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5 毫秒
1.
科学、哲学与宗教概念是随着人类生存的扩展而一同扩展的。从人类历史的纵向看,三者几乎是同时产生的.历史上科学、哲学、宗教相互作用引起此消彼长.现代社会里科学的极端发达使宗教只能成为一种非主流的意识形态.然而科学的发达使现代人更无法抛开宗教的精神安慰,也更需要哲学的“思”。科学、哲学与宗教是伴随人类始终的,三者自产生之日起就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在人类文明的森林里蒇蕤共处、彼此互动。  相似文献   

2.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作为学术界经久不衰的话题,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观点。对于二者的关系,笔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必须放到人类社会及人自身的发展史中去考察才可能全面而深刻,科学与宗教的对立和冲突不是它们关系的本质,而只是人类认识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能力发展不完善的表现而已,科学与宗教的协调共处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3.
研究科学与宗教的共时态关系基于“文化是人的存在方式”这一前提。科学与宗教,就是人类以两种不同的方式——“科学的”或“宗教的”——来把握世界、反映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是人类理解人与世界相互关系的两种不同文化样式,表现为两种不同的文化现象。理解这种关系,既需要以主流文化样式的世界图景、思维方式、价值规范来衡量,也需要各种文化样式之间的世界图景、思维方式、价值规范的相互渗透和评价。一定时期科学的世界图号与宗教的世界图景相互作用的结果,反映出科学与宗教在特定时期的相互关系;科学的思维方式与宗教的思维方式的对立统一,反映出科学与宗教的相互作用;科学的价值规范与宗教的价值规范相互评价,反映出科学与宗教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4.
宗教与科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与科学同属于人类社会意识形式,二者在本质上是对立的。由于科学发展水平不同,二者的关系经历了混沌相处、宗教压制科学、科学的发展冲击宗教、宗教被迫调整对科学的态度等几个阶段。本文通过对这几个阶段的历史考察,探讨了二者关系的发展走向以及我国现阶段所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科学哲学中研究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是反思科学活动的基础、反思科学研究的成果、反思科学发展的逻辑、反思时代的科学精神、反思科学的社会功能之需要。对科学进行哲学反思时,不应忽视科学与其他文化样式的关系,尤其是与宗教的关系。在研究科学哲学中,应当避免一种轻率的态度,即轻言科学将完全战胜宗教甚至取代宗教以及轻言宗教将消亡。  相似文献   

6.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是当今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作为人类的两种实践方式及人类理性实践的两种成果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共同发展的情况下也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7.
科学和哲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两种重要形式,它们互相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科学是哲学的基础,科学是哲学问题产生的主要源泉,是推动哲学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哲学又为科学研究提供思维形式和方法论。正确认识和理解科学和哲学的相互关系,对于推动科学和哲学的发展是大有陴益的。  相似文献   

8.
科学与宗教之争已经持续了数个世纪。通过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可以发现,二者冲突的根源乃是决断本体论问题进而建立意识形态的野心。为达成这一目的,科学与宗教都非法地扩张了它们的地盘并侵入了哲学的领域。若是它们对哲学问题能保持谦抑的态度,其间的冲突也许更有可能得以消解。  相似文献   

9.
科学与宗教之间关系在学术界进行了长时间争论,二者之间关系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时常以对立与融合贯穿,它们相互合作的重要一面往往容易被人所忽略。直到现在,科学与宗教之关系才被重新予以审视,它们相互互补一面已逐步被人们重视,如何运用好这两者关系来造福于人类,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从物理学的角度展示了宗教与科学这两支强大的文化力量的复杂关系,列出了当今流行的宗教与科学关系的三种观点,并运用大量实例论述了宗教与科学的冲突以及它们之间的复杂丰富的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与宗教对立之关键在“上帝在与否”,它实则牵涉到科学与宗教的方法问题,这个问题可归结为科学方法是不是人类与世界交往唯一的和具有绝对支配地位的方法。科学与宗教本乃人心智活动之不同层面,前者着眼人的认知,后者关涉人的伦理。“上帝”的缺席导致人伦理生活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这种后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巳愈益变得明显。在人们已越来越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局限性的今天,我们重新审视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也就显得颇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consider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ience, science teaching and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perceiving these three cultural phenomena as a semantic triad. This approach presents science teaching as being a form of a scientific reflection. The relationship of science teaching to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is advocated to be essential, revealing the conceptual meaning of science in the science curriculum and thus removing the semantic degeneracy taking place when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is ignored in science education. The study points at the bricolage as well as magic nature of the science curriculum preserving as long as science teaching preserves semantic degeneracy. Different types of meaning of Schwab’s commonplaces were recognized. The study challenges the common view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ience, science teaching and pedagogy and suggests effective representation of individual knowledge of science educators.  相似文献   

13.
Korean students have shown relatively little interest and confidence in learning science, despite being ranked in the top percentile in international evaluations of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science such as the 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 Although research indicates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ent perceptions of science and their science learning, this area has not been sufficiently explored in Korea. Particularly, even though both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scientific practice and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science (NOS) are influenced by their science learning experiences at schools, little research examines how this perception, understanding, and experience are related to one another. This study aimed to uncover Korean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school scientific practice through exploring their drawings, writings, and responses to questionnaires. Participants were 500 Korean students in 3rd, 7th, and 10th grades who were asked to complete an open-ended questionnair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Korean students typically viewed school scientific practices as experimental activities or listening to lecture; and that most participants held an in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NOS. Overall, no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emerged between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school scientific practice and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NOS. Our findings highlight the need to help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potential breadth of school scientific practices, beyond simple ‘activity mania.’ This study also suggests that teachers must balance implicit and explicit instructional approaches to teaching about the NOS through scientific practices in school science contexts.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科学与宗教关系"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这本是件有意义的事情。但是,其中却表现出一种不容忽视的倾向:回避科学与宗教的本质区别,扭曲科学蓬勃发展迫使宗教不得不改变教义内容的事实,反而大谈寻求科学与宗教的互补与融合,甚至吹嘘宗教可以指导科学的发展。本文指出了这种倾向的实质所在。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史融入科学课程对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有重要的意义。科学史的本源价值是其元认知价值——展现科学的本质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辉格式科学史给学生呈现出一副歪曲的科学发展图景,不利于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教育者价值观的错位,即教育哲学中的知识中心主义、科学哲学中的素朴经验论和历史哲学中的移时史观;直接原因在于科学家的一些"不当行为"与科学教育工作者对科学、科学家所持的刻板印象相冲突,他们按自己的刻板印象去重塑科学史。科学课程应变辉格式科学史为真实的科学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6.
女性主义视野中的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女性主义作为一个学术流派开始介入科学领域,并对传统科学观提出一系列的批评。那么,究竟女性主义与科学的渊源关系如何?他们为什么对科学进行批评?主要批评科学的哪些方面?各个流派女性主义科学观又是怎样的?存在哪些冲突与碰撞?我们该如何看待女性主义科学观?本文尝试在这方面作一些评介,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女性主义与科学的关系,更有助于我们对科学本身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17.
科学和人文是人类文明发展中两条并行不悖的主脉。科学与人文是辨证统一的,他们既有冲突的一面,又有和谐的一面。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科学与人文只有相互融合,才能有利于彼此的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进步。文章从《周易》出发,讨论了对科学与人文的关系的看法,并兼及在现行高校体制下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发展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的发展带来巨大进步,但也令人类的持续发展面临许多困境,如:科技的危险程度与其强大程度成正比,现代科技的发展带来新的富有挑战性的伦理问题,传统的伦理价值淡化甚至消失,人的异化不可避免,系统危险增加,等等.因此,必须全面理解科技与伦理的联系,科技与伦理相互渗透、和谐发展,推进人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技工作者必须建立将科技造福于人类的伦理观,这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