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关,大多数学生在此被卡住,对文言文的学习不感兴趣。如何去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呢?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知行合一”的教学思路,对文言文教学确有指导意义,先要让学生做到“知”,即了解文言文,而后才能“行”,即养成自己的能力。如是笔者认为,只有让文言文课堂设计简单一些,目标明确一些,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文言文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  相似文献   

2.
当下,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移动终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教育已进入了数据智能化时代[1]。智慧课堂正以“教师精准教、学生个性学”的智能高效教学模式,有效地改变着当下中小学的课堂教学样态。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发挥“智慧课堂”技术赋能优势,真正做到智慧学习,高效学习,则需要一线教师深耕“智慧课堂”,在实践中探究出与文言文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应用策略。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囊萤夜读》为例,探究“智慧课堂”环境下的文言文教学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3.
在文言文教学上,传统的“灌输式”存在诸多弊病.本文围绕“作者”、“提问”、“诵读”、“延伸”4个方面,探讨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的方法,通过激发兴趣,提高文言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带动了语文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革新,提出了新的课程教学要求。当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需贴合新课标精神,向新课标期待的方向转型。在新课标背景下实施文言文教学,需破除错误的文言文旧教学理念和以“串讲”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依据新课标要求构拟“语文核心素养”导向下、“语文学习任务”组织下、“学业质量标准”规范下的文言文新课堂之形态,在此基础上,立足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中心目标,制定素养导向下的文言文教学目标,进一步凸显文言文教学内容的“文化本位”,以“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建构知行统一的文言文教学过程以及建立四位一体的新文言文教学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5.
文言文课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读——译——抄——背”的教学思路,市面上丰富的文言参考资料,都影响着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文言文教学现状堪忧。因此,如何进行高中文言文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必须从我们教师自身做起,去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解决学生思想方面的误区,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现在的文言文教学往往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现象:常态课.重字词,翻译,教师常常“一言堂”,逐字逐句串讲.基础知识落实了,课堂却沉闷不堪,让学生对文言文敬而远之:公开课,重表演,课堂热热闹闹.课后学生却什么也不知道。如何追求文言文教学“活”与“实”的统一.陈翠微老师执教的《孙权劝学》带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运用语文的技巧。为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文章以王崧舟老师《两小儿辩日》一课中“读文”“辩斗”“写话”三个精彩的教学环节为例,通过趣读古文、趣说故事、趣解文字、趣习文化等策略,提高学生阅读与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为中学文言文课堂增添色彩。  相似文献   

8.
姚冬媚 《学周刊C版》2019,(23):114-115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中费时多收效差的教学难题。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实现文言文教学的创新。教师活用模式,“教学并重”,借助诵读,巧用材料,使文言文教学现状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教学方式由“传授型”变为“探究型”,学习方式由“教师主导”变为“交互式学习”,教学重点由“梳理文言知识”变为“问题探究”,学习重点由“重言”变为“文言并重”。但翻转课堂使用中也要注意一些问题,切实提高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在较长一段时间里一直是一块未被开垦的处女地。伴随着新课程改革,一些原汁原味的文言文走进了各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给沉寂已久的文言文教学领地带来了几丝悠悠古韵。然而新教材一个轮回之后,再回首文言文当下的教学现状。不难发现:小学文言文教学课堂充斥的仍是以“小学的瓶”装“中学的酒”,文言文这位“古典美人”已然成为中学“下放”于小学时间段的一种铺垫和过渡,带着浓浓的中学化倾向而‘‘误入藕花深处”了。  相似文献   

10.
赵霞 《现代语文》2014,(5):75-76
有效教学理念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注重教与学的统一。《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对文言文的教学作了明确规定:“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然而从现阶段的教学实践效果来看,文言文课堂陷入了“沉睡低效”的状态,其教学高投入、低产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与我们当前倡导的“有效教学”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11.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文言文教学引起广泛关注,但相对于“现代文阅读”、“作文”而言,文言文教学仍存在不平衡现象。教学中仍然存在语文教改的“死角”,仍有一些课堂是从字词到句子、从语法到内容逐一进行分析讲解,忽略了大纲和教材时文言文阅读的要求,重知识积累轻能力,重字词句理解轻文化内涵。重翻译轻诵读。本文试从五个方面来谈谈文言文教学。  相似文献   

12.
目前的文言文教学还是存在比较严重“以考定教”的错位教学现象。就笔者所观察到的课堂,基本上只关注字词教学、句子翻译、写法分析、主旨探究等四个方面,而且教学方式还是践行着钱梦龙先生多年前所指出的“八字真金”,即“字字落实,句句清楚”。这样的文言文教学,固然让学生掌握了文言文的基本考点,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文言文课堂串讲模式一直收效甚微,而“板块式教学”相比传统语文课堂具有明显优势。蔡欣欣执教的《爱莲说》就是将板块式教学思路巧妙地融入文言文课堂教学的一次实践,整个课堂分为三个学习活动:朗读训练、积累训练、赏析训练。教师通过对这堂课的观摩和研习,探讨板块式教学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在传统文言文教学方式的基础上进行传承和创新,进而提升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无论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改革,最终都要体现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把新课程实验的目光投向课堂。聚焦课堂;把新课程实验的行动落实在课堂,见效在课堂。但是,现行的文言文教学.由于受文言文语言特点的限制,加上教学观念的影响.大多数教师仍然采用的是串读串讲的方式。相当多的老师信奉“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过分注重文言实词的解释,而轻视思想情感的领悟;教学方式机械化,自始至终运用一种模式组织教学;课堂教学呈现涣散状态.老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互动……那么。如何才能打破这种“沉闷”呢?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认为。文言文教学主要可从“读”、“品”、“译”三字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15.
《江苏高考考试说明》中指出高考所考的文言文是“浅易的古代诗文”,“浅易”是指合格的高中毕业生能够基本读懂。但是,文言文已经淡出我们的生活,学生除了课堂已经没有使用文言文氛围和环境;因而,文言文可能虽“浅”,但对众多的高中生来说却不“易”。这就需要我们在文言文教学时,转变观念,改变方法,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一、分析传统教学法利弊,提出问题教学必要性文言文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考必考内容。传统的文言文教学重视基础,主要是老师对文言文的范文教学多是运用分析讲  相似文献   

16.
王月娥 《教师》2010,(17):65-66
目前,大部分学生觉得“学文言难,难于上青天”,文言文教学“少、慢、差、费”,课堂一潭死水。本文介绍了笔者在文言文“自读课文”教学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并从课前预习阶段(自学阶段)和合作探究阶段(自学成果展示阶段或课堂教学阶段)两个方面.提出了文言文自读课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钱梦龙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说:“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确实,由于“复合距离”(文本作者和学生的距离、文本和学生的距离、教师和学生的距离)的影响,文言文课堂变得枯燥沉闷、呆板无趣。久而久之,学生对文言文产生了厌倦情绪,文言文教学的效率越来越低,文言文教学改革就很难展开:  相似文献   

18.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动下“,跨学科教学”重新进入研究者视野,成为热点话题。文言文因相较于现代文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展现出的特殊性又引发了格外关注。文章结合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现状,利用在高中语文课堂开展跨学科教学的优势,试图从课前预习、课堂研讨、课后巩固三个方面的教学设计探究高中文言文跨学科教学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9.
韦爱珍 《教师》2020,(10):43-44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学生学习文言文,是落实语文核心素养中“文化传承与理解”最直接的方式。小学的文言文教学应该立足于课堂,以“读得通、读加悟、读出味、读之深”为四大组块进行教学,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式,并与大量的古诗文教学互补互通,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20.
吴红娅 《现代语文》2014,(10):75-76
文言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但是很多教师反映,文言文课难上,学生学习困难无兴趣,课堂常常出现冷场的状况。如何化解冷场的尴尬,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需要教师剖析冷场的缘由,寻求活跃课堂气氛的“沸点”,从而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