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宇 《四川档案》2020,(5):63-64
洪涝灾害是由于连续暴雨导致江、河、湖、库水位猛涨,堤坝漫溢或溃决,水流入境而造成的灾害。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发生了数十次洪涝灾害,具有鲜明的季节性、连续性、周期性、区域性等特点,频率高,毁灭性强,并较易引发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四川的洪涝明显受盆地地形、沉积岩地质和江河水系结构的影响,而暴雨频繁、全球环境变异、森林过度砍伐等自然生态环境恶化也是四川洪涝频繁的重要原因。洪水过境,毁坏城镇、淹没良田、阻断交通,损毁公共设施和水利工程,甚至危及生命,还易引发水土流失、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给国家、集体和个人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韩墨 《新闻世界》2014,(5):316-317
2013年夏季,四川、云南等全国大部分地区遭受了暴雨袭击,防汛抗洪救灾作为群众关注的焦点被纳入了各大媒体的视野。本文主要以四川暴雨报道为例,分析国内媒体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快速应对机制及其报道策略。  相似文献   

3.
档案广角     
《湖北档案》2012,(8):1
●财政部、民政部8月3日向山西、湖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陕西等8省(自治区、直辖市)下拨10.5亿元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用于近期遭受暴雨洪涝和台风等灾害影响地区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过渡性生活救助、倒损住房恢复重建和向因灾遇难人员家属发放抚慰金,帮助灾区妥善做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工作。截至目前,今年以来财政部、民政部已累计下拨44.9亿元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帮助灾区受灾群众解决基本生活面临的困难。  相似文献   

4.
7月21日中午至22日凌晨,特大暴雨降临北京,致190万人受灾,交通大面积瘫痪。截至23日17时,因灾死亡人数达到37人。北京市气象台于21日上午启动暴雨蓝色预警,随后,下午14时和18时30分分别升级为暴雨黄色预警和暴雨橙色预警,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雨夜的北京,10万参与抢险、救援、排水的市民和干部,无数爱心志愿者和交通参与者,站在了大雨中。乃至普通市民所体现出的"最美精神",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微博,传递着灾情,也传递着救援信息,激发了这个城市每一公民的责任与道义。虽然北京市政府付出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抗击这场暴雨,也涌现许多感人的故事,但道路被淹、市民被堵、人员伤亡依旧成为暴雨留给人们的心头之痛。新华网刊发了评论文章《追问北京暴雨下的应急  相似文献   

5.
今年以来,江苏连云港发生多起灾害事件,其中有三起比较突出:第一个大的灾害事件发生在4月15日,沈海高速连云港段的特大交通事故共有32辆车发生相撞,事故造成12人死亡;第二个大的灾害事件发生在7月8日前后,连云港城区短时降特大暴雨,24小  相似文献   

6.
郭艺 《档案管理》2022,(2):91-92
2021年7月河南省部分地区遭受严重的暴雨灾害,给档案安全造成重大隐患.调查首先对全网涉及"河南档案馆受灾"的舆情统计,分析舆情焦点,梳理河南档案馆在灾前预防及灾害应急措施;其次总结档案馆行业提供的档案受灾抢救知识及社会各界提供的各种形式支援服务;最后对档案受损、水泡和水浸等问题提出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7.
手机媒体以其强大迅捷的传播优势,目前已成为危机预警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以“7.21北京特大暴雨灾害”为例,分析手机媒体在此次危机事件中的表现和传播效果,在肯定其积极影响的同时,总结手机媒体在危机舆情传播中存在的局限.通过探析“7.21”暴雨灾害给手机媒体传播策略带来的启示,从舆情监测、防控、媒介融合、文本技巧等几个方面提出手机媒体提升传播效果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国家应急广播"在四川雅安芦山地震中所发挥的作用为例,对突发灾难事件中应急广播的重要作用以及我国应急广播发展现状、规划进行了阐述。应急广播具有灾害发生前提前预警、灾害发生中指导救援、灾害发生后抚慰心灵等重要作用,是国家应急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应急广播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刘玥 《新闻世界》2022,(2):46-51
随着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微博已成为突发性公共事件新闻报道的重要平台。本文以2021年"7·20"河南暴雨灾害为例,选取传统主流媒体"人民日报"、市场化媒体"澎湃新闻"以及气象领域的自媒体"中国气象爱好者"三种不同类型的媒体在"7·20"河南特大暴雨期间的微博报道为样本,结合框架理论,采用内容分析法,从报道信息来源、报道方式以及新闻议题框架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究微博在气象灾害新闻报道中的特征及其报道框架的差异性。研究发现,不同媒体对于突发气象灾害的微博报道框架呈现显著性差异,形成了联动互补的传播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
吴晓颖 《青年记者》2008,(12):75-76
今年春节前后中国部分省份遭遇50年来罕见的冰雪灾害,四川也是受灾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为积极配合政府工作的有效推进,四川本地媒体充分整合资源,为抗灾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强大的舆论支持,提升了政府为民服务的"勤政"形象.下面就对四川报业在本次抗击冰雪灾害报道中呈现出的特点做一解读分析.  相似文献   

11.
李凡 《青年记者》2021,(17):14-15
前不久暴发的河南暴雨灾害暴露出应急传播体系存在信息传递障碍、传播效能质量不高、传播队伍建设不足等短板。在提高政治站位,牢记使命的前提下,应坚守职业伦理和职业操守,利用专业技能最大限度地化解外部不利因素影响;加强应急传播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专业合成能力,提供精准服务助力应急保障水平和救灾效能提升,促进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2.
1组织报道:启动应急采访预案继续采访!继续撤版!赵金:18日下午5时,暴雨突至,按平常的时间,齐鲁晚报每天的编前会此时应该已经结束。这种情况下,编辑部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6,(15):31-35
通过分析河北邢台暴雨洪水灾害的舆情发展脉络和网民关注问题,认为存在权威信息发布滞后、公众关切研判有误、舆论引导手段单一等问题。灾害事件中政府应急传播可以尝试以下路径:组创新媒体矩阵,强力推进信息公开,科学宣传先进典型,畅通民众发声渠道,重视网络意见领袖,联合外省媒体报道。政府部门提升突发事件应急传播水平,需要推行应急传播考核、完善应急传播预案、重视应急传播培训、建立应急传播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14.
苍场是湖南省安化县的一个乡,而且是最小也是最偏远的一个乡。这里山高、坡陡、路险,也堪称安化之最。不仅如此,目前湖南省仅存的几处原始次森林之一的六步溪省级生态自然资源保护区也在苍场境内,因此有“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苍场非安化”之说。7月18日,一场特大暴雨山洪让这里险象环生,记正好亲历其间,声闻目睹,让他久久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21,(11):71-75
谣言的治理是公共危机事件应对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以郑州特大暴雨灾害事件为例,从谣言的内容生产、社会心理、传播主体等方面分析了公共危机事件中谣言传播的特征,并提出了谣言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由于特大暴雨灾害,造成公积金中心电子业务系统、电子公文和档案数据遭受破坏;遭网络攻击和病毒侵害,全省婚姻数据库被毁;医院病历档案的原始性、真实性受到病人质疑,引发大规模纠纷,情况危急……  相似文献   

17.
孙光海 《网络传播》2009,(12):16-19
我国是世界上受气象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特别是各类气象灾害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更趋严重,像超强台风、特大暴雨、持续干旱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增加,破坏程度增强,影响也越来越复杂,应对难度也加大。  相似文献   

18.
目击     
《中国新闻周刊》2014,(26):14-17
雨后“坑车” 7月8日晚四川成都市降了暴雨,9日凌晨6时许,武侯区棕树南街的水漪袅铜小区内发生路面垮塌,停在地面的奔驰、奥迪、宝马等4辆豪车连同附近栽种的树木一同坠入垮塌形成的深坑内,另有一辆白色SUV车辆悬在“半空”摇摇欲坠。  相似文献   

19.
《四川档案》2013,(4):5-5
今年人汛以来,全国各地持续遭受暴雨袭击,一些江河部分河段发生超保证水位洪水,部分城市内涝严重,四川部分地区发生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东南沿海地区遭受台风袭击,受灾严重。据气象部门预报,近期冀、辽、川、赣等地还将有大雨和暴雨,并伴随短时强对流天气。针对今年雨量较大,次生灾害多的情况,7月15日,国家档案局发布《关于加强汛期档案安全保管的紧急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级档案部门要高度重视汛期档案安全保管工作,提甲做好各项准备,采取必要措施,确保档案安全万无一失.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时代,救援信息传播的中介化机制为自然灾害发生时的救灾援助创造了许多新的可能。本文对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期间社交媒体中传播的救援信息进行研究发现,本次灾害中救援信息传播存在的“可见”与“连接”两种中介化机制,不仅为受灾人员提供了稳定的情感联系与社会支持,还在社会中凝聚起救灾援助的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