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申报》广告对近代上海物质消费文化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报》广告传播通过赋予商品一种文化色彩,使上海市民消费的不只是商品本身,更重要的是商品所带来的文化意义。文章突破了历史与经济的传统研究路线,从传播学的角度研究《申报》广告对当时上海市民消费行为和方式的影响,并指出《申报》广告对二三十年代上海物质消费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二三十年代的《申报》广告是上海市民获知商品信息的重要渠道,它通过一系列消费话语建构了健康、休闲、享乐、爱美、送礼等消费文化,为上海市民搭建了一种消费模式和形态。  相似文献   

2.
广告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形式和文化现象,对国家的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广告影响着人们的思考和行为方式.与此同时,文化作为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的集合体,对不同国家的广告风格产生着巨大影响.这篇论文从文化角度分析中西方广告的差异.文章通过对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大体介绍和理解,讨论影响广告差异的个别要素和价值取向以及广告呈现的不同形式.最后讨论不同文化对广告的影响以及怎么样通过文化传播和谐发展广告.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探讨的是在上海市民文化语境下,张爱玲的创作有着怎样的特色,以及受到上海市民文化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广告文化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令中 《焦作大学学报》2005,19(2):104-105,108
广告具有大众消费文化性质,广告的商业性和文化性以及广泛的社会影响会对社会文明产生重要作用。合理调节广告的双重性,兼顾文化价值和商业利益,既为大众喜闻乐见,又有健康向上的文化品位;既能影响消费者的现实行为,又符合社会文明的长远利益,是广告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精神消费文化影响下《申报》广告呈现的特色,并从消费品广告、消费观念广告两个维度深入探讨《申报》广告对二三十年代上海精神消费文化建构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文化中心,看电影成为上海市民的重要娱乐方式.上海租界的特殊文化语境孕育和催生了张爱玲的电影情结并表现在她的丈学创作中.租界文化影响了张爱玲的电影评论、电影剧本创作及其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7.
广告文化紧随时代步伐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丰富多彩的广告文化又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生活.当下,广告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广告的发展引领时代潮流的进步,在方便人们认知世界的同时,也为开拓人们的视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广告的负面影响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从这一方面来看,广告是不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重点从都市文化的角度分析其现代思想启蒙意义,作为一种都市意象它是如何影响着都市人的消费、休闲和娱乐方式的;它与都市文学、都市电影一道,成为中国早期都市文化的典型意象之一;从其产生的文化背景来看,它是现代都市市民追求自由、平等的启蒙思想的体现.作为一种新的音乐形式,上海早期的流行歌曲弥合了“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之间的鸿沟,从而成为一种走向市民生活的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9.
以上海市民为研究对象,从消费文化这个新视角,在旅游消费对象、旅游消费观念、旅游消费行为模式三个层IfIf上探究旅游消费中所蕴含的文化本质与文化影响,并通过调查统计分析揭示了上海市民旅游消费意识普遍增强、旅游消费结构尚不合理的现状,总结出上海市民旅游消费类型日益多样化、旅游消费模式逐渐科学化、合理化等特征.  相似文献   

10.
广告语言是广告的核心内容.社会文化影响并制约广告语言及其表达,广告语言则蕴含或反映社会文化.语言是民族的语言,广告存在于一定的社会之中.一个民族的哲学观念、思维模式、文化心理、道德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等都必然会对广告语言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11.
广告文化是一种文化软实力,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当今,我国广告文化软实力的现状是:广告文化实现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与流行文化的有机结合、与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与外来文化的有机结合。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如以文化为主、以意识形态为主、以社会效益为主、以内容生产为主、以创新为主、以民族特色为主的原则要求不够突出。为了进一步提升广告文化软实力,广告文化的设计者必须增强学习力;着力抓好广告文化软实力的创造、传播、效应三个基本环节;注重广告文化软实力的安全保障,不断提升广告文化软实力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民国学生装以其独特的服饰形态和服饰文化成就了中国校服史上影响最为深刻的一次变革,至今依然感动着世人,它的存在对当代大学校服文化建设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文章从介绍民国学生装产生的时代背景入手,通过对男女学生装不同形态和款式的介绍,揭示了民国学生装所隐喻的独特文化精髓,并提出了民国学生装对当代大学生服饰文化建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海派文化的本质是市民文化,体现出娱乐对城市高强度竞争的救赎功能。海派市民文化进入电视时代以后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而恢复海派市民文化正脉则得力于世博时代到来后上海所获得的诸多有关世博的优惠政策以及对上海城市身份的正面确认。周立波的海派清口、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以及《舞林大会》,体现出了海派市民文化复兴的动向。《中国达人秀》是海派娱乐业的纪念性形态,《舞林大会》激活了世人对上海舞厅文化的记忆,周立波的海派清口系列则显示了海派市民文化的刚性力量。2002年上海获得世博会举办权,使得世界性的元素第一次以正面、积极、合乎法理的姿态再度移植到上海。新海派市民文化将在合理、健康、理性、自觉地消解西方文化的基础上融入大量本土文化的元素。世界性的美学均衡性法则已为上海城市及其市民文化带来了生机。  相似文献   

14.
当前,国内广告业存在着定位不清、权威缺失的现象。以创意文化产业来界定广告业具有显而易见的现实意义。文章结合创意产业概念,着重分析广告业的文化、创意价值以及在创意产业价值实现中的强大功能,说明广告业在文化创意产业中"身兼二职"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5.
广告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广告与同属文化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等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受"包罗万象的复合体"的影响。广告的文化叙述使广告与受众之间获得沟通的平台,文化的共享性使这种沟通成为可能。广告同时需要研究强势品牌的文化与亚文化的关系,即强势品牌的本土化问题。广告的文化叙述体现在广告对社会价值观、思想方法、人际关系、风俗习惯、流行文化、传统文化等诸方面的表现上,也体现在文化符号、修辞手法的运用上。广告在文化叙述中得到提升,广告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城市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城市的形态。从文化层面来看,文化软实力是城市发展的软环境,有助于提升城市竞争力,增强城市凝聚力。从理论视角来看,文化软实力是一种价值取向和精神文明,是历史文化和人文素养长期积淀和不断塑造的结果。"十二五"期间,上海定位于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以提升城市的综合实力为主要目标。从实践角度来看,上海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面临着如何改革创新,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构建智慧城市和创新城市。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文明"意味着面向未来的运动、变化和进步;"文化"则意味着面向过去的落后、保守与封闭。1920年代以后,"文化"被赋予道德与价值层面的涵义;"文明"则蜕变为贪婪与物质享受与欲望的象征。近代上海在渐进引入西方物质文明的过程中,被自然地赋予了"文明"的城市想象;同时期的北京则因努力摆脱被视作传统与守旧形象的烙印,迈向"文明"的时代坐标而不得不隐匿在上海的阴影之下。1928年后,国民政府赋予北平以"文化"的都市想象,并得到知识分子的认同,上海"文明"因此让位于北平"文化"。北京与上海通过将对方视作"他者"的互构,形成各自的都市想象。  相似文献   

18.
民国《良友》画报是建构上海街头文化的印刷文本。编辑者采用平民化的传播技巧,尽力捕捉中下层市民及乡下人的街头生活图景,以故事的叙说方式和图文的双重表述体现媒介的民间立场和大众话语趋向,建构了在上海都市文化语境下的乡村图像和市民文化景观,典型地折射出编者在上海现代性背景下的媒介伦理及其精神焦虑。  相似文献   

19.
伊犁塔兰奇社会历史文化概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伊犁塔兰奇是我国新疆维吾尔族的一支独特的重要民系。伊犁塔兰奇形成于清代,兴盛于民国时期。塔兰奇社会特色彰著,塔兰奇历史文化是伊犁地方多元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伊犁地方发展史上曾经产生过重要影响。本文对清代至民国(1760-1949)近二百年间伊犁塔兰奇社会的形成发展及其历史文化诸方面,进行初步梳理和论述。  相似文献   

20.
翻译是社会文化活动,因此会受到社会历史文化规范的制约。苏曼殊在清末民初的文学翻译主流规范下,对译本《哀希腊》进行形式和内容上的变通,使译文顺利地融入以译入语文化为中心的翻译传统。这对通过翻译规范来研究翻译活动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可以避免忽视晚清时期翻译活动的社会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