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铅在现代人们的生活中已经是不容忽视的污染物质,是影响人们健康的一种重金属。本文从铅的化学性质及毒理学依据,室内外铅污染的主要来源,铅污染对儿童造成的伤害和铅中毒的原因以及国家有关标准对铅含量的规定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铅作为污染元素,铅作为离子可以+2价和+4价存在,在日常生活中铅的用途十分广泛。但只有+2价铅及其化合物在土壤环境中才能稳定存在。近年来城市工业的快速发展,土壤中铅污染加重,这对人们的健康带来了较大的威胁。分析了土壤中铅污染的来源,并进一步对土壤中铅污染修复技术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城乡结合部土壤质量及其动态研究——以开封为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城乡结合部是位于中心城市区与外围典型农业区之间,具有城市与乡村双重特征的过渡带。土壤质量是土壤在生态系统边界范围内维持作物生产能力,保持环境质量及促进动物健康的能力。以开封市为例,在实地采样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一定的参数,修改内梅罗公式,对其城乡结合部土壤的整体质量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质量进行评价,于1982年土壤普查结果作对比,探讨土壤质量的动态变化;从土地利用的角度分析了因其土壤质量变化的原因,提出维持和提高开封市城乡结合部土壤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被铅所包围。汽车排放的废气中有铅,某些化妆品、药物和食具中含铅,甚至土壤、空气、水和蔬菜、水果也都不同程度地被铅污染。人体内的铅主要来自食品。据报道:每天进入人体的铅来自食物者约为400微克、水10微克、城市空气26微克、农村空气1微克和吸烟8微克。食物中铅在人体内的吸收率,受食物中蛋白质、  相似文献   

5.
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曾经征服了当时世界上的很多地方,而且在传说中,是他下令修建了埃及名城——亚历山大城。但是现在,一位法国考古学家开始质疑这个说法,亚历山大大帝也许不那么“伟大”。这位考古学家从亚历山大城的古代海湾中采集了一些泥芯标本,首先他利用泥巴中的海洋贝壳进行碳同位素测年,获得了不同层位泥巴的年代。然后,他又测定了不同时期沉积的泥巴中的铅含量。这样,他也就得到了不同年代的泥巴中铅含量的情况。铅是一种“文明污染物”,人类活动往往使用金属,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铅污染。这位考古学家从对泥巴的分析中发现,…  相似文献   

6.
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结合部也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它是城乡用地矛盾最为激烈的集中区。城乡结合部的耕地保护问题和对策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关系到经济发展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的全局性问题。研究城乡结合部耕地保护问题,有利于协调城市扩张与耕地保护的矛盾,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城乡结合部土地价格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城乡结合部是城市与农村相互结合的特殊经济地理单元,是城市快速扩张的重点区域,受城市与农村的双重影响.城乡结合部地价是土地价格研究中的薄弱点,土地市场的快速、健康发展迫切要求对该区进行地价评估.该文以石家庄市为例,首先对该区土地进行定级,选择适合城乡结合部土地特征的定级因素:中心城市影响度、交通条件、基本设施状况和自然条件;在定级基础上,综合考虑城市用地与农用地估价的不同特点,采用收益还原法和成本逼近法测算城乡结合部土地价格,并提出了两种方法的局限性和相应的解决方法;最后,对估价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城乡结合部土地价格的一些规律性特征:城乡结合部地区由于存在建设用地和农用地之间生地与熟地的差别,不同类型土地之间地价相差很大.文章从理论和方法上对城乡结合部的地价进行了一些探讨性的研究,对进一步明晰城乡结合部的土地产权和土地收益,规范土地交易市场,实现城乡结合部的健康发展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科协论坛》2006,21(11):23-23
9月18日,甘肃省科协向省政府呈报了兰州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苏致兴等20位专家关于《徽县水阳乡铅污染土壤修复和牲畜干预性排铅的建议书》。  相似文献   

9.
周文安 《大众科技》2021,23(4):25-28
文章以江西某铅冶炼厂搬迁遗留场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场地用地历史变迁、生产工艺、产污环节,识别可能存在的重点污染区域及污染因子,制定场地土壤调查方案,并依据相关技术规范开展了采样和检测工作.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块内原电解车间土壤铅含量超标,地下水铅、硫化物含量超标,需对原电解车间开展进一步的详细调查和风险评估工作,为后续的土壤和地下水修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铅污染对儿童健康的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儿童接触铅污染源以及铅污染对儿童健康和智能的彭响,分析了铅污染的来源及日常生活中儿童接触铅的途径,给出了防治铅中毒的具体措施,并指出了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沈阳市城区扩展动态监测与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王秋兵  卢娜  边振兴 《资源科学》2008,30(7):1068-1075
以不同时相的遥感数据(MSS、TM、ETM、CBERS-2)为信息源,对沈阳市1979年~2006年的城区扩展及其扩展过程中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并对引起城区扩展的驱动力进行简要分析。结果表明:沈阳市在监测的27年间城区扩展速度与方向不均衡,建成区面积1979年为163.33km2,2006年扩展到360.5km2,27年间共增加了197.17km2,面积扩大了2.2倍,平均每年扩展7.3km2,其中2001年~2006年城区扩展最为迅速,以“跃迁”式扩展模式向南部和北部扩展,形成新的卫星城,城区质心变化相对不大;城区扩展对城市边缘土地利用的影响主要是以占用耕地和城乡、工矿、居民点的融入为主,影响面积为157.78km2,占扩展总面积的80.02%,而对水域、林地影响较小,影响面积为39.39km2,占扩展总面积的19.98%;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沈阳市1996年~2005年的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中的23个驱动因子数据进行定量化研究,结果表明引起沈阳市城区扩展的主要驱动力是社会经济发展因素,且社会经济驱动力得分始终处于增长状态表明其影响沈阳市城区扩展的作用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2.
为掌握城市扩张对农田生态健康的影响,在划定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的城市边缘区基础上,依次对在城市、城市边缘区及乡村范围内农田的耕地、草地和林地三类生境的大中型土壤动物进行取样,分析了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并通过计量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农田中土壤动物优势类群为土壤线虫,常见类群为隐翅甲科、象甲科、蜘蛛目等11类。无论在农田尺度还是生境尺度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均由城市、城市边缘区至乡村呈现高、低、高的变化趋势,而物种量均无明显规律性变化。其原因为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强度均高于城市和乡村,农田受人为干扰最为强烈,造成农田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减少最多。而物种量无明显变化或因沈北新区城市扩张时间较短尚未对物种量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3.
马爱慧  张安录 《资源科学》2013,35(10):2061-2066
耕地生态补偿的主要相关利益主体对于生态补偿政策的接受程度和可能反应,是未来中国设计耕地保护政策时必须考虑的核心问题.本文选用湖北武汉市中心城区与远城区361份市民和383份农户的实地问卷调查数据,从选择实验法视角,分析城乡居民对于耕地面积、耕地质量与肥力、耕地周边景观与生态环境和耕地保护支付成本4项保护属性及所组合方案政策的可能反应和接受意愿.研究表明: ①城乡居民对除货币属性外的耕地保护属性的偏好与接受意愿存在差异,居民对耕地周边景观与生态环境的关注程度最高,其次是耕地质量与肥力,关注较少的是耕地面积;②所有耕地保护属性组成的7个方案中,最优方案的支付意愿最高,意味着居民期待耕地面积、耕地质量与肥力和周边的景观与生态环境都得以改善;③城乡居民之间偏好与意愿存在着差异,这与社会经济背景,区域环境质量与文化程度有较强相关性.因此,以提高周边景观与生态环境属性的耕地保护政策,是未来耕地保护政策设计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沈阳市城镇用地空间扩展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多时相TM影像,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运用象限方位分析和缓冲区分析方法,对沈阳市市辖区城镇用地扩展强度、建设密度和空间分异等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1988年~2004年各时间段城镇扩展强度指数随距中心城区距离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城镇用地呈现显著的"圈层式"扩展模式,高速扩展区由中心城区外围4km扩展到6km区域;②中高密度城镇用地增加面积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外围0~6km区域,且随距中心城区距离增加增幅逐渐变小;低密度城镇用地随距中心城区距离增加减幅逐渐变小;③除1992年~1997年外的各时段城镇用地扩展面积和强度指数最大的都是第5象限,1992年~1997年间,城镇扩展面积和扩展强度指数最大的是第6象限,城镇用地扩展总体上呈现由西北-西南方向逐渐向正西-东北方向过渡;④1988年~2004年间,第5象限低密度城镇用地减少的最多,19年间共计37.00km2转化为中高密度城镇用地;其次为第Ⅱ象限,共计减少26.15km2.  相似文献   

15.
农地城市流转区位决策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城市流转是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同时由于农地的稀缺性、位置的固定性以及农地城市流转的不可逆性的特点,农地城市流转也是城市化、工业化的一种代价。怎样减少这种代价,防止城市用地扩展过程中占用大量的优质农田。农地城市流转的区位决策尤为重要。本文借鉴“生态、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农地城市流转决策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与特尔菲咨询法确定各个指标权重,最后用模糊决策方法解决农地城市流转的排序问题。研究得出:①主因素突出型与加权平均模型较适合对农地城市流转决策问题研究;②决策者依据不同的偏好,选取不同的决策因子,其决策的结果将不一样;③总体上看来,在以粮食安全为主要因素的情况下,主城区的地块将最后流转,具有农地优势的远城区的地块将最先流转。在以经济发展因子为主要准则的前提下,最先流转的应该是具有农地城市流转优势度的口区的农地,最后流转的是没有比较优势度的江岸区与汉阳区的农地。  相似文献   

16.
唐建  沈田华  彭珏 《资源科学》2013,35(1):207-215
评价耕地生态价值有利于了解耕地生态外部性大小,为政府制订合理的耕地补偿政策提供依据,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文以重庆市为例,采用双边界二分式CVM法的Logistic模型,从城镇居民的支付意愿和农民的受偿意愿两个角度评价耕地生态价值.研究结果显示:①按5%的折现率计算,在WTP和WTA法下重庆耕地生态总价值分别为876亿元和2132亿元;②耕地资源具有重大的生态价值;③城镇总体支付意愿和农民总体受偿意愿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情况下政府应采取农业补贴等形式解决耕地生态外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城乡土地资源利用的合理规划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文章从城乡发展与土地利用的演变历史分析着手 ,进一步论述城市化与土地利用 ,粮食生产与土地利用之间相互关系 ,在此基础上 ,提出城乡一体化 ,合理规划城乡土地利用的新思路 ,即科学地估算城市与农业用地的需求量 ,通过逐步逼近、综合协调的方法 ,达到各需其数与各得其所。  相似文献   

18.
南通市城乡建设用地演变时空特征与形成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蔡芳芳  濮励杰 《资源科学》2014,36(4):731-740
本文选择东部沿海"国家两大发展战略"交汇城市——南通市作为研究区,面对其新形势下的用地需求与矛盾,综合运用建设用地变化测度指标、城乡建设用地协调评价模型、地理探测器等多种研究方法,分析了2001-2011年南通市城乡建设用地演变时空特征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①南通市城镇用地扩张速度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与波动性,空间分布呈现"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沿江高于沿海"的特征,同时其扩张弹性系数总体处于较高水平,未达到理想集约利用状态;②南通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在城镇化推进下并未与农村人口非农化减少相挂钩,在研究期内基本处于加速增长态势,空间分布表现为"中部沿海扩展、南北沿江减少"的特征,过半数区、县(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增长模式属于人减地增粗放型;③全市城乡建设用地变化不甚协调,多数区、县(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增加量大于城镇用地增加量,且城镇发展不能较好满足城镇人口增长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镇化质量;④城乡建设用地变化形成机理差异显著,城镇用地增长受控于多种复杂因素,影响力最高的为城镇居民社会生活状况,而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则更多依赖于区位因素条件的影响,表现出其用地变化的先天依赖性与变化单一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OLI/TIRS数据的沈阳市不透水面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透水面是评价城市发展及生态的关键指标,而不透水面提取的方法以四端元模型为主,存在无法有效区分裸土和高反照度的问题。本文以东北老工业代表性城市——沈阳市为研究区,基于Landsat 8多光谱波段(OLI)和热红外波段(TIRS),利用五端元线性光谱混合分解方法对传统的四端元线性光谱混合分解方法进行优化,提取不透水面并对其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在四端元线性光谱混合分解方法获取研究区高、低反照度分量基础上,反演地表温度,通过五端元线性光谱混合分解方法获取裸土盖度,利用地表温度和裸土盖度阈值对高、低反照度分量进行优化,得到沈阳市不透水面盖度空间分布。经过精度检验,提取的不透水面均方根误差RMSE=13.14%,相关系数R=0.91,表明本文所用方法可有效提取不透水面。不透水面空间总体分析表明,沈阳市非建设区比例为79.04%,中心老城区高密度区占比较高,城市新扩张区域还未形成合理布局。局部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沈阳市东西向发展不对称,南北向的生态环境优于东西向。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其他城市不透水面提取提供借鉴,为城市规划和发展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