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迈克·富兰认为:"教育变革的成败取决于教师的所思所为,事情就是如此简单,也是如此复杂。"我国现在进行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指导理念、课程标准到教学模式、教学观、学生观,可以说都要求发生"革命性变化"。改革至今,教育界确实在发生着一些变化,然而一些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新课程改革存在着一些"泡沫"现象。  相似文献   

2.
迈克·富兰认为:“教育变革的成败取决于教师的所思所为,事情就是如此简单,也是如此复杂。”我国现在进行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指导理念、课程标准到教学模式、教学观、学生观,可以说都要求发生“革命性变化”。改革至  相似文献   

3.
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课程下的好课。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否认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太多“捧着新教材.不知教什么.搬着新教法.不知该怎样教”的苦恼困扰着教师:太多的无效教学、无效训练充斥着我们的课堂:太多的“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的“乌云”笼罩着我们的校同……  相似文献   

4.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实施.各种新的理念、新的方式在各实验区施行。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各种传统教学关系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师生关系由“师道尊严”的高高在上,转化为与学生平等的学习者、组织者、协调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是一种朋友模式的关系。正因为如此.班主任的角色也同时发生着变革。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一个新的转型期,新的教材观、教师观、学生观、学习方式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伴随着新课程的逐步实施与推进,如何“扎实、有效”地搞好数学教学,实现减负增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成为广大数学教师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基于以上原因我在我所教的两个班实施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课题“自学辅导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已发生了重大变化,课堂教学也变得开放、灵活起来,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然而,我们同时也发现,一些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存在着错误的解读,致使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较为普遍的“矫枉过正”的异化现象。如何防止这种认识上的片面性和做法上的极端化呢?笔者认为,应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正进行着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它涉及到国家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结构的调整、课程的实施、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以及师资培训等多方面.改革能否成功、改革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教师.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改革,就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在教育教学观、课程观、知识观、学生观、评价观等方面重新认识和认真反思,力争在教育观念、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发生质的变化.同时,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的角色也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否则,教师将会在课程改革中因定位不准而茫然无措,甚至影响到改革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海淀区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于2002年9月,全区小学和初中分别从一年级开始全面进入并滚动开展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课程改革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7年来,无论是在学校管理方面,还是在课堂教学方面等,都在发生着“润物细无声”的变化。在不知不觉中,干部教师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学生观和评价观,都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教材的理解和使用也在发生一些变化。而专家学者们所倡导的把教材看作“范例”、“拐杖”、“支点”等呼声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使用。不同的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使用存在一定的差距。[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进入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列车驶进了校园。课程改革的历史告诉我们,没有教师的参与,课程改革是不可能完全成功的。因此,“教师是新课程的设计者”、“教师是新课程的执行者”、“教师是新课程的推进者”──新一轮课程改革赋予了教师重大的历史使命,教师也必须怀着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投身于新课程改革之中。 走进新课程改革实验区,我们发现,在新课程实施中,一切都在发生着变化:培养目标发生了变化,课程理念发生了变化,教学内容发生了变化,教学形式发生了变化,评价导向发生了变伦,教师角色发生了变…  相似文献   

11.
新课改中几个值得探求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夸美纽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学校教育必须要有适合它的方法,并能根据现状不断变化,在这方面,有一条金科玉律,那就是‘一切不可过度’”。课程改革也是如此,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向深入,基层教师认真领会“课改”精神,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也感觉到“课改”任务的艰巨。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和观察思考,提出以下几个“新课改”中值得探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新教材中数学观之分析及思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课程与教材的内容、教育思想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数学观,而教师的数学观与教师的课堂教学有密切联系.新教材努力向人们展现数学的真实面貌:(1)数学不是不变的概念、法则和定理的汇集,而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性活动;(2)数学问题是丰富多彩的,不仅数学内部有,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许多与数学相关的问题;(3)数学问题解决的方法是多样的;(4)估算也是数学.新教材促进了数学教育工作者对一些问题的思考:(1)数学课程改革需要数学观强有力的指导;(2)教师教育要关注教师正确数学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袁贞宏 《今日教育》2007,(3S):39-40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发生了一些新的、深刻的变化.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然而。也出现了许多令人担忧的现象。2006年.在重庆市巴蜀小学承办的全国第七届“与新课程同成长”互动论坛上.专家们提出了“平实新课堂”的追求.得到了与会一线教师的赞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平实的小语新课堂要做到:“平”中有“味”、“简”中融“智”、“真”中生“情”、“实”中见“效”。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新的课程理念正在逐渐更新着教师的教学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都在努力地做着各种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如何抓“点”促“面”、由旧产新、由“知识”发展“能力”、由“活动”形成“意识”上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还有待于作更广泛的研究、思考和探索.事实上,如果完不成以上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语文这门学科.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课程改革中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不断尝试新的教法.推动课程改革稳步向前发展。但任何新生事物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出现暂时的有悖于前进方向的倒退.我们的课程改革也是如此.许多教师在改革试验的过程中走进了一些误区.感到茫然失措。现将听了市“教坛新秀”评选中优秀课的一些感受写出来.供同行们借鉴。  相似文献   

16.
反思语文对话教学的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理念的引入,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对话教学成为当前正在进行的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热点和亮点。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由于一些教师对对话教学理论存在着片面的甚或是错误的理解,致使语文对话教学中也产生了一些误区。  相似文献   

17.
一、“策略”的提出1.课程理念必须更新。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重新认识一些新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以全新的教育价值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等去迎接新的教育时代的到来。目前,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应该是逐步从“师本”教育体系走向“生本”教育体系.从教师的一言堂,过渡到平等、民主、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使每一个教师和学生都能明显地感受到来自建构主义的影响,教育观念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在发生着变化,教和学的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准确把握建构观下化学学习的特征,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采取相应的化学教学策略,才能全面实现化学新课程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前,课程改革已成为整个教育领域的“动感地带”,课程文化也应社科人文领域的“文化热”之运而悄然兴起、方兴未艾。文化型课程改革需要加强课程文化的实践品格与课程改革的文化品格之间的整合、融合与和合研究。文化型课程改革旨在培养、铸就自己的文化品格.文化品格的提升和完善,是课程改革成熟与成功的标志。课程改革的文化品格集中体现在:“古今中外”文化关系的处理:更宽阔视野下的知识观问题;文化型课程改革中的“以人为本”,就是要不断地增强教师和学生的文化自觉和生命自强。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课改要求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普遍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了全新的气息,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不难发现我们的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几个误区:误区一:合坐就是“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