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需要一个全民学习的终身学习型社会给提供人们学习机会,提高人们学习与生存的能力、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和谐与可持续发展。首先阐释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实质,分析我国终身学习型社会"教育梦"难以实现的重要原因,主要包括:人们的学习意识淡薄,政府对终身学习服务体系缺少支持,终身教育体系难以实现纵横衔接与沟通,最后提出在推进终身学习型社会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远程教育与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形成比较完备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刁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要以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为前提,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要通过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来实现。远程教育作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乃至学习型社会的形成都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们的生存方式,终身学习教育思潮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在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今天,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一个因素,因此,必须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使人的生命达到全面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终身学习是世界各国都在关注的重要教育议题.多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终身学习议题发布了一系列重要报告.202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研究所推出了最新报告《拥抱终身学习的文化》.报告提出要在2050年前建成终身学习型社会,而该教育愿景的实现又依赖于文化的转变——形成终身学习文化.对该报告中关于终身学习文化的环境建构与养成两个主要部分的内容进行解读和分析,将有助于我国学者进一步了解面向2050年的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关键信息和核心行动要点等,进而为我国转变为终身学习型社会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终身学习是世界各国都在关注的重要教育议题.多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终身学习议题发布了一系列重要报告.202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研究所推出了最新报告《拥抱终身学习的文化》.报告提出要在2050年前建成终身学习型社会,而该教育愿景的实现又依赖于文化的转变——形成终身学习文化.对该报告中关于终身学习文化的环境建构与养成两个主要部分的内容进行解读和分析,将有助于我国学者进一步了解面向2050年的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关键信息和核心行动要点等,进而为我国转变为终身学习型社会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了我国现阶段的重大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高校体育教师终身学习。目前阶段,高校体育教师应从终身学习的观念,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优化学习环境,“学习型组织”等入手建构学习型社会,从而使高校体育教师终身学习,为和谐社会的构建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十六大的这一精神指引下,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已成为国家工作的重点之一,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也已成为新世纪的潮流。布吉镇的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应该责无旁贷地为布吉学习型社区的构建作贡献。几年来,在上级教育部门和镇委、政府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布吉成校努力构建学习型社区。  相似文献   

8.
王红英 《继续教育研究》2006,(4):175-176,F0003
学习型社会作为一个“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作为传播先进文化和文化建设阵地的图书馆,更应该抓住机遇,更好地利用自身的优势,为创建学习型城市和学习型社会、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9.
公民个体的“终身学习素养”是影响国家和城市终身学习进程的重要影响因素,成人学习者是终身学习最为重要的群体.本文在对“终身学习素养”的概念和内涵、成人终身学习者的特征以及“终身学习素养”构成维度等已有研究文献的系统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经过两轮专家调查,最终建构了成人“终身学习素养”的理论模型和评价维度.本研究从素养界定、分析和建构的角度对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市民准备这一研究领域进行理论探索,并为成人“终身学习素养”调查工具的设计和开发奠定基础,从而促进相应的实证研究为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政府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理念是一种现代教育观念,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之一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社区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载体。本文分析了“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理念产生的时代背景、学习型社会的全民需求以及当前我国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旨在引起全社会对社区教育的高度重视,大力发展新时期社区教育,加快建设满足全民教育需求的学习型社会。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作为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目标,在全国掀起了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企业活动的热潮。但是不少企业对什么是“学习型组织”理解得不深,对怎样建设“学习型企业”更是觉得无从下手。有的企业认为学习型组织就是组织职工学文化、学技术,因而把学习气氛浓的班组称为“学习型班组”,把有效地组织职工培训就认为是在建设“学习型企业”。这种将原先职工素质教育的做法套过来就是建设“学习型企业”的理解是肤浅的,提升不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一、“学习型组织”的概念“学习型组织…  相似文献   

12.
全民终身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既是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保障.为加快构建学习型社会,满足全民终身学习的需要,建立终身一体化学习平台尤为必要.终身一体化学习平台是终身教育的有效载体、学习者终身学习的提供者、各类学习平台的主体和中心、提供多主体的共同参与、共建共享.根据...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描绘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从时代的高度提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新要求。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和人力资源开发的工程师,应该是选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失去者和弘扬者,是学习型社会的探索者、先行者和示范者。因而,教师的教育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基础,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的提升是提高国民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为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人们终身学习的要求,发挥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作用,我们必须加强师德建设,努力构建一支学习型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4.
依据我国教育政策文件中涉及“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问题所使用概念的演变轨迹,分析我国教育政策文件所使用的概念从“终身教育”到“终身学习”的演变过程.使用“终身学习”的概念体现了我国教育政策导向的调整,主要体现在:落实理念,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搭建平台,构建终身学习的服务体系;立足个人,拓宽全民终身学习的形式;接轨国际,适应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建设学习型社会: 目标和前提 1.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特征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构建这样一个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教育体系无疑将有重大的调整。如果说学习型社会总的目标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那么,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现代教育体系作为支撑。  相似文献   

16.
即将出台的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将对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做出系统部署.不同国家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策略,对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爱沙尼亚在其《2020年爱沙尼亚终身学习策略》中对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制定了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五大举措及衡量指标,该策略的发展理念对我国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论创建学习型社会与电大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我国“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广播电视大学如何运用自己的优势积极参与构建学习型社会,并以创建学习型社会为契机,推进电大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此作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学习型城市的提出是基于“学习型社会”的概念而来的。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在这一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要求,而建设学习型城市则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主体内容。学习型城市是与时俱进、全面发展的城市,人人皆学、时时在学、事事可学是学习型城市的基本特征。它的显著标志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环境和体系的确立。造成一个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机,处处是学习之所的环境和气氛。学习型城市的主体应是成人的学习,理念是终身学习,目的是人的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而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构建中,以广播电视大学为基础的开放大学体系无疑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着眼于自治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全局,以“办好开放大学”为契机,强化办学和服务两大功能。  相似文献   

20.
从“终身教育”到“学习型社会”理论、理念和思潮的演变,虽与人类社会自身对教育认识不断深化密切相关,更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人口和科学技术发展在教育和社会领域的必然要求和必然反映。学习型社会的基石是“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也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崭新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