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中国、世界优秀速滑运动员比赛成绩的系统研究,分析中国速滑运动员现状及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探讨我国速度滑冰的战略重点;预测16届冬季奥运会速滑成绩以及中国速滑运动员在16届冬季奥运会可能达到的成绩和名次,为决策我国速滑运动员参加冬季奥运会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2011年亚冬会前中韩两国速度滑冰实力对比与训练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韩两国联赛参赛运动员与比赛成绩的分析,为中国速度滑冰国家队进行针对性训练和比赛安排以及研究韩国速度滑冰工作者提供借鉴与参考。两国的联赛成绩表明,女子运动员的比赛成绩中国优于韩国,男子运动员的比赛成绩韩国优于中国;韩国速度滑冰队伍建设出现新的动向,韩国更多的短道速滑运动员转投到速滑比赛中。认为我国以年度训练周期指导运动员训练的模式,制约了运动员在奥运会、亚运会这类4年为一届的赛事上取得优异的成绩,提出借鉴速度滑冰、短道速滑和速度轮滑国家队整合式的训练模式,主动寻求新的组织形式,进行训练创新。  相似文献   

3.
从第11届全国冬运会看我国速度滑冰运动的发展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  
为进一步探讨我国速滑运动的发展现状,采用文献资料调研、现场观察和走访调查等方法对第11届全国冬季运动会速滑比赛进行调研,通过对第11届全国冬运会速度滑冰参赛运动员的年龄、奖牌分布、比赛成绩进行分析,揭示了我国速滑运动的发展现状,并与第10届全国冬季运动会比赛情况进行对比,指出我国速度滑冰运动已经形成三足鼎立的良性发展格局,运动成绩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呈现出良性发展趋势,但与世界强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提出了加强技术创新、加强教练员的队伍建设、加强科学化训练水平和加强后备人才建设筹建议。  相似文献   

4.
第十四届冬季奥运会后,速滑界都在关切我国速度滑冰的前途,讨论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研究提高技术水平的措施.本文仅就七九年以来国内外速滑训练有关技术与机能,运动量、强度、高山训练,训练内容、方法、手段等情况,分析我国一、二线速滑运动员的现状,预计下届奥运会可能达到的成绩与名次,探讨缩短差距走向世界的可能,供速滑界参考.  相似文献   

5.
前言运动负荷强度参数是科学、精确安排速滑运动训练的依据之一。本题通过对中国和世界优秀运动员比赛强度的研究,提出速滑运动训练各项负荷强度参数的主要标准及其简便计算方法,供在安排速滑运动训练和比赛时参考。研究的对象和方法一、研究对象对参加世界锦标赛、冬季奥运会、全国冠军赛和冬季全运会的世界、中国男、女全能前6名和前10名速滑运动员共276人次的比赛成绩进行综合分析。在选择研究对象所  相似文献   

6.
我国短道速度滑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4,自引:13,他引:1  
短道速度滑冰运动是冬季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也是我国冬季奥运会的优势项目,通过对短道速度滑冰项目世界格局及我国短道速滑运动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探讨我国短道速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我国短道速度滑冰项目发展的对策,旨在对我国短道速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7.
速度滑冰比赛是亚冬会的金牌大户,虽然我国女子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具有世界级水准,但男子速度滑冰项目成绩下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认清我国男子速度滑冰项目在亚洲的地位,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促进我国冬季体育运动项目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观察法、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对第7届亚洲冬季运动会速度滑冰男子比赛成绩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本届亚冬会速度滑冰新的比赛项目设置对中国男子速滑运动员的成绩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亚洲男子速度滑冰项目的格局呈现出韩国队依旧是亚洲的霸主,日本次之,而哈萨克斯坦已经超越中国,跻身第3位,中国仅能屈居第4位。提出改变固有的训练、管理理念和思维方式,坚持"引进来"的方式积极吸取国外先进的训练思想与经验,加强后备队伍的建设与人才培养,采取以俱乐部会员制与竞赛制相结合、俱乐部奖励机制与竞技成绩相促进、俱乐部自身利益与各级体育局紧密联系等多样形式促使速度滑冰竞技运动走向全民化、职业化,加强速度滑冰项目教练员知识结构的系统转化等提高我国男子速度滑冰项目水平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一、研究目的为了发现和培养优秀速滑人才,加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第一届全国奥林匹克希望之星冬季运动会速度滑冰比赛,于1992年3月初在哈尔滨冰上训练基地举行.这次赛会检阅了我国速滑运动的后备力量,又为今后冬季奥运会取得优异成绩奠定人才总体实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速度滑冰运动在我国北方地区开展较为普遍,但我国优秀选手的速滑成绩距世界水平尚有颇大差距。根据速滑比赛的距离和运动成绩,从机体供能特点来看,属于速耐和耐力性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有氧供能系统有较高的要求。测试与评定速滑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可以了解运动员的机能水平和训练程度,为观察训练的生理效应及检验训练计划安排的可  相似文献   

10.
2006~2007年世界杯速度滑冰(中国站)比赛于2006年12月2~3日在中国哈尔滨市举行,这是都灵冬奥会之后的一次高水平的世界级速滑比赛,世界速度滑冰运动项目的顶级选手都参加了这次比赛。在这次世界杯站比赛中,我国运动员发挥了较好的水平,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共夺得了1枚金牌、2枚铜  相似文献   

11.
《冰雪运动》2010,(5):F0002-F0002
王北星,我国著名速度滑冰运动员,1985年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10年获得温哥华冬奥会女子速度滑冰500米季军。王北星是我国近年来涌现的优秀速度滑冰选手,良好的身体素质和长期刻苦的训练造就了她优异的比赛成绩和出色的临场发挥,也注定了王北星将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速滑选手之一。1992年,7岁的王北星在参加小学运动会时被一位业余速滑教练员选中,  相似文献   

12.
短跑道速度滑冰在我国还是一项刚刚开展的运动项目,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是,短跑道速度滑冰的技、战术特点,适合于我国运动员的身体条件。因此我国短跑道速度滑冰的前途是光明的。通过对黑龙江省第一届短跑道速滑比赛现场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短跑道速滑运动员不仅要掌握高超的滑行技术和具备较好的速度、速度耐力、力量、力量耐力和灵敏等身体素质外,还要灵活地运用战术,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短跑道速滑比赛的战术,应根据对方的具体情况和场上多变的条件而灵活运用。比赛时运动员的摆臂动作、尾随滑行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第17届冬奥会速滑比赛成绩和中国速滑运动员在第17届冬奥会可能取得的成绩和名次的预测,论证了中国速度滑冰参赛第17届冬奥会的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为职能部门决策参赛冬奥会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曹桂凤是我国一名意志坚强、训练刻苦的年青优秀速滑运动员。她从事速滑运动的时间并不长,但进步很快。这次她怀着提高我国速滑运动水平、为祖国争光的决心,参加了第十三届冬季奥运会。在女子500米比赛中,她以44秒43的成绩获得第21名。就我国速滑运动水平来看,她是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的,但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差距还很大。  相似文献   

15.
自从1992年短道速滑项目被列为冬季奥运会正式项目以后,我国运动员在世界大型比赛中,获得的500米项目的金牌累计达到45枚。而近几年的世界杯总决赛,中国女队连续4年获得500米项目总排名的第一位;中国男队在2004年总排名为第三名。中国男女队队员起跑技术的优势则是短道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尤其是500米项目)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一、研究的目的 1993年世界短道速度滑冰锦标赛,既是一年一度的世锦赛,又是1994年冬季奥运会短道速滑比赛的热身赛。为此,各国都做了认真的准备。我们对本次比赛进行词查研究,目的在于为备战1994年冬奥会短道速滑的训练工作和对策提出咨询意见。  相似文献   

17.
第21届冬奥会我国速度滑冰成绩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第21届冬奥会上我国有14名速度滑冰运动员参加了7个项目的比赛,仅收获1枚女子500m铜牌,其他参赛项目成绩平平,与上一届冬奥会相比没有取得突破,遗憾收官。综述了第21届冬奥会速度滑冰的成绩,理性分析了我国速度滑冰运动员在第21届冬奥会上的表现,男、女短距离项目的得与失,女子长距离、男子速滑项目落后的局面;展望我国速度滑冰项目未来发展,提出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建立速度滑冰项目长期发展的战略布局,建立速度滑冰后备人才的长效培养机制,提高教练员、运动员综合素质等发展思路,为谋划更好地完成下一个备战周期的重要任务和在第22届索契冬奥会上实现速滑项目金牌零的突破而努力。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少年速度滑冰训练的理论与方法,提高我国少年速滑运动员的技术水平,运用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比较分析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速度滑冰少年运动员基本技术评定进行调查.通过对2007~2011年全国少年速度滑冰锦标赛成绩的分析,以及新、旧技术评定规则的对比,发现新规则中的优点与不足.分析了少年速度滑冰基本技术评定对运动员竞技成绩提高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并针对其不足之处,提出增加技评的滑行次数、设置长距离滑行的技评比赛及技评标准等速度滑冰少年运动员基本技术评定的改进方法,以及夏季速滑基本技术评定的方案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要是评选本届冬奥会最佳运动员的话,东道主挪威速度滑冰名将科斯当 之无愧.在利勒哈默尔冬奥会的第一天比赛中,科斯在男子5000米速滑项目中打破了世界和奥运会纪录,为挪威队夺得了第一枚金牌,开了个  相似文献   

20.
根据项群理论速度滑冰与短道速滑均属同一周期性项群项目,有着相近的训练学特征,对于当今冰坛产生的“换项热”进行把控是相关学术工作者应作出的努力方向.由于两项均属于同类周期性项目,训练方法、滑行方式相似,运用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测试等方法从短道速滑与速度滑冰运动员身体供能方面进行入手研究;两个项目不同比赛形式所决定的供能方式在运动训练方面依照项目供能特点作为切入点进行论述分析.全面剖析短道速滑与速度滑冰运动供能方式特点,研究认为:短道速滑运动员要比速度滑冰运动员的无氧能力和混氧能力更加出色,这也是换项后在1 000 m、1 500 m无氧供能、混合型无氧供能项目更容易“出成绩”的原因之一.速度滑冰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更加出色,建议广大教练员多借鉴一下短道速滑训练中常见的无氧训练方法与手段,尽可能提高速度滑冰运动员的无氧能力进而提高我国速度滑冰运动员1 000m、1 500m的滑跑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