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近些年高考语文命题来看,作文试题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思辨能力的要求逐步提高。围绕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创建一种新的写作教学模式,即“思辨性写作”,让学生聚焦于分歧点,确定思辨性写作的论题,围绕论题展开多元对话、互评修改,以此增强高中生的思辨能力、批判性思维。  相似文献   

2.
本文观照“思辨性阅读”这一学习任务群,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进行再读,从单元整组、重要单篇、“整本书阅读”方面阐述教材对“思辨性阅读”课程内容编排的三种方式;反思当前“思辨性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尝试对“思辨性阅读在第一学段中的被忽视”“感性想象与理性思辨的对立”“支持性学习工具开发的缺失”三个教学误区进行澄清,提出建设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开展思辨性写作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思辨意识,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思辨性写作教学的具体路径如下:语句转述,奠定思辨性写作基础;站稳立场,明确思辨性写作思路;小组合作,编撰思辨性写作素材;以读促写,培养思辨性读写能力。  相似文献   

4.
思辨性写作是批判性思维在写作教学中落地的途径和方法,首先对写作任务(如命题)的品质提出相应要求,其次对写作者的表达质地提出相应要求.人们往往把“思辨”当成说理文的写作专利,其实不论是说理文还是叙事文,甚至是诗歌写作都应该有“思辨性”在场,因为“思辨”是思维品质,而任何写作即使以情动人,即使以想象为文,都不可能让思维退场.  相似文献   

5.
李丹萍 《天津教育》2021,(11):150-151
语文教学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部对语文学科的关注与重视,写作教学的考查与评价方式越发灵活。思辨作为一种认知方式,在高考作文中时有体现。从某种角度来说,写作教学承担着学生思辨性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本文针对高中“思辨性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与研究,以期给出相应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正>“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是语文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版课标倡导“思辨性”阅读,就是要提高阅读与表达教学的思维含量与理性精神,助推阅读与表达教学从“浅表学习”走向“深度学习”。因此,语文教师应精读课程标准,明确“思辨”要义;梳理统编教材,明辨“思辨”文本;深研教学策略,明晰“思辨”教法;科学实效地落实“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任务性学习。  相似文献   

7.
陈娇 《天津教育》2023,(4):107-108
<正>思辨一词出自《礼记》中的“学问思辨行”,即“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含义。思辨性思维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学科教学的方方面面均有体现,其中语文学科就有思辨性阅读这一阅读教学方式。思辨性阅读指向学生的思维培养,摆脱了语文阅读应试化的桎梏,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具有不可忽视的深远影响。阅读启迪智慧,思辨提升思维,将思辨性引入阅读教学中,无疑为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新机遇。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将“阅读”视为关键,将“思辨性”看作方式方法,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促进阅读教学的高效化。  相似文献   

8.
王月枫 《江苏教育》2022,(57):15-17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的六大学习任务群之一。文章以“寻找英雄”主题任务学习为例,立足思辨性教学的重要质素——质疑和批判,引导学生在内容的梳理和质询中,渐入思辨场域;在形象的辨析和批驳中,打开思辨过程;在观点的建构和寻证中,直达思辨本质。  相似文献   

9.
<正>所谓思辨,就是指思考辨析。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充分表明了“学”“思”结合的重要性。提升学生思辨能力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倡导学生思辨性阅读是目前课堂的共同追求。对于教学来说,不仅是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得到提升。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对文章的字词句和主要内容等方面的教学比较重视,容易忽略学生的思辨性阅读,不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把思辨性阅读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呢?  相似文献   

10.
唐婷婷 《作文》2023,(16):19-20
<正>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多个单元和推荐读物,涵盖了理性思辨方面的知识,除了提供例证的论述,还引入了多个专题组织的完整的教学活动方案。所以,关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应与课程资源相结合,设计出一套科学的学习任务群学习体系,加强对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的训练“。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学习任务群教学与阅读方法、表达相关,相应的内容趋向于思辨,而思辨能力的表现则侧重于语言,因此,在具体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体现出合理的培养学生思辨性的方式和探索的目标,并致力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11.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规定的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对接的是“思维能力”这一核心素养。设计“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要搭建思辨平台、注重思辨要素、统筹思辨性读写进行整体规划。实施“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要关注教学内容和载体以及学习主题、学习情境和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12.
<正>学习是一门思辨的艺术,教会我们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探寻,找到万事万物的真谛,从而活得更加通透和自由,能够自我解读人生的大命题。2022年版课标将思维能力作为语文核心素养提出,并在课程内容的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提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作为回应,说明思辨力已经成为学生最为重要的能力之一。从教学实践分析,部分教师对阅读与思辨性阅读的差异仍然存在认知问题。思辨是价值核心,创意是教学手段,教师应以顺应成长规律的方式为学生带来更多的思考空间。下面以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为例,进一步解析思辨性教学的方法,期待带来更多的思考,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增了“思维能力”核心素养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文章以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为例,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确立单元主题和学习目标,按照学习任务群的方式设计了学习任务,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演讲、辩论、写作等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思维导图、图尔明论证模型等思维可视化工具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思辨过程,对议论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进行了系统的教学探索。  相似文献   

14.
古代论说文具有突出的思辨性特征,在发展思辨思维、引导理性表达、促进德性养成方面有其独特价值。当前,高中古代论说文教学存在思维训练碎片化、资源整合不足、学生阅读兴趣匮乏等问题,而思辨性阅读教学能较大程度地发挥古代论说文的应有价值。立足文体特征,设计思辨性阅读教学理论框架,并依据文体发展演变情况,系统化设计各时代论说文专题,以进阶性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运用思维技能进行合理质疑、辩证分析、理性评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提出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和“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两个重要的学习任务群,从阅读中培养思辨能力成为高中语文教学所需关注的内容。如何将两个任务群进行结合并实现“1+1>2”的教学效果,成为研究的新思路。《彷徨》这本小说集,就比较适合进行思辨性阅读教学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杨尚基 《天津教育》2023,(31):138-140
<正>名著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要想让学生在名著阅读中掌握阅读方法,对名著有自己的理解,教师在名著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引导。什么是思辨阅读呢?“思辨”即思考与辨析,思辨性阅读是通过阅读者的思考与辨析,对文本及其价值作出准确理解与合理评判,能够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品质,使学生深入文学著作,成为阅读的主要参与者与学习者。  相似文献   

17.
陈曦飞 《教师》2023,(4):15-17
所谓思辨,就是有思考、能分辨,在开展思维活动的过程中从多个角度出发分析问题。为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发展,文章以经验总结法和案例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提出思辨性写作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其表达能力,并指出通过组织微型训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以读导写搭建思辨性写作支架等路径,以期通过思辨性写作教学为学生的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18.
钱芳 《江苏教育》2022,(51):65-66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针对学习任务群“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教学要求是: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理性思维水平。根据这一要求,笔者拟从感知与鉴赏、写作与交流、思辨与探究三个方面进行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变形记》的教学,以期实现对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相似文献   

19.
高中写作教学,普遍存在记叙文写作难以体现思辨性的认知误区。记叙文同样可以体现思辨性。经过从生活现象到生活体验的美感,对生活体验再加工的美妙,最后实现生活体验思辨转化的美悟,如此层层掘进,记叙文写作便能通过生活审美的思辨体验呈现别样的精彩。  相似文献   

20.
设计和应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对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探究能力和质疑精神能起到关键的作用。要准确理解“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概念和内涵,通过统整主题、聚焦语篇和组织活动等方式展开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