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近些年报业市场出现明显的区域化、都市化倾向,这主要是广告投放的营销规律使然.建国以来报纸按照中央、省、市、县的划分,在服务范围上也有侧重,中央报纸面向全国,省报面向本省,市报面向本市,而县报主要面向所在行政区的农村,本来分工明确、层次分明、形成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2.
张维 《传媒》2005,(8):20-21
新闻界在描述报业竞争时都使用过“激烈”、“残酷”、“白热化”、“生死存亡”等等火药味极浓的字眼。因为在实践中,一些报纸的竞争目标并非像在某些报告里所冠冕堂皇地宣告的那样“为了做大做强,以便与西方文化遭遇时更有实力和竞争力”,恰恰相反,它们竞争的直接目的就是把同区域“兄弟报纸”挤垮。  相似文献   

3.
我国各大城市都市类报纸竞争激烈,主要原因是同一区域的各都市类报纸趋同现象严重,在同一层面上分割市场,无序竞争。在这种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各都市报纸应该积极创新,采取有效措施适应市场多元化的信息需求。一、都市报纸的竞争现状都市报纸是一种面向市民的大  相似文献   

4.
现代读者的最大特点是生活节奏加快、读报时间缩短、对报纸的忠诚度降低。营销的核心思想是:深刻地认识和了解消费者,从而更有效地满足他们的需要。在一个信息堆集的时代,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主动或被动地接受来自各个方面的信息。处于同一城市的报纸,可以说绝大多数信息都是公开的,每家报纸都可以在同一  相似文献   

5.
报纸同城竞争:尽力避免同质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近几年,在我国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报业 封面式编排,即主要新闻用大黑体标题或大图片导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在这些城市,报纸的种类 次重要新闻用小黑体标题导读; 报纸内页的编排方式和版面数量成倍增加,新闻的容量、时效和表现手法也 都是用主要新闻的大标题压住整个版面。这种编排方有不少新的突破。但与此同时,报业竞争也愈演愈烈。一 式有利于读者阅读方便,但应当更富有变化。相同的编些新近面世的报纸在读者定位、报…  相似文献   

6.
邵竹畔  孙国桐 《传媒》2005,(8):22-23
往昔的大连从6月开始,报业市场便展开了发行大战,愈演愈烈。如今,大连各都市报总编辑的手互相握在一起,“化干戈为玉帛”,有奖订报不搞了,各社区报纸促销的广播喧嚣声没有了,停止了一些低价促销活动,各报都在办报质量和服务水平上下功夫,互相促进,使大连报业走向了公平、有序竞争的繁荣之路。这是大连各都市报吃尽报纸发行恶性竞争苦头、经过充分协商、共同签署《规范大连地区报纸发行秩序合作协议书》后,带来的喜人变化。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涉及到我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许多领域,需要有一系列相应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在市场经济中,报业竞争前景如何?如何在竞争中发展报业? 报业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我国报业出现了日益竞争的态势。这种竞争,既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出现的过程性现象,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这种竞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面向读者的发行竞争。报纸,任何时候都应是面向读者的。过去许多报纸的发行,大多是靠公费订阅的。现在,报纸的发行,除了公费订阅之外,开始走上了面向市场的经营机制,接受读者的选择。所以,为了赢得读者,扩大发行,许多报纸在出报时间、内容安排、价格  相似文献   

8.
近期,我国报刊业有新动向:中心城市纸质传媒的竞争不仅由综合性大众化报纸蔓延到生活周刊,而且发展为生活周刊。武汉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值得解剖。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报业在高度的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进行了重组和新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报几乎成了唯一的面向大众的综合性报纸。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党  相似文献   

10.
县市报,简言之,是在一个县(市)域内办的报纸,换一个视角,它的地域优势也很明显:从地区分布看,全国保留下来的40多家县市报,大多数处在中国经济最活跃的东南沿海;从报业构成看,它代表的是报业市场细分趋势下的一个不可替代的层面——直面中国为数最多的县(市)级层面;从传播特点看,它密度大、距离短、乡音浓。笔者所在的东台市,外来的各类报纸,其发行量最多只有《东台日报》的三、  相似文献   

11.
如今,我国的报纸也变得越来越厚。许多报纸已由过去传统的四版,或者八版,变成现在动辄十几版,几十版。有人预言,我国报业已经进入厚报时代,报纸变厚正成为一种趋势。厚报时代背景下,报业的发展环境、竞争格局、营销手段等都会发生深刻的变化。作为我国党报体系最基层“一族”的县市报,其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从自身实际出发,迎接和应对厚报时代的报业竞争,营造发展的优势,这是县市报必须思考和解决的课题。把握报业趋势,走出具有县市报特色的扩版之路近年来,有不少县市报,主要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县市报积极运作扩版…  相似文献   

12.
在省会城市的报业市场趋向饱和之后,省会城市的一些报纸必然走向中小城市,由此引发这些城市的激烈媒体竞争。面对这些强大的竞争对手,中小城市本土的区域报纸如何应对,已成为业内关心的问题。这里,笔者就所在的《珠江商报》谈谈这方面的看法。区域报纸迎来“同题作文”时代国内纸质媒体中,珠三角地区无疑是发展水平较高、竞争最为激烈的地区之一。各媒体前几年在广州、深圳这些大城市展开竞争后,这几年又把“战火”燃至东莞、佛山、顺德等中小城市。报纸争夺一个城市总是从新闻开始,这些大城市媒体进入中小城市也是从加大当地新闻版面开始的…  相似文献   

13.
近期,我国报刊业有新动向:中心城市纸质传媒的竞争不仅由综合性大众化报纸蔓延到生活周刊,而且发展为生活周刊的同城厮杀。华中名城  相似文献   

14.
王眉 《青年记者》2005,(2):25-26
近几年来,随着综合性报纸市场趋于饱和,一些报纸另辟蹊径,从综合性报纸市场外围空间入手,找准市场空隙,走上专门化道路,获得了巨大成功。具有代表性的如经济类的《中国经营报》、国际新闻类的《环球时报》、生活服务类的《精品购物指南》、IT类的《计算机世界》等。这批报纸的崛起让人们思考:专门化报纸是偶然出现的,还是有其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2003年7月,中央决定,县(市、旗、城市区)不办报刊,已办的要停办,仅对解放前由我党创办的报纸、民族自治县的报纸及民族文字报纸予以保留。这是我国有史以来力度最大的一次报刊整顿。  相似文献   

16.
杨彬 《新闻记者》2002,(4):33-33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各种体育类专业报纸纷纷创刊 ,抢占市场 ,各级电视台也加大了体育报道的力度。面对专业体育报和电视台的夹击 ,综合性报纸的体育版如何应对挑战 ,已成为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综合性报纸的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体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体育版的定位必须和其他版面的内容和谐统一 ,必须与报纸的办报方针一致。综合性报纸面向的读者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它不是面向体育迷或是专业体育工作者 ,而是面向多种职业、多种爱好的读者群。读者看综合性报纸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多方面的信息 ,体育只是其中…  相似文献   

17.
武汉报业市场是全国竞争比较激烈的区域性报业市场之一。在我国,同时拥有两家报业集团的城市不是太多,武汉就是其中的一个,包括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和长江日报报业集团。该市目前有报纸67种,但是参与市场竞争的报纸并不多,主要集中在两家报业集团的报纸之间,特别是两家报业集团之间都市生活类报纸之间的竞争,可以说,都市生活类报纸之间的竞争基本上代表了武汉报业的竞争水平。近十年来,武汉报业发展速度迅猛,竞争也日益激烈,竞争模式也逐渐由比较单一的模式转为多元化的模式。报业竞争模式的转型使报业经营与发展更具有活力,报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经营风险降低,逐渐摆脱多报一面的状况,形成各报的个性和特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2003年7月,中央决定,县(市、旗、城市区)不办报刊,已办的要停办,仅对解放前由我党创办的报纸、民族自治县的报纸及民族文字报纸予以保留.这是我国有史以来力度最大的一次报刊整顿. 5年过去了,笔者试以理性、发展的眼光和平静的心态,对中国县市报的发展与整顿做一番梳理.  相似文献   

19.
常云 《青年记者》2007,(20):84-84
行业报是中国经济类报纸的主要存在方式,曾长期担负着中央各大部委机关报的角色,并与中国改革开放同步走入繁荣。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行业报通常被称为"产业报",或者叫"部委机关报"、"专业报"或"产业经济报"。1998年中国报协产业报委员会正式提出了"行业报"这一称谓,即专指中央部委所属的全国性的经济类专业报纸,服务行业领域涵盖工矿、交通、运输、建筑、信息、商贸、金融、工商管  相似文献   

20.
吴珺 《新闻传播》2004,(10):60-61
当前,报业已走向买方市场,在同一地域中,经常有十几份甚至几十份报纸在进行竞争,且定位大体相同。常常是一份报纸产生一个新的栏目,其他报纸纷纷克隆,相互效仿。有时竞争白热化后打起价格大战,完全不顾成本与收入的背离,最后导致几败俱伤。这种趋势使报业总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