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十一)三—加盖上海三一印刷公司以铸模凸版及平版胶印加盖,面值2元至5000元,全组共17种(表13),其中~#110票未及发行。全组邮票的分类如下:94 2元,加盖于大东平版50元,原票分A、B二型ⅠA型原票(图32a,参见061034) (1)12.5度全孔式梳式齿(2)12.5度中心阻断式梳式齿(3)13度线式齿  相似文献   

2.
(四)顺发加盖上海顺发印刷所加盖。全组仅1种(表5),排版格式为“金圆伍角”四个五号楷字列成方阵,中间下方为五号阿拉伯数字(图20).活版铅字印刷。所用原票和加盖版式都与第五组元华加盖相同,二者的区别处在:①此为黑色加盖,元华为蓝色加盖,②“伍、金”二字与“角、圆”二字的间距,此约8mm,元华约7mm。  相似文献   

3.
纪13的图幅     
新中国纪13《和平解放西藏》邮票的原版和再版,在图样上有较多差别,齿度、版铭也不一样。笔者近日发现,两版邮票的票图横幅也不同。原版票的票图长36.5mm,而再版票却是37.5mm。  相似文献   

4.
笔藏有一件1935年七八月间寄递的实寄公函封,经考证,此件的寄发因板栗园战斗而受阻。信封为“湖北第十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的公函封,收件人为“来凤县政府”,正面盖有黑色“湖北恩施挂号函件”手填号码戳、蓝色“印刷”标志戳、红色“挂号”标志戳。背面贴有北京新版帆船7分票1枚、帆船2分加盖暂作1分2枚,盖销全点线三格式“湖北恩施/廿四年七月三十”日戳(图1),所贴邮资合计9分,符合当时外埠印刷品100克以内1分及挂号8分的资费标准。  相似文献   

5.
(三)永宁加盖 上海中华书局印刷厂加盖,面值0.5分至100元,全组共29种(表4),其排版格式除036与大业加盖02相同,为方体字外,其余都以本厂特制的四个五号楷体字排成方阵,中间下方植五号阿拉伯数字(图15),浇版印刷。略与三一加盖相似,但“圆”字呈狭长形;角数面值票的阿拉伯数值字体较大,“角”字腹中的“土”部与左撇、右竖都不连接(图16)。  相似文献   

6.
最近,邮友示我一枚改1-6 1000元底边漏齿旧票,因未见经传,故借来反复推敲。获得如下体会: 改1-6 1000元的原票为上海大东版单位邮票,查邮票目录及有关资料,都未见原票或加盖票有底边漏齿的记载。原票图幅18×21mm,票幅22×24mm,齿孔12.5度,为梳式打孔,最后冲打的是开口向下  相似文献   

7.
张立 《集邮博览》2009,(1):35-35
无论是对于销票的邮戳,还是用于免资的特殊戳,如早期的军邮戳、"文革"时期的"机要"戳,乃至义务兵使用的三角戳等。加盖时总会适可而止。前者如一票一戳或数票骑齿(孔)单戳、数戳,后者如一封一戳,但不包括落地戳。假如由于种种原因多了一两枚戳,可以用疏忽解释,算  相似文献   

8.
上海三一印刷公司加盖,面值1角至10万元,全组共19种(表3,见43P),排版格式为四个五号楷体字列成方阵,中间下方五号阿拉伯数字(图12),浇版加盖,其格式略似永宁加盖,“圆”字接近正方形,角数百值票的阿拉伯数字较永宁加盖稍小,“角”字中间的“土”部与左撇右竖相接(图13)。  相似文献   

9.
咨询窗口     
怎样研究新中国普票湖南郑家成问:对新中国普票开展研究,应以何种方式为好,是不是重点放在版式研究上?答:对新中国普票的研究,确实主要是体现在版式研究上。这里所指的“版式”,是印制工艺、材料,以及操作过程表现在邮资票品上的特征,包括邮票的版别、版次、版铭、暗记(版模特征)、齿形、齿度、纸质、纸色、刷色、水印,以及加盖字体、字形、字距等。这种研究,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对邮票细部的研究,又称为微观研究,讲通俗点就是对邮票本身的研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新世纪版)记载:普无号-8"人民英雄纪念碑"邮票的发行日期为1970年4月1日。此票齿度有10度和11.5度两种,并有光齿和毛齿之分。 附图为中国人民银行斗门支行寄香港兴业银行封,贴这种邮票1枚,10度毛齿,销"广东斗门/斗门(支)/1970.2.8"日戳。日戳中的月份字钉"2",字体较宽,约2毫米(表示12月份的"2"字宽仅1.2  相似文献   

11.
刘振邦 《集邮博览》2014,(11):66-68
正《集邮博览》2014年8月刊刊发了宋相桥先生的《一组新邮与邮资机符志混盖实寄封》(下称"宋文"),文中配发了一系列加盖了和邮票同主题甚至是同图的邮资机宣传戳的新邮首日实寄封,票戳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很有趣味。但文中的某些观点笔者却不太认同。"宋文"提到:"1999年以后我国使用的新式邮资机,大多在日戳左侧预留了广告副戳位置,可以使用机内预设的‘信函’、‘航空’等邮件属性副戳。  相似文献   

12.
陆勇 《上海集邮》2004,(11):36-36
今年发行的2004-5《成语典故(一)》为13.5×12.5度齿,这是3040型票的一个齿度创新品种。本文所指3040型票,包括竖式的30×40mm票及横式的40×30mm票,齿度表示形式都以“短边×长边”为准,以下不另作说明。 在新中国邮票发行史上,3040型票的发行已经历了40多年的漫长过程,已有齿度品种为:10度、11.5×11度、11.5度、12度、13.5×12.5度、13.5×13度共6种。本文试以其各种齿度品种的出现时间为顺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件1910年由湖南长沙兵备处寄北京陆军部挂号回执大型官封(如图),贴蟠龙邮票4分及1角各1枚,合计14分,符合两个单位重量挂号回执信函的邮资要求。蟠龙票上销"R"字挂号戳,另盖长沙南门分局中文挂号戳,信封背面销"北京庚戌七月初三"干支戳。信封上没有寄出日戳,可从背面寄信人手书"宣统二年六月二十六日"推测,邮程约7天。  相似文献   

14.
1960年2月,李颂平推出了他编著的"中国邮学丛书"第3辑——《小龙、万寿、红印花加盖暂作洋银票》(图1)。此书为32开,60余页,其中红印花部分达30个页码,约占全书之半。书中,"红印花加盖暂作邮票"的内容分"缘起"、"加盖式样及种类"、"加盖之程序"、"加盖之版式"、"样票及变体"、"印刷及发行数量"、"邮戳"、"国家邮政局成立后之邮资"等八部分(图2)。编著者在书中讨论了红印花原票的命名和小1元票的性质。他说,原票"与邮票并无关系,并能称之为漏盖票,只可视作一种参考资料",他根据红印花  相似文献   

15.
2014年9月15日,朋友送我一枚实寄的木质明信片(图1)作纪念,材质是现代三合板(红松)的,规格为150mm×100mm×3mm,实寄时间是2014年9月2日,没有落地戳。正面有凹凸版工艺的邮政标志和"邮走伊春"字样,贴有"清·兽面纹提梁卣"邮票,除销票邮政日戳外,还加盖了两枚黑龙江省第十三届运动会的纪念邮戳,一枚为圆形,另一枚为异形。背面(图2)同样是凹凸  相似文献   

16.
图1是1949年9月30日广州寄台北的航空信,贴"国内信函费"单位邮票1枚和华南版孙像银元基数10分票1枚。国内航空费10分,符资。票销广州中英文全实线三格式日戳。封背盖有台湾台北1949年10月2日中文全实线三格式到达戳。1949年2月起,国民党政权各"中央"机构已陆续南迁广州,此函由抗日名将、时任内政部部长李汉魂寄给已逃亡台湾的交通部中央气象局主管蔡石如。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笔者收集邮政编码戳,向吉林省镇赉县邮政局寄去了两枚贴好邮资的信封,求盖该局的邮政日戳。不久,就先后收到该局寄回的实寄封:其中一枚(图1)销"吉林镇赉/1995.11.25/137300"戳,为长162mm、宽108mm的完整2号封;另一枚(图2、3)是同样寄自吉  相似文献   

18.
陈健 《上海集邮》2012,(4):43-45
美国切利斯通·2011.12.7—8民国四珍有二:北京老版帆船3分暂作2分倒盖新票原胶轻贴上品(图1),13万元;"纽约倒"新票未贴上品(图2),21万元。意大利在华客邮第一次北京加盖改值1里拉改作40分销北京意大利客邮局挂号戳(图3),附有2009年Sorani证书,估价2万兀。德国藏家的1912—1960年西藏邮集,145个贴片,大致完备,另有250个以上实寄封,6.5  相似文献   

19.
"县"、"支"邮政日戳是我国邮政日戳中的一种特殊戳式。几年前,我就在屠业驰先生(曾任上海市川沙县集邮协会常务理事)所著的《解读邮戳(1949—2005)》(学林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中看到过此戳式的样图,却从未见过实物。然而不久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幸收到一枚加盖"县"、"支"日戳的包裹单残片。该包裹单残片贴有《普16革命圣地图案(第四版)普通邮票》20分"古田会议遗址"4枚。邮票上盖有三枚"上海1977.7.10(县)七宝(支)"日戳(如图)。从戳面信息来看,我认为此戳式应当系单线圆形双环(双月牙)  相似文献   

20.
陈国成 《集邮博览》2014,(11):14-20
正新中国编序普通邮票的第九组,简称"普9"。全套5枚(图1),面值分别是1元、2元、5元、10元和20元,是新中国第二套高面值普票,也是人民币币制改革后的第一套高面值普票。主图案为天安门,但为了与旧币高面值的"普5"区别,普9改为横长方形,图案改为从左边透视角度的天安门,仍由孙传哲先生设计,由北京人民印刷厂营业分厂雕刻版印刷。普9于1955年9月20日发行。邮局全张100枚(10×10),线式齿,齿度14度,发现有齿孔漏打、齿孔移位及折白变体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