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王国维"隔"与"不隔"的概念,出自《人间词话》第三六、三九、四十、四一则。由于这一组概念从理论阐释到批评实践都带有作者浓重的感悟倾向,缺乏严密的逻辑联系,导致了对"隔"与"不隔"理解的多样性,使其成为人们认识王国维词学理论的难点之一。本文从词源学及美学意蕴生成的角度探求其理论内核。  相似文献   

2.
研究《人间词话》的学者多注重西方思想对王国维"境界"说产生的影响,本文从王国维与庄子的主体形象、思想中"真"的追求以及"物化"与"观物"的具体概念几个方面进行比较,探究《庄子》对王国维"境界"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忧生”情怀是王国维的“忧生诗学”建构的原动力,其“忧生诗学”的产生是中西文化、诗学交融化合的产物当代理论界同样处于中西两种文化的碰撞、消解与融会的时代,如何学习王国维中西文化交融的学术态度以及宽广的学术视野,并把人生问题的探问与学术活动或诗学创造相贯通的方法,以化别人之境界为我之境界,建构出有中国特色的诗学理论,这就是王国维“忧生”诗学建构带给我们的启迪。  相似文献   

4.
王国维的"形上之思"源自其"忧生情怀",对个体生命和现实人生的深广忧患,促使他去思考人生苦痛之因和解脱途径:人生之苦痛源于"生活之欲",人生苦痛之解脱则在于艺术--审美.其理论资源为叔本华的"生命意志本体论"和康德的"美的分析"."形上之思"作为王国维"忧生"诗学建构的中介而享有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应用问题导入,分步建构"体液"概念、"内环境"概念和"内环境稳态"概念,并联系相关概念建构概念图,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的"趣味"与王国维的"嗜好"有一个共同的思路:"借思想文化作为解决问题的途径。"梁启超试图通过培养国民良好趣味,把个体发展与民族、国家的蓬勃兴旺统一起来,王国维则试图通过培养国民良好嗜好来从根本上治理鸦片泛滥的社会问题。梁启超的"趣味"与王国维的"嗜好"都兼有"启蒙"与"审美"的双重意蕴。  相似文献   

7.
在《人间词话》中,气象是一个构成王国维美学体系的重要概念,通过对“气”、“象”和“气象”诸概念关系分析,可以看出王国维的“气象”是境界的量化概念,是指境界深厚之程度,同时又是与创作主体的修养相关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关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提出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这两个命题,多年来学界内一直众说纷纭.其中大多论点将着眼点置于西方美学,特别是叔本华、康德对王国维的影响,而对于"无我之境"的认识,一般也都以和"有我之境"的对比为基础.本文将从学界内对"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各种理解入手,分析其真实所指,重点追溯"无我之境"的本义,考察中国古代美学中道家和禅宗与王国维的思维渊源,证明王氏对于"无我之境"这个概念的使用实为意义深厚,绝非单纯为了与"有我之境"相对而随意杜撰.  相似文献   

9.
关于王国维境界之"真"的所指,学界已有大量讨论。各种不同的诠解,既有一定的启发性,也留下了可继续探讨的空间。从感受境界之"真"的文本语义入手,联系王国维本人的精神个性、时代境遇及其所接触的相关思想资源等因素进行综合考察,可以认为,王国维境界之"真"是一个取熔民族传统文化与近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美学、艺术观念,兼具本土韵味和时代特征而又内蕴丰富、别传新声的诗学概念。具体而言它是指:优秀诗人在对宇宙人生审美感悟的基础上创造的呈现于诗语形式中的高品位艺术世界的存在状态或属性,其要点有三:自由;可以直观;独异性。  相似文献   

10.
"概念"是小学数学的"细胞",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石。概念具有多种特质,如过程性、结构性和抽象性。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要激活学生建构之需、呈现学生建构之态、彰显学生建构之美。  相似文献   

11.
<正>王国维(1877.12.3—1927.6.2),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清末秀才。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王国维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开风气者,中国史学史上将历史学与考古学相结合的开创者。时人誉为"中国近300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80年来学术的开创者"。王国维出生在浙江海宁"双仁巷","双仁巷"因创立颜体书法的颜真卿与其兄颜杲卿而得名,那里山清水秀,人文荟萃。王国维自幼生性沉静,一心埋头学问,光绪九年(1883年),尚在幼年的王国维被送到邻  相似文献   

12.
物理概念的自主建构对于学生物理观念的正确形成至关重要。基于核心素养建构"密度"概念,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引入这个概念的意义;科学定义这个概念;如此定义概念的原因。本文论述了依此进行的教学策略如何沿着这三个问题有序展开,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究、自主建构,从而提升其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王国维与庄子有深刻的渊源。这种渊源不仅表现在王国维在其文章中直接袭用《庄子》的语言以成其文化肌理,还表现在其诗词经常化用《庄子》语汇所呈现出的庄子式的"逍遥"理想,而庄子"无用之用"的观念也在王国维这里滋生了价值评判功能,为其建构现代学理提供了借鉴。这些事实上的关系乃是庄子在王国维这里切入现代文化语境,参与现代文化建设之的据。  相似文献   

14.
王国维在早年的诗词创作中频繁使用"人间"一词,其两种词集均以"人间"为名,又曾撰《人间词话》、《人间嗜好之研究》等论著,体现了其对"人间"一词的浓厚兴趣。其诗词中的"人间"大致有"人世"与"人生"二义,但侧重在"人世"方面。因王国维大量使用"人间"一词,使得其身边师友如罗振玉、罗振常、吴昌绶、罗庄等以"人间"相称王国维,而王国维校勘诗词曲时,也多次自署"人间"。通检王国维语境中的"人间"一词,其基本意蕴乃是在个人感受的基础上对世间人生的处境与出路、价值与意义的深沉考量,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与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5.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隔"的概念,并认为南宋词不如北宋,不足之处大部分是因为南宋词"隔";"陌生化"是由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来的。对比"隔"和"陌生化"的内涵,我们可以发现二者之间有许多共同点,本论文将二者置于比较诗学的视野下结合作品研究。探析"隔"和"陌生化"二者之间的共通性,在创作层面上都表现出语言上炼字,行文运用各种修辞,叙事用典,写景比兴,抒情间接;在审美层面上表现出意境不显的特征。追求文学语言的独立性和审美的阻拒性。因此本文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不隔"之词比"隔"词更胜一筹以及王国维崇北宋词而贬南宋词为基点。把南宋"隔"词放在"陌生化"视域下进行研究,彰显"隔"词之妙。  相似文献   

16.
以"光合作用"概念为例,用"提出问题"的方式,列举相关事实,进行概念解读,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概念、完善概念,轻松应对核心概念下出现的"特例",从而达到挖掘深度、拓宽宽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结合电场强度的教学实践,阐述"还原概念建构情境"的教学策略对于揭示概念建构的科学思维过程的必要性,以促进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王国维词论是以“境界”的创造为核心展开的,并且由此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同时,他有时也用“意境”这个传统的概念。笔者认为,这两个概念在内涵与外延上都有一定的区别,不能同语视之。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基础内容。在教学中,只有根据小学数学概念的特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通过引导学生经历概念认知过程,以"生活模型"为载体,以"数学活动"为过程,以"体系建构"为依托,努力构建具有"数学内涵"的概念认知课堂,才能促进学生逻辑思维、想象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郑花娥 《时代教育》2009,(7):136-136
学生有关物理概念的"前概念"是建构物理概念的最大障碍.对于"前概念"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反复强化、对比,让学生逐渐学会透过事物的表面看本质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