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世界中国学论坛的创办及其发展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海外对中国的关注和研究与日俱增,既有"中国奇迹""中国模式"等论述,也有"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等声音。如何向世界讲述一个真实的中国?如何为中国的和平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在这一背景下,2004年世界中国学论坛应运而生,旨在为海内外研究中国的专家提供交流平台,为国际社会深入了解中国创造条件。首届论坛由上海市政府主办,上海  相似文献   

2.
日前,由中国诗酒文化协会、中国企业文化协会、中国策划协会、中国国际网络电视台、中国当代名人研究院主办的2004年中国策划年会暨首届中国“诸葛亮”策划奖评选在北京隆重召开。在本届代表中国最高策划水平的评选会上,本刊被评为“中国最具传播力媒介策划机构”。事业成功,策划先行。一年一度的中国策划年会例来是中国策划界乃至中国企业界的重头大戏。在本届以“策划创造财富”  相似文献   

3.
翻译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中国文化"走出去"离不开翻译。当前,翻译如何适应新时期的要求,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增大中国文化的吸引力,从而提升中国软实力,是翻译界新的课题。通过构建中国翻译话语体系,提高中国翻译话语在世界文化话语体系中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是中国文化通过翻译这一途径"走向世界"的重要办法,也是提高中国软实力的必经之路,而习近平总书记"讲好中国故事"思想恰好为这提供了价值指导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4.
杂志《BEST·中国时装》是一本国内最早创办的、向世界传播中国时装信息的英文杂志,由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主办,中国时装杂志社编辑出版。自1986年创刊以来,杂志主要介绍中国服装行业的发展状况,促进中国服装的进出口贸易,为使中国服装走向世界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杂志设有“中国时装大  相似文献   

5.
为持续、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认知情况,2018年5月以来,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开展了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2018),这是中国国家形象调查平台自2012年起开展的第六次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综观本次调查可以发现,国际社会对中国道路的认知认同不断加深,期待中国为世界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做出更大贡献。因此,进行精准定位,塑造好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格外重要。首先要对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进行精准定位;其次,借助中国方案展示好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再次,发挥研究合力传播好中国国家形象;最后,要进一步做好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以及同世界的合作不断加深,今天的中国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的国家影响力不断提高,参与世界事务的能力显著增强,但与此同时,中国所面对的国际战略环境、安全环境以及舆论环境也日益复杂。中国迫切需要能够反映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时代故事,主动去打破外媒对"中国威胁论"的话语建构。这其中,中国军队的时代故事,将直接影响中国整体国家形象的塑造。中国军人故事,可谓一柄  相似文献   

7.
本文展现一些虽然没有到过中国,但却十分推崇中国文化,渴望与中国进行交流的世界文化名人邮票。他们之中就有以中国事和物为背景,创作出具有浓郁中国韵味的作品,被外国邮政作为中国题材而印进了邮票。同时,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还涌现出一批以研究中国、传播中国文化为己任的汉学家。他们的面容,也在中国澳门、香港的邮票上亮相。  相似文献   

8.
正与中国不断增强的国际影响力相伴而生的,是海外媒体对中国关注度的显著提高。2016年内,继《中国新年》《中华的故事》之后,BBC又制作播出了一部关于中国的纪录片——《中国创造》(Designed in China)。这部纪录片在对中国科技发展啧啧称赞之余,惯常地对中国的政治体制进行了质疑指责。由此看来,如何打破西方媒体对中国形象的他者化塑造,引导海外受众全面而客观看待中国,依然是中国形象对外传播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9.
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处于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但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起点,学界到目前为止仍存在很大分歧。本文从人文科学与传统的自然科学区别出发,认为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不能单纯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时间和传播者的宣传时间确定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应结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过程,以动态、全局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0.
中国音乐是我们的音乐“母语”,学弹中国钢琴作品,对培养中国学生音乐感及音乐的表达能力,有着特殊的意义。中华民族有着最丰富、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民间音乐底蕴。中国学生演奏中国钢琴作品,对于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无疑是一种促进和激励。中国钢琴作品无论在感性还是理性上,对于中国学生都是易于接受并长于表现的。所以,学习和演奏中国钢琴作品,是开发中国学生音乐能力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稻作文化是中国农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成功表现之一。开展中国稻作文化对外传播,就是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话语体系的民族文化力和国际张力。对中国稻作文化对外传播展开历史与现实的考察,准确认知中国稻作文化对外传播的现状,籍此探寻中国稻作文化对外传播关键路径,为推动中国稻作文化对外传播提供借鉴。一、中国稻作文化的历史考察中国拥有古老的稻作遗迹和极其丰富的稻作文化,  相似文献   

12.
精品展柜     
《对外大传播》2010,(10):64-64
"世界的中国形象丛书"周宁主编人民出版社,2010年7月"世界的中国形象丛书"共9种,已经出版8种,分别为《西欧的中国形象》、《美国的中国形象》、《俄罗斯的中国形象》、《印度的中国形象》、《日本的中国形象》、《东南亚的中国形象》、《阿拉伯的中国形象》、《非洲的中国形象》,《拉丁美洲的中国形象》待出。丛书研究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区域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3.
《人民中国》创刊45年了,在500多期杂志中,新中国、历史的中国和世界中的中国的面貌,就像一幅幅画卷一样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为了祝贺《人民中国》45岁诞辰,本文作者采撷薪中国发展进程的主脉,与读者一起回顾《人民中国》所记录的历史。本文载于《人民中国》今年第五期,在本刊发表时由编辑部作了删节。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国际形势出现极端不确定性,尤其是逆全球化浪潮,呈现一浪更比一浪高之势。中国外交战略出现重大调整,从"韬光养晦"到积极进取、有所作为,向世界不断提供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西方认为中国动了他们的"奶酪",对中国和平崛起高度警觉,采取种种措施遏制中国发展,同时加大了对中国政治体制、人权法制、军力发展等领域的批评。西方社会对于中国的偏见根深蒂固,中国对外传播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西强我弱"的格局,新时代的对外传播需要新的方式方法,为中国软实力的提升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2023年度的中国国际传播中,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中国话语与中国叙事体系建构系列专题研究的成果,主要聚焦于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中国话语及其话语体系建构、中国叙事及其叙事体系建构、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研究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基本构成了本年度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中国话语与中国叙事体系建构研究的学术年谱和学术图谱,为国际传播提供了中国话语与叙事体系建构可资借鉴与参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6.
小可 《文化交流》2015,(2):3-5,2
以前,如果有人告诉我他以后要去中国留学,我会笑他。但是高中毕业以后,随着中国科学技术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去中国留学已经是一个很多人梦想的机会。所以在读完两年大学后,我给了自己去中国留学的机会,也因此开始接触了解这个国家。中国在亚洲的东部。在世界上,中国的人口是最多的,目前好像有13.6亿。中国的面积居世界第三,陆地有960多万平方公里。中国有56个民族,  相似文献   

17.
<正>一、瑞士演讲首开先声中国故事人尽可讲当一个中国公民的双脚迈出国门,他就当然地成为中国形象的传播者。各国民众常会通过中国人讲述的故事,碎片化但却真切地感知中国。身处海外的中国公民,如何借助讲述中国故事传播我们的主流价值,这是每个中国人的社会责任。24年前初出国门的我,在瑞士奥尔滕市第一次运用讲述中国故事的方式,不仅有效拉近了瑞士人民与今日中国的距离,也拉开了自己投身公共外交生涯的序幕。  相似文献   

18.
谢巍 《职业圈》2014,(27):128-128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道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道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道路,必须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道路,工会要首当其冲。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的历史书写与解读,因为忽略日常生活文化对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导致了理解中国文化及社会发展的偏差,也导致了历史书写模式的偏差。通过阅读《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可以提供一种重新解读中国文化及历史发展的视角,即回到中国文化本身,理解中国文化的特殊性及中国社会特有的内在张力,从而真正把握中国社会与历史研究的脉络。  相似文献   

20.
面对全球发展进程,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注重开展品牌文化传播活动,讲好中国企业品牌故事,深刻影响着海外市场对中国企业和中国精神的情感认知和心理认同。面对不同民族、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冲突与交融,中国企业在海外经营中承担社会责任、促进民心相通,有力促进了中国精神和中国企业的全球发展。中国企业在全球发展过程中,通过高质量的国际传播行为让世界读懂中国企业,理解认同中国。以“范式理论”作为研究视角,本文尝试探讨中国企业在全球传播中形成的品牌传播范式、公共外交范式、跨文化融合范式、国际传播范式等四种范式,初步形成了针对中国企业全球传播范式研究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