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4 毫秒
1.
曾经很自轻,为自以为卑微的生命.骑车走在20多里的回家路上,有过无数次,寂寞悲观的情绪偷袭而来,便觉自己似乎从有感觉以来便骑着笨拙的脚踏车,慢慢地行走在这路途上,不知起始是从哪里,也不知将要归宿到何处,心里有的只是漫无边际的消极情绪,感到自己其实还不如一只小鸟,能用婉转的歌喉吟唱,给人一点乐音;不如草尖上的一粒露珠,能为晨醒的蜜蜂解渴爽目;不如一抹灰尘,尚且能翩跹在晨光中展现逍遥的自我……  相似文献   

2.
曾经很自轻,为自以为卑微的生命。骑车走在20多里的回家路上,有过无数次,寂寞悲观的情绪偷袭而来,便觉自己似乎从有感觉以来便骑着笨拙的脚踏车,慢慢地行走在这路途上,不知起始是从哪里,也不知将要归宿到何处,心里有的只是漫无边际的消极情绪,感到自己其实  相似文献   

3.
去绍兴“三味书屋”参观,你会发现鲁迅当年用过的课桌的角上刻了个“早”字,据说这是鲁迅为了提醒自己早起早到早读书而刻下的.不知这是不是中国最早的课桌学。笔初涉“课桌学”是在“革”时期,记得刚进初一,就有人在课桌上或刻或写,内容除了毛主席语录,还有“活着为革命,生命值千金;活着为个人,不如一根针”之类的豪言壮语。  相似文献   

4.
教学相长     
王远国 《高教发展与评估》2006,22(1):I0008-I0008
虽(即使)有嘉肴(美味的鱼肉,嘉.美好。肴.熟肉),弗食(不吃。弗,不),不知其(它,指嘉肴)旨(味美)也;虽有至道(最好的道理),弗学,不知其善(好处)也。是故(因此,所以)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惑.理解不深不透)。知不足.然后能自反(反求诸己,即反回来要求自己)也;知困,然后能自强(自己不停地钻研.不断地提高)也。  相似文献   

5.
《招生考试通讯》2013,(12):19-19
如今的社会机遇与挑战并存.不知有多少人在渴望着有一次机会采叩响自己的家门.让自己一步登天。但不经磨砺的沙子又如何能与闪光的珍珠相比呢?在同一片海滩上,又有谁会拾起好一粒平凡的沙子,而对沙珠视而不见呢?  相似文献   

6.
开学第一天,学校大队部就贴出告示:今年大队委实行公开竞选制,只要符合以下条件者均可报名参加大队委竞选。1.热心为集体、为队员服务,肯吃苦;2.团结同学,能和大家共同前进;3.有较为过硬的活动技能4.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5.工作有魄力;有创造性。小辰仔细对照条件,条条符合,便满怀信心地报了名。在大队委竞选预备会上,大队辅导员丁老师要求各位候选人写一份300字至500字的竞选演讲稿,内容包括竞选的理由、职务以及打算。小辰根据自身的条件,决定竞选大队长一职。竞选那天,小辰把自己竞选的目标以及自己各…  相似文献   

7.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笔试成绩蛮好,口语却很糟;在口头交流时,有的学生心里一肚子话要说,但一开口,就抓耳挠腮,不知怎样表达或表达不得体;还有的学生在课下说英语时较为自由、流畅,但一到课上或正式发言时就吞吞吐吐,结结巴巴。诸如此类的现象俯拾皆是,分析起来,其原因是:或对口语表达不感兴趣;或内心焦虑紧张;或表达时注意力不集中;或因其他个体差异所致。那么怎样才能解决学生口语表达中存在的问题呢?1.培养口语表达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相似文献   

8.
对比阅读下面〔甲〕〔乙〕两则文言短文及其注释,然后按要求逐一答题。〔甲〕甘戊使于齐①,渡大河。船人曰:“河水间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长:谨愿敦厚,可事主,不施用兵;骐骥马录马耳,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干将②为利,名闻天下,匠人以治木,不如斤斧。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子亦不如戊矣。”(选自《说苑·杂言》)〔乙〕子思言苟变于卫侯曰③:“其才可将百乘。”公曰:“吾知其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  相似文献   

9.
与你为邻 一考生 城市里,有匆匆忙忙的脚步声,有一闪而过的脸庞,也有忧愁抑郁的目光。生活中的快节奏在机器的喧嚣中沉积.人的精神也在疾驰而过的汽车中变得空虚。但倘若能够在纷繁中建造一间自己的精神小屋,便能吟叹“心远地自偏”了。  相似文献   

10.
姜学梅 《中国德育》2012,(24):74-75
在教师这个岗位上我已走过了十八年。.回想起其中十四年的班主任工作岁月,个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但使我倍感欣慰的是,我拥有一个屡试不爽的制胜法宝——班级卡片:它不拘日期,不拘长短,不拘作者;可以公开,也可以隐蔽;语言简洁流畅,态度诚恳认真;释放情绪,敞开心扉;有建议便提,有想法便说,有情绪便发泄;有感激也不羞于表达。...  相似文献   

11.
杨秀磊 《教育》2007,(2S):30-31
叶,终要回到自己的树根旁边,依着它;我们再大,也永远忘不了,有一个太阳村。荷,藕为命,但它不像荷花一样显示自己,您为了我们在不知劳累的工作,真心感激你!因为有你的善心,我能再次戴上红领巾,走进久久盼望的校园,真心感谢您美丽纯净的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辅导员》2009,(2):45-45
同学们,请仔细阅读下面的选项:1.当看到别人取得成就时,你会有咬牙切齿、呼吸困难、笑容僵硬的反应,还会自艾自怜、不自觉的内心焦虑、愤愤不平、倍感心酸;2.对待那些曾经“平起平坐”“不如自己”,如今成了“能干”的人,不能摆正一颗平常心,甚至有抵触和对抗情绪;3.会过分在意别人的优势,对比自己的劣势,  相似文献   

13.
只有无能的管理者,没有无用的人才.在洛阳南宫,一次宴会上,汉高祖刘邦在谈到自己为什么得到天下时曾有这么一段十分精辟的话:"公等知一不知二,据我想来,得失原因须从人上说,试想,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运饷至军,源源不断,我不如萧何.  相似文献   

14.
不知是生活节奏的加快,还是自己的内心受制于这个浮躁的时代,平时很少能自然地静下心来,细看自己翻过的每一页,或许,这本身便是作为传承人类文化的教育工作者的一种缺憾?  相似文献   

15.
古语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今又有人提出:“授之以渔,不如自己学渔”,各有其道理.但说的是同一点,就是自己会学,在自学中不囿于传统.能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看法,在阅读教学中,我认为更应如此。本人在教学中尝试、总结出“获疑先学——有惑再释——自查巩同——质疑创新”的“自学创新”教学方法,其教学行为结构图式为:“教师一组织学习一学申一教师”,教师的作用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提示、指点、引导,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随机指导。  相似文献   

16.
野百合花     
在遥远偏僻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什么时候,断崖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出生时,长得跟杂草没有多大区别,但是在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棵野草,惟一能证明我自己‘身份’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便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起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百合心里很高兴,旁边的杂草却不屑。它们在私下里嘲笑百合:“这家伙明明连我们都不如,偏说自己是花。看它头顶上长的瘤有多难看!”“你别做梦了,即使你真的…  相似文献   

17.
虚实相生是中国占代美学的一个重要法则,也是抒情文学意境美的重要标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艺苑中,古典诗词可以说是最具有虚实相生的意境美的艺术。诗词作家们通过自己巧妙构思、精心创作往往能使自己的作品呈现出“墨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也”(王夫之《姜斋诗话》)、“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空网《诗品》)的艺术意境:作家如何才能创造虚实相生的艺术意境呢?对此,清代画家邹一挂论绘画的一段话可谓深得要理:“人言绘雪者:不能绘其清;绘月者,不能绘其明;绘花者,不能绘其馨;绘人者,不能绘其情;此数者虚,不可以形求也.不知实者逼肖,虚者自出,故画北风图则生凉,画云汉图则生热,画水于壁则夜闻水声。谓不能者,固不知蜮也。”(《小山画谱》)在描写变境上表达出虚境,做到寓无于有、以有托无、以形写神、以景传神,同时又以虚境来统摄实境,藏虚于实,这样就能达到神境自现。诗画相通,在.占代众多的诗词作家中.巾帼词人李清照的词是颇富虚实相生的艺术意趣的。其后期名作《声声慢》称得上是这方面的代表:  相似文献   

18.
一个时期以来,由于主客观因素影响.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上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一部分学生国家观念淡薄.对社会主义前途发生困惑和动摇,有的甚至不知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马列主义;在一些学生中,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精神.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怀疑、嘲笑甚至是攻击;以自我需要为标准,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大有人在;青少年学生心理扭曲,不正当欲望膨胀.堕落和犯罪有上升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改革开放中,西方社会资产阶级腐朽没落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生活方式对我国的渗透;二是一…  相似文献   

19.
一、“空前绝后”类,也即识记类默写此类题从形式上看主要有:有前句无后句;有后句少前句;有两头缺中间。从内容上看考查的主要是名言、警句、对偶句、排比句等。例如:1.天时不如地利,。2.醉翁之意不在酒,。3.,水村山郭酒旗风。4.入,出,国恒亡。5.,映日荷花别样红。6.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二、“循规蹈矩”类,也即理解类默写此类题要求考生能在记忆的基础上审清题意,弄清要求。由于有条件限制,有目标导向,所以要“循规蹈矩”。根据考查内容的不同,又可分为以下五类:(一)点出句子中心,写出课…  相似文献   

20.
1.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2.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3.一切学问家……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六、下面哪句话不是表明观点的?【】A.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B.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朱子是何时的人。C.尽信书则不如无书。D.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七、阅读“我们对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