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2 毫秒
1.
业余通讯员都有些什么任务,有的并不十分明确。业余通讯员主要有三大任务:一是提供稿件,二是反映情况,三是进行评报。一、提供稿件向新闻单位提供稿件,这是业余通讯员的首要任务。根据各新闻单位调查,目前各报社、电台的来稿和用槁,业余新闻人员写的稿件占大头。《人民日报》1995年12月29日公布~组数字,说读者来信版全年用稿454篇,业余来稿353篇,占77%。《解放军报》曾做过一次刊搞统计,记者用稿占11%,业余通讯员用稿占89%。陕西省峻山县共有业余通讯员520名,每年向新闻单位写稿1000o多篇,被采用的有7000多篇。沈阳军区某…  相似文献   

2.
每天都有大量来稿涌向各级新闻单位,这对办好报纸和电台节目,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各新闻单位在给通讯员回信时,往往少不了这一句:“请多赐稿”。来稿多,这是好的一面,但也带出另一个问题:用稿率极低。地市级新闻单位用稿率,一般在30%左右,省级新闻单位不到10%,中央级就更低了。因为不管来稿量多大,而报纸版面和电台节目  相似文献   

3.
每天都有大量来稿涌向各级新闻单位,这对办好报纸和电台节目,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各新闻单位在给通讯员回信时,往往少不了这一句:“请多赐稿”。来稿多,这是好的一面,但也带出另一个问题:用稿率极低。地市级新闻单位用稿率,一般在30%左右,省级新闻单位不到10%,中央级就更低  相似文献   

4.
△郏县广播站每月发一期《广播电视工作简报》,公布各单位通讯工作情况,表扬先进,激励后进。李口乡受到批评后,领导重视起来,发稿数赶到全县第三名,受到表扬.刘长增△伊川县80512 部队政治处通讯员涂必国,反复研究几个报纸的专栏,了解它经常发些什么稿件,发现线索立即“对号入座”。这样一年被军内外报刊用稿100多篇.余玉△上蔡县公安局政委张成万亲自担任通讯组长抓报道,副局长曹卫平去年7个月见报10篇。张文彬、李红旗两位副主任组织大家写稿,已在10多家新闻单位见稿。卓超英△伊川县工商银行副行长韩松琪任通讯组长,订出发稿奖励办法。去年发行金融债券时,连续组织稿件,及时完成任务,受到省分行表扬。  相似文献   

5.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七月一日在报上公布以后,全国省、市、区报纸以大量的篇幅发表消息、通讯、文章,宣传《决议》的精神,报道各地学习情况。一、发表消息、通讯,报道各地区各单位学习《决议》的情况,有的加了刊头《学习<决议> 总结经验团结前进》、《团结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  相似文献   

6.
冯定华同志在今年第一期《新闻业务》“通讯员之声”专栏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说:“一些报纸编辑,对农村通讯员另眼相看,总是盯着大机关单位的通讯员;用稿凭关系,凭熟人。”对此我想谈点管见。我也是一位在农村工作的业余通讯员,从八三年开始从事通讯报道工作。我的第一篇文章是在内部刊物《湖北农村金融研究》上发表的。说起这篇文章,我至今还感到对不起该刊编辑。因为稿件是  相似文献   

7.
扬州市郊区宣传部,从1986年开始,坚持每年春、秋两季举办业余通讯员培训班。到现在已举办培训班11期,培训业余通讯员550多人次,每年在新闻单位用稿千篇左右。他们举办培训班,每期都请报社的编辑、记者和大学教授前来授课,讲解《怎样写新闻》、《怎样写通讯》、《报纸言论的写作》、《报告文学的写作》等等,有时还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法,教师讲课后,便安排一段时间,让通讯员实地采访  相似文献   

8.
读者之声     
湖北黄石市大冶有色冶炼厂宣传部彭建华:我原是一名普通工人,多年来酷爱《新闻与写作》,对我有帮助。尤其是“新闻来稿评析”、“新闻写作方法谈”、“当好通讯员浅谈”等栏目,诲人至深,百读不厌。通过学习,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被《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全国数十家新闻媒介用稿1000多篇,连续10年被评为优秀通讯员、标兵通讯员,并被聘为黄石市中心报道组成员。  相似文献   

9.
表彰优秀     
华日集团报:为通讯员用稿从细统计从优评奖据该报二月五日报道:一九九八年里,该报通讯员立足本职工作,踊跃投稿,续写华日发展史,讴歌身边的新人、新事、新气象,为推进公司各项改革进程、加快两个文明建设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报社编辑部根据每个通讯员的来稿数量、质量和用稿篇数等进行了细致统计,从中评选出了成绩优异者进行表彰奖励。即日公布获奖者名单:  相似文献   

10.
本刊从今年第一期开展“新时期企业报应该姓什么”的讨论以来,陆续收到了各地企业的领导人、办报人和研究工作者的大量来稿。他们围绕企业报的问题,各抒己见。为了使各种意見在本刊篇幅有限的这块园地里得到较充分的反映,我们除部分稿件全文刊登外,对多数稿件将采用择要刊登的办法。欢迎关心企业报的同志们继续来稿,并望观点突出,论述精炼,篇幅短小.  相似文献   

11.
本刊从今年第一期开展“新时期企业报应该姓什么”的讨论以来,陆续收到了各地企业的领导人、办报人和研究工作者的大量来稿。他们围绕企业报的问题,各抒己见.为了使各种意见在本刊篇幅有限的这块园地里得到较充分的反映,我们除部分稿件全文刊登外,对多数稿件将采用择要刊登的办法。欢迎关心企业报的同志们继续来稿,并望观点突出,论述精炼,篇幅短小。——编者  相似文献   

12.
今年元月,宝鸡县人民广播电台,给全县47名骨干通讯员,每人赠订了一份《新闻知识》杂志。半年来,宝鸡县人民广播电台收到通讯员的来稿相当于去年10个月的来稿量,47名骨干通讯员的用稿数,占全台用稿数的六分之一多,在上级新闻单位的用稿数也比往年明显增多。8月7日,宝鸡县人民广播电台召开学习《新闻知识》座谈会,参加的骨干通讯员达30人,还有7位同志寄来了书面材料。会上,大家竞相发言,畅谈各自的学习体会和收获。她是我的良师益友宝鸡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杜聿鸿说:我这个部长,不是抄手掌柜。我一年能在市以上新闻单位用稿100多篇,而且是从1985年以来,数量一年比一年多,质量一年比一年高。我为啥要说从1985年以来呢?以前,我是位军人,从没写过新闻报道。1985年在地方人武部分管宣传报道工作,上级分配的报道任务老完不成。这事就那么难  相似文献   

13.
去年秋天,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第一副司令赫梅利洛夫中将,亲率大型反潜艇“潘捷列耶夫上将”号、驱逐舰“快速”号和油船“比奇卡”号组成的舰艇编队,对我国进行了为期5天的访问。《人民海军》很多次对此次外事活动进行较大篇幅的报道,《解放军报》也先后用稿8篇(幅),并在周末版一版刊发了长篇通讯。据统计,军内外报刊对此次外事活动先后刊发了200多篇(幅)稿件。我作为此次报道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多次登上俄舰采访,感受颇深。随着我军与外军的交往日益增多,回顾探讨一下这次采访活动中的得与失,是十分有益的。试一试“换位”采访…  相似文献   

14.
××:来信谈到搞业余通讯接触面窄,没有什么素材可写,我不完全同意你的看法。我知道,你的办公室里,就那么一份《人民日报》和一份省报,只看它们,你便会觉得身边的素材送《人民日报》不够,省报也不用这方面的内容。自己觉得好的,写起来又找不到投处,因而,写稿兴趣渐渐淡漠起来……其实,全国报刊种类很多,除各级党报的主要内容大致相近外,其余报刊,都有各自的用稿标准和特点。有的稿子,这里不用那里可用;在这种报刊是废品,在那种报刊可能是宝贝。所以,只要是真正的好人好事好新闻,是一定有报刊采用的。你可以到图书馆阅览室看看,全国有哪些报刊,它们主要刊登些什么内容。看报刊时,还要留心各种报刊的征订广告及其“稿约”,从中摘取用稿信息。还有一个办法是:找一份邮电局编的《报刊简明目录》,  相似文献   

15.
读者之声     
中国化学工程第四建设公司结构厂政工科谢云辉:今年4月,我荣获了公司通讯报道特等奖。这是我从去年开始,连续两年荣获此项荣誉。捧着荣誉证书,我无限感激指导老师——《新闻与写作》。 1994年初,我从车间调到厂政工科,做宣传干事。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公司电视台,我看到了一本《新闻与写作》,翻阅其栏目,其中的“新闻来稿评析”,“散文赏析”,“新闻采访系列谈”,“新闻标题写  相似文献   

16.
我们采写的通讯《部长夫人烧锅炉》新华社1月30日播发以后,被中央和各地近30家省级以上的报纸广泛采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有人称这是高级领导干部家庭的一次“真正曝光”。不少读者写信或打电话,向这位在平凡的岗位上“烧锅炉”的部长夫人表示敬意。唐山的一位读者,专门到阅览室里翻阅了全国各地的报纸,对这条通讯的采用情况作下了统计。安徽的几个大学生在来信中表示要向常根秀学习,他们得知  相似文献   

17.
2005年5月27日重庆市第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第二次修改《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办法》,并于6月1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修正《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办法》,是我市档案法制建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对推进全市“依法治档”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 我是老山前线一位初学新闻报道的普通战士。一年前我还是一个新闻写作的“门外汉”,自从1987年订闭《新闻知识》刊物以来,我的写作水平明显提高了。一年来,我利用战斗间隙采写的新闻稿件先后被《解放军报》、《战友报》、《文山报》等报刊,电台采用了26篇。用稿率达到80%以上,被上级先后两次评为“优秀战士报道员”,在团最近召开的战评总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个参加工作不到一年半的年轻人。近两年来,我一方面参加西北新闻刊授学院学习,一方面坚持业余报道。至今,已被省市报刊、电台及国家级报纸用稿近百篇,其中有人物专访十多篇。先后被《中国青年报》等六家新闻单位聘为通讯员。有些青年朋友问我,人物专访是难度较大的新闻体裁,初学者一般不敢问津,你是否有什么诀窍?我的回答是:要敢于“挤”进去,脚踏实地“采”出来。当然,这要有“新闻敏感”的锻炼和努力扩大知识面。所谓“挤”进去,就是突破采访对象周围的防线,“挤”到他们的身旁。人物专访的对象一般都是有代表性的新闻人物,他们的露面,往往被专业的新闻工作者所包围,业余写作者难以接触。这就要动脑筋,想办法,突破防线。  相似文献   

20.
有位通讯员,6年被县级以上各家新闻单位用稿600多篇,其中省级以上采用300来篇,1986年1月至1988年7月,先后被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采用8篇。他就是江苏南通县平潮镇江海电容器厂的宣传干事孙建国。 100篇稿件石沉大海以后 1980年,孙建国服役来到部队,次年当了连队文书。通讯报道是文书的“份内事”,他就一个劲地写,见什么写什么,“拣到篮里便是菜”。40多篇稿件发出去了,一篇都没变成铅字。他无奈,硬着头皮再写,终于侥幸有块“豆腐干”在南京军区主办的《人民前线》报上露面了。他高兴也伤心:50篇中1篇,代价太大了。团部看他还有点儿“新闻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