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作为封建社会最后一个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周太谷的政治思想是对以往儒学政治思想的一次总结和发展。为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封建末世统治,周太谷针对现实,提出了具有进步意义的民本主义思想,并以此为出发点,提出“仁政”的施政主张:他的这些思想主张超脱了以往儒家政治思想的高度,是向晚清改良主义思想过渡的一个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2.
太谷学派,在宇宙观、政治思想、性命之学、伦理思想、教育思想、修养观等方面继承、发展和改造了我国传统儒家学说,同时,现代新儒学的一些重要思想在刘鹗、钟泰、刘大绅等太谷学派的后代传人中已初步萌芽。  相似文献   

3.
1898年戊戌变法的失败,宣告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运动的破产。但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并没有因此停止其政治活动,而是打着这面残破的旗子,继续搞改良运动,宣扬改良主义思想。如果说,在戊戌变法时,由于他们主要是同封建统治集团作斗争,还具有一定的进步性,那么,在辛亥革命时,他们的主旨则在于反对革命,这就完全成为反动的了。  相似文献   

4.
一百多年前,康有为组织和领导了反侵略爱国的政治活动"公车上书",他从当时所处的历史条件出发,为救亡图存提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变法维新主张以促进中国社会的改革和进步,从而企图实现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和经济纲领,达到他的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的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5.
日本清末小说研究会樽本照雄先生主编的《清末小说研究》1988年12期发表的张纯同志《朱玉川与刘铁云》一文(以下简称《朱》文),所述有关清代太谷学派的情况,颇多疑误。因为刘鹗(字铁云)是一位太谷学派的门人,一生的思想行事受太谷学派的影响非常深刻,其所著《老残游记》小  相似文献   

6.
史学界一般将谭嗣同定位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派或改良运动左派人物,这一观点有失偏颇。谭嗣同是一位典型的改良主义者,其根据有二:其一,谭嗣同和梁启超在戊戌变法时期,其思想均未越出康有为的变法轨道;其二,在1898年之后,惟有梁启超才真正继承了谭嗣同的思想,而将谭嗣同奉为旗帜的革命派,其主张与谭的思想只是“形似而实不是”。革命派扬嗣同而抑康粱,不仅是对康、梁、谭个人之不公,而且也混淆了革命派与改良派的真实界限。  相似文献   

7.
郑观应的教育思想是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着重从变革观和西学观两个方面阐述其教育思想内容,并介绍他的一些有益的教育观点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六十年前,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掀起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改良主义运动——戊戌变法运动。这些改良主义者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清朝政府专制,也反对洋务派官僚的“官办”工业。他们要求发展“商办”工商业,成立议会,改变封建专制政体,使中国成为一个能够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富强的国家。在明显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治纲领未出现以前,改良派的这些主张应该说是最进步的,是有利于当时中国工商业的发展的。戊戌变法运动虽然由于改良派的软弱而失败,但这个运动却给中国开辟了新的局面,戊戌变法运动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进步运动。  相似文献   

9.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维新派)发动和领导了具有进步历史意义的戊戌运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资本主义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爱国救亡运动与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制定和宣传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取得了封建统治阶级中开明人物光绪皇帝的支持,在政治斗争中与帝党合作,力图经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社会政治改革,实现“中国自强之计”,为在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创造有利的条件。维新派所提出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理论、纲领和政策,部分地体现在“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的诏谕中。其中主要的核心部分涉及了政治体制改革部分。 政治体制,就是一定社会的统治阶级用以统治(或领导)该社会的全部政治设施和政治法律规范所组成的,以政治权力为主要标志的政治统治体系,它是国家政治制度的外在的具体表现和实施形式。  相似文献   

10.
严复是"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中的四大代表之一,是中国近代史上较早系统地介绍西方资产阶级学说的代表人物.他虽然不是一位历史学家,但是他的思想对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史学影响较大.过去人们对他的思想的研究,主要偏重在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方面,对于他的学术思想,尤其是史学思想的研究很少,故笔者在本文中试图对他的史学思想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洋务思想是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及开明官吏寻求救国道路意愿的汇合。早期改良主义者就曾经是洋务思想家,他们的思想与洋务派官僚手中的权力共同促进了洋务运动。  相似文献   

12.
谭嗣同在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上,曾受到佛学思想的影响。这既与他个人的生活阅历、性格特征相联系,也与他对佛学的理解及时代局限有关,更与他作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软弱性和认识方面的片面性、直线性不无关系。总之,谭嗣同的哲学思想受到佛学思想的渗透,这是在变革现实中改良主义的思想家为寻找思想武器而演化出的悲剧,是这个阶级的哲学家直面社会历史现实时在理论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13.
改良派与革命派都是中国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他们自从登上政治舞台之日起,就在为争取改善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而努力地奋斗。本文从改良与革命两个历史阶段入手,着重分析改良派与革命派思想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刘鹗简介刘鹗(1857-1909),晚清悲剧人物,一位时代先行者,也是一个失败的改革者。刘鹗出身官宦之家,无意仕途而热衷治河、算学、医学,想要干一番对国计民生有利的事业;曾写出我国第一部甲骨文研究著作《铁云藏龟》。他建议政府借外资修铁路、开煤矿,被时人斥为汉奸;八国联军侵华时,刘鹗见北京粮荒,买俄国人大米贱价卖给百姓,几年后因此获罪流放新疆而死。《老残游记》不是刘鹗自传,但他的生活经历、政治观点和道德理想都融聚其中。主人公老残就是刘鹗的艺术化身。《老残游记》从1903年开始在《绣像小说》、《天津日日新闻》等报刊上连载,共20…  相似文献   

15.
1898年的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政治运动,也是中国资产阶级走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尝试。这次运动是在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之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和封建统治阶级领导集团内部发生严重分裂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自由资产阶级改良派,希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来达到解救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这在当时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康有为(1853--1927)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派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的哲学思想的特点,是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派政治主张的反映。康有为所生活的社会特点,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社会矛盾的尖锐和由此而来的剧烈的变动。他所代言的阶级,是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17.
洋务思潮与王船山政治思想在一种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一脉相承。洋务思潮汲取了船山经世致用论、西学中源说、体用论、变法观、尊王攘夷论的思想精华,摈弃了船山政治思想的一些糟粕,形成了独特的具有近代资产阶级色彩的启蒙思潮。  相似文献   

18.
1898年的戊戌变法,是一场具有爱国救亡性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为了救亡图强,摆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发展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倡导并进行了变法运动。谭嗣同是这场运动中的左翼激进分子,他政治思想中的民权思想与封建君权思想根  相似文献   

19.
早期改良派的经济思想就是中国早期资产阶级的经济思想。本文拟就此谈几点看法。一早期改良派经济思想产生的时间研究早期改良派的经济思想,必须要回答早期改良派是什么时候形成的问题。有的论者往往一概而论,说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是中国大地上同时产生的一对孪生儿。这个观点,大有商榷之必要。洋务派是19世纪60年代初,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而产生的。而早期改良派作为早期资产阶级的代表,是同中国资本主义中私人资本的发生发展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20.
一、讲读提示1、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对黄宗羲的民主启蒙思想推崇备至,奉《明夷待访录》为理论经典和思想渊源。思考:①为什么黄宗羲的文章在问世两百年后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思想武器?⑦黄宗羲的民主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黄宗羲,浙江余姚人,十七世纪有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所处的时代是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的时代。他的一生是同当时封建统治者和民族敌人进行反抗斗争的一生,清兵占领江南一带后,他在家乡组织武装力量进行抵抗,失败后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