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成为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体 ,是教学获得成功的基本途径。教师要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调动学生积极性 ,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一、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教师要尊重学生 ,创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1 相互尊重。教师要尽可能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个性特点。只有教师尊重每一位学生 ,学生才会以同样的态度来尊重教师 ,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2 教学民主。大量课堂教学实践证明 ,在一个民主、和谐、宽松、活跃的教学气氛中 ,师生会彼此尊重、…  相似文献   

2.
满国慧 《考试周刊》2011,(82):222-222
一名合格的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但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不同的学习基础,应有不同的培养方法与途径。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学困生的学科学习兴趣谈谈做法。一、尊重学困生,还学困生以尊严尊重是人的心灵深处最深切的渴望。一个人只有得到了尊重,才会自尊、自信,才能产生积极向上、  相似文献   

3.
陈会昌在《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年第6期发表的文章中指出 ,教师尊重学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 ,尊重学生的心灵。体现为1 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 ;2 尊重学生的情绪和情感 ;3 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 ;4 尊重学生的抱负和志向 ;5 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判断 ;6 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第二 ,尊重全体学生。作为教师 ,应该做到对全体学生的尊重 ,尤其是以下6种学生 :1 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 ;2 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 ;3 尊重有过错的学生 ;4 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 ;5 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 ;6 尊重不尊敬过自己的…  相似文献   

4.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把每一个学生当作教育的目标,确立和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让学校的一切活动都为满足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设计和组织,  相似文献   

5.
胡善才 《成才之路》2014,(20):36-37
推进英语新课改,应注意的问题很多,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个体性和差异性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往往注意了英语课堂教学的广泛性,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性和差异性,那么应该如何对待英语教学中这个问题呢?下面就谈谈本人的认识。一、尊重学生意愿,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一个班级的几十位学生,就是几十个个体,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性格、爱好和思想,在推行英语新课改教育的今天,我们必须对学生在英语教学中的个体性给以足够的重视。英语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天赋、潜能和自身价值,这样才会以积极的心态与每位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交流沟通,以殷殷之情寄予厚望,以引导者、帮助者的态度善待每位学生发生的问题。切忌用“差生”之类的观点对待那些后进生,其实“凡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左中右”,何况一个班级呢?我们教师应把每位学生都视为英语教学活动的真正主体,应始终关注和尊重每位学生学习英语的意愿、情感、要求和选择。  相似文献   

6.
王青 《文教资料》2009,(25):85-86
本文分析了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的故事梗概,并以此为例,指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因为在教育工作实践中.占首位的是培养学生对人的人性化人文主义教育的态度.培养学生的人道主义情感,是塑造学生的人格和尊严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7.
活动化课堂最重要的是备学生。建构活动化课堂,学生应成为活动的中心和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研究学生、引导学生,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认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尊重学生,尽可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满足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符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唯有这样,课堂才会更具生命活力。现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可能性相等》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9.
对语文阅读教学来说,要强调个性化理解。我们应当承认学生具有差异性,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个体性。我们不要也不必把教师的意愿强加于学生,应该以合作者、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开展对话。在讲《北风和小鱼》这一课时,我问:“小朋友,你们会对得意洋洋的北风说些什么?”有的说:“北风北风,你别得意了,其实小鱼活得可好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现行的教学方式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有了一定的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也由完全的被动接收向主动参与的方向发展.如何在教学中尊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尽快的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以新的教育理念来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自身的情感表现、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  相似文献   

11.
要想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教师仅仅关注学生的前概念是远远不够的,教师首先要考虑到科学概念本身的整体知识结构性,只有这样,教师为学生搭建的脚手架才会稳固、长久.其次,探究活动的安排顺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这些特质,我们的科学课堂才会与学生和谐统一,趣味无穷.  相似文献   

12.
班主任工作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个性特点的形成和发展,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由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千头万绪及学生思想的瞬息多变,班主任稍一疏忽就有可能走入班队工作的心理误区。误区一:权威心理我们常常看到这种现象:当教师不在场的时候,学生们活蹦乱跳、无拘无束,而当教师走近的时候,学生却一反常态,保持缄默;有的学生则无论教师说什么,他都不愿和你说话、交流。究其原因不难发现,有的班主任为了让学生“听话”,采取了各种措施来控制学生的言行,要求学生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和意愿,不能越雷池一步。时间一长,学生渐渐…  相似文献   

13.
尊重学生,学生才能信赖教师、亲近教师,也只有在轻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心悦诚服的接受教师的批评和指点,教师的循循善诱也才能成为可能。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教育活动是双向的,教师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学生尊重教师,教师的教育活动才会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14.
郑飚 《中国德育》2014,(5):70-73
正我们的德育工作总习惯省略过程强调结果,似乎这就是教育的全部意义。其实恰恰相反,德育应是一种过程,只有经历这个过程,学生才会有所体验;有了体验,才会有所感悟;有了感悟才会内化,学生才会有收获,才能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因此,我们应该始终以学生个体为中心、以尊重人格为特点、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贴近学生实际的活动,张扬学生个性,鼓励学生自主和创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5.
我们的一切教育实践活动首先应该考虑学生因素,不可缺失学生立场.但是,一味地顺从学生意愿,看学生“脸色”行事,不是真正的以生为本,而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教育行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需从自由、民主、需要、测评和尊重等方面,进行理性的思考,寻求一条适合学生成长的优化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16.
四、个性差异和品德培养学生不仅有共性,而且还有各自的个性,有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的不同特点。很多教师知道,一个班几十个学生,一个学生一个样,各有各的特点。有的精力充沛,好动,急躁;有的脆弱,迟缓,沉静,甚至孤僻;有的热情,活泼,敏捷;有的呆板,冷静。这些都是和神经系统的特性的组合有关,特别是和后天的影响有关,这是人在活动强度、速度、灵活性上的气质表现。另外,有的学生比较骄傲,有的谦虚;有的勇敢,有的胆小。这些是性格上的差异。这些差异也和先天有关,但主要是后天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学生的个性特点,有的需要培养和发展,有的需要加以改变。但个性特点也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得了的,所以,我们在  相似文献   

17.
师生关系和谐的前提是尊重,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人格、发言权,师生的课堂。  相似文献   

18.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只有了解学生内心的秘密,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努力做到严中有宽,严中有情,教育才会有成效。 遵照这个原则,我坚持经常给学生写“小纸条儿”夹在作业本中。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针对每位学生的近期表现,对症下药,或写表扬、或写批评、或写希望,分别送给学生。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先生曾在他的《少年中国说》中指出:"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我校把"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当作办学宗旨,为了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在制定各项制度、开展各类活动及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尊重学生个性特点,遵循青少年身  相似文献   

20.
刁姝君 《地理教育》2010,(7):115-116
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调动其创新意识,尊重个性创造,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让学生带着精彩走向未来,张扬个性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