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由于经济不发达、封建历史的原因,回族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低下,交通和信息严重落后,重男轻女的现象较为严重。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回族留守女童问题日益严重。在我国很多回族聚居地区,留守女童享受教育的机会要低于男性,她们长期处于低素质的状态,也形成了恶性循环。本文分析了甘肃省和政县回族留守女童教育的现状和原因,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农村留守女童劳务负担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农村留守女童劳动负担问题的实证研究,提出留守女童承担的劳动种类及存在的年龄差异现象。描述和分析了劳动分配中的性别差异,并试从监护人的态度以及经济和文化根源的角度解释这种差异的成因。通过分析劳动负担过重对留守女童身心健康和学习的消极影响,以期唤起社会对留守女童劳动负担问题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武陵山区苗族农村留守女童体质长期变化趋势及存在问题,为相关职能部门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选择武陵山区腹地的麻阳苗族自治县(苗族人口占87%)的锦和镇为长期纵向研究观测点,相同年龄组分别用2005、2010、2014年的均值与2000年的均值进行对比,均数间比较用t检验.结果显示:十五年来苗族农村留守女童身体形态指标多数出现了明显向好的长期变化趋势(P<0.05);十五年来苗族农村留守女童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指标多数没有出现明显向好的长期变化趋势(P>0.05),而上幼儿园的苗族农村留守女童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指标中共有9项指标发生了明显向好的长期变化趋势(P<0.05);结论:十五年来苗族农村留守女童身体形态出现了明显向好的长期变化趋势,这可能得力于经济发展而带来的营养极大改善;十五年来苗族农村留守女童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没有出现明显向好的长期变化趋势,这可能与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心理健康水平、体育锻炼等高度相关,其中适合于儿童的科学而合理的体育锻炼最为重要,良好的幼儿园教育和父母亲的悉心呵护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留守儿童安全感量表》和《生活事件量表》对2219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堪忧,不同安全感水平下心理健康差异显著;(2)生活事件、安全感与心理健康呈显著相关;(3)安全感在生活事件影响心理健康的过程中发挥了显著的调节作用;(4)安全感在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5)留守处境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安全感在留守处境与心理健康之间发挥了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关注农村留守女童的性安全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留守女童是父母双方或者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岁以下的女性儿童。留守女童遭受性伤害的问题在农村比较严重。其原因是性安全防范意识教育缺乏、安全监护缺位和农村地理环境缺乏安全性。防范这一问题必须严格父母的监护责任,家庭、学校、社会要对留守女童加强性安全的意识教育和防范教育,农村社区要加强性侵犯活动的防范,同时,加大打击和惩处的力度,震慑犯罪分子。  相似文献   

6.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长兴县和德清县422名"留守儿童"进行测查.结果①"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正常;②"留守儿童"男女性别之间健康状况总体差异不显著.但女生焦虑程度总体低于男生;③"留守儿童"各年级之间总体焦虑程度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小学阶段焦虑程度高于初中阶段.结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正常,但小学阶段学生与"留守儿童"中女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应该是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留守儿童是物质生活的宠儿、精神生活的乞丐。亲情缺失让他们孤独、寂寞,人留农村,心在城市。怎样才能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唤回他们的母爱与父爱,让留守儿童不“留守”呢?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涌现出了大批的农民工,由于受到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和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我国农村也相应地出现了大批留守儿童,加之农村重男轻女思想的盛行以及对于女性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造成我国留守女童的教育问题更为严重,她们的教育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通过对近几年留守女童教育问题研究的综述,粗略概括了该问题的研究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而提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该问题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社会适应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自尊、生活满意度、孤独感、抑郁、社交焦虑和问题行为问卷对五省2134名农村籍流动儿童、双留守儿童、单留守儿童、曾留守儿童、一般儿童进行调查,以考察留守与流动对农村儿童社会适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总的社会适应方面,一般儿童最好,明显优于三类留守儿童;流动儿童较好,明显优于双留守儿童;(2)在社会适应各指标上,与一般儿童相比,三类留守儿童的自尊低、孤独感强,双留守、曾留守儿童的抑郁高,单留守儿童的生活满意度高,流动儿童的孤独感强、生活满意度高;与双留守儿童相比,流动儿童的自尊高、抑郁低;(3)上述差异在女生和/或小学生中表现明显。这表明,与一般儿童相比,留守对儿童社会适应有不利影响,流动对儿童社会适应无明显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留守儿童是由于父母外出打工而长期与父母分离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其身份的特殊与越来越庞大的数量而受到社会关注。为了深入了解现今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本文对扬州地区和宁夏地区的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目前我国中学生的学习压力普遍较大,出现学习焦虑的可能性较高;(2)留守儿童心理出现严重问题的几率比非留守儿童大,具体表现在过敏倾向和冲动倾向方面;非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和对人焦虑问题的检出率则略高于留守儿童;(3)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性别、监护类型、父母在外工作年限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凸显,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所谓留守儿童通常指那些生活在农村,因父母外出务工而与祖辈或其他代养人生活在一起的儿童.[1]在人们的关注下,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心理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在此背景下,有人提出了针对留守儿童的特殊策略--"标签化"留守儿童,即划分出留守儿童群体,来标识留守儿童,甚至把留守儿童"标签化"为"问题儿童"来"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12.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和谐社会的基石。留守女童作为典型的弱势群体,其教育现状令人堪忧。农村留守女童的教育公平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难点。文章通过对留守女童这一特殊群体教育公平现状的分析,剖析影响和阻碍其教育公平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留守儿童孤独感和自我意识现状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采用儿童孤独感问卷和自我意识量表对江西省450名留守儿童施测,结果发现:(1)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呈现出是否与别的兄弟姐妹在一起以及和谁生活在一起的显著差异。与别的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以及与父母一方生活在一起的留守儿童孤独感都更低;(2)留守儿童的自我意识呈现年级和是否是独生子女的差异,六年级的留守儿童比五年级自我意识更高,非独生子女的自我意识比独生子女更高;(3)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和自我意识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即自我意识越高,孤独感越低。  相似文献   

14.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及认知偏差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和两可社会情境解释问卷儿童版(ASSIQ-C)对365名小学留守儿童与255名小学非留守儿童进行测查,探讨小学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社交焦虑与认知偏差的基本状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小学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检出率高于非留守儿童;(2)小学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3)小学留守儿童的认知偏差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4)小学儿童的社交焦虑与认知偏差在各个维度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性侵会对女童产生抑郁、自尊、焦虑等影响,农村留守女童性侵害的形势日益严峻,但常见的报警、私了、妇联帮挟等单一处理方式均存在弊端.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转变观念,为儿童提供多样有趣的性教育,营造安全的环境预防性侵害的发生.在处理农村留守女童性侵害时,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联合起来,链接社会资源,协助社工为女童及其家庭提供全面的社会工作服务,降低女童感染性疾病的风险,减少性侵事件对女童的伤害,修复性侵家庭的关系,营造良好的社会支持环境,以利于受害女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提高留守女童对性健康知识的理性认知,可以促进个人健康顺利成才,对提高将来家庭的幸福度和社会的和谐安定有积极意义。文章解决农村留守女童性侵害的措施集中体现在提高个体素质上,其途径有:加强学生成才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丰富文化生活,养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直面挑战,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益者三友,纳入健康的小群体;防微杜渐,养成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湖南省澧县农村1098名留守儿童、非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进行比较研究,人们必须(1)关爱留守儿童、培养学习兴趣要切忌"污名化"倾向;(2)留守儿童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应该避免另类思考;(3)要充分挖掘"留守"蕴涵的积极因素激发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4)探明影响留守儿童学习兴趣的主客观原因是极其重要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8.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生活、教育、安全和心理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其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当前,应加大户籍制度的改革力度,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切实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9.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是目前全社会关注的一大问题.留守儿童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特殊时期这一群体的生存和权益保护状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我校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 为了全面了解我校留守儿童家庭生活、教育状况,推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对留守儿童教育进行了摸底、调查.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元分析法,探讨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结果表明:(1)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2)留守女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留守男童;(3)四种监护类型中,同辈(无)监护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最差,隔代监护和父辈监护类型稍好,单亲监护的效果相对最好;(4)不同留守类型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无显著差异。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当前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