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扼要分析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体制特点的基础上,本文着重探讨了高校政府拨款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存在问题.我国现行高校政府拨款模式主要是"综合定额+专项补助",这一拨款模式操作比较简便,但它所依据的政策参数较少,也缺乏公共问责和绩效考评机制,因而难以激发高校的办学积极性.今后高校政府拨款体制改革应该以绩效考评和公共问责制为指向.  相似文献   

2.
资源配置公平视角下的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教育财政拨款的公平是实现高等教育公平的基础和重要前提.高等教育政府拨款模式可以从拨款方式、拨款依据和拨款形式等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比较.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公平的视角来看:我国原有的"综合定额 专项补助"模式导致了高校内部各利益主体之间、中央高校与地方高校之间、地方高校与地方之间的财政拨款种种不公平问题;而现有的"综合 项目预算"的模式也没有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为了使高等教育公平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阶段的努力最大化,在我国应当实施"层次定额 绩效发展"新的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改革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对高等教育财政拨款制度历史回顾与国际比较的基础上,笔者按“基本支出预算 项目支出预算 绩效支出预算”的要求,对我国高等学校的拨款模式改革进行了具体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4.
我国公办高校事业经费拨款模式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我国现行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基本支出加项目支出”特征为基础,分析了该模式在保障拨款效率和公平上的优势与不足,并初步设想了拔款模式的改革方向:对可供分配的经常性拨款的一部分实行绩效拨款,通过招投标确定项目拨款的拨款对象和拨款数额。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美国与日本高等教育财政拨款体制的特点与改革趋势的阐述,借鉴美国与日本两国的经验,从强化法律的保障与约束功能,重塑中央与地方教育财政拨款制度,完善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与改革财政性教育经费管理办法等方面,对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现行财政拨款体制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描述性趋势分析方法,对2001~2007年间教育部直属高校的教师构成、经费支出、科研及教学生产力变化情况进行了相关研究;同时,提出利用科研经费支出占比计算我国高校科研型与教学型教师有效规模的新思路。研究发现,教育部直属高校科研经费占总经费支出的比重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反映了部属高校校均科研型教师规模增长迅速,而教学型教师增长相对平缓的现状。此外,部属"985"高校的高水平论文生产力显著高于非"985"高校;且2004年后部属"985"高校在毕业师生比上表现出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校筹资多元化的目标及其现状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政府确立了高校筹资多元化目标,并从制度层面加以推动。但从高等教育总体经费以及三种不同类型的高校(教育部直属高校、地方高校、民办高校)筹资渠道的变化情况分析来看,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的筹资渠道实际是以政府财政拨款和学杂费为主的二元化格局,其他筹资渠道并未形成适宜的比例,高校筹资多元化目标尚未实现。同时,高校贷款与学费指数过高存在一定的隐忧。  相似文献   

8.
中英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中英两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演变及现状的基础上,对两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两国的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都是政府起主导作用,国家预算方式决定了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的改革方向;但在集权程度、拨款部门、拨款依据、财政资金在高校内部分配及问责机制、拨款效率等五个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英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作为当今比较先进、科学的拨款模式,对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高校理工科专业办学成本高于文史类专业,而我国现行的教育财政拨款模式并未体现这一差异.从优化高校专业设置出发,文章提出了改革我国教育财政拨款制度的相关建议:折算不同专业的拨款系数;实施多参数的拨款模式;设立财政拨款的社会中介机构等.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等教育传统的财政拨款“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模式和“基本支出预算加项目支出预算”模式,均是以政府主管部门直接面对高校的拨款模式,已适应不了高等教育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后的需要。因此,作者参考米尔顿·弗里德曼等的教育凭证模式,结合我国国情初步构建了以绩效为特征的教育凭证拨款模式。这种把拨款换发成定额教育券的间接拨款模式引入公平竞争的机制,对于推进公立高校的转制,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将是一种较好的配套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