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高考试题中的解析几何大题会让学生觉得思路较难把握,再加上计算量较大,所以往往是学生比较头疼的题目.其实解析几何问题首先是"几何问题",所以要在一开始就在题目分析上做足功课,找出题目中哪些量对解决问题是有帮助的,哪些是"迷惑"的条件,然后利用直达问题本质的条件去求解,这样解决问题就会得心应手.本文以2019年高考北京卷理...  相似文献   

2.
正教育心理学专家认为:"高考,四分考实力,六分考心理。"高考是一场智慧的考试、难度的考试、速度的考试,更是心理品质的考试。越是临近高考,心态调整越关键,学生考前心理调节成功与否,将会极大地影响到考试成绩。案例1:小明是一个高三生,平时的成绩在中游,看着高考倒计时牌上的天数一天天变少,他的压力越来越大,各种缓解压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一只局限于教学领域来探讨教学过度,难免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嫌而流于肤浅。因为,教学过度是教育积弊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凸显出教育体制、评价机制、社会心理、教育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如评价机制问题,只要高考还存在各种高利害关系,高考试卷还是那么长,就必然要求学生有高度的熟巧,学校就会采用过度的重复性训练,以使学生形成不假思索就能作答的"条件反射",可怜的学生就会深陷题海成为做题的机器。尽管上述各种因素对教学过度的影响方式不同,但无不透露出"教育不智慧"的共性。故本文试图从"教育智慧"入手,来探讨教学过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系列讲座之五"高考成功心理导航" 在很多高考成功心理学报告会上,一开始我常常会问同学们:想要自己取得高考成功的请举手,想让自己更加相信自己的请举手,想让自己越来越快乐的请举手!通常情况下,大多数同学都会举起手来,有的同学的手还会举得很高、很干脆.我之所以要这样问同学们,是因为这三个问题包含了保证高考成功的三个心态问题:即"因果心"、"相信心"与"快乐心".  相似文献   

5.
走了那么久,你累了没有?高三半程,许多考生或多或少出现了心理焦虑、紧张失眠、焦虑不安、厌倦学习等不良情绪。一想到所剩无几的时间和气氛庄严的考场,考生就会手心冒汗,心跳加快……良好的心理状态是高考取胜的前提条件和重要法宝。境由心生,分数问题首先需要从"心"解决,不妨给自己的应考心理做一次全面"CT"。让我们学会自我调节、...  相似文献   

6.
"每年高考考后两周往往是考生心理问题的高发期,学生心理的突然放松容易造成巨大的心理反差,从而导致孩子在心理、生理上的不适应。"北京海淀某中学心理教师介绍说。许多学生在面临诸如此类的"高考综合症"时难以适应,不少学生高考后常常难以把握放松和放纵的度,由此引发了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7.
张锦堂 《新高考》2011,(Z2):107-107
高考前的心理调整是十分重要且必不可少的。那么,同学们该怎么做呢?一、树立积极的心态正如一句话所说,"心态调整好了,蹬着三轮车也可以哼小调;心态调整不好,开着宝马一样发牢骚"。在积极的心态下,大脑神经就会处于兴奋状态,记忆和思维等都会很活跃,学习效率就会提高。因此,树立积极的心态是高考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任占华 《考试》2010,(Z1):8-9
考前准备心理准备:一位教授说过:"高考,四分考实力,六分考心理。"可见心理在高考中的重要性。开考前,用"重点转移法"将注意力转移到重点知识的复习上,保持一定的紧张状态,坦然应试,争取最佳发挥。高考当天早晨,给自己一些良好的心理暗示,自信地前往考点。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考日益临近,有些孩子开始抱怨高三复习很枯燥,感觉很累,似乎学不下去了。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自习时间,只要一拿起课本、复习资料就觉得脑袋都大了,很难进入学习状态。这是很多高三生都会面临的问题——进入了"心理高原期"。  相似文献   

10.
高考结束,考生的梦魇有没有结束?根据以往的事例来看,一些考生自我感觉发挥不佳,惧怕父母责问,导致心理压力过大,出现失眠、焦虑不安等症状.还有平时成绩不错,但在这次高考中感觉发挥不理想的考生,考前考后的心理期待差距最大,即使能够上大学,心理上也易出问题.更有考生觉得自己"考砸"了,做出离家出走等"傻事"来.所有这些都说明,高考之后,考生的心理出了问题.因而高考虽然结束了,但是对考生的关怀不但不能结束,反而应当加强.这就要求做父母的,要树立正确的观点与认识,不要把孩子的高考当作"面子工程",要理性对待孩子的成绩;尤其是对考得不理想的孩子,要倍加关心,尽量多陪在孩子身边,与孩子交心、谈心,帮助孩子减轻思想包袱,走出困境,保证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1.
正电磁感应是高中物理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物理中的重点和难点.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电磁感应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形似神非"的问题,学生对于这样的问题容易发生混淆,感到束手无策,久而久之就会在物理学习上产生畏惧心理.现对这类问题举例加以说明.例如图1中的甲、乙、丙图所示,图中除导体棒ab可动外,其余部分均固定不动.乙图中电容器原来不带电,设导体棒、导轨、和直流电源的电阻均可忽略不计,导体棒和导轨间的  相似文献   

12.
一、高考志愿填报主要是理念问题高考志愿填报实际上是一个理念问题,信奉什么样的理念,就会报出什么样的志愿。现在还有很多考生和家长,在高考报志愿时信奉“坚决上名校,一分不浪费”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又一年的高考已经落下帷幕,又一批学子步入高三。步入高三,就意味着进入了高考前的冲刺阶段。由于学习强度增大,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增多。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种种不适。诸如对成绩的忧虑, 对前途的担心,对父母老师唠叨的反感,对没完没了的作业的厌烦,对即将到来的高考的恐惧,甚至对好成绩的嫉妒等等。心理调查表明,新进入高三的学生中,53.8%的学生会出现焦虑、强迫、偏执等精神问题。出现这种心理不适现象是高三这个特殊学习阶段的必然,属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14.
从高考试题的命题趋势看,上海、浙江一直是高考改革的试验田,上海、浙江试卷对"填空题"的重视是十分明显的,而且从填空题考查的作用和效果分析,通过填空题的考查更能反映出考生的实力。填空题具有杀伤力较大的特点,考生一不小心就会铸成大错,因此也给考生带来了一定的心理恐慌。面对数学高考,针对填空题这一特殊题型,考生必须高  相似文献   

15.
函数贯穿高中数学的始终,是高考的重点内容,而高考中同学们在函数问题上常常因思维有漏洞,概念不清晰,知识、方法应用有误,计算、推断有失误而把许多原本会做的题目做错了,因此本文旨在对函数问题上常见的易漏、易混、易误的地方给同学们提个醒,只要你对这些问题有所认识,并引起重视,就能避免误人丢分陷阱,在高考中就能克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毛病,考出自己的最好成绩.  相似文献   

16.
网络上有许多关于高考考生是否需要进行心理辅导的争论,褒贬不一。笔者长期在基层执教,并从事高中生考试心理研究,认为考试应激反应强烈的高考生尤其需要考试心理辅导,但凡高考考生都需要进行心理辅导的说法不能一概而论。本文就高考考生考试应激反应强烈的心理行为和心理调适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7.
正高考,四分考实力,六分考心理。学生考场状态调节成功与否,会极大地影响考试成绩。为了让学生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到高考之中,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对考生们有所帮助。一、调整考试心态至关重要高考研究专家王极盛说:不良的心理是高考失败的生成原因,而良好的心理又是高考成功的一半。那如何调整好心态迎接高考呢?1.潜心应考,关注当下考试期间出现紧张、焦虑情绪,究其原因是过分考虑后果。著名的"瓦伦达效应"中走钢丝的瓦伦达,如果不是因为太想成功,太患得患失,也就不会因此而出事。要想做到不患得患失,就要潜心应考,关注当下正在做的事。那  相似文献   

18.
高考是一场智力和心理素质的综合较量,如果考生在考场上能够科学地调节自身的心理活动(指认识、情绪、情感和意志等心理活动),就会信心足、情绪好,始终保持最佳的竞技状态,考试时也就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词语暗示法”是消除紧张情绪的一种方法,考生在临近考试的一段时间里,不妨尝试用这种方法来缓解一下紧张的情绪,使自己能够以轻松愉快的心态迎接高考挑战。信心考生要经常用“信心”二字暗示自己,以消除畏惧、心慌、紧张的心理。当高考来临时,考生一步入考点学校,看到考生云集、紧张肃然的场面,就会不由自主地产生畏惧心理;进入考场后一…  相似文献   

19.
最近,高考改革又成了最热门的话题。1月3日出版的《学习时报》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撰文透露了下一步高考改革的思路。1月8日,媒体报道称教育部近期确定高考改革方案,部分科目一年多考。随后,教育部发言人称教育部并未对外公布所谓的"高考改革方案"。这表明,尽管教育部门已经理清了高考改革的思路,但具体的方案和改革路线图仍然难产。这又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高考改革之难。笔者认为,除了体制因素外,影响高考改革的其实还有深刻的社会文化心理。由于中国人长期生活在缺少社会公平正义的环境中,因此就更迷恋以公平公正为理想特征的考试,形成了一种历久弥深的"恋考情结"。这一深刻的民族文化心理,对高考改革的推进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甚至阻碍着高考改革的进程,应予高度重视。具体说来,可归结为以下四种。  相似文献   

20.
在高考"一考定终身"的背景下,涌现出一大批高考复读生,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缺乏足够的社会支持,其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关注。本文以高考复读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探究复读生的社会支持,关注高考复读生的心理健康。通过分析得出应从三个不同的阶段给予高考复读生以社会支持:一是高考复读前的决策支持,二是高考复读中的过程支持,三是高考复读后的价值支持。这三种支持无一例外的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在心理上给予支持与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