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徽州学作为一门学科得以确立,有三方面的基础。 一是大量的历史文献和文书。据统计,现存的徽州人的著述总数在4000种以上,文书约40余万件。徽州文献数量之多,涉及面之广,学术质量之高,在全国都是极为罕见的。而徽州文书被誉为是继甲骨文、汉晋简牍、敦煌文书、明清内阁大库档案之后的“中国历史文化第五大发现”。  相似文献   

2.
徽州文书与徽州社会——也谈徽州契约文书的价值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徽州契约文书作为宋以来徽州社会民间生活实态本真的纪录,是徽州文化研究的重要资料,是徽州学学科的重要资料基础,也是研究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重要文献,在中国当代新史学的转型中有重要作用。徽州契约文书是古徽州社会调谐、古徽州先民构建和谐社会之努力的见证,是古徽州社会在时间漫长的演进中逐步形成信用徽州、孕育契约精神的表征,对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弘扬契约精神有启发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徽州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典范之区。关于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地理的研究,不同于一般的学术史的研究。其区别主要体现在关注问题的角度不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差异,两者也因此体现了不同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从空间角度讨论徽州传统学术文化,主要关注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区的形成与变迁、徽州区域传统学术文化的历史变迁、徽州学术文化的区域表征、徽州学术文化的空间传播及其影响、徽州传统学术文化景观等内容。开展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地理的研究,应注意学术文化地理与学术史的区别、时空范围、传统学术文化的界定以及文献资料和文书资料的结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徽学的诞生,主要是由于巨量徽州原始民间文书档案的发现。以往学者对徽州文书的分类探讨,主要针对中文类型的文书,而忽略了英汉双语文书这一类型。本文揭示了笔者收集到的一批徽州双语文书的特点,探讨了其在徽学、经济史、商业文化和英语史等领域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徽州契约文书是记录宋以来徽州地区百姓各种交易的文书档案,具有十分珍贵的学术价值。而徽州契约文书的基础研究仍然十分薄弱,尤其徽州契约文书文本的主要特征,学界较少关注。徽州契约文书文本的主要特征主要体现为:含有纷繁的俗写讹字、含有大量徽州方言口语词、行文中文字多省略、含有诸多特殊的书写格式等。了解徽州契约文书文本的主要特征,有助于提高徽州及其他地方契约文书整理和相关研究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明清徽州契约文书中含有大量方言口语词,具有十分重要的词汇学、方言学、辞书学价值.运用辞例归纳法,考释徽州契约文书中10则方言口语词,补充大型语文辞书《汉语大词典》编纂之缺失,并为近代汉语词汇、徽州方言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买卖契约是徽州文书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还有一种与买卖契约相似的一类文书,被称为交换契。交换契的数量远远低于徽州卖契,鲜有研究。试通过对徽州交换契的基本类型、基本内容进行研究,试图从另一个视角窥探徽州宗族社会在交换契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8.
《徽州学概论》对徽州学学科体系架构有不少重要的思考.必须从徽州学、徽州文化的定义、内涵、本质特性、内在逻辑规律的进一步开掘中探寻徽州学学科体系的合理构架.“人文以化成天下“之“文化“、徽州特定地域的地理人文、徽州学之所以成“学“的内因是整个徽州学学科大厦的最需要关注之点.全方位做好徽州文物、文献、文书等资料工作是徽州学学科体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祁门榨里戴氏阄书是于田野调查中偶然发现的一份隐于民间的原生态徽州文书。其发现是抢救和收集徽州文书的过程。戴氏阄书在内容上有重视耕读和类家训等特点,是当时徽州乡村社会伦理生活的一个折射。  相似文献   

10.
刘道胜副教授的《明清徽州宗族文书研究》最近已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总数达数十万件徽州民间文书不断问世,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该书以丰富的徽州民间文书为资料基础,以典籍文献为配伍,以历史学研究为中心,采用法律社会史、文书文献学等学科相结合,全面而深入地探讨明清微州宗族社会实态。这是一部较为系统研究徽州民间文书的专著,它的出版发行对于拓展和深化徽学研究,推动利用民间文书进行区域社会实态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徽州文书遗存数量众多、类型多样、内容丰富,是徽学研究的第一手原始文献资料.有学者甚至将徽州文书的发现称为是继甲骨文、汉晋竹简、敦煌文书和明清档案之后的“中国历史文化第五大发现”. 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是全国收藏徽州文书档案的主要单位之一.为进一步推动徽学研究的发展,李琳琦教授等对馆藏徽州契约文书进行了整理和研究,其阶段性成果《安徽师范大学馆藏千年徽州契约文书集萃》(以下简称《集萃》)2014年12月由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影印发行.《集萃》共10册,装帧典雅,印刷精美,所影印的契约文书清晰、爽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贵州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发现了大量的清水江文书,其中苗族女性参与或主导的土地买卖文书遗存极为丰赡.以之与徽州文书已有的研究成果试作比较,发现苗族女性买卖土地文书所呈现出来的形制与特点与徽州地区大致相同,即苗族女性的土地买卖文书在纸张选用、书写格式与汉字书写逻辑上,显示出其继承和吸收汉族契约文书基本“契式”的一面.而考“立契人”“产权来源”“出卖原因”“买主”“领价与署押”等契约要素与内容的具体表达,又与徽州文书多有不同之处,表现出了较强的地域性与民族性之特点,尤其是女性买主更为徽州地区所绝少者,呈现了苗族女性具有较高社会地位与权利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徽州文书中的人名用字进行分析归纳,找出一些共性,并分析了其中的一些俗字。主要讨论了徽州文书中反映的徽州人名和徽州人名中俗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徽州古民居探幽》是徽学研究领域的一部填补学术空白的创新之作。它从消防的视角考察徽州古民居,揭示徽州古民居深刻的文化内涵;它对发展旅游业具有现实意义;它在资料的采用上的独特性、真实性、可靠性,使它成为一部学术性很强的著作。  相似文献   

15.
分家文书是有关人们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的重要史料,本文通过分析清代前期一份徽州农民的分家书,指出:清代的徽州是一个纷繁复杂、即使是面对面办事也需要大量文字的社会。在民间,兄弟之问的分家可谓锱铢必较,即使是很小的财物,产权都需要明细的规定,一旦发生转让,均须以契约的形式加以确认,这显然与徽州社会作为商贾之乡浓厚的契约意识有关。在徽州,契约意识与商业发展形成了一种微妙的互动。由此可见,徽州所以成为著名的商贾之乡,并非偶然的巧合。  相似文献   

16.
徽州文书档案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其保存至今的重要原因在于历史上徽州民众强烈的原始文书档案保护意识,而这种档案保护意识与徽州历史上“健讼”的社会风气有着重大关联.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对中国社科院经济所藏徽州文书置产簿的考察,指出将散件文书抄录成簿册之目的不仅是为便于检阅散件文书,更重要的是为了保护产权.置产簿不光有家族置产簿,还有非家族置产簿.置产簿的抄录并无固定形式.较之散件文书,置产簿有其独特而丰富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8.
将前贤在整理和研究徽州契约文书时因忽视语言文字问题而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语言文字讹误,加以归类整理,并进行考释、校正,恢复徽州契约文书的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19.
明清徽州契约文书中含有大量方言口语词,具有重要的词汇学、方言学、辞书学价值。运用词例归纳法,考释徽州契约文书中的方言口语词,可为大型语文辞书的编纂和近代汉语词汇、徽州方言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由刘伯山先生主编整理的《徽州文书》(第六辑)共收录了6000多幅祁门和婺源县明清以来徽州文书照片,具有珍贵的学术价值。但该书少量文书标题存在误读、失校和误判文书内容等不足之处。文章将这些不足和讹误归纳为因不识俗字而误、因字形相近而误、因不明字义而误、未使用规范的通用文字、文字失校或误判文书内容和因整理者疏忽而误等六种类型;运用字书、词典和明清以来各地民间文书,对以上六种类型讹误和不足进行校勘释读,以期恢复徽州文书的本来面貌,为徽州文书的史学等相关研究扫清语言文字障碍,提高研究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