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是春秋时代的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作为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的思想支配了中国两千余年,对许多东方国家如日本、朝鲜、越南等有过重要的影响,同时对欧洲的思想文化也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可谓影响深广。我认为,要正确认识历史人物——孔子,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必须按照列宁所指出的:“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思克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对孔子的评价当然不能离开他所生活的时代。  相似文献   

2.
为纪念孔子逝世2440周年,天津史学会最近召开了孔子学术讨论会。讨论集中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孔子所处的时代和他所代表的阶级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其社会性质、时代特点,阶级关系的变化和阶级斗争的形势,都对孔子思想  相似文献   

3.
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他肯定和适应春秋时期“重人”、“重民”的历史潮流,在吸收、提炼原始社会遗传下来的氏族民主精神和良风美俗,总结夏、商、周三代盛世的典章制度和思想成果基础上,提出了以“仁者爱人”为核心的人道主义伦理学说。一、孔子第一次提出“爱人”的伦理原则和道德理想孔子的弟子樊迟问“仁”,孔子回答说:“爱人”(见《论语·颜渊》下引此书,只注篇名),孔子还讲过“节用而爱人”“泛爱众”(《学而》)等等。“仁”是孔子伦理思想的最高原则,而“爱人”则是孔子仁学思想的核心,是其人道主义思想的集中概括。孔子提出“爱人”的伦理原则和道德理想,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孔子及儒学以其正面形象再次展现世人面前。从“打倒孔家店”到“批林批孔”、“人人喊打的反面教员”,而今成为中国面向世界的“形象代言人”和“中华文化名片”,这种不可替代性,表明他的强大生命力。从国内民间发起的600余万儿童“读经”活动,到政府在海外迅速建立100所“孔子学院”的重大举措,都预示着孔子及儒学未来发展的光明前景。从世界一些知名国际媒体,多以孔子及其思想,或作封面,或作标题,到中国本土老板们不惜花费巨资、坐着飞机到北京听取孔子思想的教诲,表明孔子及其思想正在成为推动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并走向世界的一种精神力量。从中国百姓对道德的强烈呼唤,到“以德治国”和“八荣八耻”相继问世,都在重新发现和开发利用儒家伦理的智慧资源。总之,随着中国文化再次走向世界,2557岁的孔子也再一次更大空间的“周游列国”。孔子及其思想的历史命运,似乎就是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它的起落与中华民族的兴衰息息相关。而今,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实践,孔子及其思想再次被关注,应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孔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否孔、批孔和倒孔,已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种过错,当代中华儿女将以中国有孔子而荣耀,为有儒学而自豪。 本文为纪念孔子诞辰2557年而作。  相似文献   

5.
一、关于对孔子的总的评价有的同志认为,孔子从小“接受着奴隶主阶级反动思想的熏陶”,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收徒讲学,“培养维护奴隶制的人才”,在鲁国做过几年官,“进行复辟活动”,他的思想体系,是为了“维护和复辟奴隶制”的。有些同志不同意上述观点,认为应该对孔子及其思想作一分为二的分析。有的同志认为对孔子作为“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后裔”,他的政治立场是落后的、反动  相似文献   

6.
孔子的逻辑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的逻辑思想主要导源于他的文化教育实践活动,也导源于他的社会、政治实践活动。下面将说到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论学与思的结合——关于思维的训练和发展问题。孔子是很重视学的,经常念念不忘:“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十室之色,必有忠信如丘者,不如丘之好学也。”(《公冶长》)“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述而》)孔子对“思”也有许多讨论。不过,他对那种自发状态的思维并未作很高的评价:“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这个“思”当是指一般自发状态的“思”。孔子认为应当把“学”和“思”结合起来。他的名言是:  相似文献   

7.
李大钊、周予同、匡亚明、冯友兰诸先生都有过关于“两个孔子”的论述。这确属探本之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善恶标准,焉得相同?孔子深通此理,他明知“知我者《春秋》,罪我者《春秋》”、但他仍要在古稀之年,为国家民族历史而写《春秋》。他为《周易》作传,他整理《诗》、《书》、《礼》。他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大胆发表议论(已被其后学整编为《论语》),大概都来自这种不求“知”、不畏“罪”,但求无愧于仁人的历史责任感。看来,对这个人确有认真研究、评价的必要。  相似文献   

8.
问题的源起:在指导学生学习高中语文读本第六册时,一个学生突然提出了一个非常“特别”的问题:孔子为什么难以推行他的仁政主张?我认为是他个人的原因,他说话太“冲人”,他的主张很好,但说话太“生硬”,不易为人接受。我的第一感觉是,这个“观测点”很新。以前我们看孔子,关注的大多是他的思想,即使谈到孔子的语言,也是作为《论语》这部语录体著作的语言,大多是从语录的角度去分析他的思想价值。“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价值”(爱因斯坦语)。我决定搞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复述了张同学的问题,肯定了他的“重大发现”。或许是我煞有介事的开…  相似文献   

9.
孔子从事教师工作,大约四十多年,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以《诗》、《书》、《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高潮》一书的按语中写道:“曲阜是孔夫子的故乡,他老人家在这里办过多年的学校,教出了许多有才干的学生,这件事是很出名的。”可见孔子是中国古代很成功的一位教师。为什么孔子能有这样突出的成绩?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的分析,便可以知道孔子具有作为教师的优秀品质,也就是他能有这样突出成绩的原因所在。第一,进步的政治思想。“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因为“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所以教师自身必须有正确的政治思想。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以他的“仁”为核心的。他的学生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回答说:“爱人”(《论语·颜渊篇》),孔子还讲  相似文献   

10.
在孔子的伦理学说中,他的信德思想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丰富的内容。它不仅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而且,某些东西在现代人的生活中也同样起作用。孔子的信德思想具体有哪些内容,我们如何认识它呢?本文试加以简略的论述。作为我国最早的卓越的教育家孔子,他的教育乃是以“事君事父”的“德教”为核心的。他的学生“皆以修身为本。”(《大学》)因此,孔子的教育主要是道德思想的  相似文献   

11.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在实践上和理论上,他都有丰硕的建树。孔子关于教育心理学的思想,不仅有着突出的历史地位,而且对我们今天也很有启发。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史专家墨菲说过:“……纪元前五百年中国的老子和孔子,在哲学和心理方面有着惊人的兴起。”(墨菲:《历史回顾》·《近代心理学史导论》、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799页)。 本文拟就学习心理、个性心理、教师心理、德育心理诸方面,探析孔子的思想,以求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2.
粉碎“四人邦”以来,学术界对孔子进行了再评价。本文仅就评价中的不同见解,作一综合介绍。一、政治倾向和思想实质。大致有四种意见:1、孔子不是“复辟狂”,是进步的思想家,是革命派。有人认为孔子反对人殉,  相似文献   

13.
孔子其人     
孔子,名丘,字仲尼,排行第二,又称孔老二.他生于公元前五五一年,死于公元前四七九年,是我国春秋时代(公元前七七○——前四七六年)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他是顽固地维护奴隶制度的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孔子出身于没落奴隶主贵族家庭.他的祖先原是宋国贵族,因宋国内乱,逃亡到鲁国落了户.后来孔子父亲孔纥做了鲁国的大夫,成为鲁国人.孔子从小就打下没落奴隶主贵族的阶级烙印.他童年嬉戏常常模仿着奴隶主贵族祭祀的礼仪.他笃信“天命”,缅怀“先王”,形成了保守复古的反动思想.孔子青年时代曾在鲁国做过两次小官:一次叫“委吏”,是替奴隶主管理仓库和粮  相似文献   

14.
研究孔子,固然应该遵循双百方针,但也应该尊重历史对孔子的客观评价,尊重“孔子圣之时者也”的社会历史地位(《孟子·万章下》)。我认为,研究孔子应包含以下几个基本论点: 一、以十三大精神为指导思想研究孔子。众所周知,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近现代又被西方学者尊奉为东方伦理道德之祖,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他之所以如此闻名占今中外,其原因不仅他有博学于文多才于艺的知识技能素养,更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一、孔子的师生交往理念1.以“仁”为核心的人本交往思想。“仁”是孔子学说的中心思想,也是他的人本交往思想的核心。他经常谈论“仁”。在《论语》中“仁”字出现109次。“仁”者,“爱人”也。从人从二,主体际或多极主体之义,交往之义。“仁”的指义,针对不同的对象主体,根据“因材施教”原则,孔子曾给予过各种不同的规定:“仁者爱人”“孝悌”“克己复礼”“忠恕”之道、“由己及人”之取向。我们认为。“仁”在孔子的解释中有两层最基本的意义:一是“仁者人也”;一是“仁者爱人”。所  相似文献   

16.
孔子是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称道的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要想知道儒家思想在历史上的意义和作用,不研究孔子的思想,那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 那么,对孔子的思想究竟应该怎样评价?他的思想和后继者孟子、荀子的思想有何异同?他们的思想在汉以后对封建政权主要起了什么样的作用?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孔子的思想在当时是守旧的。他维护旧的礼乐制度,认为不可逾越。他所一再强调的“礼”,乃是周公参酌殷礼而制订的周礼(及仪礼)。他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  相似文献   

17.
孔子,中国历史上绕不开的高山。他为“修齐治平”的理想毕生追求的脚步从来没有停下过——孔子是个圣人,也是个普通人。他是圣人, 巍然耸立,为万世师表;他是普通人,可爱率真,留下许多轶闻趣事。孔子幼小时地位低微,但志向远大。学习是孔子成才的一条重要的道路。他从“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开始学习。  相似文献   

18.
二千多年来,由于反动阶级的政治需要,历史被颠倒了。一个立场反动、思想是秕糠的孔子,被奉为“至圣先师”。正如鲁迅所说的:“种种的权势者便用种种的白粉给他来化妆,一直抬到吓人的高度。”(《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而同时,与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孔子儒家学派作坚决斗争的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学派——法家,却横受种种谣言和诽谤。今天,我们要清算孔子的反动思想,同时也要对法家重新评价,还他本来面目,把被颠倒了的历史再颠倒过来。  相似文献   

19.
孔子的“述而不作”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零散记载了孔子对写作现象的思考及言论。本文从三个方面予以重点分析,理清了孔子以“述”为核心的多层写作思想,展现其与孔子世界观的相互联系,从而实事求是地评价了孔子“述者”兼思想家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0.
试论孔子的义利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是我国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体系十分宏大,本文仅就孔子经济思想中的义利观作初步探讨。孔子在许多地方讲到对“义”和“利”的看法,据统计,《论语》一书记录孔子提到“义”字达24次,几乎把“义”的涵义扩大到他的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等各方面。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