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四、深度报道常见的几种形式及采写方法 苏若舟撰文认为,深度报道常见的形式有如下6种: ①多因多果式的报道。记者注意到,由于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影响事物变化的因素很多,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环境;有主要原因,也有次要原因;有现实的直接原因,也有历史上的原因;有稳定因素,也有临时因素。因此,记者在报道复杂的社会生活时,摒弃了用二值逻辑、一因一果的方法认识、反映事物的思维方法,而用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进行多因多果式的报道,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事物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文无定法”,深度报道也一样。只是有所不同的,是深度报道在采写上,要更加认真、更加灵活、更加客观、更加有哲理性。现介绍几种深度报道采写形式,以供参考。 一、多因多果式报道。 由于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影响事物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诸如外在的、内在的;主要的、次要的;直接的、间接的;历史的、现实的等,所以对任何事情都不能一概而论或简单的孰是孰非地下结论。用辩  相似文献   

3.
多写进程式报道(也称进行式报道),这是当前新闻改革中灼热门话题之一.提倡多写进程式报道,其好处较多。第一,便于反映事物的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客观事物无不处在发展、变化之中。报道和反映这种不断变动着的事物,正是进程式报道的一个主要特征。1987年8月11日,轻工业部宣布:当年12月中旬在北京展览馆举办“第一届轻工劣质产品展销会”,从即日起向消费者征集劣质产品。展出后的劣质产品将由生产厂家收购回去,作为提高产品质  相似文献   

4.
一、为什么提倡深度报道近几年,报纸、广播、电视等都在提倡深度报道,大力鼓励记者去攻坚。这是为什么呢?我想这主要是由深度报道本身的特点和时代需要所决定的。深度报道将新闻事件汇入事物发展的巨流之中,运用分析思辨的手法,着重揭示其表面现象背后潜藏着的历史渊源、因果关系,分析内外矛盾的演变,对事物变动的走向进行跟踪、预测。深度报道的主要任务不在于写是什么,而在于写为什么。它不属于一般的反映性、再现性新闻,而是理解性、剖视性新闻。它要求充分展示新闻事实的实质,不囿于一人一事一地一物,而是将个别事态嵌入事物发展的总体中,通过背景、前景的解释分析,揭示蕴含之深意。因此,深度报道一般都具有题材重大,引人注目;纵关横连,有果有因;透过现象,触及本质;分析深刻,富有预见的特点。其反映的往往是社会舆论中  相似文献   

5.
进行式报道,顾名思义,就是指能够真实、及时、准确地反映新闻事物发展变化历程和规律的新闻报道。进行式报道是相对于结论式报道提出来的。我们过去的某些新闻作品,常采取下结论的方式,而不去报道那些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的新闻事实。由于客观世界纷繁复杂,人们认识能力的局限,由于采写时间、采写地点、采写条件、采写方法和采写作风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结论式报道往往有下列弊病:一  相似文献   

6.
<正>新闻角度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一篇报道的成功与否,角度不同、视点不同,结果会完全不同。角度选准了,就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就容易反映事物的特征,就能写出新闻的魅力来,反之就会事倍功半。因此,报道角度的选择至关重要。新闻角度的选择方法有多种,如以旧见新、多因多果、逆向思维等等。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浅谈一下以小见大地选择新闻角度。一、以小见大选择事例不管采取什么角度,所报事件必须有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的一种社会属性,是指这个事实可能给人们带来的新的信息分量(艾青《新闻采访方法  相似文献   

7.
电视新闻的平面化是记用惯常的平面思维进行平面式报道的结果,平面报道在观察事物时,无视事物的矛盾性、复杂性,看不到新闻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平面报道在表述事物时,用固定的模式把活生生的现实变成僵化的东西。突破平面化,是电视新闻创新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时代在飞速发展,新闻报道在形式上的变化则比较小.特别是在写作模式上,基本上没有多少变化。本文认为,改变平面化的报道模式,力求多侧面多层次地报道变化中的事物.使新闻报道立体化是新闻改革的必然方向。  相似文献   

9.
新闻要短,这是新闻规律决定的。在各方的大力提倡下,新闻短了,短新闻多了。人们在欣喜之余,面对短新闻孤立平淡的平面报道,却感到无可奈何,好像短新闻天生注定只能是简单陈述式的“一事一报”,短新闻真的和顺应改革潮流的立体报道无缘吗? 目前,立体报道多应用于深度报道、新闻述评等大块文章,立体报道要求立体地而不是平面地反映事物,既反映它的“正象”,也同时反映它的“反象”,把事物当作一个发展中的过程作动态的透视,而不是当作一个凝固的物体作表象的反射,放弃以往固定不变的视角,而对事物作全方位的扫描。  相似文献   

10.
“逆向思维”,也叫“逆反倒转思维”。就是通常所说的“反过来想一想”或“站在对方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变传统思维模式的由“因”及“果”为逆向思维由“新果”否定“旧因”,或由“新因”否定“旧果”,从而找出新闻事件采访的突破口,促进和提高采访效果。一、逆向思维是把握被采访对象心理、提高新闻采访效果的有效方法思维科学的原理告诉我们:人的思维活动与其对事物的态度是紧密相连的,二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人对事物的态度是在思维过程中无声的变化的。二者之间表现为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即思维认识正确,被采访人对“新闻的真实性”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受众需求的催生,一种新的报道文体应运而生,陆续出现在许多报纸的版面上。从以前的填充版面到现在占据重要位置,这类报道,越来越成为媒体吸引读者的重要内容。这类单篇式报道,不是单纯的记事记人的叙事文体,而是全方位反映热点、难点中人物、事物面貌的综合文体。这类多篇式报道,也区别于传统的系列报道、连续报道等,它的报道形式更多更灵活,其意趣是通过多样的表现手法反映事物的方方面面,拓展事物之间、事物与整个社会之间的联系,从而揭示新闻的本质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受众需求的催生,一种新的报道文体应运而生,陆续出现在许多报纸的版面上。从以前的填充版面到现在占据重要位置,这类报道,越来越成为媒体吸引读者的重要内容。这类单篇式报道,不是单纯的记事记人的叙事文体,而是全方位反映热点、难点中人物、事物面貌的综合文体。这类多篇式报道,也区别于传统的系列报道、连续报道等,它的报道形式更多更灵活,其意趣是通过多样的表现手法反映事物的方方面面,拓展事物之间、事物与整个社会之间的联系,从而揭示新闻的本质和规律性。业内人士普遍倾向于把这种通常固定篇幅、固定版面,篇幅在40…  相似文献   

13.
立体性新闻(樊云芳称“全息摄影”式报道)的含义及其特征是:“立体”地而不是“平面”地反映事物,既反映它的“正象”,也同时反映它的“反象”;把事物当作一个发展中的过程作动态的透视,而不是当作一个凝固的物体的表象的反射;放弃以往固定不变的视角,对事物作多方位的扫描。这  相似文献   

14.
浅议选角度     
选角度,既是一个实践问题,更是一个技巧问题,而这二者首先来自认识即理论问题。一方面,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就是由无限层次之间的相互联结而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呈多侧面多角度的,千差万别的事物构成物质世界绚丽多姿的画图。另一方面,作为新闻传播媒介的报纸、广播、电视,不可能也不必要将一个事物及它的全过程,在一篇报道里一览无余地报道出来,发展变化着的事物要求人们及时捕捉新的动态、新的信息,不断  相似文献   

15.
动态思维是一种变动的、调整性的、不断择优化的思维活动。它的根本特点是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来改变自己和思维程序、思维方向,对事物进行控制,从而达到优化的思维目标。 记者的动态思维,是指记者根据报道环境和报道对象的发展变化,运用动态思维,不断改变自己的思维程序、思维方向、思维内容,对报道对象进行追踪、调查、控制,从而达到优化报道目标的思维过程。 一、有利于改“完成式报道”为“进行式报道” “完成式报道模式”是指等一件事完成之后,  相似文献   

16.
主旋律报道,中心报道,重点报道,深度报道,追踪报道,是晚报版面上的拳头产品。晚报要运用“主旋律报道多样化”的法则,加强力度,精心策划。 主旋律报道多样化 主旋律报道的策划与实施,首先要抓住“四个把握”和“四个多”。“四个把握”是;把握每项主旋律报道的核心内容及其所涉及的各个侧面;把握所报道事物的纵深发展趋势;把握晚报读者关心的“突破口”;把握“量体裁衣”的报道形式。“四个多”是:多侧面、多层次、多角度、多色彩地组织上下左右前后“立体式”报道。这就是说,要体现主旋律报道的多样化。 正确处理晚报的主旋…  相似文献   

17.
孙世恺 《新闻界》2003,(2):50-50
世间的任何事物都是多面的。即使是先进单位先进人物,也有后进的问题或不足之处。更何况,有些事情是“忧喜”搀杂。所谓多面式报道,就是立足于这样的客观事实上进行报道。它要求在一篇稿件中,力求反映一个事物的多方面情况,改变传统上单一方面的报道模式,在报道内容上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活动的指标、数学模型等问题是一个讨论多年而未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科学技术活动的投入产出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指标系列;并从科学技术投入产出的一因一果关系、多因一果关系、多因多果关系、线性与非线性关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及定义定理;最后,根据这些定义定理,提出了科学技术发展在正常时期 (继承发展时期)和非常时期(转化、革命时期)的有关推论。  相似文献   

19.
书籍是一种精神文化产品,承载着人类的文化传承和智慧积累。书籍装帧设计就是对这种精神产品进行美的包装,同时将书籍内容合理准确地传达给读者。当代电脑技术迅速地运用于美术设计,日益取代了往日手工式的劳动,从而使得书籍装帧设计也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事物总有两方面,那就是因便捷而产生了  相似文献   

20.
新新闻文体     
近年来新闻报道方式和手段有不少新的变化和发展。体现在新闻文体写作中,出现了诸如追踪式报道、滚动式报道、多侧面报道、体验式报道、图表式报道、评点式报道、解释性报道、分析式报道、预测式报道、散文式报道、数字新闻等新形式。这便是人们所称的新新闻文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