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世海 《视听界》2011,(5):84-85
县级广播电视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政策的推动下,快速发展起来的。走过了近30年的风风雨雨,县级广播电视事业产业已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但在传播技术突飞猛进、行业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不顺应趋势,求新求变,县级广播电视必将面临生存与发展的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2.
作为我国四级电视结构最基层的县级电视台,目前在生存和发展方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县级电视台自身到底有哪些问题,又受到哪些环境因素影响?1.资金来源少在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中,县级电视台一直按照行政机关的方式管理,依靠财政拨款运行,但补给严重不足;后来靠电视台自身的广告创收,但由于受覆盖面小、受众有限、市场狭窄等因素的影响,根本无法实现大的盈利。资金匮乏成为制约其各方面发展的最大瓶颈。2.广告发展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3.
张雅兰 《传媒》2016,(19):41-43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大发展是以地市级电视台的异军突起为标志的,这缘起于1983年3月底,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确定了“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政策.此后,我国广播电视事业迎来了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形成了中央、省、地、县“四级办”的格局,这一发展的显著特征便是地市、县级电视台(广播电视台)的数量扩张.  相似文献   

4.
中国电视自1978年伴随着整个传媒业的真正复苏以后,既经历了八十年代的"专题时代",也经历了九十年代的"栏日时代",在新世纪的今天,又跨入了一个多频道激烈角逐的"频道时代"。面对现实,我们必须正视频道、研究频道,这是事业赋予我们的一种责任。热起:雨后春笋我国电视始于1958年,经过二十年的沉寂之后,在"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指导下,呈现了中央台、省级台、市级台和县级台平行发展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电视广告市场以行政级别的高低或收入的多少为依据,可明显划分为四级:最上的一级是中央电视台,其次是省级(包括直辖市)电视台;然后是地市电视台,最底端的是县级电视台,呈四级倒金字塔形结构。各级电视广告发展总趋势大致相同。自1979年各级电视机构开始播放广告之后,增幅一直稳居全国广告市场之首。但在1995年之后,情况出现了变化,虽然绝对值在增加,但增速明显减慢,特别是到了1999年,电视广告在全国广告市场的份额(25.1%)与1998年(25.22%)相比反而有所下降。2000年,在全国广告营业…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对电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催化作用。县级电视台是我国四级广播电视产业之一,处于基层位置,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央视,省卫视电视台的通联纽带,与此同时它对基层群众传输着地方政府部门的政治理念与管理精神。县级电视台新闻编辑始终秉持新闻立足的工作理念,积极做好新闻节目的策划工作,全面提升新闻节目的实效性,彰显县级电视台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县级电视节目在初期发展中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县级电视事业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按行政区划属“第四级”。它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饱尝了“穷孩子当家”的滋味,随后又历经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变型的洗礼,新技术革命的冲击,“频道大战”的激烈竞争。但它却依然生机勃发、茁壮成长。以常熟为例,70年代末就已建起了电视差转台,80年代中期正式建台,成为全国最早发展电视的县市之一。经过15年的不懈努力,常熟电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幼稚到成熟。尤其是进入90年代后发展速度惊人,变化令人瞩目。———形成了以电视新闻为…  相似文献   

8.
1984年以来,在国家确定“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政策推动下,提高了各级政府办电视的积极性,地方台如雨后春笋般相断建立。电视媒介以其视听合一、声情并茂的优势,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人们消费观念引导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长期以来,由于对产业属性认识的不足及各台广告经营管理体制的缺陷,导致电视广告经营管理体制难以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 1.重宣传工作,轻经营创收.由于对电视产业属性没有及时予以正视,只把电视作为一个花钱的公益事业来办,而不是把它作为一个能创造财富的产业来经营。一些台认为宣传是正业,需…  相似文献   

9.
我国目前实行“四级办广播,混合覆盖”的方针,县级广播台站处在最基层。而我国又是农业国,农民占县级区域人口的大多数,农业和农村经济(包括乡镇企业),是县级经济的主体和支柱。因此,县级广播台站势必要姓“农”。再拿事业基础和受众对象来说,近年来,随着电视的发展、录音机的普及、报刊种类的增多及娱乐活动的多元化等原因,城镇居民对广播、特别是有线广播失去了往昔的热情。以海宁市为例,海宁市目前共有有线广播喇叭11万只,其中五大城镇仅有喇叭2千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电视事业的发展,广告成为了电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广告事业中,广告配音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了。广告中的味道来自哪里,这就是本文要讨论的"广告味儿"。作者根据自身的实际经验,解析了如何才能做好广告配音以及如何让广告配音更加具有"广告味儿"。  相似文献   

11.
朱明 《新闻记者》2006,(6):58-60
城市电视台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双重作用下的产物。1983年,国家制定了中央、省、地、县“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建设方针,以行政推动的方式,直接催生了地级和县级电视台的迅猛发展。城市电视台的地位是尴尬而艰难的,不仅要在中央台和省级台的阴影下求生存,而且要在县级台的分割中求发展,  相似文献   

12.
蒋朝霞 《视听界》2000,(2):14-14,20
如何构建21世纪电视的竞争优势不仅是中央、省、市级台思考的课题,也是在四级覆盖被称为“第四世界”的县级台不可回避的问题。在跨世纪发展中,县级电视节目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电视频道大战的挑战,卫星电视、有线电视等各个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数字多媒体等通讯传输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短信、IPTV、播客、博客、楼宇电视等新兴传播渠道、传播媒体层出不穷,广播影视事业受到巨大的冲击。然而,在新形势下,广播电视管理机制体制不顺畅、政策法规滞后、广电系统有系无统等状况,又使得地处我国四级广电最底层且恰恰是政策职能落实的最关键层面——县级广电,受到了更大的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公共频道为何难以取代县级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2年7月1日开始,我国各省同时推出省级电视公共频道.当时,一家有全国影响的晚报说,"电视公共频道的启播,是迄今为止进行的广播电视体制改革的重要产物,即要将原有的‘四级办电视'改为‘三级办电视',这意味着县级电视台目前所办的自办节目频道将全部取消,把主要职能转为转播中央、省和市级电视台的节目."[1]然而,几年来,县级电视台依然普遍存在并得以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市县级电视媒体的广告经营逐渐呈现乏力的状况,县级台的数量、资产总量和人口基数虽然很可观,却是一盘散沙,每个台都受制于传播半径和品牌影响力。有数据显示,去年,县级台的广告收入仅占全国广电广告收入的4%左右。  相似文献   

16.
广播电视广告的出现和发展,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和壮大。而且随着广电系统的优化改革不断深化,广告更是逐渐成为了基层广电的收入支柱之一。如何做好广告工作,是摆在基层广电广告人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在县级台从事多年广告经营工作,在多年的实践中体会到,虽说基层广电广告工作难做,但只要抓住县级台广告的特点,基层广电广告人还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一、基层广电广告人面临的困境和原因分析1、受众范围小,媒体影响力小。县级广播电视台是我国最基层的广播电视台。县级广电广告的受众,只能是本县之内广播电视所能覆盖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电视事业在突飞猛进地向前跃进。中央电视台和市级电视台在不断建设,作为基层媒体的县级电视台也不甘示弱,在电视事业发展的潮流中取得了长远的进步,逐渐凸显出自身的优势,但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县级电视台受到很多条件制约。本文将从浅谈县级电视台自办节目的优势出发,指出自办节目的问题,并提出如何做好县级电视台自办节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广电事业的不断发展,广电业面临自身行业激烈竞争和新媒体迅猛发展的多重压力,县级电视台作为广播电视系统中最基层的组成部分,由于受到覆盖面、资金、技术、人才等条件的限制,往往在电视媒体强势竞争的新格局中,处于发展滞后的劣势。如何突破发展的瓶颈,扬长避短,立足本地实际,以自己的特有功能和价值求得生存与发展,是摆在每个县级电视机构面前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19.
黄波 《中国广播》2004,(5):59-60
县级广播电台是我们国家批准设立的最基层广播媒体,办好县级广播和办好县级电视一样都是县级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但是,由于受社会上重电视、轻广播的错误思想影响,县级广播普遍发展缓慢,这种状况影响了县级广播电视事业的协调发展,影响了广播媒体应有作用的发挥,因此,如何办好县级电台、发展县级广播,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也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前,市、县级电视台广告内容多而滥,严重影响了电视业的健康发展。现在,几乎形成了一种共识,“电视一开,广告部在上班”。面对竞争激烈的广告市场,如何实现电视台、广告客户和受众三者之间的多赢,是每个电视广告人需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