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前教育》2006,(12):26-27
理论层面上说,学前儿童是万物有灵论者,成年人眼中无生命的事物,在儿童眼里大部分是活的、有意识的。然而,现实中,一些幼儿教师却遭遇着这样的场面:跟孩子讨论嫦娥奔月的传说时。有孩子指出了“月亮上有好多陨石坑”;讲到雪孩幻化成天上的云时,有孩子在下面说“那是假的,云是水做的”;唱到“满天星星给小河盖上一层珍珠被”时,有孩子指出“那是骗人的”…… 在传媒如此发达的今天,幼儿似乎“接收”了更多的信息。当一些幼儿(尤其是大班幼儿)自己发出了对作品中“草木能思想”、“猫狗能说话”的质疑时,教育者应当如何应对呢?  相似文献   

2.
郑雯睿 《宁夏教育》2005,(7):127-127
现在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恨不得让孩子每天都学习文化知识,最好是少玩或不玩,其实,玩对孩子的发展很有好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玩”对孩子有以下好处:(1)可以发展儿童的想象力;(2)可以丰富儿童的科学知识;(3)可以增加儿童的兴趣;(4)可以(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培养儿童做人的高尚品质,如合作、诚实、勇敢等品质,也可以在“玩”中学到。  相似文献   

3.
杨多多 《山东教育》2004,(33):39-39
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当孩子提出某种不合理的要求时,家长与其迁就,毋宁说“不行”对他(她)更具有影响力。如今周末无人看管的孩子不知有多少,家长外出,本想把他们放到老人家中,当孩子们稍不情愿时,他们便会让步说:“那好,你就自己呆在家里吧!”孩子最初似乎得到一定的满足,但久而久之,便会有被遗弃的感觉。随便对孩子说“可以”,是冷漠与放纵,而酌情说“不行”,才是真正的关心与爱护。父母表现出的坚定绝不容商量,尽管有时会招致孩子的大哭大闹,甚至叫着说:“我恨你!”但孩子正是在反抗的同时,也意识到父母的尊严和权威。孩子需要有一个对立面,才能分出美与丑。如果任由孩子对你挥动小拳头,他们会因没有信息的反馈而永远也分不清是与非。  相似文献   

4.
去年九月新生报到时,一位家长领着孩子到办公室说:“王老师,这几年我和妻子忙于生意,孩子没有管教。多‘穿小鞋’,别‘戴高帽’,该说就说,该骂就骂,就当是自己的孩子。”经过观察我发现,这个学生确实如他父亲所言:懒惰、散慢、怕吃苦。床铺每天乱七八糟不愿整理;轮到打扫宿舍教室,或者借故走开,或者胡乱划拉几下;学习上遇到难题不想动脑子,作业要么不交,要么敷衍了事;夜里查宿舍,见他有好几次借口回家而通宵泡网吧。我多次找他谈话,对其严厉批评,指出这样做的危害;并不断地给他“穿小鞋”,安排班干部督促他收拾床辅,…  相似文献   

5.
我在幼儿园或小学低年级进行调查时,往往发现每班总有几个孩子自称是坏孩子。每当听到孩子哭丧着脸说到这句话时。我内心深处总是感到一阵悲凉。一个刚刚开始人生起步的天真儿童,怎么这么早就给自己贴上“坏”字的标记!  相似文献   

6.
孙伟 《教书育人》2007,(9):40-41
科学课堂时下流行一种“一英寸宽,一英里深”的说法,指的是科学教师在引导学生研究问题时口子要小,挖掘要深,不要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而我认为,这一理念说得普通一些是指科学课的展开状况——在什么地方展开,展开得怎样。“展开得怎样”就是一种深度,越是展开就越有深度;深度有了,孩子的探究经历才会更真实、更生动、更有意义和价值。“在什么地方展开”,这是展开的基点,显示的是一种宽度;宽度的掌握也是一个十分紧要的问题。科学课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使儿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闪光点     
沈婕 《学前教育》2004,(12):7-7
在引导孩子活动时对孩子说“请你教教我”让我对“尊重儿童”有了新的认识。尊重的根本是平等,我们应该把幼儿和自己放在同一个位置,从同一个起点上和幼儿一起去学习和发现,不断地检讨自己,这样才能真正得到孩子的信任。孩子们和成人一样,渴望得到成功的体验和别人的肯定,所以,我们应该时时检讨自己,是否把学习的兴趣还给了孩子,是否真正和孩子成了朋友,是否真正地尊重了孩子。  相似文献   

8.
成语的启示     
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和人类 ──陶行知 这天早上,我刚推开教室门,发现记录天气预报的挂历前,站着好几个孩子,他们在议论着什么。我怀着好奇心驻足蹲下问道;“你们在干什么?”“李老师,这幅画真有意思,这个人蒙着眼在打算盘。”“李老师,这是什么字?”我一看,是记录天气预报的挂历上写的成语“熟能生巧”。于是我对幼儿说;“你们先看看这幅图上都画了些什么?他们为什么能这样?待会儿老师再给你们讲一个故事。” 晨间讲评时,我把早上…  相似文献   

9.
沙沙 《早期教育》2005,(1):37-37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勒把“人际关系”的技能列为孩子基本智能之一。他说,智能低的孩子,往往是缺乏人类社会“动物触须”的孩子,他们就像是被踢到学校墙边的一块小石子。菲律宾大学临床儿童心理学家马‘劳迪斯’卡兰丹也指出:“一个社交能力低下的孩子比没有进过大学的孩子具有更大的缺陷。  相似文献   

10.
当我们在抱怨现在的孩 子越来越不懂得说“谢谢”的 时候,不知我们自己反思过没有,我们对孩子说过“谢谢”吗? 在家里,父母对子女说“谢谢”,是人之初的启蒙和示范;在学校,教师对学生说“谢谢”,是人格的尊重与平等;在社会,孩子对别人说“谢谢”,使人如沐春风. 父母养儿育女,教师教书育人,天经地义,孩子们应当说声“谢谢”;孩子为师长做事,理所当然,我们也应道声“谢谢”。可事实并非如此,由于师道尊 严,我们却很少这样对 孩子说。因此,我 们要求孩子们 说“谢谢” 时,就多 少带有 一种强 迫性。 教 室 里,一根 用小…  相似文献   

11.
现在,早期教育已深入人心。年轻的父母一见面就谈论着如何教育孩子。那么,如何进行早期教育呢?一、要当孩子的玩伴。玩是孩子的天性。父母要把玩具当教材,要引导孩子在玩中学习,在游戏中发展儿童的聪明才智。游戏是儿童最主要的活动,是促进儿童智力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游戏是发展各种才能的重要的智力活动,是扩大和丰富儿童观念范围的有力手段。”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也指出:“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有很大作用,它可以锻炼幼儿身体,培养幼儿高尚的道德行为,发展幼儿智力。”通过各种形式的游戏,如唱歌…  相似文献   

12.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解放孩子的脑,让他去想;解放孩子的口,记他去说……,孩子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罗恩&;#183;菲尔德强调了美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即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3.
石唯 《家教指南》2007,(1):44-45
每当新学期开始时,总有不少父母反映:孩子原本已经适应了的幼儿园生活,长假过后又重新惧怕起来,有的宝宝大哭大闹不肯上幼儿园;有的宝宝送别时非常伤心;还有的宝宝出现了精神不振、胃口不佳等症状……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究其原因,实际上是一种儿童的亚健康征兆,也称为“假日情绪综合症”.寒假来临,希望父母们对此早有准备,尽快帮助孩子们调理好假日情绪综合症。  相似文献   

14.
写罢这个标题,心里便有些忐忑:废话一句,孩子不是孩子,还会是什么?其实不然,因为在中国,孩子常常不是孩子,而是成年人的提线木偶、传声筒、应声虫。童言无忌,活泼顽皮,甚或至于恶作剧乃是儿童之天性。古今中外皆然。但这有悖于中国人“低眉顺眼,唯唯诺诺,才算一个好孩子”(鲁迅《从孩子的照相说起》)的“儿童观”。如今,在大中城市里,独生子女都被誉为“小皇帝”了;在课堂,据说,学生已是“学习的主人”了。照理说,是“皇帝”便该有皇帝的放肆与狂妄;是“主人”便该有主人的任性与顽皮。或许这“皇帝”资格只是专指物质…  相似文献   

15.
常有家长带孩子去医院看“头晕病”。家长问医生,孩子小小年纪常说头晕,还说胸闷心慌,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从医学资料上看,儿童的眩晕大多发生在女孩,头晕的表现轻重不一。有的孩子只是在起床或猛然站立时才发生头晕,停一会就好了。有  相似文献   

16.
孩子     
一个母亲带孩子到百货商店,经过玩具部,看见一匹木马,孩子一跃而上,前摇后摆,踌躇满志,再也不肯下来。那木马不是为出售的,是商店的陈设。店员们叫孩子下来,孩子不听;母亲叫他下来,加倍不听;母亲说带他吃冰淇淋去,依然不听;买朱古力糖去,格外不听。任凭许下什么愿,总是还你一个不听;当时演成僵局顿成胶着状态。最后一位聪明的店员建议说:“我们何妨把百货商店特聘的儿童心理学专家请来解围呢?”  相似文献   

17.
前段时间,我在一家文摘报上读到这样一篇文章:一位小学一年级的儿童,期中语文考试成绩不理想,小家伙垂头丧气。他父亲看到试卷上有两道看图写话题:一道是画面上的男孩正在给小树苗浇水,孩子的答案是“哥哥在种树”,结果被老师判错,订正为“哥哥在浇水”。另一道是画面上有大片成熟的麦子和两个正在捉蝴蝶的儿童,孩子的答案是“庄稼丰收了”,结果也被老师判错,并在题上订正为“小朋友捉蝴蝶”。原则上讲,根据画面显示的内容,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答案都不应算错。于是父亲问孩子:“答案正确,为什么没得分呢?”孩子吞吞吐吐地说:“老师说,她…  相似文献   

18.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时下许多家庭在教育孩子时,父母常常扮演两种截然不同的角色:一个唱“红脸”,另一个唱“黑脸”,比如,一个说:快去把作业做完,否则小心我揍你!另一个则赶快说:别那么凶吧,他还是个孩子嘛,他懂什么呢,来,乖乖,先把饭吃了再说。这种情况下,唱“黑脸”的管教体罚孩子,想使孩子感到惧怕;唱“红脸”的说情呵护,想使孩子感到温暖可亲,这种一严一宽,一硬一软的做法究竟好不好呢?我认为这种家庭教育法有诸多弊端。  其一,会把孩子培养成“欺软怕硬”的“两面人”。唱“黑脸”的在家时,他就乖乖听话;一…  相似文献   

19.
王志璐  冶岚 《宁夏教育》2007,(7):148-148
对于零用钱,目前,家长有以下多种认识:有人认为现在经济发展了,他们整天忙于工作,忙于事业,为生活奔波,给孩子一些零花钱,是为了方便孩子,也不用大题小做,尽管“孩子有吃有穿、学习用品家长全权包揽,零花钱就是随便零花”,但孩子要零花钱时,他们更会说上一句话“不要乱花钱。”;也有人认为零花钱是家长给的,家长应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20.
童诗阅读教学应顺应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有效开展童诗阅读教学对培养儿童各项能力起着积极作用。本文结合当前较为常见的教学误区,并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探讨低段童诗阅读教学的策略,分别是开展“童心教学”,让孩子发现学习;利用“圆圈教学”,让孩子“动”起来;创设生活情境,让想象“沸腾”起来;开展形式多样的趣味童诗教学,与孩子“玩”诗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