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薪火相传,弦歌不辍陕西省西安市育才中学前身为延安"保小",1937年由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同志创建。1983年定名为西安市育才中学。学校秉承"红色文化延安精神滋养师生成长,尜质教育艺体特长促进学校发展"的办学思想,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强持"有教无类,个性发展",扎实推进新课程,不断丰富和完善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菜单式特长发展项目",满足了学生成长的多样性需要。学校艺术教育特色鲜明。1991年创办了乐团班,相继开设了管乐、书法、绘画、舞蹈、声乐  相似文献   

2.
张建中 《上海教育》2014,(33):42-43
"一切为了学生一生幸福着想,一切为了学生终身发展奠基",这是西南位育中学在创建之初就定下的办学宗旨。2008年,学校又提出"要关注每个学生成长轨迹",坚持为每个学生打好"身心健康的基础、终身学习的基础、走向社会的基础"。"激发成长自觉",这个回归以人为本的教育命题,就是脱胎于对学校办学传统的提炼与校情的认知,与西南位育一以贯之的办学思想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3.
高校的"问题学生"一般来说个性特征比较突出,"缺陷"与"特长"并存,主要是由于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使然。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正确看待"问题学生",在实践中认识"问题学生";通过提升"问题学生"的"软实力"、加强跟进性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建立个性成长档案袋等路径来有效转化"问题学生",发挥潜能,促使其全面发展,才能最大程度地促进教育公平,共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郭蕊 《学子》2012,(2):7-8
2011年5月,教育部决定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即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艺术教育的教学和活动,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体育、艺术2+1项目"也给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机遇。校本课程能够培养学生多样的特长、建设独...  相似文献   

5.
《中国德育》2015,(15):I0001-I0001
浙江省武义县熟溪小学在"鉴湖女侠"秋瑾和武义籍革命党人刘耀勋等人倡议下创办于1909年,原名"武义毓秀女子初等小学堂",开浙中女子教育之先河。1936年更名为"武义县熟溪小学"。学校现有教学班41个,在校学生1963人,教职工100人。学校坚持"钟灵毓秀"办学理念,努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近年来,学校培育和发展小社团文化,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特长,还以综合实践活动形式的社团活动撬动了学科课程改革,小社团文化渗透到了学校管理、学科教学、社区实践等环节中,为深入开展新课程改革营造了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6.
只有教师不断成长和发展,才有学生的不断成长和发展。因此,作为学校管理者,必须有"教师第一"的思想。在打造一流教师队伍的过程中,校长要率先垂范,引领教师铸造"硬功",彰显"外功",打造"内功";要用制度增强教职工的认同感、归属感,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对于处于不同发展期的教师,学校应采取不同的引领方式和策略。  相似文献   

7.
阳春小学是北京市丰台区的一所完全小学,学校以"促进师生健康发展、成功成才"为办学理念,在办学过程中处处体现着健康文化。创建健康文明的校园环境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师生健康快乐成长的外部条件。我校校园文化建设以邓小平"三个面向"重要思想与学校多年来的特色发展为指导,以全面发展及特长发展为目标,立足实际,突出特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健康发展和学校的综合发展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使学校成为师生身心愉悦、情感陶冶的成长乐园,从而形成能够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8.
宋保平 《上海教育》2011,(10):54-55
中学艺术教育应该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途径,艺术专业课程不仅注重"技",更要发展"艺",要落在发展学生特长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上,真正让中学艺术教育承担起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  相似文献   

9.
邵莹 《天津教育》2014,(10):8-13
写在前面的话:天津市红桥区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实验小学")始建于1960年,原名新村第四小学,1965年更名为红桥区二号路小学,郭沫若先生曾亲笔为学校题写校名。1996年,学校更名为红桥区实验小学。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学校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从1992年开始,为探索学校的高效育人之路,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反复研讨形成了要让师生"主动发展"的初步设想,确定了变"要学生发展"为"学生要发展",即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学校教育理念,并做出长远规划。  相似文献   

10.
王民政 《现代教学》2014,(12):14-14
上海市第二中学在秉承"勤朴勇诚"校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和谐教育、适性发展"的办学理念,并从校园文化建设、人文精神教育、课程建设、学校实践活动等方面开展学校人文建设,从而促使学生的特长、能力、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现将该校在学校人文建设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呈现如下,供读者借鉴。上海市第二中学原名"务本女中",取自《论语·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相似文献   

11.
汪文华 《河北教育》2011,(11):40-41
"教师的水平只有在课堂的拼搏中才能成长。"(顾泠沅)"一所学校要有发展,要有改进,教师要敞开教室的大门,相互评论,连环跟进,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佐藤学)这两句话告诉我们,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必须依靠听课评课、观课议课活动。"听评观议",既是"案例讨论",又是"行为跟进"。在此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剧教育     
罗阳佳 《上海教育》2011,(12):26-27
艺术教育对学生终身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教育部最近号召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一项艺术特长。学生父母也看到了艺术教育的价值,从社会上各类舞蹈、器乐、声乐等少儿培训班的火热程度就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3.
李安娜 《考试周刊》2011,(5):120-121
素质教育(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是在教育发展到了一定水平的情况下提出的一种质量教育。中学英语课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与别的学科一样,具有双重任务,既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新生,又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力量,但首先是承担"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任务。教学大纲也明确规定外语教学必须"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发展智力,开阔视野和提高文化素养,有助于学生发展个性和特长",还提出了要"培养在不同程度上掌握一门外国语的各方面的人才"。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义乌市鹤田小学创建于1924年,至今已有八十余年的历史,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以"明德至善知行合一"为校训,以"创建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社会满意、教师舒心的生态型文明特色学校"为办学目标,加强文明校园建设,有效地促进了各方面工作。目前校园建设成绩可喜,"净化、绿化、美化"的校园环境正在逐步形成。学校以陶研会为依托,开展"生活教育"作为办学特色,培育知行合一的人。学校校风良好,学生全面发展,学校于2008年被评为"平安校园",2009年被评为"无邪校园"。2010年成为"浙江省陶行知研究会直属实验基地学校",2010年获得"义乌市文明单位"称号。2011年获得"义乌市卫生先进单位"、"义乌市绿色学校"称号。  相似文献   

15.
校本培训是指基于学校发展和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需要,由学校发起和规划、将本校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基地并立足于本校的教育教学实际的学习培训活动。多年来,广州市南武中学重视校本培训,培训内容注重"实",培训形式突出"活",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动态     
温家宝:大力推进学校课程的教学改革 8月28日,在新学期和第27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河北张北县第三中学为广大农村教师作题为《一定要把农村教育办得更好》的报告。温家宝强调要大力推进学校课程的教学改革,要树立"全面发展"、"人人成才"和"多样化人才"的教育理念,坚持育人为本的根本要求,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基本方向,做到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尊重并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长的培养,也就是说,要搞"素质教育"而不是"应试教育",要搞"全民教育"而不是"精英教育"。  相似文献   

17.
学校是师生共同经历生命成长、共享教育幸福的场所。理想中的学校,是能与师生在精神、气质上相契合的。高宇军深谙此理。2007年,他被任命为北京市第22中学校长后,在深入了解学校历史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办学设想——以"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为中心,遵循"科学·绿色·人文"的管理理念,打造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让每一个学生和教师都能在学校得到最适宜、最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成都市龙泉驿区实验小学起源于"凤仪书院",已有200余年的办学历史,享有"百年书院,巴蜀名校"之美誉。近年来,为弘扬学校历史文化精华,接轨教学改革前沿思想,开发学生潜能、促进素质发展,龙泉实小全力推进"顶层设计"改革实验,提出了"多元育人,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倾力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社会道德责任感和实践力的学子,使师生沐浴着多元和谐的阳光雨露幸福成长。  相似文献   

19.
"有效地理课堂",归根结底离不开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学生的全面发展又是以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准为前提的。首先,"有效地理课堂"意味着传统地理教学视点的变革与研究方法的转型。其次,"有效地理课堂"关注学生发展,"学生成长"成为公认的衡量教学成效的标准,有助于我们从深层次来思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相似文献   

20.
针对以往基于学科教学的校本研究模式以教师的"教"为主,更多关注教材中的知识点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而对学生的"学",尤其是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差异关注不够的问题,"双通道"校本研究模式以关注学生差异为切入点,从基于学科教学和基于学生发展两个维度引导教师注重学生学习规律和成长规律的研究。同时在研究实践中,两个"基于"的研究不断形成研究学科与研究学生的最佳结合点,在研究内容、方法和成果上相互借鉴,成果共享,效果共促,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