的说法,是1904年由上海人王道平的文具店从日本舶来。然而,在2010年1月14日于红双喜落成的国际乒联博物馆分馆中,你会看到,更早的时候,1901年中国人就已经打起了乒乓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