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姚海涛 《文教资料》2005,(33):157-158
要把握《齐物论》的主旨不能仅仅限于此篇章的文字说明,而要透过文字表面达到与庄子思想的契合,用一种整体的观念对庄子哲学全幅的把捉才能真正契会得此篇的真意。庄子哲学是寻求人的精神满足,达到与道冥合,物我两忘,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寻求人的精神家园的学问。庄子在《齐物论》中所要表达的主旨不是对万物、物我齐与不齐的认识与论断,即不是一认识论的问题;而是站在一个道的高度,以道观之,抛弃物我、彼此、是非的对立,超越人是人非的立场的前提下,实现臻于“吾丧我”之精神自由境界。  相似文献   

2.
纵观《齐物论》,庄子开篇用“吾丧我”引出对物我对待的反思;而后通过“彼是方生”,说明物我其实为一;最后将“彼是方生”推衍开来,与“齐物论”这一标题遥相呼应,“齐物论”指的是物与论之齐一不二。整个《齐物论》中,探讨的都是物我对待这一问题,而最后物我对待的解决之道,依然落脚到开篇的“吾丧我”之上。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神话哲学的视角探讨《庄子》天人关系论与上古神话的渊源关系。认为《庄子》的“万物齐一”、“天人合一”思想承续了神话哲学的万物平等、天人和谐的观念。指出万物平等是《庄子》天人论的逻辑基础,天人和谐是其目的,而实现天人和谐的途径则是随顺自然、自然无为。文章的结论是:庄子的天人关系论在内在本质上与神话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历年注《庄》者对《齐物论》的题解 ,按照注者理解的角度不同将其分为三大种六小类 ,然后分别分析“论”、“物”、“齐”三个字 ,认为庄子“齐物论”之本义应为 :以“道”齐物  相似文献   

5.
先秦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周及其学派著作汇编《庄子》,对后世影响极大。时至今日,庄子余风犹炽;甚至远渡重洋,连美国也掀起了“庄子热”。大约由于庄子主张出世吧,他的传记材料流传后世极少。《史记贿一篇《老庄申韩列传》,内含“庄子小传”,似乎是聊胜于无.两汉而下直到今天,研究庄子身世的人,无不牵《史记·庄周传功圭桌.但是,这篇“庄子小传”实在出于附会,不足信据。为了讨论方便,我们且把太史公撰写的“庄子小传”全文录之如下:“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  相似文献   

6.
在《庄子》一书中,不少篇章都涉及到理想人格问题,象《大宗师》中对“真人”的描述:“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不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是之谓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应帝王》又说:“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而不份。”《逍遥游》所论述的也是同样的意思,但由于作者采用寓言的形式,故而形象性、通俗性以及可读性都更强一些。庄子认为,修养至高的人是不受任何限制和摆脱了一切束缚的人,所谓“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只有精神得到彻底的逍遥,也就是达到绝对的自由,才是人格的最高境界。《逍遥游》就是庄子这种理想人格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7.
先秦寓言文学是很发达的,作为诸子散文之一的《庄子》,就有不少寓言,它的意义是很丰富的,也是很复杂的,具体分析这些寓言的思想意义,是从文学角度研究《庄子》及其寓言的重要工作。本文浅谈一下《庄子》的寓言。 一、《庄子》的作者,为什么爱用寓言? 庄子及其后学,为了宣传他们的观点,写了不少文章。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为了使自己的言论有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很重视“藉(借)外论之”的方法,即使用寓言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庄子(公元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宋国蒙人(今河南商丘人,又说安徽蒙城县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号南华真人,为道教四大真人之一。代表作品为《庄子》(亦称《南华经》),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的文章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具风格。他的文字汪洋恣肆,描述形象  相似文献   

9.
《齐物论》“夫道未始有封”一节,曾有庄学家认为应属《庄子》外篇,但论之不详;而对于“故昔者尧问于舜”一节,则未有疑其非《齐物论》文。本文通过对此二节语体风格、思想内容的细致分析,并对古今许多庄学家的有关注释错误作出辨析,认为二节均非《齐物论》本文,不属于《庄子》内篇,而属于外篇。  相似文献   

10.
《齐物论》是《庄子》内七篇中最重要也最难解的一篇。自古以来,对"齐物论"三字的理解和读法就存在歧异,有认为"齐物"连读的,有认为"物论"连读的,有认为"齐物"而兼"齐论"的,莫衷一是。显然,"齐物论"的读法取决于如何理解,而如何理解取决于全文的主旨要义。如果把《齐物论》置于内七篇的思想整体中来探究,会发现物我关系是《齐物论》行文的基本线索。物我对立是庄子力图要超越的,庄子追求的最高境界不是"万物齐一",而是从根本上做到"吾丧我",以臻于"未始有物"的至人之识度。经由"吾丧我"而来的,是根本无"物"可言。因此,"齐物论"只能理解为"齐同物论",相应地只能是"物论"连读。  相似文献   

11.
说“环中”──“中国古代混沌论”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环中”──“中国古代混沌论”之一栾勋“环中”概念初见于《庄子·齐物论》,“环中”说明“弃物”,不可脱离“齐物”去妄说“环中”。庄子的“环中”是价值论上的概念,不是真理观上的概念。“环中”是“齐是非”的数学表达,就是对具体是非抱超脱态度.冷静地、积...  相似文献   

12.
李玲属于羞赧文静的女孩子,平时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也很少跟同学讨论课堂问题,但我常常看见她对着黑板露出纯真的微笑。如果不是太胆小了,她会赢得所有老师的喜欢,我想。有一段时间,她的片断日记里,记的都是她对《红楼梦》不同人物角色的褒贬分析,《红楼梦》里的内容她信手拈来,很是熟悉,或三言两语,或一大段,文笔老辣,眼光独特。我很喜欢有思想的文字,我每次都是饶有兴致地“听”完她的“红楼人物论”。在日记本里,你很难想像,课堂上她竟是这样一个不轻易启齿的女孩。我决定试着让她在语文课堂上“动”起来。今天,是《宝玉挨打》的第二课时。我突然想起,让李玲讲讲,说不定比我讲得还好。半节课过后,我问同学们有没有谁能说说《红楼梦》。同学们左右观望,没人敢站起来说。于是我说:“我知道我们班有一个人对《红家,同学们,愿不愿意听她说说《红楼梦》呀?”同学们起初不太相信,但很快就表示愿意。当我说出“李玲”的名字时,同学们都诧异了。他们一定很难想像,一个平时没有什么声息的人,居然很熟悉《红楼梦》。但他们还是鼓起了掌。李玲表现出不想站起来说的神色,于是同学们的掌声更热烈了。李玲这才很不好意思地站了起来。我鼓励李玲谈谈对宝玉的看法,并告诉她“随...  相似文献   

13.
周若雯  周德波 《黑河学院学报》2023,(12):178-181+188
19世纪,《庄子》在继《老子》后陆续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欧洲传播。唯美主义代表人物王尔德在阅读了英国汉学家翟理斯的《庄子》译本后,对其极为赞赏。他在后续创作了一系列的风俗喜剧,这些剧作实际与他的唯美主义文论一定程度上并不相符,但却与《庄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尤其在思想上,王尔德喜剧和庄子的“无为”与“齐物”十分契合,并都有着幽默的文风,创作了典型的“仁人”形象来讽刺与批判社会。  相似文献   

14.
作为先秦哲学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庄子的“是非”观独具丰富的义理内涵,而在《齐物论》中尤为明显。结合文本看,庄子在《齐物论》中先是论证“是非”源于言辨、源于成心,然后提出“莫若以明”“因是”的工夫予以消解,直至达到“是非”观的终极形态,即“一”。如上“是非”观,不仅对理解庄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处理社会、网络等现实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论析后世思想家注《庄》来讨论思想史上的“庄子影响”问题。文章认为.“庄子影响”是通过后人对《庄子》的接受、理解和阐释实现的,由于这一接受活动必然地经过“视界融合”过程,因而“庄子影响”就不是单向的和绝对的,它在思想史上表现为一源多流也就是必然的。所谓“庄子影响”问题的实质,乃是接受者对《庄子》思想各自不同的理解和阐释.  相似文献   

16.
在思想观念的历史演变之中,“神明”一词逐渐具备了丰富的含义,《庄子》作为战国中后期的道家文献,对之前的“神明”观念有所继承和发展,而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神明”观念。《庄子》中“神明”观念基本剥落了原始宗教的神秘色彩,而旨在表述道体的神妙功用与心灵的超凡境界,亦可表示人的心神。《庄子》中“神明”观念所蕴含的思想意义极为深致,关涉到庄子思想中道体论、心性论、工夫论、道术论等多个层面,而强调心灵与“神明”的内在关联则是《庄子》“神明”观念的重点和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17.
鲁迅与庄子     
一九三三年十月鲁迅与施蛰存由于“《庄子》与《文选》”的问题用笔杆子干了一仗(鲁迅事后说:“我和施存蛰的笔墨官司,真是无聊得很。”)争锋是“一般青年应否去看《庄子》与《文选》以作文学上的修养之助”、“在古书上找活字”。鲁迅是持否定意见的;并拒绝承认《庄子》《文选》等古代文学遗产对他自己的文学修养的积极  相似文献   

18.
“真”是《庄子》的重要概念,此字在《庄子》中出现了六十六次,其本意是“仙”。原始宗教和巫筮之术是楚文化发展的重要背景之一,“道”与“巫术”有着历史性的渊源,庄子的“真”有着先天性的社会思想沃土、阶级时代印记和个人性格写照。庄子根据自己的理论虚构出来的“真人”,不食人间烟火,不怀人间情仇,齐物我,等生死,是庄子心中的理想偶像,是庄子追求的人生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上杉达也不思进取,成天无所事事的“笨”哥哥上杉和也文武全能,被全校女生视为白马王子,被棒球队视为救星的“完美”弟弟出处:《棒球英豪》“动漫人物酷评”征稿活动阁下有喜欢的动漫人物吗?哪位动漫明星让你有话想说?将你的评论和动漫人物资料寄来,有他(她/它)的图画更好哦。投稿地址:广西桂林市广西师大杂志社(邮编541004)在漫画《棒球英豪》里,有一对让人难以忘怀的双生子,哥哥叫达也,弟弟叫和也,他们共同爱着一个叫浅仓南的女孩。我一直很羡慕双生子,看着对方就如同看到世上的另一个自己。也一直认为,双生子应该彼此不分离,才称得上完满…  相似文献   

20.
李婧 《柳州师专学报》2010,25(2):68-70,98
通过对庄子的“齐物论”含义争论的分析,指出庄子的用意在于“使万物齐”而不是“齐各家之言论”,认为《齐物论》中所指的世俗世界是“有分别”的世界,而庄子则致力于破除这种分别;在庄子的视野中,“物化”的境界是介于“有分别”的凡俗世界和“道通为一”的境界之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