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的中小学生生命安全教育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体育教育的本质即是保护生命安全,促进生命发展。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应加强体育教育和生命安全教育的契合度,在重视生命存在的基础上,尊重生命、爱护生命。在体育教育中,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并从组织管理机制、体育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等方面做好契合工作。  相似文献   

2.
从“生命教育”理念,特别是体育教学在“生命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出发,在分析了高职体育教学中忽视“生命”的现象的基础上,再结合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特点,对高职体育教学理念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结合目前体育的生命教育观严重缺失的现状,探讨如何将体育与生命发展观结合在一起,在生命教育的视野下构建初中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校体育的课程设计应该秉承以寻求人的生命本质为基础,以强调和高度重视人的生命尊严为原则,坚持生命发展的整体与和谐理念,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同时,能够从“健康至上”迁移到“全面育人”的新台阶。  相似文献   

4.
高中体育教育应该从生命的运动本质出发,从学生的生命意识出发,在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高中体育教育不能局限于身体教育的狭隘空间内,而是要更  相似文献   

5.
体育本质认识的分歧根源与真义求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体育理论界对体育本质含义的不同理解。主要基于三方面原因:认识和揭示体育本质的角度不同;中西文字的差异导致对体育的理解不同;下定义的方法有差异。英语中没有与“体育”对等的词汇。中国当代体育所讲的“体育”是适应身体活动(APA,Adapted Physical Acidity)与体育教育(Physical Education)及竞技运动(Sport)的复合体,是人类为自身特定的目标(适应与丰富社会生活,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高竞技水平)而专门设计的身体活动。“身体活动”既是体育的属概念,又是游戏的种概念。反映了体育的文化本质。体育具有娱乐性、教育性、规则性、竞争性或挑战性、身体活动性等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6.
体育教学评价是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对体育教学活动及其效果的评价判定,从而控制和调整体育教学活动的进行,保证体育教学活动实现预定的目标。生本教育认为,教育本质在于实现生命的提升,强调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更多地关注人的发展,因而,在体育教学评价中我们要贯彻“生本理念”和生本教育评价观,把评价权还给学生,充分尊重、信任、依靠学生,变控制生命为激扬生命,这也是教育成功的秘诀。  相似文献   

7.
一、体育教育中美育的意义 1.体育中的美育因素 美的运动能使人感受到心情舒畅,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愉快,品味到生命的活力与生命的节奏,领悟到人生的真谛,认识到人的本质力量。在原始社会,体育和艺术是共生的,体育与音乐、舞蹈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人们熟知的“熊经鸟伸”的导引术,华佗的“五禽戏”,既是模仿动物形态和动作的表演、娱乐,又是健身的医疗体育。现代体育越来越具有观赏性。  相似文献   

8.
高职体育教育的核心和根本是培养人才,塑造人格;“实践取向”是教育的本质要求,是一种育人活动.体育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性的活动,高职校体育教学仍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练习轻、研究探索,重知识的习得、轻个性与潜能的发展的状况.把实践放在核心价值地位推动体育教学范式的科学转变,有利于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所谓生命教育就是指为了生命活动而进行的教育,生命教育主要是将生命作为最重要的核心内容,通过教育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并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初中阶段,体育是与生命活动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通过体育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享受生命的热情和美好,可以说初中体育与生命教育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本文首先分析了生命教育在初中教学中渗透的必要性,然后针对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德国学校体育的社会化与生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在世界发达国家已成为提高公众健康水平的重要内容,并被纳入日常生活。当代德国学校体育凸显了学校体育是社会体育活动的源头、大众体育是社会体育的核心、竞技体育是社会体育的进步的本质。随着社会的演进和经济的发展,体育科学和体育教育应以满足人类的现代生活方式、增进生命质量为主题。  相似文献   

11.
胡全 《青海教育》2009,(7):58-59
体育自古就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学校教育中的体育教育更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它是一种包括特殊个体和特殊环境的特殊活动。在体育教育过程中,个体生命通过一系列的身体活动促进机体的不断完善和优化,以保证生命体的存在状态,为生命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从体育教育对个体生命的生物价值、心理价值及社会价值的认识、开发和利用中可以看出,体育为人类创造着美。不仅创造着主体的审美对象,还创造着审美的主体以及主体审美能力,以促进生命发展,发掘个体的体育潜能,美化人的生活,树立理想的人生,进而创造完美的人。  相似文献   

12.
李晓凤 《成才之路》2023,(1):97-100
随着我国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特色活动在现代教育活动中的占比在逐渐增加。当课后服务体育特色活动遇到“双减”政策,课后服务体育特色活动教学机制被进一步优化。文章从小学课后服务体育特色活动的概述入手,分析“双减”背景下小学课后服务体育特色活动存在的问题,明确小学课后服务体育特色活动的设计原则,并对“双减”背景下小学课后服务中体育特色活动的建设策略进行探究,以期提高基于“双减”的小学课后服务体育特色活动质量。  相似文献   

13.
所谓生命教育就是指为了生命活动而进行的教育,生命教育主要是将生命作为最重要的核心内容,通过教育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并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初中阶段,体育是与生命活动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通过体育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享受生命的热情和美好,可以说初中体育与生命教育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本文首先分析了生命教育在初中教学中渗透的必要性,然后针对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理论分析法,对几种代表性的体育教学活动本质观进行了探讨。认为对体育教学活动的本质运用规定性定义与描述性定义的方式是方法论上的失误,要寻求体育教学活动的本质,只能从寻求体育教学的纲领性定义入手,探寻教育性体育教学的内涵。教育性体育教学包含着两层涵义:一是“通过教育学习运动”;二是“通过运动进行教育”。它既有认知方面的特征与要求,又具有伦理方面的特征与要求。体育教学活动的本质就寓于教育性体育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5.
在体育教学中,把体育作为直面人生命的教育,从而关注学生的生命存在,体现个体生命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以达到学生生命价值的最高体现,是探究开发有利于生命发展与完善的新的体育活动形式、丰富体育文化的需要,也是体育教学的主要使命.  相似文献   

16.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可见体育活动的开展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对于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而言,规则的应用是活动成功的关键。在体育活动中正确制定和传达游戏规则,是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和促使活动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周晓 《教书育人》2013,(19):21-22
生命教育,是通过生命活动,为了生命活动而进行的教育。生命教育以生命作为核心,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体育是一种直观的生命现象,与生命活动规律极为贴近。因而,体育既可燃起生命的热情,又可享受生命的美好。体育教学与生命教育相辅相成,相互渗透。一、当前学生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体育教学的主体因子是人,“教”和“学”是以教师和学生的生命存在为前提的,因此,全脱离开生命的体育教学是不存在的。不管是传统体育教学还是现代体育教学,都是以生命存在为基础,由于指导思想的偏差、传统价值观的影响及操作技巧的问题,体育教学实践中出现了许多不应有的生命异化现象,生命的发展与完善没有被提升到应有的地位。本文尝试建构一种新的理念,从生命角度来理解体育教学,其目的在于突显体育教学生命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终身体育是指人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体育培养及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的总和,即一个人从诞生开始到生命终结的完整的体育教育、体育活动的过程。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渗透"终身体育"的理念,从而提升学生的终身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20.
体育“部活动”是日本学校教育的一大特色,体现其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视。近年来日本的相关改革显示,政策导向和制度构建等外在动因并非体育“部活动”发展的根本原因。三所不同类型高中教师对体育“部活动”教育意义的认识和态度显示,“部活动”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教育工作者的内部驱动,体现其制度化自下而上的特点。基于阐释主义研究范式来看,日本体育“部活动”的发展是一种社会建构的产物:全人教育作为共通的教育理念,形成对体育“部活动”的显性普遍阐释;教师个体对体育“部活动”的意义阐释各不相同,自我阐释存在多样性;由于类似竞技体育的教育“神话”和对学生自主性培养等隐性普遍阐释的存在,自我和普遍阐释形成统合,最终在教师群体内宣告了体育“部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