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发展观,把教育的重点转向人本身,在教育过程中把人的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所谓"教书育人"就是要把德育结合到教育中,让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2.
传统意义上的课堂,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习和掌握课本知识,或跟着教师按设定的模式重复操作,逐步掌握由别人设计好的技能和方法。新课改要求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教师应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习知识、积累知识上,从而真正实现变"教"为"不教"。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能把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为了学生的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要实现这些要求,就要重视课堂评价,要让课堂评价发挥应有的作用,就要有适当的方式,课堂评价是一种及时评价,我们应当选择更加有效的评价方式,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评价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下面就具体的实施谈谈做法。  相似文献   

4.
我们要把复习课定位在"促进知识系统化"目标的实现上,不仅要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数学的知识与技能,还要让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发展,为学生的后继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作为毕业班的老师怎样在毕业班数学总复习过程中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为此,笔者认为应把"温故而知新"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一、整合信息,形成记忆表象通过回忆与看书,搜集与课题有关的所有知识。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有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会再现,有些知识可能被遗忘。  相似文献   

5.
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作为辽宁省首批重点高中,多年来一直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关注学生的成长。我们本着"科学与人文并重"的教育理念,坚持"为学生的发展而设计"的德育原则,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关注学生知识世界的同时,更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和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物教材把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把已获得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如何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我的体会是:"少讲一点"、"多说一句"和"勤做一些"。"少讲一点",就是教师不要把  相似文献   

7.
蔡隽 《广西教育》2012,(14):82-82
华罗庚教授说得好:不要只给学生看做好了的饭,更要让学生看做饭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必须鲜明、准确、深刻地揭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现代教育强调"知识结构"与"学习过程",目的就在于把知识作为思维过程的材料和媒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一、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根据布鲁纳的认知发展理论,学习本身是一种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8.
蔡艾娟 《考试周刊》2011,(16):65-65
对于作文教学我们已经作了许多尝试,积累了许多经验:如何审题、如何构思、如何表达,如何立意等,都已经非常详备地教给了学生。然而知识的传授,应该融于具体课文的阅读指导之中,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克服学生在学习作文知识时可能产生的厌烦情绪和心理障碍,改变"授而不受"的无效劳动现象,反之,若纸上谈兵,则于事无益,会倒学生的胃口,导致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即使写出了比较规范的文章,但也是千篇一律,缺乏生气,缺乏灵性,缺乏体现个性的创意。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讲"作文、"教"作文的做法,把解决作文题材作为突破口,把克服畏难情绪作为前提,把培养学生主动意识作为主线,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9.
殷胜莉 《考试周刊》2012,(7):131-132
《全日制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稿)》把"探究式学习"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而在物理学的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得到能力的提高,"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学习方法与探究式过程,适合在理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这种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我汲取知识的内部能力。这种方法与能力的获得,其主要渠道就是把"探究式学习"深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0.
李志军 《考试周刊》2011,(9):166-166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教学方法,它把教学过程中的"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和谐地统一起来,把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放在首位,而把教师的引导、启迪与点拨作为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促进性动力。教师的"教"是引领学生去"想懂"知识,而不是靠老师"讲懂";学生的"学"是为了"会学",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学会"。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猜想,正是培养学生进行知识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良好开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主动地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12.
张海志 《考试周刊》2011,(51):176-177
传统教育在许多方面抹杀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向学生的知识灌输为中心,遵从"知识输入→知识储存→知识提取"这一不变主旋律,把学生仅仅看做是知识的储存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反而受到压抑。  相似文献   

13.
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引入高职教育专业群建设当中,其理论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强调学习环境建设,注重"协作学习",把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人才培养方案"应从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开始,使整个教学过程紧紧围绕"意义建构"这个中心展开。  相似文献   

14.
吴燕 《成才之路》2011,(15):67-67
一、引言 "学会"和"教会"仅一字之差,可真正做起来两者之间却有非常大的不同。"教会"要求教师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而"学会"则要求教师把教学研究的重点放在"怎么知道”上,把如何解决问题作为教学研究的课题,在教学设计中刻意安排许多探索活动,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学,即使探索过程中明知会失败也让学生经历失败,在失败中找原因,改进原来的方法,最终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余旭辉 《教师》2012,(1):33-34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龙珠中学(以下简称"龙珠中学")把创建"多样、和谐、共生"的生态型学校作为自己的办学理念,把"顺性达情,和谐发展"作为校训。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学习,在竞争和创造中成长。尊重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天赋和潜能。  相似文献   

16.
笔者有幸参加了我校桂林市"十一五"规划A类课题《启发式提问在中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启发式提问依据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的东西教给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自己的建构来完成,学生在接受新知的同时,头脑中并非一片空白,因为在以往的生活和学习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经验,他们完全可以通过"启发式提问"的学习方法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合作、借鉴来获取新知,从而达到应用和迁移,发展认识结构。  相似文献   

17.
约翰.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提到:"教员的巨大技巧在于引起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并且保持他的注意。"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然而小学高年级学生面临着升学压力,大部分教师不再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作为英语教学中的出发点,而把传授知识...  相似文献   

18.
每一位教师都会把"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教书生涯的座右铭,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宗旨。而"发展"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有着一些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境。课前预设越多,课上学生的自由空间就越小。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是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途径,以探究学习为目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应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  相似文献   

19.
作为地理教师,我们承载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导学案的制定是基于学生的"学"而非教师的"教",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导学案是师生共同参与、良好互动的载体。一份好的导学案既能承载学生的学习目标,又能强化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是一个学科知识的循环系统,它能保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并逐步升华为一种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0.
高等学校的任务不但是把大学生培养成有知识的人,更重要的是把大学生培养成有"知性"的人,知性是一个人悟性的基础,是一个人创新能力发展的前提。在大学生的知性培养需从以下方面进行:一是注重在知识的教学和学习中培养学生对"理"的讲解和认知,二是注重知识的"全面性",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系统认知;三是注重实践动手环节,培养学生的操作认知能力。大学生知性操作认知能力的环节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实践、学习社会实践,还有就业实践和创业实践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