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强调大学担负“文化引领和创新责任”的今天,探讨大学精神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大学精神是文化习染的结果,所以对大学精神的探讨就不能脱离对它的文化根源的追问。对中国大学精神的阐释自然也割不断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而今天中国大学精神建设又不能不参照西方大学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2.
民族文化传统:中国大学文化创新的基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大学的产生缘于富国强兵的国家目的,并没有延续民族文化传统。大学在发展中缺少自由、独立和超越的大学精神,导致大学文化式微。所以,中国大学要从民族文化传统中寻找文化基点和精神资源,不断促进大学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3.
大学信仰危机、大学精神迷失和大学文化功利,是中国大学精神现代性困境的具体表现。现代性社会问题造成人心灵秩序的失范,经济伦理异化造成人精神的沦落,大学发展理念的嬗变造成工具理性主义的泛滥,后现代主义的崛起造成新的价值虚无主义,这些是形成中国大学精神现代性困境的根源。中国大学只有坚持大学信仰的真理性和价值性,确立真理归真和价值回值,追寻崇高的精神世界,并以传承和创新人类先进文化为己任,才能获得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4.
大学历史传统与中国大学精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学精神植根于大学历史传统,但是,对本土教育传统的妄自菲薄、对舶来品的本能性的排异,导致了中国大学精神的无根化;而民族危机、文化危机与国家意志、市场压力等种种因素进一步导致中国大学与历史传统的断裂.应当从坚持理想性与现实性辩证统一,巩固大学的功能定位;坚持独立性与生态性的辩证统一,坚守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坚持世界性与本土性的辩证统一,认真梳理中外大学历史传统;坚持历史性与时代性的辩证统一,汲取时代精神等四个方面入手塑造中国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10月,教育部大学文化研究中心、天津大学和光明日报联合举办"中国大学文化高峰论坛",同时召开了教育部重大委托项目"当代中国大学精神研究"开题报告会。会上一部专著——《中国近代大学精神史》引起学者的重视。书中提出的中国近代大学精神是什么,中国近代大学精神的历史源流,中外大学精神的交融特点  相似文献   

6.
大学是西方文化的产物,大学精神的出现使大学有了生命。追求真理、学术自由、时代性与民族性分别是大学精神的三大要素。大学精神的先天缺失是当前中国大学“乱”的根源之一,因此构建当代中国大学精神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构建当代中国大学精神的思路在于:“执本”与“变通”,内外兼修以及在培养“人”的过程中实现。  相似文献   

7.
时下中国,教育千夫所指,横眉冷对.高等教育更是重灾区.大学改革要以北大精神为旗帜,引领中国大学精神风气之先,回归大学之道.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浪潮中,中国大学存在着盲目追随市场经济的大潮与盲目照搬西方大学模式的突出问题。中国大学要想在世界上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将现代化的追求植根于广阔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之中。书院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承载的精神气质和文化使命与现代大学十分相近。书院在办学精神、教学方法、教育目的等方面给中国当代高等教育提供了有益启示,尤其是书院精神对当今中国大学品格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大学校史的研究如何体现"大学精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它不仅是从"长时段"探讨中国近现代大学发展规律性的课题,而且也是认识当代中国教育变革尤其是大学变革、发展的重大课题。如何通过对近代化进程中的大学变迁的历史过程及其历史特征的揭示,来探明制约中国大学精神形成的社会因素和概括出大学走向"一流"所应坚持的大学之道,这是大学校史研究的最原始意义。大学精神何谓?透过大学校史,我们发现近代中国大学精神至今还未过时,在争创世界一流,争创名牌大学的今天,重温近代中国大学精神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大学是在社会转型和文化断裂的历史巨变时期,通过移植西方大学制度而形成的,在大学发展的一百多年历史中,文化冲突始终是影响中国大学发展的一条主线,中国大学文化建设面临诸多内外困境.在全球化时代,没有一流的文化就不可能有一流的大学,深刻认识中国大学所面临的文化困境,通过自觉的文化选择,回归大学文化的价值理性,重塑大学文化的人文精神,变革大学文化教育范式,以大学文化创新引领社会文化发展,建设文化强国,复兴中华文明是中国大学文化建设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1.
社会转型期大学精神的迷失与复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精神是大学在传承民族精神和反映时代精神的过程中,基于对大学自身历史文化的认识而形成的为大学人共同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念和道德信仰。求真精神、自由精神、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是大学精神的重要表征。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大学面临着功利化、行政化、市场化等困境。对此,中国大学应以人为本,凸显自治.尊重学术权力并廓清社会和大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大学精神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主题,是我国社会发展转型及其触发的高等教育转型的一种表现。大学精神的传统在现代遭遇到严重挑战,必须重建大学精神。大学精神的重建,需要对现代大学进行准确定性与定位,需要守望大学的精神传统,需要注入时代精神的质素。知识分子在大学精神重建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提升人性、教化社会、泽被人类是现代大学文化使命的核心和根本。  相似文献   

13.
高深学问及其构成的学科(专业)是大学存在的知识和组织基础.大学文化既是一种存在更是一种信仰,二者既有深刻联系又有质的区别.任何社会思潮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当大学文化缺失问题,特别是大学精神衰微现象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并逐步进入到哲学领域时,大学文化哲学便产生了.从“高深学问”到“大学文化”是一个质的飞跃,以“大学文化”为逻辑起点,从整体上构建一个以“大学文化既是一种存在更是一种信仰”为核心的大学文化哲学的基本理论框架,是当今时代的强烈呼唤.其核心内涵是:大学的本质是一种以传承和创新文化为己任的功能独特的文化组织;大学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人文关怀和追求真理是大学应当坚守的“永恒之魂”;和谐文化的本质是一种信仰.当今我国大学的崇高使命是:坚持“中国特色,综合创新”的文化发展道路,创新和高扬当代中国大学精神,全面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大力增强我国大学核心竞争力,为实现中国特色大学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文化强国而奋斗.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并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大学精神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其与民族精神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民族精神是构建大学精神的总前提;构建大学精神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弘扬民族精神与构建大学精神及其统一,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进入市场给大学的发展带来机遇,但同时精神价值的失落成为中国高校突出的问题。商业化的侵蚀、官本位的蔓延,加之体制的弊端,造成了大学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大幅度滑坡,使得大学的公众信任度不断下降。本文通过对大学精神危机的表现及产生原因的分析,提出中国的大学要想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就必须重建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16.
大学之所以为大学,不在于大学是作为一个组织机构而存在,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的核心与灵魂,是大学发展的根本精神力量。大学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大学校长作为大学的最高管理者,同时也是一所大学的精神领袖。一所大学的校长应当主动推进其大学精神文化的蕴育,促进大学精神文化的主动建构,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大学校长要明确和提炼学校的办学理念,体现大学的特色与使命;密切与师生交流,促进建设大学精神文化的向心力;积极创新文化,更新大学精神文化血液。大学校长根据自身的特殊性建设具有特色的大学精神文化,对促进大学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大学教师是大学精神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创造者,大学精神对大学教师具有凝聚、激励、导向作用,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近年来,我国高校在大学精神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和困惑。应当将大学教师队伍建设和大学精神构建结合起来,才能推动大学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大学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积极发挥着文化育人的作用。器物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体系中三类很重要的文化形态,主要体现在器物文化是育人的基础,制度文化是育人的保障,精神文化是育人的动力。大学文化在发挥育人功能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大学器物、大学制度以及大学精神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刘旭东  张旭 《唐山学院学报》2016,29(5):28-31,77
每所大学的校史都能够通过其校训加以透视,校训能够反映出大学的独特精神品格。唐山交通大学(现西南交通大学)作为我国近代著名工科大学,在其早期办学历史中凝练成"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这一校训。文章通过历史的视角对该校校训进行解读,客观地揭示了这所学校的发展历程和办学理念,以期传承校史文化,弘扬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20.
大学文化的培育与创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学文化是指以大学历代积淀传承的精神为内核,延伸、拓展表现在大学软件与硬件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分为大学精神、大学制度、大学环境三个层次。我国大学由于建立时间晚,加上实用主义的影响,在文化上存在大学精神实用主义化、大学制度行政色彩浓厚、大学环境单调与贫乏等弊端。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尽快建立符合时代发展方向的大学文化是大学建设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