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从懂事至今,“三字经”从没在脑子里消失过。小时候,听爸爸读;做了老师,给学生读;做了父亲,给女儿读。“三字经”的精髓,“三字经”的教育真义,就在这样听、读的过程中慢慢吸纳。作为班主任,日复一日地积累经验,思考成败得失,也有了自己的“三字经”。那就是:老鹰眼、兔子腿、婆婆嘴、菩萨心。  相似文献   

2.
从懂事至今,"三字经"从没在脑子里消失过。小时候,听老师读;做了老师,给学生读;做了母亲,给儿子读。"三字经"的精髓,"三字经"的教育真义,就在这样听、读的过程中慢慢吸纳。做了班主任,日复一日地积累经验,思考成败得失,也有了自己的"三字经"。  相似文献   

3.
问:为什么说“想、说、写、读、改”是写好作文的五个重要阶段? 答:语文教学的老专家蒋仲仁先生,在给《作文通讯》的题词中写道:“想清楚了,说出来。说清楚了,写下来。写下来了,读给自己听,或者读给别人听。读不顺口的,改;听不明白的,改。”在这里蒋老师把写好一篇作文概括为“想、说、写、读、改”五个阶段,这实在是经验之谈。  相似文献   

4.
上课了,语徐老师捏着一把白纸条神秘地说:“今天,开展‘换角色’活动,方法是先抽签,然后读给大家听,再按照上面的要求去做。”  相似文献   

5.
拔河     
这是老师批改过的一篇作文(略)。老师在“总批”和“眉批”中,对这篇作文的优缺点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修改意见。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要学会修改文章。请你把这篇作文认真读几遍,参照老师的意见,运用修改符号加以修改。 也可以将自己的一篇作文草稿读给老师、同学听,征求他们的意见;再参照他们的意见认真修改自己的草稿,然后誊在作文本上。  相似文献   

6.
给“猎枪”,可以广泛涉猎,学会自己去发现;给“兔子”,只能学会“守株”。尽管我们让学生学习了不少造字法、构词法、句子分析、文章理解等方面的知识,但毕竟注重的是灌输说教,轻视个性发展,奉行的是应试之道。于是得了“兔子”的“守株者”,手拿一本教材、一本同步练习,听、抄、做、背,围着老师转。毕业后,说不了自己,说不了事理,读不懂古代诗文,读不了当今美文,张嘴套话、闭嘴大话、满嘴空话……诸如此类现象,不足为奇。于是有人把语文教学比作对一只饿牛讲青草的味道和吃法;给一个乞丐讲钞票的消费方法。讲来讲去,饿牛…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听了一位老师教学古诗《夜宿山寺》,其中的一个教学环节引起了我的深思。课上,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古诗时问:“哪位同学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放声朗读。他把“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句读得非常响亮高昂。这位老师很不满意地说:“你先坐下,听听其他同学是怎么读的。”另一个学生读得低沉轻缓。  相似文献   

8.
《小学青年教师》2012,(2):42-43
一、听老师读短文。然后按要求做 1.在和原文意思一致的说法后面画“√”,不一致的画“×”。  相似文献   

9.
走进当前的小学,经常能看见孩子们穿着唐装摇头晃脑地念着“人之初,性本善”,许多小学的语文老师更是在其上汇报课或观摩课时都要来上那么一段好象不可或缺的三字经。这确实给小学教育吹进了一股清新之风,毕竟这些都已多年未见了。但是在叫好的同时,我们不无担忧,这样的应景之作大有作“秀”之嫌疑。小学生的国学教育不能光靠“读”,“秀读”就更是纸上谈兵,纯粹的花架子。我们应该走出“秀读”,扎实且富有成效地开展国学教育。  相似文献   

10.
拔河     
第十册习作二要求:这是老师批改过的一篇作(略)。老师在“总批”和“眉批”中,对这篇作的优缺点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修改意见。好章是改出采的,我们要学会修改章。请你把这篇作认真读几遍,参照老师的意见,运用修改符号加以修改。也可以将自己的一篇作草稿读给老师、同学听,征求他们的意见;再参照他们的意见认真修改自己的草稿,然后誊在作本上。[编按]  相似文献   

11.
八点钟左右,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李老师走进了教室。她穿着一身鲜艳的碎花连衣裙,提着一只鲜艳的布包。刚才有人介绍说李老师已经65岁了,不过我看她好像只有50多岁。李老师讲话的声音很好听,读的语调特别生动。听她读“河边走来一只狼”,我就好像真的看到了有一只凶恶的狼向我走来;而听她读“河边走来一只羊”,我就好像看到了有一只温顺的小羊向我走来。我小声地在座位上跟着学,可怎么也读不出李老师读的那种语气来。后来,李老师在示范读《桂林山水》中的一小节之前,她先请一位学员老师朗读一遍。我觉得那个学员老师已经读得…  相似文献   

12.
追求"唤醒"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经说过,课堂教学有三个层次:一是告诉,二是启发,三是唤醒。我们在课堂教学时应努力追求第三个境界:唤醒。于永正老师在教学《庐山的云雾》时,为了激发学生自告奋勇地读课文,这样说:“我课前在家中练习读《庐山的云雾》,当练到第十遍时,我以为不错了,便读给我儿子听,儿子听了后说,不行。于是我又练了五遍,再读给儿子听,儿子说,这回有点像赵本山了。下面谁来把课文读给大家听,敢与赵本山比一比。”话音刚落,同学们兴趣盎然,争先恐后举手,读的氛围,读的效果不言而知。于老师不仅激活了学生内心深处读…  相似文献   

13.
正假期中,我阅读了《钱文忠解读〈三字经〉》。读此书的原因有二,其一是二年级时和学生们共同学习了《弟子规》,对端正我们的言行,规范各方面的举止都有不小的帮助,能否用三年级的时间再学习《三字经》呢!其二,两个外甥语文学习尚待提升,可以利用暑假一起读此书,孩子们阅读了经典,积累了典故、知识,我也为给孩子们讲《三字经》汲取了水源。大家都是爱听故事的,钱文忠老师就把一个个  相似文献   

14.
刘立新 《教育文汇》2005,(11):43-44
本学期开学第一天,我去学校,收发室的老先生叫住我,递给我一封装帧精美的信件。现在的时代,已经难得收到信件了。今天忽然有信来,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一字一句地看着:“老师,最近好么?开学忙么?虽然我可以给您去电话,但有些话我想写信告诉您:老师,忘不了您的循循善诱;忘不了您的谆谆教诲;忘不了您给我们读的一篇篇文章……老师,真的好想重新回到您的课堂,听您亲切地给我们读文章。过几天就是教师节了,老师,问候您!祝福您!”读着读着,  相似文献   

15.
“高峰同学,请你把这段课文读给大家听一听,好吗?”一节公开课上,执教老师满怀希望地看着一个胖乎乎的男同学。  相似文献   

16.
做学术工作,也如学外语,学外语有“听说读写”四会之说,学术工作也有“听说读写”的区别。 “听”是听课,听演讲,包括开会听发言在内;“说”指讲课、演讲,也包括开会发言在内;“读”当指“读书”;“写”则指写书、写文章、等等,其意甚明。  相似文献   

17.
“好孩子”的优势是听话,“坏孩子”的强项是聪明。 有人说,“坏孩子”跟智慧一脉相承,馊点子与聪明紧密相连。读高中时,老师分配给两个学生相同的任务,学校走廊两侧各有一块相同大小的黑板,做壁报用的。老师给每个同学两包黑板漆料,嘱咐用两碗水把漆料稀释均匀后粉刷。“好孩子”听了老师的话,用了两碗凉水稀释后,又用半碗水清洗漆料包,这样稀释得更完全,这样,他的漆料桶里有了两碗半漆料溶液。  相似文献   

18.
老师:您好!我的孩子从小就喜欢听我讲故事,他现在读三年级了,我给他买了很多童话故事书,但他不愿意自己阅读,总要我读给他听,甚至在家里做语文阅读训练时,也要我读给他听。他这样不喜欢自己阅读,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2010,(2):70-75
“有书读的人生,才是阳光的”。这是我们遵循的教育理念。 “让孩子们和教师、家长一起读书。做快乐读书人,成为书友”。这是我校的特色。 学校的老师努力做“幸福的读书人”,大家听100场报告,读100本好书,品100节好课。集100篇案例,写100个教育故事。并邀请众多专家共话读书。老师们感受到在喧嚣的潮流中。做一名思想者的幸福。  相似文献   

20.
微格情境下课前,孙老师布置学生预习《骄傲的孔雀》一文,给学生留了三道预习题:1.会读、会写课文中的12个生字;2.把不懂的词找出来,学会解释;3.仔细阅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孔雀很骄傲的。老师说完了预习题,问学生们:“听明白了吗?”学生们拉着长声回答:“听———明———白———了———”老师说:“那好,下课。”微格评析实施素质教育已有多年,但直到今天,许多教师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孙老师能较认真地给学生布置预习,让学生提前通过自学,解决学习中将要遇到的问题,这是难能可贵的。预习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