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析传统戏曲文化在当代大学生培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戏曲文化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戏曲资源运用于高校课堂教学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本文以此为出发点,从综合艺术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戏曲节奏与大学生日常生活节奏的养成以及戏曲虚实相生与大学生人格培养的"务实与务虚"等三个方面,重点探讨戏曲文化在当代大学生培养中的作用和功能,力图进一步丰富完善当下传统戏曲文化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2.
景观是文化的一面镜子,文化景观是文化地理学着力研究的五大主题(乔丹和罗文垂),详释了文化景观的定义及组成.阐述了宁夏文化景观的组成及特点,分析了地理环境对宁夏南北物质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景观的影响,伊斯兰文化和移民文化对宁夏文化景观的渗透和侵入.  相似文献   

3.
如果在世界文化的大视野中对中国古曲戏曲小说作一观照,则不难发现,中国古典戏曲小说在世界文化格局中占有一席独特地位,其具体表现为:戏曲小说的产生是对儒家正统文化的一种反动;戏曲小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戏曲小说的形成和成熟虽较晚于其它各国,但中国古典戏曲以其内容丰富、形式完备而独具特色,中国古典小说也以其独特的章回体形式,韵散结合的语言风格,重白描,重渲染的艺术手法给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戏曲进校园"的大背景给高校大学语文类课程的教育教学提出新挑战,也提供了新机遇。在高校戏曲文化教学中,搭建多维立体的教学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主要包括:赏析作家作品以夯实学生戏曲文化传承根基、鉴赏舞台表演以促使学生了解戏曲美学特征、融入流行文化以激发学生学习戏曲兴趣。  相似文献   

5.
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戏曲文化离不开教育,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应重视从幼儿园娃娃抓起。如何通过数字技术创新赋能幼儿戏曲教育,需要我们从当前形势、戏曲教育实施目标、途径及效应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思考,做到以创意促发展、以技术促传承,不断提升幼儿戏曲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皖北戏曲是一种沿着大运河“游走”的文化,它们的产生、生存和发展无不受到大运河文化的滋润,“水路传播”的特征十分明显。大运河文化是一种极具兼容性的文化,皖北戏曲的内容与形式主要都是大运河两岸不同戏曲门类相互交融的结果。在当下传统地方戏曲总体不景气的文化困境中,把皖北戏曲的传承发展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关联起来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地域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正确的保护和建设好少数民族地域文化,是西南地区新农村建设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少数民族村落文化景观保护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新农村建设中高度重视地域文化的保护,促进“建设”与“保护”共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商品经济的发展是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以安徽第一代地方戏曲声腔青阳腔的形成和流播为例,论述了明清徽商对戏曲文化的形成和流播所产生的重要影响。青阳腔是江西弋阳腔在徽商影响下流播于皖南青阳一带的产物,青阳腔兴盛之际又伴随着徽商的脚步而风行天下,成为"南北时尚"。  相似文献   

9.
当前,快速城市化对地方文化的负面效应日益明显,"地方文化"、"多元文化"、"历史"、"传统"的价值被越来越多的国人认识和推崇。城市的发展不能以割裂传统历史文化为代价。本文通过田野调查,以磴口县地理环境分析为基础,挖掘其独特的地方文化,根据文化特质划分为文化大类、文化亚类以及文化元三个等级。利用文化展示规划手段,在磴口城区构建景观单元、景观点和景观元,构建磴口城区文化景观区域空间系统。最终达到释放磴口地方文化的社会价值、精神价值、美学价值效果,为塑造磴口县城市文化形象,传承城市记忆,构建宜居家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化景观着重于自然和人类的长期互动和演变的关联性,强调遗产是自然和人类共同创造的重要前提.滇西地区的传统聚落以古道驿站型发展演变居多,其文化景观构成也与此相适应.基于纳入历史文化名城(镇村)保护的传统聚落,在梳理滇西地区古道驿站型传统聚落演变历程和文化景观特色的基础上,以板桥古镇为案例,分析其文化景遗产资源的要素构成,借此探索古道驿站型传统聚落文化景观遗产保护与文化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