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知识迁移是指主体将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用于对新知识的学习、新技能的培养中的活动。知识迁移分为两种,一种是正迁移,即原有的知识信息对新课题学习起促进作用;另一种是负迁移,即原有的知识信息对新课题学习构成干扰。地理学习中,知识的正迁移有利于我们把握地理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的负迁移则会让我们混淆地理概念、错误运用地理规律,影响我们接下来的学习。一、知识负迁移的表现及成因实践表明,知识负迁移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我们不能准确地掌握地理概念、原理,理解地理规律,只注意知识要素间的共同性,而忽视了它们之…  相似文献   

2.
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将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寻求、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3.
一、贴近生活的初始问题是数学教学活动的起点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从本质上说 ,数学活动是一种思维活动 ,而数学思维活动又集中表现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在“问题解决”的活动中 ,数学思想、思维方式与方法 ,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工具 ,而且是学生学习的对象 ,是促进学生逐步学会探索和掌握新知识所必须的科学方法 .从这个意义上讲 ,数学教学设计的中心任务就是要设计出一个或一组问题 ,进而把教学过程组织成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学习数学知识 ,发展数学能力 .基于上述观点 ,我们…  相似文献   

4.
沈文彬 《广西教育》2013,(25):91-91,93
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综合实践性的课程,实践探究将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在课堂上如果只是单纯教授操作方法,将会使得学习流于形式,即使掌握了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学习效果仍然不够理想。因此我们尝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以这些问题作为实践探究的主题,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学生在这样的带有主题化拓展的活动中,全程参与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系统地学习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下面笔者就以“光盘行动”为主题,谈谈在五年级信息技术幻灯片的教学中,如何开展主题化拓展教学探索。  相似文献   

5.
一、PBA及其设计方法 PBA(project based approach)又叫基于专题学习、方案教学、专题研讨等.它是对一个主题或论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的学习过程,是一种为了提供对已有知识、技能、技巧运用机会的学习方法.通过这种学习活动,学习者能够掌握判断使用技能的时机,认识技能的内涵,体会到使用这些技能的有效方法,领会使用技能的目的.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的基本技能和知识的情况下,通过让学生独立、自信地工作,自己做决定、自己思考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将促进书本内容从简单的文字变成学生理解和体验到的知识,融入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中,有一些还能成为学生自己的元认知技能.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是为了不教”,“学会”是为“了会学”。会学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在原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能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借助一定的学习工具独立地获取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为小学生的知识获得、能力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他们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决…  相似文献   

7.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研究课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着眼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在学习和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形成对知识主动探求,并且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一种积极的学习  相似文献   

8.
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薛世杰教学不仅是为了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更重要的是为了应用,特别是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更是如此,因此,不断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一、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就知识技能的学习来...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拉开帷幕,其显著特点就是强调培养学生能力的研究性学习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而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课足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研究课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着眼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在学习和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形成对知识主动探求、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0.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但如何有效应用经验,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这都要通过学习迁移才能实现。在有机化学中,怎样结合学科的特点,使学生更好地学会迁移,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学会有效地解决问题,是每个教师都要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是为了不教”.“学会”是为了“会学”。会学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在原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能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借助一定的学习工具独立地获取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为小学生的知识获得、能力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他们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决定了学习方法的掌握要借助具体的形象、事物和载体,要通过知识学习来掌握学法。所以学法指导要结合教学内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操作、观察、讨论等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学法,形成能力。它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要始终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要在每一课时,每一教学内容中有机渗透,逐步积累。  相似文献   

12.
王丽 《中学物理》2012,(6):43-44
现实生活中,无论我们学习知识还是掌握技能,其目的都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解决问题是我们物理学科学习的终极目标.很多学生上课听得懂,下课不会做;当然老师也许强调多少次了,分析得够透彻的了,学生还是不明白;因此,在新的课程教育理念下,素质教育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改革课堂教学,把思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  相似文献   

13.
王孔磊 《山东教育》2009,(7):100-101
“问题解决教学”是以问题为线索,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了贯彻和落实上述理念,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采用"创设情境,提供信息一组织信息,提出问题一独立思考,探索问题一合作交流,解决问题一回顾反思,拓展延伸"的模式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做中学”的体验式学习,能够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实践是学生获取真知的重要途径,只有主动、积极地去“做”,才能真正地关注、探索事物,思考、解决问题。因此,为了使学生学好数学,牢固地掌握知识与技能,教师应多为学生创设情境或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16.
"问题教学模式" 是以问题为线索,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练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巩固与运用知识,掌握技能与技巧的方法。它是以学生自身的独立活动为主的学习活动;学生通过多次反复的练习掌握技能技巧,进而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其创造力,并培养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良好的学习品质。 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为“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设计了下面一组练习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水平螺旋上升。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2011)》指出:“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怎样的知识技能学习,才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我的回答是:进行问题解决的数学学习。因为知识,只有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思维,只有在学习和掌握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马金芳 《海南教育》2014,(10):11-11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知识的掌握、方法与技能的获得、智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作业这一基本活动。它起着巩固课堂知识,反馈课堂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据此总结本课得失,制订对策,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2011)》指出:"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怎样的知识技能学习,才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我的回答是:进行问题解决的数学学习.因为知识,只有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思维,只有在学习和掌握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中,才会随着主体知识经验的丰富而得到完善和发展;情感,只有在进行艰难、曲折的探索实践活动,并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功和自身价值的实现的过程中,才会情真意切地产生.知识、思维、情感不仅是相辅相成的,更是天然地融合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