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冬季到来,天气逐渐寒冷,气温水温迅速下降,水面河边再也见不到鱼活动的踪影。除了少数对钓鱼已经“病人膏肓”、“不可救药”的青壮年钓迷外,大多数垂钓爱好者都认为鱼类已经关门闭户,绝食冬眠,再也钓不到鱼,自己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了,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将钓具封存好高挂起来,再也不出钓。其实,冬季“再也钓不到鱼”是个误...  相似文献   

2.
《钓鱼》2006,(23):45-45
上次向太家讲解了“全游动”的钓法及注意点。 这次,向太家介绍可以用全游动钓组瞄准的钓点,和盗饵鱼对策的基本的技巧。 全游动钓法的基本要点是,不管怎么说要使钓饵和诱饵同调,同步。但是即使是在同一个礁滩上也存在着盗饵鱼多的地方和钓点少的地方,因此不要只拘泥于同一个场所,而是尽可能把钓组投向更多的钓点,寻找容易钓到鱼的场所,这也是提高钓果的一个诀窍吧。  相似文献   

3.
王跃进 《钓鱼》2007,(6X):25-25
一般来讲,钓新鱼、钓小鱼钓组灵敏点好;钓猾鱼、钓大鱼应迟钝些。其实新鱼、小鱼因没有上当吃亏的经验,钓手在垂钓时只要把钓组弄个八九不离十就行,但猾鱼、大鱼久经沙场,九死一生,而谨慎多疑,所以在垂钓时钓手就应当在“鱼”身上多费点心思了,投其所好,欲擒故纵,总之是要减少疑惑,丧失警惕,让其“吃一堑”的记忆库里找不到能引起警觉的“存盘”,  相似文献   

4.
徐刚 《垂钓》2006,6(7):9-10
“掐鱼”这个术语应该说是钓鱼人自创的词汇,任凭你怎么翻看词典也是找不到的。但只要稍有点钓龄、接触过一点竞技钓的朋友就应该知道“掐鱼”是怎么一回事。说到底,掐鱼就是指钓鱼人之间相互较量一下,包括技术、速度、战术、心理等,都在“掐”的范畴之内。  相似文献   

5.
东北地区寒露以后,气温开始明显下降,天寒水凉,鱼儿少动,多数钓友就此歇竿停钓,“刀枪入库”以待来年了。可根据笔者及周围钓友的垂钓实践,其实,从寒露至立冬封冻前约一个月的晚秋时段,只要把握好出钓的天气和时段,选准选好钓点,正确灵活运用钓法,一样可以钓到鱼,钓好鱼的,有时钓获量不亚于夏秋黄金钓季。  相似文献   

6.
覃建谋 《钓鱼》2011,(16):28-29
这里讲的中午是指上午11点至下午1点。 有条钓谚说“神仙难钓午时鱼”。为什么神仙午时也难钓鱼呢?很明显是钓不到鱼嘛。连神通广大的神仙中午都钓不到鱼,人就更加钓不到了。因此,又有另一条钓谚说“午时到,钓翁睡大觉”。翻开各种钓鱼报刊杂志也不难发现,有不少钓友发表文章认为中午钓鱼等于白白浪费时间。  相似文献   

7.
贺建成 《钓鱼》2007,(3X):26-28
钓鱼,有时鱼是好钓的,有时鱼是不好钓的。有些鱼是能钓的,有些鱼是不能钓的。钓与不钓,与天气、钓场、水质、环断地上鱼,是钓上窝鱼的一大特点,与钓分散鱼相比,不但味道不同,体会不同,而且收获也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8.
广大钓友都知道,对于某些钓位,如果非得钓你想要钓的某种对象鱼,往往是钓不到的,我们可以把不能钓到某种对象鱼的钓位,称之为“死”钓位。这种“死”钓位至少具备以下两点:一是你想要钓的对象鱼根本就没有;二是即便通过人为诱鱼,也很难将对象鱼引诱过来。这种钓位太多了,以冬季出现的区域最广,范围也更大。这种钓位不但冬春夏秋都会出现...  相似文献   

9.
一啸 《垂钓》2012,(12):66-67
第二次到钓场,大约是早上9点,已经有不少钓友开竿了。从早上7点到9点,时间不短,但所有人都当了“空军”。听他们交流,说前两天来这里钓鱼也没有多大收获,这里的鱼难钓啊。今天是阴天,刚刚下完阵雨,天气并不闷热,为何鱼这么难钓呢?  相似文献   

10.
邹思全 《钓鱼》2011,(24):38-39
前些年,因天气等自然因素的原因,天空是阴霾不断,能见度低,导致鱼较为难钓,而冬天钓鱼就更难了。往年的“立冬”后至“大雪”前,是我们在云蒙湖钓获大鲫鱼的好时候,而“立冬”后,我出钓云蒙湖多次,最多的时候也只钓获千多克白鲦,鲫鲤等鱼是一条未获。根据云蒙湖的水情、鱼情和多年的垂钓经验判断,我料定好鱼情将出现在“大雪”到“冬至...  相似文献   

11.
华朝熙 《钓鱼》2004,(19):24-24
“钓鱼,真是说不清道不明。”很多钓鱼人都这么说,甚至钓了几十年鱼的老钓手也这么认为。说的当然是,上鱼天鱼疯咬钩,连提竿八护都来不及。有的天,看看天气非常不错却一钩不吃,任你使尽解数,还免不了做“空军”。其中的奥秘在哪里?众多的钓鱼人思索着、摸索着。在思索中摸索中得到无穷的乐趣。  相似文献   

12.
林志强 《钓鱼》2004,(7):5-5
2004年1月25日,我带着光威“寒月”36米竿和相配钓组到小东湖施钓。此前我曾出钓过三次,海钓、淡水钓都曾试过,但基本上是空手而归。原因是天气太冷,鱼的觅食受到抑制。这次带的光威“寒月”36米竿是我在次征文活动中获得的奖品,平时只用来钓溪鱼和小白条,手感还不错。春节期间天冷,上鱼的频率慢,而且大鱼上钩的可能性小,根本无需飞鱼,用它来对付500克以下的鱼应该是绰绰有余的。  相似文献   

13.
关新铭 《钓鱼》2009,(2):41-41
亮水期在混养塘钓鱼特别好钓,用“信手拈来”和“探囊取物”来形容绝非夸张。但一进入冬季的冰钓期,不少混养塘中的鱼(尤其是鲫鱼)就比较难钓,有时甚至还不如水广鱼稀的野塘、野坑及河道等自然水域。天气不佳鱼不拿食还说得过去,而晴好天气鱼仍不爱咬钩,就很令人费解了。以前听钓友如此议论,笔者是怎么也不相信。  相似文献   

14.
吴临宽 《钓鱼》2006,(17):33-33
“洪水漫过鱼儿多”.这是人们常说的话题,分析个中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因为洪水来时猛.迫使深水区的鱼群觅食洄游到浅水区,二是因为鱼塘被淹没,大量鱼群外逃到野河落户,于是,便有人认为:洪涝过后鱼好钓。笔者以为这种说法有点偏激。比方说,上百人在鱼塘竞技,结果获鱼量不等。这是由各人所处的钓位不同,钓技高低所决定。在放养池里钓的多为高手.也时有集体“光头”的现象,那是因为碰上了不好的天气或钓位。或是因为塘主做了手脚。可见鱼的多少和钓绩的优劣,  相似文献   

15.
类永藻 《钓鱼》2007,(5S):33-33
“要想钓得多,必须先打窝”,钓鱼要打窝,打窝就是选择水域某一处作为钓点,撒下诱饵来诱聚鱼群,只有把鱼都“邀请”到钓点,集中到窝里,才能钓到鱼,钓多鱼,这已成为广大垂钓者的共识。打窝在野钓中的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贺建成 《钓鱼》2008,(12):27-29
江河钓鱼属于钓野鱼,钓活水鱼,它与钓家鱼、钓静水鱼是不一样的。江河钓鱼更具有挑战性,更需要耐力、耐心,更强调钓鱼方法及钓鱼技巧,与静水相比,其玩点更加丰富。现将“江河钓鱼七大玩点”介绍于后,供作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一、钓时、天气 清明时节我们地区野塘的冰面才逐渐融化,但气温、水温仍然偏低,鱼儿不愿意活动和觅食,在刚刚化开冰面的野塘是钓不到鱼的。我们地区有句渔谚:“谷雨鱼咬钩”,准确地说出了我地春季钓鱼的时间。谷雨从节气上说已是暮春,但是在我们地区还只是春天的刚刚开始,这时候气温才逐渐回升,水温也慢慢升高,鱼儿才开始拿食。所以在我们地区到了谷雨时节,才是春钓鲫鱼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张仲斌 《钓鱼》2005,(17):40-40
初学钓鱼时,我认为“只要是河流,只要钓饵入水,就能顺利钓到鱼”。确实,我们小时候,因河流多,鱼资源丰富,河流未遭到现在这样的污染,所以并不感到鱼难钓,但是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可钓水面锐减(许多自然水域被填平造房子,不少沟渠的水发黑,发臭),再想顺利地钓到鱼,就必须在各个环节上挖掘潜力,才能钓有所获。因此我在本文着重谈谈:“钓点”的开发和利用。我们知道钓点在垂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钓谚云:“七分钓点,三分钓技”。这足可说明:  相似文献   

19.
颜恒 《钓鱼》2009,(9):44-45
一些钓友总是对天气晴好却钓不到鱼而迷惑不解,其实,这便是“温差在作祟”。 昼夜温差是一年四季都有的,而温差比较大的则要数冬春两季,因而也给钓鱼带来了许多不稳定因素。“温差大,鱼惧怕”、“温差小,鱼活跃”、“冷热不定,鱼不稳定”等钓谚,道出了昼夜温度变化过大使垂钓难以实现较佳效果的实情。而另一种容易形成昼夜较大温差的情况是下霜的日子,虽然但凡下霜的夜间,白天都会天气晴朗,但由于短时间内形成了巨大的温差,可导致晴好的白天也倍感寒凉,水温猛降,使鱼儿咬钩怠慢甚至不咬,  相似文献   

20.
(接上期) 钓灵的得与失 有些初学“台钓”的钓友,总以为浮漂调得越灵越好,钓的也是越灵越好,不晓得钓钝通常也是多获鱼的诀窍。 其实,在多数情况下,如果漂调钓得过于灵敏,特别是双饵离底时,鱼群游近钓饵后,鱼的腹鳍、尾鳍的扇动、刮碰。会使钓饵晃动不止;鱼鳍的扇动还会使钓饵附近的水出现上升涡流和下旋涡流.使浮漂一会儿上送一会儿下顿,而且送顿得特别标准,真像鱼吃饵似的。若不明就里,长此以往,真的会令人心灰意懒,停竿不钓了。 也有不少钓友,从“传统钓”改学“台钓”,最后又回到了“传统钓”。多数原因,是对“台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