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付家煌 《集邮博览》2012,(10):45-45
笔者于1993年收到一枚贴5分邮资、用小学生作业纸页制作的“欠资”实寄封。当时20克以内平信邮资为20分,信函应欠资15分。但邮政人员在加盖的欠资戳上加盖“应收0.30元”。  相似文献   

2.
郑挥 《上海集邮》2007,(4):35-36
上世纪90年代初,周日逛邮市时偶然购得一枚清代蓝欠资半分旧票,上销汉英单线小圆戳“宁波NINGPO/6”,十分清晰(图1)。清代邮政在1904年前后曾发行蟠龙加盖“POSTAGEDUE欠资”及蓝欠资邮票,都有半分面值,其用途则值得探究。半分欠资极少见使用,旧票与实寄封都很罕见。[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第三阶段 欠资邮票停用之后 3.1 旧币面值邮票停用首日欠资实寄封(图34) 旧币面值邮票于1956年4月1日停用,欠资邮票也于同日停用,之后的欠资邮件部以盖用欠资戳或贴用欠资签条、新币邮票代替。此件为1956年4月1日江西九江寄北京(4月5日到达)实寄封,贴用普7  相似文献   

4.
第二阶段欠资邮票发行之后 2.1 盖用欠资戳记的无效东北优军邮简(图6) 东北币面值邮资票品于1951年7月1日停用,东北优军邮简原印邮资当即失效。此件利用普东2型优军邮简,寄"东北军区司  相似文献   

5.
蚁健 《上海集邮》2001,(4):44-44
欠资戳并不少见,但手绘的欠资戳就不多见。 1949年一封由广东广州市寄往广东汕头澄海县莲中乡的信,正面左上角贴有邮票三枚,但均在邮递的过程中失去,仅留存邮票的残迹。此封到达杜厝邮局时,邮政人员不承认已纳邮资,故按欠资邮件处理,用笔在信封正面左上角手绘了一个“欠资戳”(见图)。又在封背加贴一白纸条,注明“应纳欠资费3千元(商用数码)”。并在白纸条上加盖杜厝邮局“卅八、四月、廿五”的邮政日戳。  相似文献   

6.
沂南二封     
沂南寄济南辛庄封 中式红框封,贴天津版邮运图5元票,盖销山东沂南1949年6月15日单线三格式戳,地名右读而日期左读,封背有山东辛庄6月20日点线三格式到达戳。邮票为右边无齿。 济南寄沂南欠资封牛皮纸封,背面贴三一版毛泽东像150元  相似文献   

7.
这里补充去年第12期42页,继续介绍7种欠资戳,其中6种为椭圆形。 一、单圈式,中间加一条横线,上半部刻“欠资”,下半部刻“分”。山西太原(图①)。 二、双圈式,除刻“欠资”、“分”之外,下半环刻地名和邮政编码。广东佛山(图②)。 三、双圈式,除刻“欠资”、“应收”外,下半环刻地名和支局名。山西灵石(图③)。 四、双圈式,刻有“欠资”、“应收”和地名,外圈带有花纹。江苏南京(图④)。  相似文献   

8.
1925年11月1日前,国内明信片邮资为1.5分,1925年11月1日至1932年4月30日改为2分。这件明信片于11月1日从浙江新市寄安徽万安,除原印(蓝色)帆船1.5分邮资外,并未加贴半分。为此邮局在片背加盖“T”字形欠资戳。11月6日到达万安,邮局在片正面加贴北京版蓝欠资1分邮票(倍  相似文献   

9.
2008年笔者在旧货市场收到一枚实寄封,仔细查看,此封是1949年3月28日由上海寄出的。该封贴孙中山像上海大东一版金圆100元邮票两枚、20元一枚。所贴邮票符合当时上海航空信邮资。  相似文献   

10.
副戳存样     
《上海集邮》2004,(7):42-42
“邮票用过无效”38×10mm,有边框,红色。见于广东中山古镇2004年3月30日实寄封。封上所贴普如的80分票边缘有粘贴纸迹,票面有邮戳墨迹。封上未署寄信人名址,另有销票日戳和欠资戳。 贵州 曹尚勇  相似文献   

11.
我国邮政部门规定邮资明信片上的邮资图剪下无效,如果贴用从邮资片或邮资封上剪下的邮资图,邮局不承认其纳付邮资,予以退回寄件人。如果邮局疏忽,让其送达收件人手中,应在封上加盖欠资戳记,向收件人补收邮资;如没有任何印记,则属于违规邮品。笔者曾经收到1枚超重实寄封,寄件人将1枚4.2元面值的《吉林风光》邮资明信片贴在C5号信封上,然后用白纸将明信片文字部分遮盖,仅留出邮资图部分(箭头所示),再将其它6枚80分邮票环绕着古塔贴在封上,加在一起是面值9元的邮资,1件超重挂号实寄封,销“上海华东师大2”日戳。  相似文献   

12.
我们在收集建国之初的实寄封时,有时会看到信封上有"快信"字样。例如一件1950年1月15日北京寄天津的信封(图1),正面盖"快信"副戳,背贴华北区天安门图票500元5枚,旁盖天津次日投递戳。另一件自福建省  相似文献   

13.
笔者近日收集到一枚改寄新址的邮政快件实寄封。此封由江苏南通寄出。封正面贴编号为“挂0025”的条码邮政快件签条。背贴20分“上海民居”10枚,符合当时21~40克邮资。邮票上盖“江苏南通/1994.4.25.18/2/226002”邮戳,于4月28日到达福建三明。背盖“福建三明门994.4.28.15/365000/22”投递戳。  相似文献   

14.
闻锺 《集邮博览》2010,(5):61-61
偶然得到两枚实寄封,一枚挂号,一枚平信,封上分别贴有两枚泰国邮票,盖销邮戳,并作为符资函件实寄,这些邮票都贴于信封背面。这两枚实寄封上的泰国邮票正好凑成了一套。挂号函件(图1)加贴"挂0948"  相似文献   

15.
一封廿一戳     
一件实寄封上,通常会有:寄出局销票的收寄戳;投递局的落地戳,即投递戳;路途遥远者还有经过中转局时的中转戳;投递员的名戳或者代码戳;邮政业务指示戳,如挂号(R)、双挂号(AR)、欠资(T)等戳记。一件被集邮界视为完整的实寄封,收寄、投递戳是必不可少的,故一件封上有2-4个戳记者较为常见,而多到十余个戳记,已属罕见了,本文介绍  相似文献   

16.
笔者有幸在姚天麟先生大作《对华东区国际邮资的补充》发表前得以拜读,得益非浅。从中可知1949年第三次国际邮资实施的日期仅9天,笔者恰存有这9天中的2件实寄封,现介绍如下:一件是上海寄美国密西根大学的实寄封,封背贴有建军二十二周年370元(HD473)一枚,上海版邮运图30元(HD465)一枚和50元(HD466)直双连,共计邮资500元,符合当时的国际平信邮资,邮票盖上海24支局11月22日15时汉英单线戳,没有到达戳,但在封背盖有“JAN12REC‘D”印章,估计是收信人盖的收信日期印,即1950年1月12日,信件途经5l天。  相似文献   

17.
近来笔者在整理邮品时,发现了一枚欠资的义务兵免费信件封,颇觉有趣(如图)。笔者曾在部队工作过,收藏有较多的实寄封,但欠资的义务兵免费信件封只有这一枚,此前不知为何竟没有引起我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郑挥 《上海集邮》2005,(4):37-37
邮市长期持续低迷,与其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清民区票及其实寄封在国内外大型拍卖会中行情火爆。上海拍卖行去年秋拍中的1155号拍品,为一件建国初期邮寄上海本埠的实寄封,封背贴华东区进军图70元票1枚(此票市价不到2元),看上去并不十分起眼,但从3000元起拍,最后以10500元落槌。此件因1949年10月1日调整国内邮资,平信由70元增为100元(1949年8月1日至9月30日国内平信邮资为人民币70元),  相似文献   

19.
吴琦华 《上海集邮》2000,(10):47-47
本刊1993年第3期36页和1996年第6期41页分别介绍了中“捕”通邮和山海关使用特别欠资日戳的资料。 附图为1936年1月北宁铁路山海关机车段寄天津河北邮区邮务长的实寄封,虽在上部注明“邮政公事”而未贴邮票,但山海关邮局仍在封面上盖“T”戳,  相似文献   

20.
邮局在传递信件时,对邮资不足的邮件加盖欠资戳记。但所欠资费收回可能性不大,也只是一种形式而已。然而,有的邮件盖欠资戳后,戳上标明的资费和信件已贴邮资相加,反而变成了超资封片。2000年12月29日,由湖南岳阳寄发平信一封,按当时邮资标准已贴80分邮票1枚,加盖一个欠资0.8元的戳记(图1),这样便成了一枚超资封。1989年12月22日,由湖北武汉寄出明信片一枚,原片上没有分文邮资而仅盖有欠资应收8分戳记(图2)。像这样的邮件不如当时退回重寄为好。2000年3月8日,由新疆寄发明信片1枚,按当时邮资标准应为60分,片上已贴20分邮票1枚,实为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