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救助档案,是我国政府机构所属的,民政部门所管辖的,各种社会救助工作产生的,不同形式的档案文件,是指流浪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和救助管理机构,在对求助的流浪乞讨人员进行甄别和实施救助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经整理归档的各种文件材料。一、救助档案的特征救助档案的特征表现为以下三点:一是救助档案有广泛的社会来源。其来源地包括村委会、乡镇政府、街道社区、  相似文献   

2.
李静 《新闻世界》2011,(4):176-177
岁末年初出现的解救流浪乞讨儿童风潮,在社会群体中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各大媒体争相报道有关情况。除了传统媒体的广泛报道外,网络媒体特别是新技术下产生的微博在流浪乞讨儿童的救助互动中发挥了强大的媒介效应。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网络中流浪乞讨儿童这一群体形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媒体的责任不单单在于写好新闻,更重要的是承担社会责任,了解社会,了解百姓疾苦,关注社会,关注民生。新闻来源于生活,新闻来源于群众,同时,新闻也服务于群众。近年来,鲁中晨报先后策划创建了全国首家"孤残儿童寄养基地"、全国首家"边缘群体先心病爱心救助基地"、山东省首个"流浪人员爱心救助网络体系"等大型社会公益活动,受到了政府和百姓的好评,  相似文献   

4.
2003年8月1日,国务院颁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几年来,各级民政部门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截至2008年底,全国共有救助单位1422个(其中救助管理站1334个,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88个),床位5.1万张,救助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157.3万人次.其中未成年人15.6万人次.  相似文献   

5.
守护天使     
贵州毕节5名流浪儿童惨死垃圾桶,河南兰考私人孤儿院7名孤儿被烧死。这两条让人心痛的新闻使这个寒冷的冬天更加寒冷。据统计,我国现有孤儿61.5万名,其中,民政部门儿童福利机构养育的孤儿只有10.9万名,更多的是交给亲属、个人和民间机构来抚养。由于现行救助体系的不完善,使得一些个人和民间机构的抚养举步维艰,这也是惨剧发生的重要原因。守护孤残、流浪儿童,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是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档案》2009,(5):64-64
江西省民政厅、公安厅等五个部门,就加强城市街头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以及流浪未成年人的解救保护出台了相关规定。对于街头流浪乞讨和被组织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未成年人.一律要进行采血.经DNA检验后,将数据录入全国打拐DNA数据库,同时将其护送到救助管理机构接受救助。  相似文献   

7.
2015年1月1日,由民政部和国家档案局联合颁布的《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档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施行。《办法》的出台,将有力推动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档案工作的健康、规范开展。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档案(以下简称"救助档案")是救助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8.
截至 2 0 0 4 年 9 月,我国累计救助临时困难群众517628 人次,而在另一份关于成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调查中显示,成都年流浪乞讨人员3.5万人次中,真正需要得到救助的弱势群体仅占 2 0 % 。职业乞讨,故意骗取救助救济的“流浪骗子”远远多于真正的流浪乞丐,由此造成的损失将全部由国家来负担。为此,民政部门已经开始寻求行之有效的办法遏制虚假流浪乞讨者。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4,(16):49-53
高风险社会中,社会救助成为对整个社会及公民个体具有普遍意义和重要价值的社会话题。而信息传播是社会救助体系的神经系统。从对"贵州毕节流浪儿死亡"事件"谁来发现流浪儿"信息传播链条的考察可以发现,要把握信息传播问题,重点是要考察社会救助的参与主体。从社会救助体系的参与主体求助者、施助者、关注者三类社会角色进行考量,可以发现社会救助体系中的信息传播存在的传播主体缺失、社会动员不足、信息过量等诸多问题。这为解决社会救助体系中的信息传播问题、建立公益传播平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救助管理办法》是一项全新的社会救助机制,“城市有社会福利保障,农村有贫困补助办法,《救助管理办法》是对生活无着的流浪人员的救助填补了一个空白。”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全国流浪未成年人群体情况的综述和对杭州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学员基本情况的调查,重点分析了他们的文化知识结构以及他们对文化知识不同层次的需求,探讨了公共图书馆界如何在"普遍均等"服务理念下,采取有效方式保障他们的图书馆权利,并阐述了杭州图书馆和杭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在这方面的有益探索以及对公共图书馆开展此项业务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县级公共图书馆发展“儿童智力玩具”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图书文献意识的增强,图书馆藏书建设也要适应社会的要求,打破封闭式的办馆方法,勇于开拓,走向社会。作为数量众多,分布最广,地处基层的县级公共图书馆肩负的任务就更为重大。目前,我国县级公共图书馆既肩负着为本地区的所在居民和政府服务,同时也肩负着为青少年儿童服务的阅览工作(因为县级基本上没有设立专门的儿童图书馆)。就其县馆的藏书建设模式来讲,也是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尤其是为儿童服务的图书文献更是寥寥无几,缺乏吸引力,仍沿用旧的模式维特现状;对  相似文献   

13.
旧收容遣送办法废止和《救助管理办法》出台的最大受益对象并非流浪乞讨人员,而是广大中国农民,这将会对中国社会产生意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一个完善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更有利于帮助农民摆脱贫困实现富裕。当今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很多问题.如政府责任不到位,缺乏强大的社会救助组织,城乡救助标准不均等,这些都影响了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功能的发挥。本文试图分析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为完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徐晓晓 《大观周刊》2011,(48):17-17
现代社会救助立法理念和具体制度的设计在救助责任上应当强调国家义务和责任的同时将社会慈善事业也纳入社会救助体系,使其成为政府主导的社会救助政策的补充。社会救助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对于解决陷入生存危机的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不可或缺,同时对社会和谐以及经济的快速平稳增长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建国初期,烟民、流民、妓女以及流浪孤残等人员是旧社会留下来的社会痼疾,对建国初期的承德社会带来了十分恶劣的影响。对此,中共承德地方政权对这些人员采取了救助与改造并行的两手政策,对这些人员带来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有效的治理。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国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改革已取得一些进步,但民间慈善机构等社会组织申请注册仍面临程序复杂等问题,政府应进一步规范、畅通民间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途径10月24日,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表示,全国人大已将《社会救助法》列入立法工作计划。"目前,有关部门正进一步研究有关社会救助的立法问题。同时,根据社会救助工作实际需要和成熟程度,适时制定、修改社会救助法规和规章,加快健全社会救助法制体系。"李立国在上述会议上作《国务院关于社会救助工作情况的报告》(下称  相似文献   

18.
刘蓉 《传媒》2024,(8):90-92
新媒体渠道使得社会救助信息有效流动,助力我国社会救助工作发展。但当前新媒体参与社会救助的行为仍存在诸多潜在的法律风险。针对民事与刑事风险,我国已在信息安全、技术监管与社会救助领域进行了必要的法律规制。未来,应强化新媒体传播中个人信息保护与算法规制,同时加强监管,推动统一社会救助服务平台建设,并建立健全社会救助相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9.
简报……     
8月15日晚,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全文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救助法(征求意见稿)》,规定地方各级政府应把社会救助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专项管理,专款专用。社会救助的对象是中国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这部分人口大约接近一亿人。  相似文献   

20.
柳静虹  黄明 《大观周刊》2011,(16):247-247
我国是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这对我国灾害救助工作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2008年“15.12”汶川特大地震对我国不仅仅是一次严峻的挑战。最重要的还是我国地质灾害救助经验的一次丰富积累。笔者通过对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江油市的灾害救助实况和两年来的灾后重建进行思考研究。分析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的灾害救助中的一些新特点和欠缺之处,并尝试对我国灾害救助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