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黎海波 《对外大传播》2002,10(10):14-17
我们平时谈论、从事的对外宣传可视为一种狭义上的对外传播,相关的理论也不妨叫做狭义对外传播学或狭义对外宣传论,它是大众传播学的一个分支。外宣的一个主要任务是要把某个国家、某个地区的情况通过传播工具——报刊、书籍、广播、电视、网络等,介绍给其他国家和地区,以树立形象、增进理解、  相似文献   

2.
对外传播,是世界各国极为关注的重要领域。作为从心理学、社会学、新闻学和政治学等学科派生出来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中国的对外传播学可谓发展迅猛。今年4月份召开的《中央对外宣传工作会议》上,李长春同志提出外宣工作要“坚持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要,贴近国外受众的习惯”(以下简称“三贴近)。因此,对于如何精心打造对外传播期刊,让受众乐于接受、乐于阅读,从而真正体现新形势下对外传播的有效性,更是成为外宣期刊中值得探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对外宣传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对外宣传发展迅速,成为全国外宣大格局中一个突出亮点。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中心收集了4年来《对外传播》杂志"地方成功外宣100例"栏目中特色突出的60个案例,汇编成这本《地方外宣成功案例研究》,以一种新的形式把各地的经验呈献给大家。60个案例,分为七个部分,它们的共同之处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对外宣传工作,是各级外宣部门都在认真思考的问题,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和体会,我们认为做好外宣工作应该把握以下几个方面。认识到位对外宣传工作是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阿坝州这样一个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少数民族地区而言,进一步树立外宣意识,切实加大外宣力  相似文献   

5.
把好编辑和翻译两道关不断提高外宣品的质量(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外宣品的编写,有两本书已经谈得很清楚了。一本是段连城同志写的《对外传播学初探》,另一本是沈苏儒同志的《对外传播学概要》。从事对外书刊宣传,如果能把这两本书研究透,基本要领也就掌握了。在这里,我只想强调两个前提。  相似文献   

6.
徐发波 《对外大传播》2009,(12):13-13,26
伴随着我国改革的日益深入和国家日益强大的发展趋势,外宣工作愈来愈显得重要,对外宣传效果评估和国家形象传播这些关系重大的学科命题也应运而生,提上了外宣的议程。这是外宣工作一个飞跃性进步。本人结合地方外宣工作的实际,在建立地方外宣工作效果评估体系方面有—些思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对外宣传不再局限于发行外报刊和广播外与节目的“超距离”接触,而是让一条条满载着中国人民心声和愿望的船驶向大洋彼岸,驶向全世界。“中国化周”和“西藏化周”等一系列展示中国人现代生活真实风貌的系列大型活动,正以艺术、化的力量超越着政治屏障。中国的对外传播也不再仅局限于狭义上的传统外宣领域。“立足于基本国情,全方位地向世界介绍一个真实、进步、开放的中国”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新格局下的《对外大传播》,正以一种全新的姿态,探索向世界“说明中国”的方法。这组章旨在从对外传播的实例出发,与大家共同探讨推动中国的传播事业。  相似文献   

8.
<正>城市形象传播离不开对外宣传和对外文化交流,这一直是我们各级政府工作的重点领域。目前,对于"对外宣传"和"对外文化交流",人们通常将其理解为国家(或城市)向国外民众所实施的一种行为。事实上,不光是外国人需要了解一个国家、一座城市,那些除了本区域以外的民众都可以成为"对外宣传"和"对外文化交流"的传播对象。这便是我们经常提起的"大外宣"概念。  相似文献   

9.
北京在2008年8月奥运会结束之后,即已经进入了"后奥运时代",但在申办、筹备和举行北京奥运会过程中的一些优秀做法和成功经验却给对外宣传工作留下了永久的遗产。值此北京奥运会举办五周年之际,北京市委外宣办主任王惠为本刊撰写文章《北京奥运,给对外宣传留下永久遗产》,回顾了北京如何在奥运会申办、筹办、举办过程中,不断更新观念,强化外宣组织和策划功能,通过国际媒体对外宣传国家形象、宣传北京,从而主导了奥运的对外传播。本文也被收录在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编辑、外文出版社出版的《地方外宣成功案例研究》一书中。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对外传播学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并渐成体系的过程。本文拟从对外传播理论、对外传播实务和对外传播史3个方面对30年的对外传播学研究进行总结和回顾。  相似文献   

11.
对外传播效果评估是—个全新的重要研究课题,之前并没有过系统的研究。本文试图通过对国内外相关参考文献进行全面的分析整理,同时结合对多名从事传播学、对外传播、国际传播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实际从事媒介对外宣传工作的专家领导进行深度访谈,探讨一个我国媒介对外传播效果评估体系的框架,包括:对外传播的过程、对外传播效果的评估标准、评估的指标体系、评估的操作体系等。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性重大事件中,承担着对外传播功能的主流媒体,对重大国际新闻事件的报道,最能体现一个国家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和在国际上的地位。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CTV-4频道,这四大媒体承担着对外传播的功能,分析这四大媒体对于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报道,可以一窥宣传策略对于外宣媒体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今年由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的《对外传播教程》,是长期从事外宣工作的资深专家沈苏儒的作,是1990年由今日中国出版社出版的《对外报道业务基础》的增订版。当年,朱穆之同志看到这本书的写作提纲后说:“对外宣传很需要这样的基本教材,它的出版对培养和提高对外宣传工作的业务水平会有很大的作用。”而赵启正同志在看书后给作写信说:“我发现这是我需要读的书。”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主席在今年全国对外宣传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令人振奋,催人奋发。我们学习“讲话”思工作,越学越思越感到对外宣传工作责任重大,越学越思越感到要围绕开放抓外宣,抓好外宣促开放,开创外宣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朱穆之 《对外大传播》2009,(5):15-15,24
曾担任过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的朱穆之同志,是中国新时期对外宣传事业的开拓者、推动者。今年已93岁高龄的他,一直心系中国的外宣事业,2008年先后接受了《对外传播》采访、亲自为本刊撰写稿件,他的观点给我们外宣工作者以启迪——针对传播效果问题,他鲜明地提出"以我为主,就是不能被人牵着鼻子,随人家的意思转。有的放矢就是要弄清对象,对象不明,就是无的放矢。放矢还要中的,放矢不中的,等于没放。"针对外宣工作者素质培养问题,他特地将为国务院新闻办《青年通讯》创刊撰写的文章转发给本刊,从这篇文章里,我们可以看到他对青年外宣工作者的殷切期望……  相似文献   

16.
“跨文化传播和软实力建设”是当今外宣领域一个有特殊意义的命题。谈起“文化”,“传播”、“实力”,“建设”等词语.大家都很熟悉.但如果把其作为相互关联的概念提出来.就会感到其中体现着外宣工作者强烈的责任担当意识。因为.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对外传播领域本身.即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2006年8月31日.由中国外文局主办.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承办“跨文化传播与软实力建设”论坛.其宗旨“从中国日益扩大的对外交往.对外开放的需要出发.探索跨文化传播的规律.以指导我们更好地向世界说明中国.并通过对相关问题的研讨深化对中国软实力建设的认识。”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蔡武说:“我们正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外宣格局.为中国的和平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对外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提升中国的软实力。而跨文化传播与交流不仅是我们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中国外文局局长蔡名照说举办“跨文化传播论坛”.能够与智者相聚.博采众长.对主办方和听众都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跨文化传播论坛主持人中国外文局常务副周长周明伟说:我们将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使这个论坛成为大家共同的资源.成为一个能够有效研究如何应对“向世界说明中国”种种机遇和挑战的舞台.为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实现和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目标作出我们的一点贡献。 在论坛举办期间.《对外大传播》分别采访了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著名学者余秋雨.美国百人会发起人杨雪兰以及中国宗教局局长叶小文和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奇伟先生.同时又专访了《江边对话——一个基督徒与一个无神论者》图书的作者帕罗和赵启正先生。从本期开始本刊将对以上内容以“论坛”专栏形式系列刊出。敬请读者关注并积极参加讨论以为中国跨文化传播与“软实力建设”出谋划策。[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形势下,做好外宣工作,直接关系到国家形象的塑造。我们的一些企业虽然具备"走出去"工作成熟的案例和经验,却未能及时地善用外宣媒体进行有效的国际传播,时常选取一些内宣意味很浓厚的素材。《对外传播》杂志经常会刊登外宣中的好案例、外宣战线采编人员的优秀经验,笔者以为,机关、企事业外宣工作者应多读《对外传播》,提升个人职业素养。《对外传播》不仅是采编人员的业务交流平台,而且在提升机关、企事业单位宣传部门人员对于外宣工作的认知方面更是"切实所需"。它是外宣工作的集萃、点睛,处处都紧贴外宣工作实践,引领外宣工作者最前沿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在采访中,我们生发了这样一种感慨:在当今跨文化传播的大背景下,媒体起着无可替代的桥梁作用。也许最初的个别努力,只如一个个思想的涌泉激射,但最终,汇聚到一起时,就会如浩浩荡荡的江河,奔流入海。而本刊一直深度跟踪、挖掘对外传播领域中的热点事件,曾连续三期报道中国外文局组织的“跨文化传播论坛”,使其余音绵绵;我们已连续两年直击中国外文局“对外出版选题策划会”,使中国对外出版人能够了解外国人的思维在哪里拐了个弯儿;我们曾赴广东、到四川、转重庆,深入挖掘外宣领域一个个鲜活的个案……今天,当《对外大传播》受到业界人士喜爱,并将内容再向“理论的润泽、个案的鲜活、全球的视野”深化时,希望能够得到更多业界的信息源,使得《对外大传播》有条件一路跟踪下去,使经验共享,以做好中国对外传播事业的助动器。  相似文献   

19.
编读往来     
《对外大传播》2007,(8):4-4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的外宣工作者,看到《对外大传播》后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没想到外宣领域有如此兼具广度和深度的专业刊物。如谈到对外传播的意义时,原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说:“文化是活的生命,只有发展才有持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传播手段的迅速发展和经济、科技全球化格局的日益形成,担负着“服务经济、推进开放、树立形象”重任的对外宣传工作,领域越来越宽泛,任务越来越繁重。如何合理配置、有效利用外宣资源,不断拓展外宣空间。提高外宣工作质量,是每一位地方外宣工作者面临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