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提醒了我们什么?在中国,读书还用得着提醒吗?一个口号在华夏四处流行: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大城市疯狂  相似文献   

2.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提醒了我们什么?在中国,读书还用得着提醒吗?一个口号在华夏四处流行: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大城市疯狂的择校热,县乡  相似文献   

3.
<正>①一个口号在中华大地四处流行: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大城市疯狂的择校热,县乡学校准军事化的重点中学,赚得盆满钵满的补习班,孩子们恨不得从黎明鸡啼开始,读书读到半夜鸡叫……读书,特别是重视青少年读书,可能是中国最不需要提醒的一件事了。②果真如此吗?  相似文献   

4.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是出现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并流行至今的一句教育口号.“再穷不能穷教育”体现了我国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思想;“再苦不能苦孩子”表达了要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条件的愿望,但也隐含着对孩子的溺爱之意.其实,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适度地吃点“苦”,有利于磨砺其意志,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麦假记事     
邓岗小学新建大院粉白的西墙上写着醒目的朱红大字: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6月8日,天气火热。小学农忙假结束了。下午两点钟,学生们三个一伙、五个一群,背着小书包、戴着太阳帽,高高兴兴地向学校走去。可是,五年级学生尹春苗和弟弟尹正才兄弟俩却正顶着烈日,弯着腰,汗流浃背地在自家地里割麦。因为母亲痴呆,父亲今年又患了哮喘病,见不得热,只能在早上或傍晚勉强坚持干一点活,所以家庭的重担落在了两个孩子稚嫩的肩上。还是该在父母前撒娇的孩子能负起这个担子吗?花一样的年龄,他们还能继续读书吗? 下午五点钟,邓岗小学放学了。校长孟光敬和十几位教师每人手拿一把镰刀走出了校门,一起来  相似文献   

6.
《教育》2007,(22)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自古以来,望子成龙的期盼让无数父母为了儿女的前途倾其所有。有调查显示,我国家庭用于教育的投资正在逐年递增,甚至已经超过住房支出。而在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60年代。国家提出了“村村办学”的模式。在“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口号感召下,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全国各地的农村建起了一座座乡村学校。  相似文献   

8.
湖北黄冈是革命老区,也是贫困山区,全市有3个国家级贫困县、两个省级贫困县。"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老人",虽然经济基础薄弱,各级党委、政府却将老年教育  相似文献   

9.
胡乐乐 《教育》2012,(27):5
据9月1日《长江商报》报道,湖北省麻城市顺河镇3000余名学生需要自带课桌报到。有的学生把茶几拿来当课桌,而留守儿童只能由年迈的奶奶扛桌子送其上学。许多地方一再大喊"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以证明他们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如果这句口号不落到现实中去,就办不好让  相似文献   

10.
近日,见朋友傍晚常徘徊在学校大门口,颇为奇怪。上前探问,答道:接女儿回家。原来他女儿读初三,面临毕业,每天要上 8节课,女孩子放学夜行,不放心,只好来接。朋友叹道:不是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吗 ?我看教育已不如以前穷了,但孩子却比以前苦了。闻言后我很有同感。自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后,小学升初中的竞争已不复存在;高校扩招后,高中升大学的压力也减缓了。因此,现在竞争最激烈的当数初中升高中了。学生中最苦的就是初中毕业班的这些孩子了。   据了解,每年县里的重点高中面向全县择优招生,教学质量大多…  相似文献   

11.
穷县办大教育,而且还办得有声有色,这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巍山县的真实写照。“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否则,我们就无法摆脱贫困和落后。”这是巍山县上上下下达成的一致共识。过去,由于贫困学生多,学校无力解决更多困难,贫困生在校学习不安心,极大地影响了全县教  相似文献   

12.
要刊速递     
《天津教育》2011,(7):2-2
韩国与中国一样,都是深受儒家伦理影响的东方国家,有重视教育的传统。类似“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观念,在韩国比在中国贯彻得更彻底、更极端。“学历是门面,是进入上流社会的通行证”,这样的观念深入韩国社会的DNA。  相似文献   

13.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俗话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激烈的市场经济的竞争中,青少年的教育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大事,对于此方面本文就一个局部的教育现状,初中数学的教学方面的工作问题,作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4.
论高校教育成本补偿的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 ,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教育成本补偿不足的矛盾日益尖锐 ,深入探讨和研究高教成本补偿的途径 ,是适应我国高教需求扩张 ,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至关重要的现实问题。无论是其他国家还是我国 ,由于其需求的异常使高等教育陷入十分危险的财政境地。 2 0世纪 90年代以后 ,我国高等教育的需求异常火爆 ,不久前 ,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 :81%的城市居民认为“再苦也不能苦孩子 ,再穷也不能穷教育” ;6 0 %的人表示 ,就是举债也要供孩子读书。结果招生规模一扩再扩 ,仅以近两年为例 ,1999年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 2 75 .4 5万…  相似文献   

15.
《教育文汇》2013,(3):29-29
关于教育有一句响亮的口号:“穷,不能穷教育;苦,不能苦孩子”。可在一些地区,却是另外的一种景象。报道称广东省吴川市个别地区,一些孩子去学校读书,除了要背着书包,还要自买一套课桌椅带着。无独有偶,湖北麻城等地也曾被曝出一些学生自带课桌上学的情况。这些现象不能不令人反思一些地方教育基础设施的“欠账问题”。  相似文献   

16.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以此来观照今天的学生和教育,使人忧虑重重。学校为了迎合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急切心理,不再提倡“寒窗苦读”,推出了“保姆式”的管理,营造了“公寓式”的住宅,提供了“营养餐”,上学放学“专车接送”……家长始终坚持“学而优则仕”和“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观念,变卖家产,甚至卖血,也要满足子女的读书要求。近期媒体披露了西部一大学生的父母四年内卖血总量超过两大油桶,苦撑着送孩子上大学,而该“纨绔少男”在大学校园内以“包工头富家…  相似文献   

17.
吴昊辰 《教育》2007,(8S):24-25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自古以来,望子成龙的期盼让无数父母为了儿女的前途倾其所有。有调查显示,我国家庭用于教育的投资正在逐年递增,甚至已经超过住房支出。而在所有有关教育的投资中,让孩子出国留学可谓是大多数人眼中最具投资价值的潜力股。  相似文献   

18.
正"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这句经典名言,再一次在花垣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得到了很好的诠释。与刘世文对话时,他一再提到如下观点:办教育,不仅仅是为孩子们打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更重要的是提升教育内部软实力,让农村孩子变得和城里孩子一样有竞争力。记者:您的第一份工作是教师,又在政府部门工作多年,如今回到教育岗位,您如何看待和理解教育?刘世文:1991年,我从邵阳师专毕业后,被分配  相似文献   

19.
葛会欣 《考试周刊》2010,(39):152-153
本文以河北省保定市辖区的阜平、涞源、曲阳易县、涞水五县的中小学为研究对象,立足于贫困地区的经济现状,着眼于"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旨在找出贫困农村中小学体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的制约因素,为推进全省乃至全国贫困地区中小学体育教育工作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温都尔村教育制定优惠政策效果显著白金良近年来,内蒙古扎来特旗巴颜扎嘎乡温都尔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教育部门的指导下,提出了“社会要进步教育要先行”的口号。采取了“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为教育办实事,给优惠”的新措施,为教育制定了一系列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