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李白不仅是唐代的伟大诗人 ,在书法领域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初唐以来第一个敢于公开否定王羲之的人 ;他的书法创作亦自成一家 ;在诗歌和书法两种不同艺术领域的贯通方面 ,树立了“诗中有笔 ,笔中有诗”的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2.
唐代是中国书法文化的兴盛期,不仅涌现出许多书法名家,而且形成了不少书法世家。书法世家在唐代的形成,既与毛笔手工书写的时代大背景相关,又与唐代尚好书法的社会大环境有密切关系。书法是唐代士族普遍注重的家学,成为士族保持优良门风的基本要求。唐代书法世家是士族保持家学和门风的结果,以唐前期最为繁盛。唐代中后期,随着士族“衣冠荡析”,门风废替,家学零落,书法世家也渐渐衰落。唐代书法世家承前启后,在笔法传承中发挥了接力作用,他们为法书名品的守护和递藏作出了积极贡献,还给后世留下了大量精美的碑志佳作,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唐代诗歌书法艺术都达到了其发展的艺术高峰,二者之间又能融会合流,共同繁荣,其原因主要在于唐代国力的空前强盛,思想领域内的大力开放,科举制度的以诗、书取士政策,历代皇帝对诗、书的大力提倡,其他姊妹艺术同时繁荣的影响,以及创作主体所表现出的共同艺术精神。唐代不同时期诗歌书法的发展,都贯穿了这种基本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4.
唐代书法艺术发展达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顶峰,各个阶层都对书法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唐代公主也表现出了较高的书法艺术方面的修养。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唐代女性地位的普遍提高,受教育的权利得到实现;公主日常就很重视书法学习,加之社会上书法学习蔚然成风,皇室重视培养;公主身份尊贵,有较好的客观学习条件,所以唐代的很多公主都在书法艺术方面有杰出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唐代诗歌中的一枝夺目奇葩——山水旅游诗的艺术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文学发展历史中,诗歌有着重要地位。唐代山水旅游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以其优美的语言、动人的旋律、深刻的思想内涵、奇妙的意境展示着自然、生命之美的永恒魅力。特别是孟浩然诗歌所营造的空灵美妙的意境;王维诗中诗情与禅意的水乳交融;李白在诗中所展示的崇高的美学风格,杜甫诗歌的沉郁悲凉以及在平凡风景中发现美、表现美的丰富内心感悟和高超的写作技巧,代表着唐代山水旅游诗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6.
艺术的发展要受到政治功利因素的干预。这在唐代的书法艺术中有很明显的反映。文治的需要,使众多的书法家挤身仕途;而书法家干禄的成功又促使唐代书法空前的繁荣,以至于尚好书法成为整个社会的一种风气。干禄实用也决定了书法端庄、易识、整饬的面目特别突出,这是唐代书法“尚法”的政治原因。  相似文献   

7.
杨舟 《职大学报》2007,(4):89-90
由于唐代诗人大多能画,而画家又把诗文序跋视为修养的第一位。故又大多能诗善写。诗歌与绘画的相互影响使得唐代诗歌中有大量的关于色彩学的材料,表明唐代诗人对色彩的性质、作用、配合规律有很深刻的认识。本篇将唐代诗歌中的色彩描写作一简要分析和初步研究,试图从审美方面揭示唐诗的色彩美及应用色彩学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8.
李杜诗风的转变与唐代文化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诗风的差异和转变,是与诗歌思潮与文化思潮的嬗变息息相关的。李杜诗风之变,实际上是唐代诗歌主潮由盛唐的理想主义浪漫诗潮向着盛中唐之际的现实主义写实诗潮嬗变和唐代文化由盛唐的多元开放的理想主义文化思潮向着盛中唐经世务实、主尊儒学的现实主义文化思潮转型的表现。李白和杜甫正是唐代这两种诗歌主潮和文化思潮的代表人物。将李杜诗风的转变与唐代的诗歌思潮及文化思潮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性探讨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他们诗歌的文化内涵,更加准确地阐述和评价李白与杜甫在文化史与诗歌史上的地位和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9.
翻检国内(除台湾省外)152种社会科学刊物,发现有关唐代文学理论研究的文章,1984年一年还不足二十篇,比唐代诗歌、散文的研究少得多。可见,在唐代文学研究中,文学理论仍是一个较少为人注意的领域,而且,对这个领域的研究,面仍然较窄,重复过去的较多。这一年最足以引起注意的,是裴斐在《光明日报·文学遗产》(1984年12月18日)发表题为《白居易诗歌理论与实践之再认识》,对白居易的诗歌理论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评价。三十余年来,在我们的文学史和文学研究专著专论中,差不多是异口同  相似文献   

10.
唐代是自由与浪漫的时代,帝王将相、布衣童子妇孺都能出口成诗。在这种社会环境影响下,诗歌也成为了娼妓取悦客人的一种技艺。因此,唐代文学较之前阶段文学出现了一大批娼妓诗人的诗歌。《全唐诗》中收录了妓女作者二十一人的诗篇共一百三十六首。唐代最杰出的娼妓诗人无疑是薛涛,宋代娼妓中诗写得最多最好的当推温琬。  相似文献   

11.
六朝时期顾恺之的“传神”论和谢赫的“六法”论为仕女画艺术风格的演变提供了学理支持,并开启了新的文艺美学走势。唐代画家以精湛的技艺践行了六朝人的审美理想,同时也为诗歌人物形象的传神描写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经验。唐代诗人将仕女画的“骨法用笔”、线条勾勒和敷彩设色等艺术技巧施之于诗歌女性形象描写中,从而刻画出“气韵生动”的女性形象。唐代诗歌与绘画艺术上的互通、互渗不仅体现在高超精妙的技巧上,更体现在深层次的艺术精神上。  相似文献   

12.
唐代诗歌应用色、声、形的技巧创造了无数的美诗。这是唐代诗歌艺术繁荣所引发的,也是当时审美意识的产物。唐代诗歌的声音形象可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3.
唐代应试诗对谢朓诗歌的接受,是受到唐代科举的影响.唐代科举重视进士科,应试诗成为了科场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情形下,《文选》被奉为圭臬,其中对谢朓诗歌的学习行为表现突出.科考命题对谢脁诗歌的重视,表现在谢胱诗歌原句被九次化用为试题.由应试诗可见,唐科考士子对谢朓诗歌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以谢朓诗为题的科考主要集中在中唐时期,这与主考官的文学偏好有关.谢朓诗歌在中唐时期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得到了来自官方的认可,致使文人争相学习谢胱的诗歌.  相似文献   

14.
欣赏诗词书法作品可以欣赏书法艺术,也可以识读诗词内容,接受过程中表现出语图关系的变化。大多数接受者对苏轼诗词书法作品的欣赏分为三个过程:首先被书法书像所吸引,进入图像欣赏中,沉醉于视觉效果;其次对所书诗词内容进行识读,了解所写诗词的内容;再次将两者放在一起去欣赏,书法与诗歌在迭代中达到更高的融合,欣赏者获得双重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15.
提炼和挖掘李白诗歌中的体育活动意象,并分析李白诗歌中体育活动意象的社会文化根源,展示了唐代体育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拾遗和补阙是唐代谏官体系中两个重要的官职,虽然品级不高,但政治地位极高。唐代有过仕宦经历的诗人大多担任过此二职。这段政治经历对他们的诗歌创作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从他们任职期间和部分不在谏职但与谏官有关的诗歌中,可以清楚地了解唐代诗人的政治心态和文学意识。  相似文献   

17.
清代诗歌作品繁富,不少作品之间存在着各种复杂、微妙的关系。例如同时代王士稹与屈大均的一组诗歌,甚至清代袁枚与唐代柳宗元的一组诗歌,互有继承与影响;赵翼本人的某些诗歌,则每每自相重复;王昙本人的某些诗歌,又多有文字出入;舒位与陈文述的一组诗歌,题目完全相同,而相互关系十分复杂。对这些现象进行考察,可以增进对清代诗歌具体作品乃至有关作家的了解,有的还可以同时订正某些相关的错误,总体上都有助于清诗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8.
唐宋 《职大学报》2001,(3):12-14
唐诗的传播渠道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它借助音乐、舞蹈等多种渠道传播.在唐人的诗集中,有不少《宫词》作品以及宫廷宴乐的歌词,多能入乐演唱.尤其是来源于民歌的绝句,是最易于歌唱的.在唐诗中,有很多描摹音乐的诗歌,唐代诗人与乐工、歌者关系密切.唐诗借助音乐传播对唐诗的音乐性产生了影响,强化了诗歌的抒情性.唐代的舞蹈高度发达,在唐诗中,有许多描摹舞蹈的诗歌,对唐诗的形象性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秋天是一个萧瑟的季节,最易引起人的感伤,"悲秋"是由秋天的物候引起的。唐代是诗歌的黄金时代,女性诗人也不可胜数。女人的悲秋一般不与功名相联系,它们大多和青春与爱情有关。本文从秋的基调、意象、代表物候现象出发,解析唐代女性诗歌中的秋意象。  相似文献   

20.
文章结合前人的有关论述论证了唐代李白、杜甫等著名诗人对《文选》诗歌的学习和借鉴 ,肯定了《文选》诗歌对唐诗繁荣与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