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巴札洛夫     
本文选译自苏联国家文学出版社1956年出版的《批评论文集》中《巴札洛夫与沙宁》一文,题目是译者另加的。作者为B·B·沃罗夫斯基(1871—1923)是俄国老资格的革命家和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他和普列汉诺夫、卢纳察尔斯基一起开创了俄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纪元,他的批评文章有很大的革命战斗作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意义。 《巴札洛夫与沙夫》一文写于1909年,时值1905年俄国革命失败后的斯托雷平反动统治时期。悲观主义、享乐主义空气充斥俄国社会,知识分子失望彷徨,多数投向反动阶级,有的甚至成为反动思想和堕落社会风气的鼓吹者。文章正是针对这种社会现实,通过产生于半个世纪中截然相反的两个知识分子文学形象的分析,论述了俄国知识分子问题,勾画了半个世纪来知识分子运动发展的轨迹,分析了知识分子作为特定阶层的本质特征,指出了他们的历史进步作用与局限性,正确地回答了知识分子问题,在理论和方法上都有典范意义。本文选译的部分着重分析了《父与子》(1859)中主人公巴札洛夫的形象,把他作为平民知识分子年青时代的形象,考察了他产生的社会条件,现实意义,心理特征,以及他在俄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中将会发生的变化,准确地揭示了这一艺术形象的历史内涵,把艺术批评与政治批评完美地结合起来,对我们今天认识巴札  相似文献   

2.
契诃夫于1884年创作的小说《变色龙》,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变色龙形象——奥楚蔑洛夫,活画出了一个沙皇专制统治下的忠实走狗形象,揭露了当时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批判了它反人民的实质,具有巨大的社会意义。其实,奥楚蔑洛夫不是作者塑造的第一个变色龙形象。早在莫斯科大学(1881年入学)医学系就读时,他曾创作了短篇《合二为一》(见  相似文献   

3.
《父与子》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长篇小说。在这篇小说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巴扎洛夫这个“新人”(指十九世纪中叶俄国文学中出现的一些具有民主主义思想倾向的平民知识分子)形象。  相似文献   

4.
文学中的虚无主义自产生至今,在许多作家的作品中都有体现。现代主义诗人T.S.艾略特的主要作品中都有虚无主义的影子,表现了诗人对于所处时代的无奈与绝望。作为其代表作之一的《空心人》中的每一诗节都存在着虚无主义的各种意象,通过诗人对于死亡世界的描写,表达出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怀疑与否定。  相似文献   

5.
一、1905年革命与《10月17日宣言》 1861年改革以后,从19世纪80年代起俄国在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统治下出现了“反改革时期”,此后沙皇在维护传统体制和追赶西方模式之间来回摇摆。到20世纪初,农村公社与市场机制的矛盾越来越明显,俄国又一次走到十字路口。世纪之交俄国先后两任内务大臣——维特与斯托雷平是两个大改革家,他们主政20余年,对推进俄国现代化进程各有建树,因此成为苏联解体后“改革史研究热”中被谈论最多的改革明星。  相似文献   

6.
一、背景知识 :《变色龙》乃俄国作家契诃夫早期小说。本文写于 1 884年 ,当时俄国正处于俄历史上最反动、最黑暗的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统治时期。本文便是对这种恐怖的警察统治的揭露。二、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契诃夫。2 了解小说中社会环境的描写及其作用 ,进一步理解小说的线索及其作用。三、教学重、难点 :1 课文的重点在于怎样通过线索来写奥楚蔑洛夫的“变色”与通过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的。2 难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景物描写与社会环境描写的关系 ,以及奥楚蔑洛夫在处理小狗咬人事件时反复无常的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第一课时一、…  相似文献   

7.
高尔基是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伟大导师列宁称颂“高尔基毫无疑问是无产阶级的最杰出的代表.”①我国伟大的革命作家鲁迅也推崇他,说:“至于高尔基,那是伟大的,我看无人可比.”②高尔基的创作,继承了巴黎公社文学的革命传统,开创了世界无产阶级文学进一步发展与壮大的新时期,影响极为深远.高尔基是以浪漫主义创作进入文坛的,所以,研究高尔基早期的浪漫主义创作,对我们研究高尔基的创作道路和他的全部作品,都很有帮助.高尔基开始文学创作活动正是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当时,俄国解放运动进入第三个时期,即无产阶级革命时期.一八九五年列宁建立了“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工人运动已在俄国逐步开展起来,并开始与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相结合,人民群众的革命情绪日益高涨,迫切要求改变沙俄统治的黑暗现状,憧憬新的未来;民粹派则遭到了彻底破产,一部分知识分子和(?)为革命老的人表现了消极、悲观、颓废的情绪,这在当时俄国的文艺界尤为严重  相似文献   

8.
俄国作家契诃夫,以其短篇小说《万卡》(又译作《凡卡》)《变色龙》《套中人》(又译作《装在套子里的人》)等赢得了我国广大中小学生的喜爱,奥楚蔑洛夫、别里科夫等典型形象更是让人难忘。他的讽刺小说,锋芒直指腐败的沙皇统治。契诃夫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可惜只活了44岁,就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相似文献   

9.
《变色龙》是一篇脍灸人口的名作。它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只通过描述警官奥楚蔑洛夫审理街头一件人被狗咬的小案件的过程的描述,就极其深刻而形象地刻画了沙皇反动王朝的—个忠实奴才和走狗的典型。学习这篇小说,我们应该抓住作者塑造的“变幻莫测”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一形象去赏析。从课文注释中,我们知道变色龙是蜥蜴的一种,它能根据四周物体的颜色而改变自己皮肤的颜色以求自保。小说以此为题并作为主要人物奥楚蔑洛夫的“雅号”,正是对他性格特点的准确而形象的概括。奥楚蔑洛夫是沙皇统治政府的一个警官。他有时声色俱厉,开口“我…  相似文献   

10.
众多的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共同塑造了“多余人”、“小人物”、“新人”三大独特的系列形象,成为俄国文学的奇观,显示了俄国文学的实绩,反映了俄国文学的特点,也为世界文学的人物画廊增添了夺目的光彩.一论述“多余人”形象,我们首先要提及的是普希金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1823—1831)中的男主人公奥涅金.他被公认为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这个彼得堡上流社会的公子哥儿,  相似文献   

11.
《变色龙》是 19世纪末具有世界声誉的俄国小说家契诃夫的一篇短篇小说。它通过对见风使舵、媚上压下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的刻画 ,巧妙地揭露了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 ,批判了它反人民的实质。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 ,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变色龙》的教学应抓住两个环节 :其一是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特点 ;其二是作品的选材特点。采用对话描写的方式来塑造人物是本篇小说的突出特点。《变色龙》主要通过描写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案子”时言行两方面的变化来展示其人物性…  相似文献   

12.
《变色龙》是19世纪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早期著名的短篇小说。如何掌握《变色龙》的取材、构思及主题意义,理解文章语言的生动、形象,就必须弄清楚它所涉及到的“六五四三二一”。奥楚蔑洛夫对狗的六种称呼。狗在文章中是一个活生生的道具,奥楚蔑洛夫对...  相似文献   

13.
《新作文》2006,(3)
拉赫美托夫是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小说《怎么办》中一位坚定的革命知识分子形象。他具有高度的自觉,虽家道富有,却放弃物欲,主动过极艰苦的生活。他深入底层,当木匠、石匠,还在伏尔加河当纤夫.获得了平民的拥戴。  相似文献   

14.
作为19世纪俄国文学传统之一的“父与子”,构成了多部作品的主题。然而进入20世纪,尤其是1905年革命之后,这个传统主题却消失了。显然,文学上的这一变化是俄国现实的折射,无论是现实主义的代表作《母亲》,还是现代主义的典范《彼得堡》,都体现了知识分子对现实的反思,都为一个世纪以来俄国文学中的“父与子”主题画上了句号。  相似文献   

15.
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以精湛的现实主义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奥涅金是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开始觉醒而又找不到出路的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  相似文献   

16.
与革命知识分子形象相对应,"十七年"文学塑造了一些反革命知识分子形象,《青春之歌》中的宋郁彬与《红旗谱》中的冯贵堂是两个主要代表。作家塑造他们的目的是为了揭示其假民主真反动的本质,安排他们接受过高等教育的背景是为了证明他们反革命的隐蔽性和恶毒性,但通过文本细读,这两位反革命知识分子形象身上还携带有另外的一些历史细节。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妇女的新典型——屠格涅夫《前夜》中的叶琳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屠格涅夫的《前夜》创作的年代正是19世纪的50年代末。农奴翻已经濒临崩溃,革命形势在俄国形成,民主主义运动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恃征,而远离俄国的巴尔干民族的反抗土耳其统治的斗争正风起云涌,以往的“多余人”形象,不能成为带动人民前进的力量,象罗亭和拉夫列茨基米型的贵族知识分子已经远远地被时代抛到了后面。社会现实与重大的历史事件极为尖锐地向饿罗斯文学提出了关于正面人物的问题和进步青年应该追求的理想问题。 具有对新事物敏锐感受以及跟现代生活紧密联系的作家屠格涅夫感到了新生活来临,一种新的人  相似文献   

18.
《海燕》是一首精美的散文诗,是一首无产阶级革命战斗的颂歌。它产生于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1901年),当时俄国工人革命情绪不断高涨,动摇着沙皇专制统治的根基。《海燕》以精湛的写作技巧和激越的战斗旋律,塑造了象征革命者勇于搏击风浪、敢于冲击黑暗的海燕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无产阶级革命暴风雨的强烈渴望,预言革命风暴即将到来、沙皇统治必将崩溃,鼓舞人们去迎接伟大的革命斗争。  相似文献   

19.
作者看台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最伟大的代表作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列宁称赞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相似文献   

20.
“套中人”别里科夫,是俄罗斯著名作家契诃夫笔下的一个脍炙人口的文学形象。他“身材矮小,背脊拱起”,大晴天也要带雨伞,套雨鞋,穿棉衣,惟恐淋雨受凉;他永远把自己的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永远戴着墨镜,甚至还在自己的耳朵里塞上棉花,连他的雨伞、挂表、小刀也都要配上套子。这是一个自我封闭,逃避现实,害怕新事物,反对一切变革,因循守旧的典型形象。契诃夫通过对这个猥琐可笑的人物的讽刺,愤怒抨击了反动的沙皇统治,深刻揭示了别里科夫之流得以滋生的温床正是弥漫于当时俄国社会中极其浓重的庸俗小市民习气。《套中人》是契诃夫晚年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