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我培养”是指通讯员根据工作需要,在实残中加强自身政治修养,不断提高业务素质。通讯员如何进行“自我培养”呢?我认为.关键就是“勤学、苦练、多思、敬业”。 勤学。新闻工作无论写作或采访都需要有很强的业务能力。古人云:“学问勤中得”。在学业上,古人都把“勤”字放在首位。作为通讯员则更要勤于“学”。新闻工作要求通讯员必须是个杂家。这就要求通讯员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钻研新闻业务,学习中关键在“看”、“听、“书”三方面下功夫。 苦练。文字表达能力是衡量一个通讯员业务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准,也是新闻工作者最重…  相似文献   

2.
掰指算来,我从事业余写稿已有11个年头了。每当我那一篇篇带着农村田野新风的稿件,在报刊、电台被采用时,饱尝的酸、甜、苦、辣,令人感慨万干。十多年来,我靠勤学多练、勤钻多看、勤跑多采、勤动多思.先后被中、省、市新闻单位采用稿件1200多篇.并有16篇稿件在征文中获奖。连续十年被韩城市委宣传部评为优秀通讯员。利用开会发现新闻作为乡镇通讯员,参加各种会议时间比较多.这就要善于利用开会时间发现新闻线索。有一次.我参加乡上召开的“计划生育工作现场会”,得知重阳村妇女主任温淑芳,坚持20多年从事计划生育工诈,对工作认…  相似文献   

3.
做为通讯员,我是一名新兵。一年来,利用业余时间共撰写稿件100多篇,其中有86篇被省市九家新闻单位采用。回想自己走过的路,成功的秘诀主要是一个“勤”字。一、勤学。工作之余我抽出时间认真阅读报纸、杂志,从中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研究各个时期的新闻导向。《新闻爱好者》是一本提高通讯员业务水平的专业性刊物,每期收到  相似文献   

4.
怎样当好通讯员?我的体会是要过好“三关”。一、毅力关。写稿见报.是我们每个业余通讯员的共同心愿。最近,有几个通讯员对我说,写了一年的稿件,连豆腐块、火柴盒都没有见到,有点失去了信心。觉得见报如登山,真难。要说难,新闻写作有一定难度,我认为,要克服困难,提高稿件见报率,就应坚持一学、二勤、三提高、四树立的思想,即一学,要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新闻业务知识,提高新闻敏锐意识;二勤,要勤写、多写.反复修改。稿件写好后,要善于多征求同志们的意见;三提高,要提高敏锐地捕捉新闻的能力,注意在社会生活中发现  相似文献   

5.
文化的力量在于感染人、影响人和改变人。文化的传播离不开文化记者,而成为一各合格的文化记者,不仅需要精通新闻业务,还应拥有丰厚的知识储备。在实践中学习实践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定拥有3000多年的文化积淀,底蕴厚重。为使自己尽快成长起来,笔者在工作中坚持做到三勤:勤跑、勤学、勤问。2015年5月,笔者得知保定市原文化局局长王福友等几位老同志编创的大型文献纪录片  相似文献   

6.
“眼疾手快”,是业余通讯员的工作“要诀”之一。新闻强调一个“新”字,要抓“活鱼”、采“鲜货”,就需要脚勤手快,捷足先登。我在工作中,养成了这样一个习惯,无论多长  相似文献   

7.
回顾自己十多年基层通讯员的经历,我的体会是:眼耳鼻舌身并用,处处留心素材多。眼睛要“毒”:面对纷繁的事物,要凭借自己良好的新闻素养,一眼就盯准有新闻价值的东西。别人眼里的大事可能不是新闻,他人不以为然的小事却可能大有文章,就看你能否慧眼识珠。耳朵要长:随时随地倾听民众在议论什么,领导在头疼何事,从中寻觅新闻线索,发现好人好事。鼻子要尖:要有敏锐的新闻嗅觉,及时从蛛丝马迹上发现和捕捉国家政治上经济上的重大动态和决策。舌头要活:常调查,多打听,不耻下问。身体要勤砌观察报纸,勤走动,勤学习,勤思考,勤…  相似文献   

8.
《新闻知识》在华县受到了广大通讯员的喜爱,在1988年,全县数十名骨干通讯员不约而同的都订了《新闻知识》,县委通讯组还给年度优秀通讯员奖订了30份全年《新闻知识》,通讯员高兴的说:“这奖品发到了咱心上。”县委通讯组每年都把《新闻知识》的发行与学习组织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在今年经费非常困难、不少报刊减订2/3的情况下,《新闻知识》在华县的发行量却在增长。县乡30多名民政工作通讯员达到了人手一份。一些乡镇领导、部门领导也订了《新闻知识》。这些不通搞  相似文献   

9.
学习写新闻报道,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当好业余通讯员应当做到“眼勤”、“腿勤”、“嘴勤”、“脑勤”、“笔勤”。这是我业余学习新闻写作的一点体会。一要“眼勤”:业余通讯员工作在基层,只要用自己的眼睛多观察,就会发现许多可以报道的线索。有一次,我陪一位客人到香山游览,在山上看到许多小贩私自出售自己配制的汽水。这样做,一不卫生,二又违反了市场管理条例。通过仔细观  相似文献   

10.
我刚到区委宣传部,开始为报社采写新闻稿件时,同一些初学写稿的通讯员朋友一样,也感觉没有多少新闻事件可采写。 后来,我在加强新闻报道业务知识学习的同时,以腿勤、嘴勤、脑勤、手勤这“四勤”要求自己,主动深入基层农村和各企事业单位上门采访,得到大量的新闻信息,采写见报的新闻稿件逐渐增多。别人慢慢开始知道我是常给报社投稿的通讯员,不少人主动向我及时提供新闻信息和线索,扩大了我采写新闻稿件的耳目。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名基层通讯员,爬格子少说也有10余年。在这条布满荆棘的小路上,我总是苦苦追求,取得了一些成绩。我的作品已在全国100余家报刊、电台、电视台发表,共有2600余篇,有些被评为全国、省、地、县“好新闻”,我还被评为“优秀通讯员”、“优秀新闻工作者”受表彰奖励40余次。我还被全国近40家新闻单位聘为特约记者和特约通讯员。在10多年爬格子生活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做到了“五勤”和“三准”。 这“五勤”,就是在采写中坚持“腿勤、手勤、口勤、眼勤、脑勤”。这“三准”,就是在投稿中“对象准、栏目准、时间准”。  相似文献   

12.
1983年,我开始写稿,一连发出30多篇,别说河南日报、省电台,就连河南农民报也没沾上边. 我心想,也许自己不是那块料,干脆不写了。自从县广播站编辑徐明法同志给我牵线订(?)《新闻爱好者》以来,我每月都能看到杂志上有不少通讯员下苦功写稿的动人事迹。比如在《通讯员园地》里刘志勇的秘诀和新闻敏感,总结了写稿要“腿勤”、“眼勤”、“嘴勤”、“脑勤”和“手勤”的体会.在他发表20篇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通讯员,应该具备一定的基本素质和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文字组合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观察发现能力等,但勤思、善学和不辞辛苦应当是通讯员的基本功。勤思。古人写文章讲究谋篇布局,一篇文章的起、承、转、收都是作者深思熟虑的结果。通讯员写稿件也是如此,只有勤思,才能透过表象看到问题,抓住线索;只有勤思,才能安排好一篇稿件的结构;也只有勤思,才能使写出来的稿件有思想、有分量,与众不同,使编辑青睐有加。我还有一个小窍门,我经常随身带着一个“拟题本”,想到一个好题目或一个体裁,甚至一句话,及时记下来。可不要…  相似文献   

14.
我将《新闻知识》第四期带到我县通讯报道表彰会议上,同行们互相传阅着。大伙都说办得蛮实惠。当我征求意见时,他们异口同声地夸童伟民撰写的《通讯员应注意的“八个误区”》这篇作品写得贴切,对新老通讯员有启迪,受益不浅。俗话说,每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通讯员也同样有欢乐有烦恼,也就有一本念不好的经,童文很详尽具体地阐述了八个方面的“误区”,也就是八个矛盾需要处理好,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造成优化的环境,使自己永远保持旺盛的精力,使通讯报道与工作、学  相似文献   

15.
作为通讯员通常都有一种感觉:写稿难、发稿难。为什么?我的感悟,关键问题是在采访上存在“三怕”情绪。我觉得,在实践中要克服“三怕”、把握“三点”、运用“三法”,是做好通讯员工作的重要因素,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16.
我们全矿务局有52个通讯组,400多名通讯员。我们认为,不断提高通讯员的素质,是搞好新闻报道工作的基础,连年在这方面都下大功夫。《新闻爱好者》是培养提高通讯员采写水平的最好教材。她通俗易懂,介绍的实践知识多,许多文章就是基层通讯员亲身的体会,适合初学写作的新闻爱好者学习。通讯员带在身上,随时可学.比集中开会或办培训班,方便多了。说《新闻爱好者》是“没有围墙的大学校”,是指导通讯员采访写作的“教师”,她是当  相似文献   

17.
湖北襄阳人民广播电台,为了提高全县广大通讯员的新闻业务写作水平,在出版的业务刊物《广播通讯员》中,开辟了“向通讯员推荐新闻期刊”专栏,介绍了《新闻知识》、《新闻界》、《新闻通讯》三  相似文献   

18.
我搞业余通讯报道工作才一年多的时间,向各级新闻单位投稿158篇,被采用102篇。有业余通讯员问我有什么诀窍?我的窍门儿有三: 一熟悉报刊,选准栏目。每家报刊根据宣传的需要,常常开辟一些固定或临时性的栏目。如《人民日报》的“今日谈”、“读者来信”;《新闻与写作》的“当好通讯员浅谈”;北京《支部生活》的“读者论坛”等。各种栏目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选稿标准。通讯员,如果善于研究不同报刊的不同栏目,针对栏目写稿件,要比“天女散花”投稿件命中率高得多。  相似文献   

19.
为了加强通讯员队伍的建设,增强通讯员的新闻写作能力,青岛市四方区委宣传部下发文件:要求全区各单位为本单位的通讯员订阅《新闻知识》杂志,以勉励广大通讯员写出更好的稿件。在今年1月的新闻报道工作会议上,近百名到会的通讯员都领到了一本今年第一期《新闻知识》杂志,他们兴奋地说:“感谢区委宣传部为我们找到了一位新老师”。  相似文献   

20.
有的记者、通讯员在采写新闻的过程中,经常感到知识不够用。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不善于积累知识。马克思有一句名言,叫做“知识在于积累。”我国古人曾说:“泰山不让杯土,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著名作家魏巍说:“浩瀚江海有细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