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晖 《课外阅读》2009,(17):14-15
1979年,英国的小提琴大师梅纽因访华。来到上海后,中方特意安排了一批学琴的孩子为他演奏,希望大师能够指点一二。梅纽因欣然应允,笑眯眯地闭目聆听,当其中最小的一个孩子拉动琴弦时,他突然眼前一亮,兴奋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多大了?”小孩儿紧张地回答:“我叫金力,今年十岁。”梅纽因不吝溢美之辞地对陪同人员说:“我喜欢他纯朴自然的演奏,他的音乐是从内心流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李洋 《华章》2011,(33)
培养良好的练琴习惯于孩子学琴位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因为这一阶段是培养学生初步理解音乐、发展音乐想象力、正确表现音乐,同时也是学习钢琴弹奏方法和演奏技巧的初步阶段.因此,在孩子学琴过程中,既要培养孩子勤奋和刻苦的学习态度,又得让孩子养成科学的练琴方法和习惯.  相似文献   

3.
很多育儿书都告诉家长应该让孩子在多大时开始学琴,如何开始学琴,却很少在书中指导家长和琴童在什么情况下该理智地终止学琴计划。在学琴之初让家长和孩子了解学琴的终点,理性、健康地结束孩子的学琴生涯,才是真正的有始有终。孩子是否该终止学琴呢?情况一,孩子学琴出现停滞不前的状况  相似文献   

4.
现在学乐器的孩子越来越多,大到钢琴,小到竖笛、口琴。家长们愿意花钱为孩子们买昂贵的乐器.花高额的学费找最好老师,无非是渴望自己的孩子在音乐方面能有点“过人之处”。然而往往事与愿违。许多孩子并不爱学琴,“练琴”在他们的心中甚至是个可怕、可恶的灾难。  相似文献   

5.
朱丰慧 《教育艺术》2009,(12):71-71
当今社会, "学琴风"盛行.笔者在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深深感受到,家长在孩子学琴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很多家长朋友在孩子学琴生活中缺乏正确的理念,更没有确定好自己的角色,笔者结合钢琴教学实践,对家长在孩子学琴过程中的角色定位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古琴作为中国的传统乐器早在周代就已经在民间流传,但古琴在跨越其它普通的乐器而成为“八音之首”则主要依托士阶层的存在。在汉代,众多的士阶层视古琴为雅器,借用琴曲抒发他们的内心情感,琴学也成为文人精神之寄托而具有人文音乐的性质,因而从根本上将古琴从“艺术琴”提升到“人文琴”的地位。文章主要通过汉代琴学造谐、汉代古琴作品、汉代古琴技法及汉代琴学的“人文琴”特征、汉代琴学的乐教思想几方面来阐释汉代琴学在中国琴史中的重要地位及影响。  相似文献   

7.
席萌 《华章》2011,(21)
在钢琴教学里,是离不开教与学的.很多家长让孩子学琴,有些或许不是出于家长的本意,有些不是出于孩子的本意.当家长们看到其他的孩子很多都在学琴的时候,也会让自己的孩子加上这门“功课”.但是在学的过程中,需要家长多一份耐心,更好的是可以和孩子一起进入音乐的殿堂里来.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当今,许多父母为了孩子早日成才,正努力拨快孩子的“学习钟”。当孩子仅二三岁时,家长就驱策其读书、识字、背诗词;四五岁时驱策其学电脑、弹电子琴。其实,这些父母正在把孩子从童年生活里早早赶出来而推人  相似文献   

9.
学琴热潮愈演愈烈,其中喜忧掺半,家长和老师面对孩子学琴态度的忽冷忽热,希望能够寻找到一条通往成功的快乐之路!要想在这学琴的“马拉松”式的长跑中坚持下去,让孩子快乐地学习钢琴是何等重要。快乐应当与琴声同在,快乐应当伴随孩子成长。1.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家长们在帮助孩子学钢琴时总是用督促性的话语“快练琴吧”“一定得好好弹”之类的话,其实孩子听到这样的话心里会很不舒服,容易失去学钢琴的兴趣。实践证明,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知识的原动力,孩子们觉得弹钢琴不是苦差,而是轻松、快乐、好玩,他们的兴趣才会被唤醒,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  相似文献   

10.
孩子是否对音乐有兴趣,家长从孩子的表现上可以观察到。比如,有的孩子一进琴行,就大声喊着、叫着:“出去!出去!”一分钟也不肯多待。对于这样的孩子强拉他来学琴实在是让他们受罪。有的孩子进了琴行则愿意东摸摸、西看看,翻开琴盖试一试,对于不同的声音充满了好奇。对这样的孩子则可以试着引导他们再往前走一步。其实,让一个孩子讲清楚他是否喜欢乐器,为什么喜欢,很难。很多家长在买乐器前和报名前都反复和孩子谈是否喜欢,能否坚持的问题,孩子也都信誓旦旦,肯定好好练!可真的学了以后,就不是那么回事了。面对这些爱学不爱练的孩子,家长该怎…  相似文献   

11.
在对幼儿的调查中,幼儿园的90%的孩子参加了各种“班”。有50%以上的家长不会依据孩子的兴趣来选择,而是通过大多数人的做法和别人介绍学习一些项目。多数孩子每周要参加1~2个班,少数孩子每周要奔命于3~4个班。家长自然变成特铁的“陪读”。“别人的孩子学琴,我们家的孩子也得学。”“别人孩子学电脑,我们家的孩子不能落下。”这样类比的事是层出不穷的。家长对自已没那么多的紧迫感,对孩子倒是忧心忡忡。他们把自已的大部分精力花在孩子身上,制定了庞大的五年、十年“规划”,远远超出孩子的承受能力,强行实行他们的教育计划。  相似文献   

12.
1952年.美国著名小提琴家梅纽因到日本演出,听说有一个擦鞋童为了听他的音乐会,想方设法凑钱买了一张最便宜的票。谢幕后,梅纽因穿越了贵宾席上社会名流的盛情簇拥,径直来到低档席,找到了那位擦鞋童,轻轻问他需要什么帮助。孩子羞怯地说:“我什么都不需要,只想听听你的琴声。”  相似文献   

13.
相信未来     
1952年,音乐家梅纽因在日本演奏时,有一位擦鞋童苦苦挣钱买了门票去听演奏会,可只能坐在最后一排。演奏结束时,大师得悉,便穿过鲜花和镁光灯,来到小男孩跟前,把手中的小提琴送给了他。并问他为何执着这场音乐会,男孩回答说:“我只是想来听你拉琴。”30年以后,那小男孩依然来听梅纽因的演奏会,尽管生活依旧困顿,但他从未答应别人的怂恿变卖那把小提琴,大师依然为他拉了当年的那支旧曲……  相似文献   

14.
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8月18日考察亍夏时指出:“国家的未来在教育,在孩子。让孩子上得起学、上好学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任务。”我国经过改革开放30年,上得起学的问题在城市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已得到基本解决。少数农村孩子上不起高中和部分农村孩子无法实现上好学的现状依然存在,因此,实现“让孩子上得起学、上好学”的任务还很重。  相似文献   

15.
巴蜀著名二胡教育家家苟永森,在近半个世纪的二胡艺术生涯中,首创了集二胡教学、表演、创作、理论四位一体的、谨严规范科学的二胡“琴学”体系,体系中的“琴”学技术研究是其核心部分。“琴”学技术成果涵盖二胡技术原理研究、与提琴系的对比研究、与音乐类其它学科的对比研究、二胡美学研究、二胡乐器改革等诸多领域。笔者所论,即是对苟先生的“琴”学技术研究作了必要的归纳概括,同时也进行了较为客观的分析探寻。  相似文献   

16.
梦想     
1952年,音乐家梅纽因在日本演奏时,有一位擦鞋童苦苦挣钱买了门票去听演奏会,可只能坐在最后一排。演奏结束时,大师得悉,便穿过鲜花和镁光灯,来到小男孩跟前,把手中的小提琴送给了他。并问他为何执着这场音乐会,男孩回答说:“我只是想来听你拉琴。”30年以后,那小男孩依然来听梅纽因的演奏会,尽管生活依旧困顿,但他从未答应别人的怂恿变卖那把小提琴,大师依然为他拉了当年的那支旧曲……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学习钢琴的琴童越来越多,大部分学琴者从4、5岁就开始学习钢琴演奏,有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恨不得让自己孩子马上就成为钢琴家,拔苗助长、棍棒相加的方式使得很多孩子厌恶学琴,断送学琴生涯,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使孩子丧失学琴兴趣,因此,如何在钢琴教学第一课中合理适当的激发儿童学琴的兴趣成为了钢琴老师的重中之重,也是钢琴老师所要去克服和研究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许多家长为孩子购置了乐器,利用业余时间教孩子学琴。但有些孩子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后,效果并不理想。家长为了孩子的长进苦苦思索,常常不得其解。基于此点,我想提几条意见供家长参考。一、以培养兴趣为先导。三至五岁的孩子,感觉最敏锐,可塑性最强,在音乐方面显露能力的也最多。这个时期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学习钢琴的琴童越来越多,大部分学琴者从4、5岁就开始学习钢琴演奏,有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恨不得让自己孩子马上就成为钢琴家,拔苗助长、棍棒相加的方式使得很多孩子厌恶学琴,断送学琴生涯,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使孩子丧失学琴兴趣,因此,如何在钢琴教学第一课中合理适当的激发儿童学琴的兴趣成为了钢琴老师的重中之重,也是钢琴老师所要去克服和研究的难题。  相似文献   

20.
有人把从初三升入高中的阶段称为“更学期”,因为这一阶段,无论是学习的内容、方法,还是老师的教学形式,乃至学生的身心都发生了明显变化。高一新生如果调适不好,很容易产生消极、焦虑等心理,从而影响高中学习和生活质量。这时,家长有必要帮助孩子完成两个转变,即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和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学知识先要学方法高中阶段打好学习方法和技巧的基础或许比获取知识更为重要。指导孩子作业之前,先把所学内容复习一遍,理清思路。有的孩子,一旦教师布置了作业,就急于完成,连下课的时间都不放过,这并不是科学的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