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分析后项动词的语义特征对日语复合动词「V+切る」的多义性进行考察,进而探讨「V+切る」语义变化的机制。考察结果显示,「V+切る」经历了由具体的受事切断义向受事分离义,进而向受事变化终结义、施事变化终结义的词汇层面的语义扩张以及语法化后由动作终结义、变化终结义向程度极限义的句法层面的语义扩张过程。复合动词「V+切る」的语义变化机制不仅受到前项动词的影响,而且还与受事的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陈春雷 《海外英语》2011,(10):310-311
复合动词是日语动词的重要组成部分,而「V+V」型复合动词又是复合动词的重点,占有很大的比例。根据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编写的『複合動詞資料集』(1987)记载,日语中的复合动词有7500个之多。目前,关于复合动词的研究,国内外日语学界已有很多。该文以《天声人语》[1]刊登的文章中出现的部分「V+V」型复合动词为主要研究对象,浅析「V+V」型复合动词前后项动词的语义变化。  相似文献   

3.
「Vテモラウ」的意义与其先行动词的意义和モラウ的意义这两个因素有关。本文首先综合先行研究的观点分析提取独立动词「モラウ」的语义特征,然后,从「Vテモラウ」的先行动词的特征和「モラウ」的语义特征两方面分析「Vテモラウ」的句义和用法,确定具有事先请求的情况的「Vテモラウ」句的意义下位分类存在请求义、指示义、表达愿望义、许可义。  相似文献   

4.
日语动词「つく」,不仅本身有多个语义义项,当其作为复合动词的后项动词与别的动词联合使用时,也具有多义性这一特征.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运用语义扩展模式,分析「~つく」的多义性,确立其原型语义与图式模式,探究复合动词的后项动词「~つく」的语义扩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とる」类动词是日语动词中一个频繁使用的小类。其基本含义表示手的活动动作。由于手的活动动作不仅仅在于"取",所以「とる」的语义涵盖面远远大于汉语动词"取"。本动词和汉语中大量存在的表示手部活动的动词之间相互对应,形成了上位概念范畴和下位概念范畴之间的关系。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来分析日语动词「とる」的多义构造,使初学者能够对本动词的语义特征与用法特点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李孟欣 《考试周刊》2011,(40):101-103
「もらう」是授受动词的一种,前面一般接续助词「に」或「から」表示动作的起点。本文从接受方是否想得到某物的角度,从两个方面对「~にもらう」和「~からもらう」进行对比,得出(1)接受方想得到某物时,「~にもらう」能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内心交流,主要表现出接受方的感激之情,「~からもらう」强调动作的出发点;(2)接受方不想的得到某物时,「~にもらう」语义蕴含丰富,「~からもらう」只是强调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7.
复合动词可以说一直都是日语学习者学习日语过程中的难点之一。本文利用『現代日本語書き言葉均衡コーパス』语料库,对复合动词「~抜く」、「~切る」、「~尽くす」的用法做以简单分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复合动词「~あがる」为考察对象,从修饰与被修饰的角度将其分为四类,并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分析其意象图示,指出各类「~あがる」的语义之间是通过隐喻(metaphor)的认知手段互相关联,并实现由基本义到扩张义的语义发展。以期窥探复合动词的语义扩张的认知模式,以利于日语学习者对于复合动词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9.
根据主句谓语是否带有意志性,「V 1うちに、V2」可分为两类:「V 1うちに、V2[+意志性]」和「V 1うちに、V2[-意志性]」,又根据意志或意图来源,「V 1うちに、V2[+意志性]」可再细分为:"说话人"意志句和"第三方"意志句。"说话人"意志句的语义为"趁着……做某事"含紧迫感;"第三方"意志句和「V 1うちに、V2[-意志性]」句的语义为"在……期间/过程中发生了某事"含意外感。V2是否带有意志性,以及意志性来源的主体共同作用,决定了「V 1うちに、V2」句的语义。V1构成了一个主句动作或事件发生的时间范围,但不对「V 1うちに、V2」句的语义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利用认知语言学的语义范畴理论对日语「お」类常用动词进行认知分析,说明「お」类常用动词的范畴化、家族相似性以及模糊语义的组织性和规律性。并且以人们的客观世界经验和认知事物的规律为基础,探讨「お」类常用动词原始模糊语义的产生、发展与习得的内在机制,从而建立一个解释「お」类常用动词以家族相似性为特征的模糊语义网络。  相似文献   

11.
尝试利用认知语言学的语义范畴理论对日语「う」类常用动词进行认知分析,阐释「う」类常用动词的类属划分以及家族相似性的组织性和规律性。并且以人们的客观世界经验和认知事物的规律为基础,探析「う」类常用动词原始模糊语义的产生、发展与习得的内在机制,从而建立一个解释「う」类常用动词以家族相似性为特征的语义网络。  相似文献   

12.
孙秀云 《海外英语》2011,(6):341-342
日语中的动词有各种各样的词形变化,与不同的词接续表达各种各样的动作含义。常见的动词「なる」接在名词、形容词、动词后面表示现象、事物自然发生变化后所呈现的一种状态。在日常表达中利用率相对较高。但是,由于接续不同、中日文化习惯差异以及另外一个表达变化的动词「する」的存在,在使用中经常会发生「なる」的误用,文章对动词「なる」的误用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3.
利用图表将复合动词「~出す」和「~始める」的意义领域进行划分,并在这一图表基础上对其意义用法进行分析,使词汇讲解更为生动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  相似文献   

14.
日语的状态表达语通常为「Vている」、「Vてある」句型,一般指描述事物或动作结果现阶段的状态含义。汉语中经常被提及的对应表达方式是"V着"。笔者利用中日语料库进行实例调查,发现汉语"V着"除了可以翻译成日语的「Vている」、「Vてある」,还有「~ながら」、「~て」等多种表现方式。局限于常规的思维方式,导致中国学习者在习得日语时受母语影响,产生了「Vている」と「Vてある」的误用表达。基于这一现实问题,本论文试分析中日状态表达语"V着"と「Vている」、「Vてある」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15.
在日语中,「手伝う」和「助ける」这两个动词都可以翻译成汉语的"帮助"的意思。很多日语初学者对两个词的区别比较模糊,在使用上经常出现误用现象。本文主要就两动词动作对象的差异,通过具体例句作以简单的分析,希望对日语学习者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日语的"「一緒に」和相互动作动词"的用法,通过个别的动词「戦う、争う、競う」进行了考察。发现「一緒に」和单向性强的相互动作动词能共起,而和相互性强的相互动作动词不能共起。在可以共起的情况中,加上了「一緒に」,就变成了"原本是分开的各个施事开始变得关系亲密、合成了一个整体,共同朝着同一目标前进"。  相似文献   

17.
「おろす」是由动词原型「おる」派生而来,属于使役移动动词,汉字用[降ろす、下ろす、卸す]表示。作为他动词的「おろす」的意义用法非常复杂而且具有多样性,这个动词的原始意义是[由于外力的作用,使物体从上面的领域移动到下面的领域]。像日本学者国広指出的那样[多义的分歧并不是无原则性产生的,普遍来说这些分歧总是会存在某些在心里上或认知上的契机。]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以动词认知的方法,对这一日语动词做出分析,旨在为初级日语学习者提供一种强记词典义项之外的、系统简洁的学习方法。原型是指在范畴的成员中,位于中心位置且更加典型的事物。「おろす」的最基础的意义是用法1的[由于外力的作用,使物体从上面的领域移动到下面的领域]这就是「おろす」的原型意义。在这片文章中,「おろす」是如何从原型意义转变为各种各样其它的意义的,在「おろす」意义扩张的进程中,人们的认知起了怎样的作用等问题进行研究。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将从认知的视角来整理一下「おろす」的意义用法,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进一步考察「おろす」的语义网络。  相似文献   

18.
评价语气复合形式「してもいい」主要存在九种用法。从统语论和语用论的角度来看,「してもいい」不能出现在祈使句中。另外,「してもいい」可以出现在疑问句中,但是不能用第二人称作主语。可以接在「してもいい」前的动词的种类很广,只是状态动词很少出现。「してもいい」句有消极地接受某事态的语感。表达"给予许可"和"提案"这两种意义的「してもいい」不适宜对长辈或上司使用。  相似文献   

19.
「見過ごす」「見逃す」语义相似:「見過ごす」有①看漏、错过,②不过问,③宽恕的语义,「見逃す」有①看漏、错过,②放走,③宽恕的语义.围绕该语义,从它们所接的对象语以及与相关句型的搭配使用来揭示其不同的语义特征.即:「見過こす」倾向从感性角度看问题,体现了对人、物的漠不关心、轻视的消极态度;而「見逃す」倾向从理性角度看问...  相似文献   

20.
「~テクル」是日语中一个重要的动补结构,是移动动词「クル」语法化的结果。这一结构使用频率极高,同时也是汉译时的一个难点。以往的研究多从「クル」到「~テクル」的语义变化路径为中心展开,拟从汉译角度对其进行考查,分析探讨将其翻译成汉语时的最佳措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